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20|回复: 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也评评敬一兵的文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8 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

--敬一兵部分散文略览
       
梁星钧 
 
  

  不知敬一兵会不会做菜,喜不喜欢烹调一类的事情,--反正我是会的,不过从一般情况言,城里不会做菜的男士少,甚至不懂烹调的都很少,但不管他会不会做菜,懂不懂烹调,但他会烹调文字。来论坛后,我发现他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特善烹调意象,这个“特”指稔熟,也指随心所欲和出神入化,称匠心独运一点也不为过,故我多次称他为玩弄意象的高手,意象组合的行家,意象多元的大师,在此,我还要慎重授予他一顶较为实在实惠的桂冠,叫“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现在,我们走进他的厨房,看他给我们备了一些什么美味大餐,会给我们端上桌子。
       
  先入眼帘的是高深纵横式的意象语言冷饮拼盘。
  
  我们川人上菜的习惯是先上凉菜。敬师给我们备的第一道凉菜是意象语言的冷饮拼盘。他这把意象语言的锄头总是举得高高,挖出了许多我们想不到的东西。主要表现在冷峻深刻上,也表达出他的意境丰富,境界辽阔,视点高远。如《杜鹃花》让我们感动于杜鹃花是历史的见证,是铁道工人的鲜血浇灌出的鲜花,她才如此鲜艳夺目,生机勃勃,滴血。文章写得气势磅礴。我们被这种悲壮的豪情感染了。读罢全篇,口留余香。让人感受到一种先声夺人的压迫感,震慑感;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深沉和浓烈。我们品尝这道冷饮盛餐,嘴中凉丝丝的,心里暖烘烘的,如果点缀一点烧酒,这顿餐就有了好胃口,这文就有了引人入胜。
  
  其次所见的是意象多组的联合套餐。
         
  作者善于调动一切手段。如《感念金沙江》起文先铺染,让一种意识先弥漫开,占据你的思想,让你意随他的笔走。该文的叙述笔调是曲笔,角度是委婉旁观,特点是善捕捉细微感觉,而且他没有重写过程,在意象和景点上铺陈,放大,深挖,把物人化,拟人化,生活化,表现为一种多境调动,大小结合,远近对比,点面映射的影视镜头伸缩转换之功。再读他的一些别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眼里,一切意象都善,都溢满着生命活力,都能飘扬和飞舞起来,最终形成了强大的艺术生命群体。
       
  这些调动起来的一切意象,都有意韵神韵。我们透过一些轻纱遮罩着的迷茫,不难看出,他行文用的是多种艺术技巧的大穿插,大调动,最后终形成了大融合。在他笔下,有别于我们被动地去找,去触,去碰,去使用,而是顺手随手拈来,是驱使,像小孩捏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成啥形就成啥形,当然,他最终无不趋向了心中主旨。而且重要一点,他是很主动的,把思想付诸在意象上,所谓融情于景,寓意于物,--当然意象是心中的意象,什么意象都没有他这个人的大意象。如《木棉花》通篇采用红的语言书写,渲染和贯穿了一种红。如萍的脸红,夕阳红,木棉花红,我的视线红,大桥上的信号灯红,火花红,红云红,钢水的通红,霓虹灯红,母亲分娩,孩子临盆,修建铁路工人的鲜血红,工厂的气氛、历史的炮火浓烟、领袖的英明决策和指挥入定的风采……,木棉花,在这里起到了穿插,映染,纽结作用;它既是见证,也是代表,更是昭示。他在调动和“煽动”红上,让红红得你满眼是血,都是兴奋和激情飞扬,澎湃恣意。该文的基本线索采用了见“红”--感受“红”--联想“红”,作者把许多“血红”的意象联在一起思考,进行对比、契合,呈现了作者胸中的深重寓意。

  他的新近文章有些变化。如《滇物语片段》使用了通感、顶针、兴、诙谐、恰切的比喻、铺陈、拟人化;诗人气质、男人血性、咬文嚼字、扣题功力、调动调和万物的物我合一,让物语自动发声说话,让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语畅所欲言,随笔味,视思交织,意识流等手法。如《词与物:柔软》使用了中西合壁的元素,高格品味和视角的元素,囊括揉碎发酵的元素,柔而见刚的以退为进的元素,辩证多解温婉启迪的元素……。如《葡萄藤》采用拟人、意动、象征等手法,赋意于物,不露痕迹,让物自己开口,呈现;同时采用动态叙描笔法,把景物人化,活化,写得有思想,有血肉。文章挖掘了葡萄藤在生长过程中的意蕴,深含哲理。文尾强调了协调统一,万物相映相生的一统大情调。如《乳扇》给描写物注入了人的因素,文化与民族的品性,可谓情景交融,物我一统。如《木桶》使用了拟人、寄寓,用舒缓的描写代抒情、兴、对比反衬,抑扬等手法,尤其在对词汇的咀嚼和交融上,加重了对感觉和意象的穿插……通过这些阅读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性,一是比拟,寄寓等多种手法的交替使用,二是博采、消融、重塑等基本功力的再度重现,三是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弹性、张力的充分显现,如果换句话说,也就是融合,多重意蕴的巧妙融合,--这不得不使我回到对他的“烹调语言文字意象厨师”的认识基点上。所以从根本上说,他坚持了自己,从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捍卫和提升了自己,使自己迈向了更高阶段。
       
  有了这套色香味的套餐饮用之后,我们就基本吃饱了。打个饱嗝,剩下的是喝点汤,或咀嚼回味了。
       
  最后给我们端上的是意趣隐秘的醇香汤汁。
  
  本来按营养学讲是应该先喝点汤,然后慢慢上菜进食,这样利于肠胃吸收。不料我们大多数并不懂得,或大有狼吞虎咽的难耐之势,鉴此大多数人的一时难以纠正习惯,恰好这顿聚餐又在中午,所以我们就破例也便利于民了,大家因此有理由多吃点,吃饱点,这符合营养学上讲的中午饱的要求。我们有很多人一开始怕读,难读懂他的文章。但只要读多了,最好是静静一个人读,不受外界一切干扰,带着思考联想,定会发现文的份量,那份玄妙的感染力,定会着实令你感动。也许我这个人对死亡、生命、鲜血很敏感,大概根源于我的亲人父亲猝然辞世,使我长久困惑和滞留在伤痛里。当我读他的“二花”文时,就感触特别深,共鸣的程度也随之渐渐浓烈而至升腾。原来,我们并没有对这些花联想多少,赋予什么,而在他的笔下,这些花通过扭带,见证,连接,就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象征意味。她和鲜血、生命、人的精神品格和献身精神联了起来,和历史演进、时代进程,和人类的命运和生存发展等,通通联了起来,这使我们不得不受震撼!
       
  敬一兵文的立意,多从高端切入和看问题,尤注重大向度,思考事物的本质内涵,揭示宇宙的精微和普遍真理,把握人类命运的总趋势,具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高阔效果。但他有时也微言大义,从幼小角度观大局。如《补鞋匠》通过写人,揭示的是一位社会低层的小人物,却有一棵高尚的精神和灵魂。文章的主旨不仅限此,恐怕别有深意。这个深意在于,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客观公证地对待和处理好类似的问题。但很多时候他的文章主旨多又隐讳,朦胧多元。这根源于他对事物的纵深认识,更在于他对世间大道,宇宙情怀的不屈探微。他深深明白事物认识论的“渐进”原理,他认为我们说的清是只能是名词概念,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只是大致趋同,明白清晰的只是文字及其概念,非而事物的本质,而对事物的认识人只能永处在探求中。该观点面似陷入模糊,实则是对认识的局限和渐进性的艺术辩证阐释,这也暗合了老庄哲学的宇宙观,应当说是精微地走向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如一个科学家眼里的物质也不是单纯的物质了,他的眼睛始终追索着该物质的本原。
       
  这种认识观和处世哲学,我们完全可以进行类比。如一位厨师,面对案几上的葱、姜、蒜、油、酱、醋、盐、味(精)、白(糖)……这些五花八门的几十种上百种调料,我们一般人做菜,做出的味道较单一,主味不外一种或者几种,而让有一定修养的高级别厨师做起来,讲究的就是调料的比例搭配,火候的掌握运用,先后的秩序安排等这样的“心控”的力度和技巧了,可以说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味的,也不是书上所能够表达的详尽的。更进一层说,这种技巧,更显现在同一个厨师手中,百次烹调同一道菜,未必味道全同,所谓达芬奇画蛋,一千个里绝没有两个是相同的,“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厨师烹出的是什么味呢?是真正纯正的清淡味,面似“淡而无味”,而细品则又是余味无穷,说不清道不明--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大味”,用一句来概括,即“无味即有味”,“有味即无味”。也如熬一锅骨头汤,你急火不行,一定要用炆火,既保证营养元素的尽量分化,融于一锅汤中,又不能待其挥发或破坏味觉,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精微厨艺,也是一种成熟的写作功夫。敬一兵能驾轻就熟地做到这一点,跟他的涵养深厚,而处世低调的和谐性情是分不开的,也跟他学贯中西,中西合壁的艺术造诣截然不可分割。我们阅读领会学习敬一兵的文章,首先要学好他的为人谦逊品格,处世为人低调风格。散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静和沉的功力外现。陆文夫和白描两位先生,为许多人所敬仰,他们几乎不约而同说过同样的话,文学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格的较量。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直接检验和考验着我们作者的性情品格和综合能力,也是散文写作的源动力,甚至是成败的关键。同时也要学习他知识渊博,并在自己的写作上多磨炼;最后要学他善于和勤于思考,有独到的领悟和对事物的融合及穿透力--我称此为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技能力。总之为一句话,多多品尝他的艺术汤汁,让他散发的艺术营养,滋美我们的胃口,养益我们的身心,让我们获得写作上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当然敬一兵的有些散文尤其早期散文令部分人有费解,有劳累和“受罪”感觉,甚至有时像品尝一道道“怪味餐”,但我们只要静心和深入阅读,对比思考,细嚼慢咽,即汤要一口一口喝,要一汤勺一汤勺地饮用,菜要一小块一小块咀嚼,不要狼吞虎咽,急于求成。营养学讲要少吃或不吃块状食物,因块状食物的吸收只达30%,而汤类营养的吸收可达70%,这个巨大反差是可想而知了;又讲咀嚼一般食物至少要咬72下才可下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这些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道理的,绝非危言耸听。咀嚼敬文,就是要用营养学家的眼光,要耐得住阅读的孤寂,不久你自会发现其中的无穷高妙,也会品尝到文章散发出的思想艺术光芒,这时胸中自会荡起一股激情,大约是一种想倾诉,想表达和呈现的强烈欲望,这种现象我们称之艺术共鸣,也是一种艺术灵光的积聚和喷射的兆头,我们可称之再创作,而且这种程度远无止境,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他始终在用文章中遍布和散发的思想艺术光芒,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进。(约4000字)                                                                                       
                        初写于2008年底  
                               定稿于2009年冬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09-12-30 11:5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00:22 | 只看该作者
附说明:
  拙文成于2008年底,与另一篇评落梅的《驾驭文字天马的骑手》相差无几诞生,但《驾》文花的时间多些,故先发出来,想急于与文朋师友们商榷。该篇就稍稍推迟了。
       
  之所以没及时发该拙评,也在于之前间接谈过对敬文的感受,加之初涉此地,对他的文章认识了解不够,避免不求甚解,以偏概全,加之他的文章功力深厚,非一般所能评说。同时也因他的写作手段多样,且在不断变化深化,我也想经历一些时间,再读他的一些篇章,总揽一下他的发展变化流程,但事实是没有尽头的,他是何等深邃厚实,所以我也“急功近利”,只要能抓其一点,取其一羽,但求艺术灵光,就自由发挥罢了,阐述我的个人观感,呈现我的艺术见地,不尽之处,不妥之处,还望作者海涵,也望广大文友补益。诚挚拜上,不胜感激!  
3#
发表于 2009-12-28 00:25 | 只看该作者
先坐你的沙发,问好!
4#
发表于 2009-12-28 00:3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申明”?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09-12-28 00:49 | 只看该作者
        一兵老师的散文意象纷至沓来,刻画细腻,如精工笔细细地雕刻,思维呈发散性,意境开阔。细腻与宏阔相互映衬,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很欣赏其行文走向与文字内核表达的内涵。星钧此评构思精妙,脉络清晰,解读翔实、细腻、客观,特别是以烹调来比喻一兵老师的行文与艺术特点,的确独到、新颖,为更多的读者理解与把握一兵老师文字的思想、艺术手法及为文的严谨性起了很好的引导,欣赏,精华支持,问好星钧,握手致意!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12-29 11:57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0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12-28 00:49 发表
        一兵老师的散文意象纷至沓来,刻画细腻,如精工笔细细地雕刻,思维呈发散性,意境开阔。细腻与宏阔相互映衬,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很欣赏其行文走向与文字内核表达的内涵。星钧此评构思精妙,脉络清晰, ...


  谢过若雨版的及时评阅。其实我一直都在抢着纠正其中个别错处。--我才真的发觉,即使时间再长,如字上墙,顿会发现诸多不适之处。
   你的鼓励支持是我写的重要动力力量源泉之一。评他的文我是有点胆颤了,无奈写了就写了,放着总也不是个事,故献丑了,--好在文友们都在场,可以一并交融。我们也学他,善于烹调烹调一下吧。呵呵。
  感谢深夜费心阅评!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09-12-28 01:03 编辑 ]
7#
发表于 2009-12-28 0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2-28 00:39 发表
没有“申明”?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星钧把申明放在题目下方了,我重新给他编辑了一下。问好永生版主,晚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0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12-28 01:02 发表


星钧把申明放在题目下方了,我重新给他编辑了一下。问好永生版主,晚安!

这下好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0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2-28 00:25 发表
先坐你的沙发,问好!


  谢谢。深夜握手!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01: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2-28 00:39 发表
没有“申明”?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发时格式不对。纠了。还没休息呀?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09-12-28 01:21 编辑 ]
11#
发表于 2009-12-28 08:3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篇文章,对敬版文字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敬版的文字,是一种高度,阅读有所启迪。这篇评析文章,透彻、优美,是寒冬里的一株报春花。学习
12#
发表于 2009-12-28 08: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拜读,在品味朋友精到的点评中,再一次回味敬版主的厚重之作,感觉是非常温馨和舒适的。问候两位,致意!
13#
发表于 2009-12-28 09:38 | 只看该作者
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这个称谓我还真不敢当呢,呵呵,一是我不会做菜,二是即便油炸几颗花生米也会出现要么炸焦了要么油还没有过心的情况。倒是星钧的这篇文章,才真正是一道大餐——能够把对散文写作和评判用大餐的形式表现出来,确实别致,确实感性,确实传神。我的几篇文章能够得到星钧朋友的重视,我确实感到汗颜,因此我更愿意把此文看着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陆文夫和白描两位先生,为许多人所敬仰,他们几乎不约而同说过同样的话,文学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格的较量。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直接检验和考验着我们作者的性情品格和综合能力,也是散文写作的源动力,甚至是成败的关键。星钧朋友的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并一直就是我写作的动力和指南。十分感谢星钧朋友对我的关心和提出的指导意见,我从这篇文章里读到也听到了金石之声,为此我感到非常幸运,严重握手!
14#
发表于 2009-12-28 10:53 | 只看该作者
对敬老的文章感受用《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再形象不过了。对于他的文章,我们是非常熟悉的,甚至是非常亲切的。其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洞见,丰盈的意象呈现,都让人啧啧称道。这种个性、深邃、丰盈都是自我的,是独有的。是散文版的一道风景。当一些作者面对一个素材还在构思中心图解的时候,当一些人还在为想着写什么问题上而纠缠不清苦于提升无门的时候,作者已经有意识成竹在胸地将笔一下子深入到了文学的本质与核心——自然与人性之中。他的文字更多的体现在其文章之内的直接和犀利,深中肯綮、条分析理、剀切审视,直面生命与生活中的重量或疼痛,其立意都是相当积极而明亮的。他写出的文字都是真正的内心世界。审美高度,广度,深度以及能量,反响,色彩,美感,意味,都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从文章中比较清晰明朗地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全文,以色、香、味、觉诸多层面,比较充分地诠释了敬老文章的写作意旨,散溢着作者诚笃的心性之光,同时也让我感动着,一篇文评竟然前后花费了一年时间,可想其情之真,其意之切。支持精华!
15#
发表于 2009-12-28 10:54 | 只看该作者
“他始终在用文章中遍布和散发的思想艺术营养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迈步更加昂扬”。

这句话是否动一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22:25 , Processed in 0.09716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