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踩着遗物行走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5 06:07
标题: 踩着遗物行走
       踩着遗物行走

           ■
敬一兵

  我最近收到带黑框的信函逐渐多了起来。

  一些朋友,已经升入了天堂。勿庸置疑,在不断知遇生生灭灭的天地间,我晃晃悠悠走在了这条通往天堂的路上,从最初一看见带黑框的信函就会产生像触电一样的惊怵中,慢慢地趋于习惯和自然了。事实上,无论我如何回避死亡,害怕死亡,对抗死亡,我都是生活在死者曾经拥有的环境里的,被死者的遗物包围着。无论我怎样对遗物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遗物都在我的四周,表现出与我和睦相处的姿态,除非我对遗物进行破坏时,它们才会用它们独特的形式来惩罚我。

  对于我来说,那些通过邮政传递途径到达我手里的带黑框的信函,还有我的外婆曾经走过的乡村小路,以及时常把我从成都带到昆明的成昆铁路,都是逝者留在我身边的遗物。甚至,就连我喝的水,吃的稻谷小麦,也是死者曾经喝过和吃过的。我看见的山峦与参天大树,必定也是死者曾经看见过的。这些印象,逐渐沉沦在我的身体里,变成一种血液和骨骼的构建成分,推动我的感官逆源而上,发现我一直十分敬畏的上帝,还有我所有祖先的灵魂,不是虚幻飘渺的神,而是实实在在的卑微而又渺小的氧分子,氢元素,矿物质和碳素。它们借助冥冥之中的力量的召唤,以排列的形式突然就调整了它们的结构,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性格,最后通过它们的非凡创造和劳作,形成了海洋、山川、土壤、岩石、一个拿破仑、一条狗、抑或是一只蜻蜓。

  喝一口水,望一眼火车车窗外的景象,我就越来越相信,自己是代替逝者而活在今天的世界里的。

  火车经过眉山,我的眼睛就代替了苏东坡的眼睛,继续游走在诗意的旷野中。火车过乐山,郭沫若考古的身影就走进了我的视野,转换成我游弋的目光继续审视着自然。火车穿越攀西大裂谷,作为典型的彝族古代圣贤之一,集部落君长、祭司毕摩、天文学家、历算家于一身的支格阿鲁箭射日月,修天补地,呼风降雾,降魔伏鬼的英雄气概就沉淀到了我的骨骼里,成了他的激情延续的一种替代形式。火车抵达攀枝花,在成都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心脏病和下肢动脉硬化症日益加重的李井泉,被陶铸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吩咐成都军区秘密将李井泉送上海治疗,由于派性武斗,明走是不行的,只有沿成昆线先到昆明,然后再辗转上海时,汽车途经攀枝花,他没有看见昔日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而落下的泪水,成了我此刻凭窗眺望攀枝花因了感念而落下的眼泪。子夜火车来到元谋,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先元谋猿人的不死灵魂,一下子就凭借夜晚天上的星光,认出了我就是他们生命链条上的一个后代。火车靠站广通,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楚雄的红军战士的革命激情,立即就在我每一次的呼吸和脉搏的跳动中,集体从沉睡里苏醒过来……


  我这一生走得最多的路,是成昆铁路。

  每次一走上成昆铁路,就感觉是走进了一场梦境里。成昆铁路的梦就在钢轨,枕木,隧道和铁路两旁的山麓,河流以及树木里,由山峦凹凸的坡面制造的阴影和杜鹃花的色泽编织串联,蛇一样游荡在崇山峻岭之间。梦的清凉来自山谷和树荫,恍惚和忧郁来自班驳的阳光,大渡河、金沙江、安宁河乃至邛海和滇池的涟漪是梦的呓语,而梦的质地则是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不经意的动了一下身躯,引发了川滇菱形地块逶迤绵延的姿势。虽然我无法确定,铁路边的河流中哪一道涟漪是李白?哪一朵水花是陈子昂?哪一道波浪是苏轼?我也不能判断驮载了成昆铁路的大地上,哪一粒石子是支格阿鲁?哪一棵杜鹃是元谋猿人的血液凝固而成的?但我始终相信,梦的生命力是祖先的生命力的一种延伸,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罗蒙诺索夫的物质不灭定律在成昆铁路上的一次泛化。是说金沙江这么多情,攀西大裂谷这么恍惚和忧郁,川滇菱形地块上的树木这么清凉,云贵高原的泥土这么红艳如血,原来这里就是祖先栖息的地方,成昆铁路是他们梦境的一条线索。


  一个人在少年的时候,可以完全不去理会死亡这件事情,这大概与少年感觉自己与死亡离得很远有关。事实上,我们天天都在同死亡打交道,于是我们天天就走在死亡的身边。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在我与死亡之间,仅仅就是一条乌黑的铁轨。乌黑的铁轨,就是逝者进入天堂所走过的最后一段路。在铁路上行走,无疑等同于踩着死者的骨骼和遗物行走,每一根枕木就是一个沉默的灵魂,每一颗铺垫路基的石头就是一块逝者的颅骨,每一个桥墩就是一位铁道兵坚定屹立的身躯,每一条隧道就是支援铁路建设的民工的倒卧的身影。坐在火车上是无法获得这些感觉的,滚动的车轮,还有车轮与钢轨碰撞发出来的喧嚣声音,阻隔和离间了我们与死亡之间的感念,无法听见逝者之间,以及他们欲与我们继续交流的言辞。

  一列火车停靠在一个小站上等待从另外一个方向开过来的火车。透过正午的阳光,我看见车窗里的乘客正在兴高采烈地打扑克,或者彼此口若悬河交谈着发财的经历,抑或在咀嚼的同时,把果皮纸屑漫不经心从窗口内抛掷在铁路边的情形时,我就在想,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抛出来的垃圾,会不会砸在一个为修铁路而逝去了生命的人的身上?疼痛的感觉,会不会从逝者的身上,传递到他们的心里?他们口若悬河无视逝者的时候,逝者会不会等到他们将来走进逝者栖居的天堂时,也无视他们的到来呢?暖洋洋的日头挂在天上,我的身上却没有一丝热气,我所有的热气,都被“无视”这个冷冰冰的词汇带走了。面对祖先,面对修建成昆铁路失去了生命的英雄,面对成昆铁路这个醒目的遗物,就是面对我们自己的历史。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此刻这样强烈地让我认识到,在历史的面前熟视无睹,是一件最可悲最下流的事情。

  早晨或者傍晚,树丛中飞过的乌鸦和野鸟,让阳光斜射中的坟包,显得特别刺眼。留在天上的鸣啾余音,使坟墓的轮廓有了弯曲的力度,地势的陡峭有了柔和的韧性。弯曲与韧性的场景出现,不是我的感官发生了变化,而是逝者灵魂出场游荡的结果。只有在正午阳光的直射下,乌斯河,沙木拉达,新铁村这一铁路沿线地带的逝者灵魂,才会躲在树荫下打盹。

  我总是喜欢选择他们打盹的时间,在铁路上行走,这样我才有机会,凭借脚步的每一次迈动,丈量他们失去生命之前的人生经历,发现他们生命段落中曾经出现的缺失。对于逝者而言,无论他们是我的祖先,是成昆铁路修建时牺牲的英雄,是当地像草芥一样生活在荒野里的彝人,还是后来源源不断随了泥石流、塌方和洪水爆发而葬生在成昆铁路上的旅客,他们的灵魂,此刻都安安静静地在树荫下打盹,并不因为他们生前曾经有过的缺失、错误、甚至误入歧途的经历而彼此隔阂、蔑视、嘲讽和倾轧。他们用死亡的形式,终结了贪婪与倾轧的行为和企图,变成了最渺小卑微的土粒,在安静的荒野里等待再次出场的机会,以便弥补他们曾经出现过的缺失、错误或者遗憾的情形,一下子就让我感到,这种等待,是一种姿势,优美得令我心痛。

  乌黑的钢轨,是逝者灵魂等待再次出场的象征。铁路两旁的山峦,并不是袖手旁观出场的机会,是怎样降落在逝者灵魂的身上,而是日复一日为铁路揩抹不断笼罩在其身上的灰尘。山峦守护和揩抹铁路身上的灰尘的情形,不仅仅是对生命终结的最后尊严和对死亡的接纳,更是热爱生命的完整意义的体现。是说成昆铁路总是让我的情感不断飞翔起来,让我的血液不断沸腾起来,原来是成昆铁路随了海拔的不断抬升,将我推举到了人性的高峰上带来的心旷神怡。过去我从成昆铁路上经过,这样的感觉迟迟不肯出现,是成昆铁路的灵魂始终在打盹呢,还是我的感官太麻木?我一边思考,一边回忆,一边继续踩着遗物行走。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5 06:07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10-1-15 06:44
 喝一口水,望一眼火车车窗外的景象,我就越来越相信,自己是代替逝者而活在今天的世界里的。

——喝一口水,来读敬版大气磅礴的文字,我越来越相信,自己想要达到敬版这样的大境界那是不可能的!
大胆套用一句~~~
敬版早上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15 07:18
由讣告信封切入,围绕生命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人跟着作者的思绪一起游历。生命,其实就是一个行走的过程,当那一天走不动了,生命也就该画上句号了。人知道总有走的那一天,惟其如此,活着的时候,就更应该精彩的活着,活出滋味来。启人益智的一篇力作!精华支持。
作者: 硕依兰    时间: 2010-1-15 07:51
很受启发很有意义的文字,支持精华。学习。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1-15 08:16
先记号。后慢慢学习。问好!
作者: 谢守国    时间: 2010-1-15 08:26
来学习,文章蕴育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大气,欣赏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15 08:29
上午正忙,抽空细品。问候。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1-15 09:02
  修建成昆铁路时牺牲了多少的英雄,这对于作者来说,应该非常清楚。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是用“无数”这个概念产生着敬重之情。为此,作者将文章的标题定为“踩着遗物行走”就更能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深切缅怀。也就有了“在铁路上行走,无疑等同于踩着死者的骨骼和遗物行走,每一根枕木就是一个沉默的灵魂,每一颗铺垫路基的石头就是一块逝者的颅骨,每一个桥墩就是一位铁道兵坚定屹立的身躯,每一条隧道就是支援铁路建设的民工的倒卧的身影”。

  文章里,作者所漫溢着的情感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诸多对逝者的追缅之情,都是那么忠实,那么强烈,那么震撼人心。

  以“我最近收到带黑框的信函逐渐多了起来。”为写作的触点,在思量人生、丈量生命中,逐渐铺陈开来对往事的回溯。在这种回溯中,经常乘坐火车的感受越发强烈:“火车经过眉山,我的眼睛就代替了苏东坡的眼睛;火车过乐山,郭沫若考古的身影就走进了我的视野;火车穿越攀西大裂谷,支格阿鲁;火车抵达攀枝花,李井泉将军;子夜火车来到元谋,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先元谋猿人的不死灵魂;火车靠站广通,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楚雄的红军战士的革命激情。” 作者无限感慨的说:“这一生走得最多的路,是成昆铁路。”这段叙述是文章的核心。其意义非同一般,让我须臾间感悟到人生驿站每一处地方,都会引起我们牵筋扯肉的思念。在那每一处驿站,都曾受过苦难,有激情有温暖。或许在寻常的日子里,只要我们一闭眼睛,它们都化成了幸福、愉快或痛楚的回忆。

  尽管流年似水冲淡了人生中的许多情感,沧桑风雨抹去记忆中的部分往事,但有关成昆铁路上的记忆,任何时候都是清晰醒豁着的。作者就是以虔诚之心,细腻之笔,寻找着那些遍布在乌黑的钢轨上逝者的灵魂。

  支持精华!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5 09:17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0-1-15 06:44 发表
 喝一口水,望一眼火车车窗外的景象,我就越来越相信,自己是代替逝者而活在今天的世界里的。

——喝一口水,来读敬版大气磅礴的文字,我越来越相信,自己想要达到敬版这样的大境界那是不可能的!
大胆套用一句 ...
感谢你第一时间回帖,还望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5 09:18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15 07:18 发表
由讣告信封切入,围绕生命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人跟着作者的思绪一起游历。生命,其实就是一个行走的过程,当那一天走不动了,生命也就该画上句号了。人知道总有走的那一天,惟其如此,活着的时候,就更应该精彩 ...
十分感谢高版的评点与鼓励支持,握手致意!
作者: 若谷    时间: 2010-1-15 11:03
很久不见,问候敬老师!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15 11:10
难忘的成昆铁路留下太多的思考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沧桑太多的话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先匆匆忙忙浏览一番,晚上再细细品味学习,问好朋友!短信及留言看到了吗?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15 11:39
读了一遍,还需再读。先留个脚印。
作者: 张铭    时间: 2010-1-15 12:10
收到黑框信函,应不是具像的东西吧。我想应是眼中所见,脑中所想,生活中所遇的,死就在身边,躲不掉。年老的人可能感触深些。其实人生下来目标可能五花八门的,但有一个目标大家都很执著,就是不屈不挠地向坟墓走。
我想人死后是会有另一存在形式,不是灭亡,应像花籽落地,开出新花一样。正如敬老所说的,灵魂无处不在,周遭皆是遗物。
敬老文章,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洒脱大气,情由意迁。
我等发文,顾及字数,考虑见报,多不能酣畅。
最后祝敬老长寿!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15 12:26
今天上午家里有朋友来访,所以上来得急促,才看到这一篇新作。
此刻静下心来读完。一篇《踩着遗物行走》我仿佛看到一个一生都在行走的影子,行走在心灵之路上,永不休息的思考者与洞察尘世的智哲者,那些如炽如涂的慎密思考常常片语抵入深心。“以排列的形式突然就调整了它们的结构,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性格,最后通过它们的非凡创造和劳作,形成了海洋、山川、土壤、岩石、一个拿破仑、一条狗、抑或是一只蜻蜓。”这一段切入了理性并融于感性、并且强烈至极的逻辑思想,表现出一种令人回悟无穷的沉郁意境和婉约的叙述风格,有着理性线条细密的散点,分布广元,光芒如星,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对祖先的思考,对死亡的思考,或是对遗物的思考,而是对尘世的纵观和飞跃之上而打开的一个最合适、最恰当、极富人性气息的切口,在其中,展开灵魂构建在历史精神的延续和深情的叙述,这样大气的构思中散发着极度理想的虚构精神和忘我主义精神,同时幻想这两个字被无限度地拉长,并融,融入到这与生命、与历史息息相关的叙述中来。思考,在某些意义上来讲常有聆听的感受,而这篇叙述正是用心聆听到的生命的真实之音,神的本质之见、潜存着思想上归朴感、在铁路上的行走、每一步的丈量,这其实就是在丈量历史,丈量人生短暂之后绵绵滋生的新意义,而这些意义就曾经展示在现实的生活里,或者正是记忆中的一分最为重量的重量。生命的终结不代表什么,而恒古的是留下来的、对生命的千折百转的思索,这个过程,就是对“让我的血液不断沸腾起来、将我推举到了人性的高峰上带来的心旷神怡。……”的至深至厚的情感和思想的全过程,这是一段历史,是一部精神的合唱,一次对生和死意义的洗礼和反思,这篇叙述,从开端到结束,始终贯穿在此起彼伏的情感中,热切与深情,洋溢着崇高的气息,一路行走,情景交融,情感在其中的分布时而隐忍,时而高吭,渐渐成为一种叙述之后的回声,很自然地四散开来,波击隽长。另外文中的一些语言显得简约、智慧,读来值得把味:比如对祖先,上帝等人物的抽象定位,读来没有亵渎感反而增进了叙述的灵动化,这教人觉得意境之外平添兴致。读完此篇,感受颇深,许多陈旧概念得已新的解脱,引人入胜地又完成了一次心路历程。欣赏并学习。:)
作者: 携孤云就残酒    时间: 2010-1-15 12: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1-15 13:23
我们的身体活着祖先,除了血脉,还有精神。在通往必然的道路上,活得精神。
开阔、大气、透彻、灵性。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1-15 13:59
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敬版的这篇文章,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对于死亡,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的最终都将面对的宿命.但是,行走好生的每一步,才是生命之光的真正真谛.所以,敬版的这篇文字,由人性切入而有了高度.学习好文,问好敬版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15 14:10
敬版主的散文,总是含着诗的质地,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就丈量人类的灵魂来说,比诗歌要走的更远,涵盖得更多。
每一个题目都是一首凝练的意象诗,在最初的时候,迫使着我进行发散思维去实践一种想象和憧憬,或者说一种对苍茫人世的朦胧的猜测和臆断。当一种潜意识阻滞我的思维时,我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放弃自己的想象去和那一段段均匀深重呼吸着的文字对视。而这时,我目光,每一次与一个闪烁的字码或者句式碰触,我的内心,就如绽放开一片润泽而惊喜的花瓣。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走在一段明暗相接的夜路下,有时候,我在一片茂密的树林旁停下来,闻闻风的气息,触摸触摸月光的光洁,然后继续走;有的时候,我在一片荒芜人间的沼泽地旁停下来,我必须停下来,因为在这样的夜色中,每走一步就有可能导致一种危险的陨落,而这时候智慧和勇气就会显得尤其重要……阅读这篇与死亡有关的散文,我想,我正是在走着一段我以前从未走过的路,我正是在经历着一种我以前所未有的思索。在一种深度的沉浸中,我感觉到我的内心会应着文字间影射的某种诗意自然律动起一种旋律,虽然没有歌词,可是我感觉那所有的文字氤氲的正是此刻我的心灵所要弹奏的这段旋律的背景。我被这种文字的感染力,深深的震撼了,也深深地感动了。
与死亡的对视,穿越时空的与灵魂的对话,让我感觉到,作者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孤寂。正是这孤寂,增加了作者思的深度与质量,使一颗渴望理解死亡的质地的心灵实现了一种突破和创新。现实是沉痛的,成昆铁路的旅行也并不是目的单纯的游行,在作者的文字中,一切被身体感官所表现的字码都是一种神圣的对逝者的祭奠,都是一种对令人敬畏的生命的回望、延续、重塑和反思。
一个人的行走和思索,注定是在某种孤独中实现的。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幸福和完美。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死亡和生存一样,充满着令人所敬畏和恐惧的东西。
文章中蕴藏着无数的诗眼,一旦开启,我就感觉,我的笔头,一时间会流畅起来。我知道,是文字的深沉、质感、厚重开启了我对生活中某个困惑细节的深思;是文字中隐匿的大气的胸怀和智慧,迫使着我,再次审视自己卑微的人生。
在孤独的深处,在痛苦的痛中,隐藏着一个驿动的诗眼,那是作者一双虔诚仰望夜空的眼睛:充满着闪烁,充满着灵性。
致意!!!!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10-1-15 15:05
标题: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我们天天都在同死亡打交道,天天就走在死亡的身边

生命在呼吸之间,我们在前人的曾经熟悉的氛围里继续生活,或许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吧!!!

学习并问候
作者: 许也    时间: 2010-1-15 15:14
事实上,无论我如何回避死亡,害怕死亡,对抗死亡,我都是生活在死者曾经拥有的环境里的,被死者的遗物包围着。

这个地球就是千千万万死者留下的最大遗产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作者: 石子舟    时间: 2010-1-15 17:45
生命啊,就是这样。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5 17:59
原帖由 硕依兰 于 2010-1-15 07:51 发表
很受启发很有意义的文字,支持精华。学习。
谢谢提读鼓励,握手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1-15 18:12
功力扎实,学习学习。
作者: 任意    时间: 2010-1-15 18:46
很喜欢这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文章,问好敬老师。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0-1-15 19:26
如此遗物!!文章写到这样的境界,很值得骄傲了。问好学习
作者: 春江水    时间: 2010-1-15 19:31
我的眼睛就代替了苏东坡的眼睛.好句子.学习了.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0-1-15 19:33
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与逝者有关,这样平常从容的心态具有禅意,值得敬慕!
作者: 春江水    时间: 2010-1-15 19:33
思想跨度大,驾驭能力强.
作者: 杨灵燕    时间: 2010-1-15 19:53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15 09:02 发表
  修建成昆铁路时牺牲了多少的英雄,这对于作者来说,应该非常清楚。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是用“无数”这个概念产生着敬重之情。为此,作者将文章的标题定为“踩着遗物行走”就更能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深切缅 ...
欣赏敬老师优美的文笔和杜版的好评!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10-1-15 20:13
沉稳的文字引领着读者的思绪和您一起面对着那些逝去的生命,对于死亡我们很多的时候处于本能都会惧怕,隔着敬老师刚性文字的表象我们似乎在和死亡对话,乌黑的钢轨是维系这种对话的唯一介质,理性的思维与悲悯的情怀在指尖流淌,读这样的文字可以给读者留下很宽阔的延展空间,足以让思绪与之沸腾,与之沉沦!读后必定会敬仰生命,从而必定会敬仰这些文字!
问好,远握!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10-1-15 21:33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几千年累积下来,死人的数量自是大大多于活着的今人的数量,活着的今人,的的确确是踩着死人的遗物在行走。存在着的事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忽略着的,唯敬版思索着,佩服。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1-15 22:00
对死亡的阐释其实也是对生存的反思,沉稳而厚重的文字里流露了对人生的无奈何珍惜,特别是人到中年之后,这类的思索更会带给自己和大家一分觉醒。拜读。
作者: 刘敬胜    时间: 2010-1-15 22:07
对于死亡的解读 深刻而质感  !问候
作者: 田一丁    时间: 2010-1-16 07:44
“……我就在想,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抛出来的垃圾,会不会砸在一个为修铁路而逝去了生命的人的身上?疼痛的感觉,会不会从逝者的身上,传递到他们的心里?他们口若悬河无视逝者的时候,逝者会不会等到他们将来走进逝者栖居的天堂时,也无视他们的到来呢”?读到此,深感一兵老师对逝者敬重而具有的那颗柔软的心。
喜欢您扎实大气而富有哲理的美文!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田一丁 于 2010-1-16 08:00 编辑 ]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1-16 10:08
先提起,待细品后回复。问好敬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15 08:16 发表
先记号。后慢慢学习。问好!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1
原帖由 谢守国 于 2010-1-15 08:26 发表
来学习,文章蕴育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大气,欣赏
感谢提读鼓励,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1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15 08:29 发表
上午正忙,抽空细品。问候。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4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15 09:02 发表
  修建成昆铁路时牺牲了多少的英雄,这对于作者来说,应该非常清楚。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是用“无数”这个概念产生着敬重之情。为此,作者将文章的标题定为“踩着遗物行走”就更能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深切缅 ...
细腻而又精到专业的点评,总是让我一读再读,从中生出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和知音相遇的温暖,当然更重要的是让我在鼓励中看见了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严重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4
原帖由 若谷 于 2010-1-15 11:03 发表
很久不见,问候敬老师!
问候老朋友,近来一切还好吧?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5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15 11:10 发表
难忘的成昆铁路留下太多的思考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沧桑太多的话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先匆匆忙忙浏览一番,晚上再细细品味学习,问好朋友!短信及留言看到了吗?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短信和留言都看见了~~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6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15 11:39 发表
读了一遍,还需再读。先留个脚印。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6
原帖由 张铭 于 2010-1-15 12:10 发表
收到黑框信函,应不是具像的东西吧。我想应是眼中所见,脑中所想,生活中所遇的,死就在身边,躲不掉。年老的人可能感触深些。其实人生下来目标可能五花八门的,但有一个目标大家都很执著,就是不屈不挠地向坟墓走。 ...
十分感谢你的回帖点评,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6 10:49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15 12:26 发表
今天上午家里有朋友来访,所以上来得急促,才看到这一篇新作。
此刻静下心来读完。一篇《踩着遗物行走》我仿佛看到一个一生都在行走的影子,行走在心灵之路上,永不休息的思考者与洞察尘世的智哲者,那些如炽如涂的 ...
阅读如此细致、精到、专业、翔实和敏锐的回帖点评,心情自然感到温暖和惬意,尤其是从你的回帖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点我要好好感谢你,握手致意!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16 11:47
再读,是老师的经典文章时时带着暖的思路向前。受益深深!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0-1-16 12:22
乌黑的钢轨,是逝者灵魂等待再次出场的象征。铁路两旁的山峦,并不是袖手旁观出场的机会,是怎样降落在逝者灵魂的身上,而是日复一日为铁路揩抹不断笼罩在其身上的灰尘。山峦守护和揩抹铁路身上的灰尘的情形,不仅仅是对生命终结的最后尊严和对死亡的接纳,更是热爱生命的完整意义的体现。
===========================================================
老师的很多句子,值得一品再品。
这些句子,充盈着隐喻的意象,我是我所爱的。
文章里,思想的高度,在不断拔升,以至于,让读者的情绪,紧紧跟随,愈来愈地急迫,就像看一场电影。一次又一次的情节高潮。将观众的听觉与视觉,牢牢攥紧。
问好老师,周末愉快。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1-16 15:33
一边思考,一边回忆,一边继续踩着遗物行走。
深情凝重的文字,问候,学习!
作者: 银杏王    时间: 2010-1-16 19:40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15 12:26 发表
今天上午家里有朋友来访,所以上来得急促,才看到这一篇新作。
此刻静下心来读完。一篇《踩着遗物行走》我仿佛看到一个一生都在行走的影子,行走在心灵之路上,永不休息的思考者与洞察尘世的智哲者,那些如炽如涂的 ...
深刻的文章,深刻的点评!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16 20:57
死亡是谁都不能不接触也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先生写的纵横开阖,意向与图景及思想的交织,让我们的灵魂开窍思想升华——尤其喜欢我们是代替那些逝者来完成使命的。成昆铁路、元谋猿人、红军长征、许许多多诗人及铁路修建工人的英灵赋予了一种更恒久更完美的意念与理想,那就是更好更幸福地好好活着!
   再次细细品味先生新作,感觉收获匪浅,收益颇多!问好朋友,祝福周末快乐开心!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16 21:00
借用荷风朋友的评阅意见:“与死亡的对视,穿越时空的与灵魂的对话,让我感觉到,作者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孤寂。正是这孤寂,增加了作者思的深度与质量,使一颗渴望理解死亡的质地的心灵实现了一种突破和创新。现实是沉痛的,成昆铁路的旅行也并不是目的单纯的游行,在作者的文字中,一切被身体感官所表现的字码都是一种神圣的对逝者的祭奠,都是一种对令人敬畏的生命的回望、延续、重塑和反思。
一个人的行走和思索,注定是在某种孤独中实现的。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幸福和完美。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死亡和生存一样,充满着令人所敬畏和恐惧的东西。
文章中蕴藏着无数的诗眼,一旦开启,我就感觉,我的笔头,一时间会流畅起来。我知道,是文字的深沉、质感、厚重开启了我对生活中某个困惑细节的深思;是文字中隐匿的大气的胸怀和智慧,迫使着我,再次审视自己卑微的人生。
  在每个人孤独的深处,在每个人痛苦的苦痛中,几乎隐藏着一个驿动的诗眼,那是作者一双虔诚仰望夜空的眼睛:充满着闪烁,充满着灵性。”
作者: 叶浅韵    时间: 2010-1-16 21:31
铁路,遗物,这些东西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思索,对生命的探索是深层次,大写意的,喜欢这样的人生态度。把成昆线上一段的旅途变得缤纷多彩,如果哪天我也在寻走在这条路上,遇见一个托着下巴正在思考的人,我会当作是敬老的影子哦。问好!祝安!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16 23:35
    《踩着遗物行走》其实就是延循着历史遗落的记忆和影像行走。作者由感念人的死亡引入,将行走的成昆铁路的感觉融入到这片土地的历史之中。作者所以说“自己是代替逝者而活在今天的世界里的。”是因为情感和思想都融入了奔驰列车过程中,历史遗迹的渊源勾起对着对土地遗迹的人和事的深切缅怀。这种灵魂的复苏仿佛在“我与死亡之间,仅仅就是一条乌黑的铁轨。”一路成昆铁路的行走,就是作者和灵魂的深度陷入,也构成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之中,对死亡的深邃理解,而“他们用死亡的形式,终结了贪婪与倾轧的行为和企图,变成了最渺小卑微的土粒,在安静的荒野里等待再次出场的机会……”则显示出作者深刻的思想的境界,读来有着震撼心灵的巨大魅力。欣赏,支持精华,问好一兵版主。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17 08:53
再读,依然是非常迫不及待。散文写到这个程度,真是令人艳羡。没有知识、想象、智慧、经验积累的丰富以及高度融合,是不可能写出这样大气、厚重的散文的。再次致意!!问候。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1-17 10:03
一边回忆,一边踩着遗物行走,
心便在怵然中,回归自然,坦然……
欣赏敬版大气、凝重的力作。
周日快乐!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1-17 10:06
原帖由 潇湘珍珠 于 2010-1-15 21:33 发表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几千年累积下来,死人的数量自是大大多于活着的今人的数量,活着的今人,的的确确是踩着死人的遗物在行走。存在着的事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忽略着的,唯敬版思索着,佩服。

已读过敬老师的文章,您的评恰如其分!文评俱赏!
作者: 太阳背后    时间: 2010-1-17 10:43
由沉重晦暗的讣告将读者带入,接着由这一沉重话题而展开的丰富联想,多方位多角度的阐述“死亡”这一万物无法避及死亡自然规律。又将读者的思绪牵引着,伴随作者的广阔的联想空间无尽徜徉。从中体味着情感,感受着哲理,触摸着生命。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1-17 11:22
敬版的此篇新创散文,以收到一些老朋友辞世的信函为引子,引发了自己对生命之路和死亡的思考。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必归之路,而走过的最多的成昆铁路,便成了作者的回忆之程。在通过对这条现实的道路上一景一物的描述和展现,也尽现作者不能平静的灵魂和思想的行走。这种行走,是对已故去的朋友乃至为成昆铁路付出生命灵魂的追忆,也是对生命终及意义的思考,以至自己内心感念的涌思。人生正是因为有了终结的归隐,才让人们如此感伤的同时,也呈现着它意义深刻的一面。好文,欣赏、学习,问好敬版!

[ 本帖最后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1-17 11:24 编辑 ]
作者: 杨灵燕    时间: 2010-1-17 21:13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1-16 23:35 发表
    《踩着遗物行走》其实就是延循着历史遗落的记忆和影像行走。作者由感念人的死亡引入,将行走的成昆铁路的感觉融入到这片土地的历史之中。作者所以说“自己是代替逝者而活在今天的世界里的。”是因为情感和思想都 ...
好文好评,再次欣赏!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1-17 21:41
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既是有当下行走的风景,深入到历史的遗迹之中,作者深刻的感念与还原情怀,在深刻的思想认识中达到特有的高度。正是由于对一段行走路线的熟悉印象牵连出时光深处历史遗迹,并引发出具有洞悉事物承担的心理感怀,构成了深邃的哲理深度,便具有了情感和理性的双重震撼力。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16
原帖由 携孤云就残酒 于 2010-1-15 12:37 发表
情绪走得很沉稳。笔的视野很开阔。内蕴浑厚。有对峙的自语内省意识存在,喜欢:)
十分感谢你的评点,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16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1-15 13:23 发表
我们的身体活着祖先,除了血脉,还有精神。在通往必然的道路上,活得精神。
开阔、大气、透彻、灵性。
感谢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17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15 13:59 发表
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敬版的这篇文章,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对于死亡,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的最终都将面对的宿命.但是,行走好生的每一步,才是生命之光的真正真谛.所以,敬版的这篇文字,由人性切入 ...
谢谢老朋友的提读评点和鼓励,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19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15 14:10 发表
敬版主的散文,总是含着诗的质地,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就丈量人类的灵魂来说,比诗歌要走的更远,涵盖得更多。
每一个题目都是一首凝练的意象诗,在最初的时候,迫使着我进行发散思维去实践一种想象和憧憬,或者 ...
荷风的点评我读了几遍,其中的专业态度和感悟,让我动容,让我感念,让我难忘,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看见了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严重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20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10-1-15 15:05 发表
我们天天都在同死亡打交道,天天就走在死亡的身边

生命在呼吸之间,我们在前人的曾经熟悉的氛围里继续生活,或许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吧!!!

学习并问候
谢谢提读,问好!
作者: 木祥    时间: 2010-1-18 09:20
我这一生走得最多的路,是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这是一条云南四川的感情之路。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21
原帖由 许也 于 2010-1-15 15:14 发表
事实上,无论我如何回避死亡,害怕死亡,对抗死亡,我都是生活在死者曾经拥有的环境里的,被死者的遗物包围着。

这个地球就是千千万万死者留下的最大遗产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感谢许版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21
原帖由 石子舟 于 2010-1-15 17:45 发表
生命啊,就是这样。
谢谢提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21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1-15 18:12 发表
功力扎实,学习学习。
握手并问好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22
原帖由 任意 于 2010-1-15 18:46 发表
很喜欢这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文章,问好敬老师。
谢谢鼓励,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8 09:23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1-15 19:26 发表
如此遗物!!文章写到这样的境界,很值得骄傲了。问好学习
骄傲不敢,呵呵,谢谢老乡鼓励!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18 12:13
再来读,为思想充电。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1-18 12:27
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把生死视作生命的延续,饱含哲理.读后让人感到生命之花永不凋谢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18 12:38
  欣赏各位佳评。同样感觉文章极佳,另有专门拙评。
作者: hlz8628    时间: 2010-1-18 13:06
问好.学习了.
作者: 香尘凝榭    时间: 2010-1-18 13:09
印象深刻令人感动的好文章!“踩着遗物行走”的创意,引发了对人及人生的回顾和深思!学习了!
作者: 何田    时间: 2010-1-18 20: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1-18 21:08
欣赏美文。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47
原帖由 春江水 于 2010-1-15 19:31 发表
我的眼睛就代替了苏东坡的眼睛.好句子.学习了.
谢谢提读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48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0-1-15 19:33 发表
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与逝者有关,这样平常从容的心态具有禅意,值得敬慕!
感谢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48
原帖由 春江水 于 2010-1-15 19:33 发表
思想跨度大,驾驭能力强.
再次感谢回帖!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49
原帖由 杨灵燕 于 2010-1-15 19:53 发表
欣赏敬老师优美的文笔和杜版的好评!
问好老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49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10-1-15 20:13 发表
沉稳的文字引领着读者的思绪和您一起面对着那些逝去的生命,对于死亡我们很多的时候处于本能都会惧怕,隔着敬老师刚性文字的表象我们似乎在和死亡对话,乌黑的钢轨是维系这种对话的唯一介质,理性的思维与悲悯的情怀 ...
十分感谢你的悉心评点和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50
原帖由 潇湘珍珠 于 2010-1-15 21:33 发表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几千年累积下来,死人的数量自是大大多于活着的今人的数量,活着的今人,的的确确是踩着死人的遗物在行走。存在着的事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忽略着的,唯敬版思索着,佩服。
谢谢老朋友回帖评点,近来身体可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51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1-15 22:00 发表
对死亡的阐释其实也是对生存的反思,沉稳而厚重的文字里流露了对人生的无奈何珍惜,特别是人到中年之后,这类的思索更会带给自己和大家一分觉醒。拜读。
感谢点评,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51
原帖由 刘敬胜 于 2010-1-15 22:07 发表
对于死亡的解读 深刻而质感  !问候
谢谢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52
原帖由 田一丁 于 2010-1-16 07:44 发表
“……我就在想,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抛出来的垃圾,会不会砸在一个为修铁路而逝去了生命的人的身上?疼痛的感觉,会不会从逝者的身上,传递到他们的心里?他们口若悬河无视逝者的时候,逝者会不会 ...
谢谢提读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52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1-16 10:08 发表
先提起,待细品后回复。问好敬版。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53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16 11:47 发表
再读,是老师的经典文章时时带着暖的思路向前。受益深深!
再次感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9 09:54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0-1-16 12:22 发表
乌黑的钢轨,是逝者灵魂等待再次出场的象征。铁路两旁的山峦,并不是袖手旁观出场的机会,是怎样降落在逝者灵魂的身上,而是日复一日为铁路揩抹不断笼罩在其身上的灰尘。山峦守护和揩抹铁路身上的灰尘的情形,不仅仅 ...
你总是鼓励我,我总是汗颜,严重感谢!
作者: 若谷    时间: 2010-1-19 10:04
每个地方的每个方位,每个人的每个时间,都曾经有太多的故事,有的留下了,有的埋没了,但它们确实地存在过就足够了。敬老师的文章好沉重……  问候敬老师!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19 10:17
再读,问候敬版主。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1-19 11:29
一个生命在视觉里消失了,但却活在精神里,如若成昆铁路所承载的一切,铁轨和枕木一成不变,之上行走的却不尽相同。
生命之花就是在后者的浇灌中才会如此绚丽。
问好敬老师。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19 15:03
再来欣赏和学习老师的字,心中充满敬畏!
作者: @微风细雨@    时间: 2010-1-19 15:10
黑框信函,很沉重的文字.在痛惜中深受启发,有所感悟,读后令人思考~~
学习了,问好!
作者: 掩帘听雨    时间: 2010-1-19 21:06
读后让人肃然起敬的文字。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怀那些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人们。谢谢这样的文章。欣赏并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1-19 21:23
再次欣赏。
作者: 段成仁    时间: 2010-1-19 23:09
本文一种“禅”的味道,一名生者,穿梭于生与死,穿梭于别人和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将自己短暂的生命置于永恒的宇宙里,不悲不喜,此等境界着实让人向往。问好一兵版。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20 09:21
敬老师您在吗?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