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1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阿凡达》的艺术真实略谈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 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阿凡达》的艺术真实略谈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最近,在网上看了那部火遍全球的电影《阿凡达》,深为曾经大规模发动殖民战争的西方世界的艺术家们“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反思”(引微风语,为方便阅读,以下不再另加标注。)而感慨。随后,又读了微风轻拂的评论文章《从《阿凡达》的美丽谎言谈谈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又深为曾经长时间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国人竟然会有要为殖民者“评功”的认识而感叹。两者对比,不由得不叫人发出中不如西之叹。即使因此而遭到“忘本”或“崇洋”等批评也顾不得了。

  《阿凡达》的美丽


  毫无疑问,《阿凡达》是一部“美丽”的电影,其美丽不仅仅是因为画面的美轮美奂,更因为其中描绘的潘多拉星球的人民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甚至于由杰克寄身的“阿凡达”为了不破坏纳美人和谐美丽的家园毅然和自己的种族——人类决裂而奋起抵抗的情怀也是美丽的。尽管在影片的最后,入侵的人类和纳美人的战争是残酷而惨烈的,但是应该看到,这样惨烈的战争是由于人类的入侵造成的,而随着人类“开发”计划的失败并最后被驱逐出境,潘多拉星球必将浴火重生,恢复原来的美丽与和谐。

  《阿凡达》的真实表现


  《阿凡达》中表现的潘多拉星球人们的生活场景是美丽的,生活环境是和谐的,这固然是由“现代高科技电影技术打造的”,但这却绝对不是“美丽的谎言”。恰恰相反,《阿凡达》所表现的正是源于生活并经过提炼加工后的“艺术真实”。

  不可否认,“原始人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原始人的寿命只有区区20--30年”,但这并不能改变原始人生活环境的和谐与生活环境美丽的现实。事实上,相对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个根本无法类比的问题,如果非要将这两者放到同一水平线上比较,根本毫无意义。原始社会固然“不但要面对豺狼虎豹的威胁,还要面对疾病饥饿的困扰”,但是他们也不会面对诸如全球变暖、气候恶化,乃至于艾滋病、禽流感之类的困扰,更不会有房价上涨、金融危机之类的威胁。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无需多论。而在当今,全球“平均寿命”仍然偏低的群体无一例外地都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仍然没有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原始族群,原始族群暂且不论,而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寿命偏低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贫困、疾病、战争、灾难……如此等等,而这些因素,大多都是由于殖民统治结束后留下的后遗症。试想,如果没有经历过外族的入侵和奴役,按照自然法则向前发展,他们的国家断然不至于会成为今天的样子——这笔帐还是要记在那些殖民者身上,与他们自身落后的文明无关。

  至于原始人是否“善良”是否“道德高尚”的问题,根本无须讨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原始土著部落吃人”对于他们而言是天经地义的,“玛雅人将少女活祭”更是民族精神的需要。若往前推,太早的不说了,只说“人猿相依别”之后的古人类,我们的祖先哪个没有吃过人呢?古人吃人是为了生存需要,古人献祭则是为了维系精神的需要,这些都无可厚非。可悲的事实是,所谓的现代的“文明”社会里,竟然仍然有“吃人”的现象发生;而在更加“文明”的国家里,也时时刻刻在拿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做为他们“献祭”的礼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表现就是如此,他们不但对自己欠下的气候债拒不承担责任,而且还试图拿发展中国家向大自然“献祭”,要生生地剥夺、吞噬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机会。这一点,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在非洲,还引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正可见人心所向。

事实上,“人从古老的类人猿一步步进化到21世纪的文明社会,就是一个不断的反思——摆脱兽性、发掘发扬人性的过程。”——严格地说,是“自身”“不断的反思——摆脱兽性、发掘发扬人性的过程”,而不是非要依靠外力来改变。可是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却偏偏视这些自然规律而不见,非要强行以他们的标准去改变他们眼里的“兽性”。历史上,诸如臭名昭著的十字军东征,以及号称世界“轴心”的法西斯政权都是他们之中最典型的代表。无论他们打着怎样光明正大的旗帜,只要看一看他们的所做所为,不难发现,在他们衣冠楚楚的西装下面,隐藏的正是那条象征着兽性的狼尾巴。

  话说“唯一的正确”标准


  没有人会因为看了一部名叫《阿凡达》的电影就“对人类文明妄自菲薄”,但引发人们的一些思考却是必然的。

  《阿凡达》的“深刻之处在于‘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进程的反思’,提倡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之间的尊重和理解。”《阿凡达》并没有将“人类的文明原罪化”,文明是无罪的,而且是美好的,是所有人类都向往的,所以没有人会“仇恨现代文明”。就如“让您选择一辆宝马还是一辆破车,大多人会选宝马”一样,没有人会拒绝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的享受,但问题是这辆宝马车是怎样叫我们“选择”,是因为我们的落后用我们的宝贵的矿产森严资源来交换?是因为我们落后用我们的赖以栖身的生存空间来交换?还是因为我们的落后用我们人民的自由甚至是生命来交换?人类文明固然是“伟大的”,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里,不是有很多政要和富豪非要弃“宝马车”于不顾却选择了骑自行车吗?难道他们都错了不成?

  中国一再强调世界的多边发展,而“伟大的民主和自由的样板——美利坚合众国”却始终要向全世界推行他们的“唯一正确”的标准,这一点,已经遭到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坚决反对,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同样强大、同样具有高度“文明”的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会证明一切,他们这种努力也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些政要仍然狼心不改,但可见的事实是,奥巴马政府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再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这也许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到了该做法的绝不可行,更也许正是他们多次失败后身心交瘁的表现,无论如何,他们终于下定决心不再“逆天而行”了。

  理性客观公正的看待欧洲殖民主义的罪与功


  “因《阿凡达》电影,很多人在反思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罪恶。”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导演之所以拍摄这部电影的意图之一就是如此。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除了其自身的制作精美和宣传攻势外,其包涵的内在精神实质还是主要的。  

  众所周知,“欧洲殖民主义者曾经对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犯下了罪恶滔天的罪行,他们的发迹史血债累累。”所以,《阿凡达》这样的电影不是由做为曾经饱受殖民主义者蹂躏的中国人拍摄出来,恰恰却由曾经饱尝殖民主义甜头的“样板”——美国人拍出来,实在叫我们有些汗颜。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了在“文明”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里,已经有一些有识之士在反思这一问题了;而在像我们这样“文明”还要进一步发展的国家里,还做得远远不够。

  在“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罪恶”这一问题上,我们实在无法“理性客观公正的看待”他们,因为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只有“罪”而没有“功”。因为,尽管他们“引入了先进的欧洲文明”,可是这种文明却是只属于他们这一族群的,对于殖民地的居民,他们毫无“文明”而言,这一点,相信有点儿历史知识的人都会了解,无须细说。比如在中国,他们竟然可以抛弃虽然不是“宝马”的汽车,而情愿坐上由中国人拉车的人力车——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他们终于不再向往“文明”而甘愿回归“野蛮”了。

  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民主自由的国家大多是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科书——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等等,其主要内容来自于欧洲文明”。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发达”“文明”有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殖民地国家的落后和愚昧基础上的。这就好比抢了别人的财产而发迹的强盗,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至于说到“最发达的地区大多是欧洲殖民者曾经的租界和殖民地”,只能说叫人无语。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最不发达的地区是非洲和拉丁美洲,而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都是曾经的殖民地。对中国而言,香港的确要比内陆“发达”得多,但那只是一个特例,而其之所以没有因为中国的回收和英国的拒绝而被战火烧得满目疮痍,还是由于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力变得强大的缘故。试看与其相似的克什米尔,至今冲突不断,连归属问题尚且搞不清,人民的正常生活都很难保证,又何谈“发达”呢?纵观全球,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在从世界各地被一一驱逐之后,不知道留下了多少至今难以解决的“尾巴”,甚至于连他们自认为本土的北爱尔兰都成了烫手的山芋,又何谈给其他地区带来“发达”呢?

  在电影里,潘多拉星球的居民绝对没有对“人类高科技文明无动于衷”,事实上,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也绝对不可能对“人类高科技文明无动于衷”,可是拥有“人类高科技文明”那一个群体却并没有以济世度人之心来传播和推广他们的高度“文明”。电影中,人类入侵藩多拉星球的目的是为了开采“能量矿石”,这和当年日本侵华是为了中国的土地和矿产、欧洲入侵美洲是为了黄金和钻石如出一辙——尽管有些有凭着他们美好的心灵来以“君子之心”度未必是“君子”们之腹,但血淋淋的事实教育我们,侵略者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在电影里,我们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人类帮助去纳美人改变生活条件,或者去帮助他们开发建设,甚至于连推行他们“普世标准”的《圣经》都没有派发一本,只看到他们对拒不离开的人们发出的最后通牒,而一旦超过了期限,送给纳美人的就只有飞机大炮——这样的场景我们是如此熟悉,伤疤还没等好呢,怎么就能先忘了疼痛?

  不可否认,“文明”的入侵的确给“不文明”的地区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如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入侵和近代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大规模殖民主义入侵。但“两者相权取其轻”,试问:是否有哪一个民族、是否有哪一个国家愿意用大量(甚至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矿物、信仰等去换取这样的“文明”呢?这就好比带了手枪和安全套去别人家里实施强奸,然后告诉他们:使用安全套会降低性病传染的机率,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是给你们送“文明”来了。这哪里是什么传播“文明”,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强盗们逻辑。

  正如微风所说:“什么是真正先进的文明?只有能不断反思自身的缺陷并改进的文明才是先进的、适应时代的。” “这才是我们对文明应有的态度,东西方文明、传统与现代的冲撞是这样独特的感觉——痛并快乐着!”——的确,是有些人在承受着“难以忘怀”的“痛”,而有些人则正因为享受了现代文明而“快乐”着。而直至今日,他们仍然没有和别人分享“快乐”以及抚平“伤痛”的意向: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又一次暴露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毕竟对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而言,“发展都是第一要素”,当然鲁迅说得还更具体一些:“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殖民者在他们血腥的历史上,不知道曾经剥夺了多少人的生命——如此草菅人命,殖民地的人民连生存权都保证不了,遑论什么“文明”!?难道还要我们给他们记上一功、甚至竖碑立传不成?

  如何看待文明


  文明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是有不同含义的,就如在原始社会,人类懂得把吃不了的猎物养起来、懂得把植物的种子种到地里,这就已经是文明的巨大进步了。而在今天,如果还采取落后和饲养方式和耕种方式,就是与文明背道而驰的。文明一词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也是有不同含义的,在中国,堂兄妹间即使出了五服也不会结婚,尽管《婚姻法》里并没有干涉。而在西方,堂兄妹结婚本是很正常的事,比如《欧也妮·葛朗台》里,欧也妮就爱上了他的亲堂兄弟,如果不是由于老葛郎台干涉,他们是完全可以结合的,而这一点,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之内的。

  要论文明,首先就要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尊重不同民族个体的意识形态,尊重不同文明个体的价值取向”,否则,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别人之上,这不但不叫文明,反而是野蛮的干涉。(如果再付诸武力,则更加不叫文明,而属于加明目张胆的侵略了。)美国向世界推销的单边政策之所以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中国在非洲的开发和投资之所以大受欢迎,也是因为我们尊重他们的传统,遵循着“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五项基本原则的原故。

  如何看待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事实上,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冲突是从来都没有中断过的,为了保护传统,我们常常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某些“传统”实在是属于“陋习”的范围。比如最著名的清初“留辫子”和清末“剪辫子”,都有大批大批的人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捍卫那些在今天看来无足轻重的头发。那么,又有谁能判断出哪一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呢?所以说,“传统与文明是不能分割的,没有文明的传统是野蛮的,没有文明的现代化同样是没有出路的。”而现代社会,除了本国的传统与现代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冲突,在全球一体化的大形势下,世界各国的尤其是东西方思想观念也存在着冲突。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即便靠高度“文明”的坚船利炮、导弹坦克,甚至于原子弹氢弹也无法一时改变。


  “传统难敌现代。”这是不容否认的。因为现代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果把传统比作母亲,而现代无疑是这个母亲养育的孩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我们绝对没有必要因为要追求“现代”就非得把传统“拍在沙滩上”不可。事实上,无论我们嘴里说着怎样怎样追求现代的和反传统的话,都改变不了我们骨子里里传统血液的存在。比如,一个欧洲人去车站接他久别的妻子,如果他不当众拥吻她,妻子就会认为他对她已经失去兴趣变了心。而一个中国人,无论多少想念,都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亲热的。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


  在电影《阿凡达》里,其实反应的并不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因为地球人和潘多拉星球的文明并不是一脉相承的。电影里反应的乃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较量。这是一个很不公平的较量,就如同八国联军和满清军队之间的较量,就如同欧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较量,其力量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微风凭着“科学的理性和逻辑思维”判断,电影结尾纳美人的胜利并将人类驱逐出境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实力悬殊是无法依靠人定胜天来弥补的,人类完全可以依靠一颗小小的原子弹便轻松炸毁潘多拉星球。”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这并不是一次电脑游戏中的较量。在人类的历史上,但凡入侵者,但凡殖民者,在最后,无一不是遭受了惨遭失败的命运。曾经入侵中国的欧美、日本是如此,曾经入侵非洲的意大利是如此,曾经入侵美洲的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都是如此。尽管现实中战争的胜利并不会像电影里演的那么轻松容易,也许会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是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被压迫者。动辄就拿原子弹来吓唬人是赤裸裸的超级大国的强盗逻辑,美国就曾经以此来吓唬过我们的新中国,但结果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最后还是由他们主动伸出和平之手最终走到谈判桌前。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尽管原子弹是一种威力很大的武器,但毕竟还是由人来操纵的。而“人性的真相”告诉我们,即使在侵略者内部,也还是有善良的人性存在的。电影《阿凡达》中的杰克——阿凡达即是人类社会中善良的代表。而在历史上曾经恶行累累的美利坚合众国,居然产生了《阿凡达》这样的反思电影,且能大受欢迎,也说明了这个群体并不在少数。自伊拉克战争爆发直到现在,反战的思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阿凡达》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阿凡达》给我们带来一次唯美的视觉盛宴”,电影艺术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梦想,再现了数百年来殖民者对殖民地疯狂掠夺的狼子野心以及殖民地人民的殊死反抗,也展现了殖民者中一部分人人性美好的一面……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的感受,即使其中表现的是绝对意义的“普世价值”,我们也不可能强迫每个人都完全接受“唯一正确”的结论。

  对于曾经遭受蹂躏的殖民地的广大人民而言,电影《阿凡达》可以给他们以警醒,叫他们时刻警惕世界上仍然蠢蠢欲动的军国主义势头。对于仍然处于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等控制之下的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而言,也可以增加他们抵御侵略的信心,以及建设家园、追求“文明”的力量。对于仍然试图推行单边政策,仍然企图以武力或者金融、外交等手段强行推行他们的所谓“文明”的国家而言,也可以给他们一记警钟,叫他们收敛一下自己的狼子野心,以免遭受更大的失败。对于我们普通民众,大概也可以唤醒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唤醒我们对共同家园的责任感……(水如空)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9:48 | 只看该作者
始终认为,能和微风煮茶辩论当是人生一大块事。我们的某些观点常常相左,所以辩论起来会特别有趣味。君子合而不同——想来微风不会见怪吧!
也希望朋友们就此深入讨论!
3#
发表于 2010-1-22 22: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如空的细心阅评。当然,对欧洲殖民主义的看法本身就是争论不休的。但是,我这里要说明一点,我是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的。而且我国对西藏、新疆、北大荒的移民,这不是殖民,这叫支援祖国边疆建设,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

我是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的,但是对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功过,还是要理性看待的。

我们看看如今的发达国家,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都是曾经的殖民地。谈我国,香港、大连、上海、天津、澳门,全部是曾经的租界,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建设最好的城市。不能因此否认。

当然,我这里不是美化殖民主义,而是理性看待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的“罪和恶”。

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话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反动派和纸老虎没有什么关系,纸老虎好像变成真老虎了。

关于原始人的道德问题。我想为什么叫原始人,而现在社会叫文明社会?因为在原始社会完全是弱肉强食社会,人们没有婚姻道德观,是可以乱伦的,原始社会缺乏基本道德观。

关于传统和现代,这个问题很复杂,每个人着眼点不同。我文章原文也不是否定传统的。

关于宝马和自行车的选择,呵呵。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有钱的富豪选自行车,因为他可以自由的选择,和我等穷人相比,富豪们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富人选自行车,是因为健康,而且他们还有私人飞机可以提高交通速度;对于穷人来说,还是先选择让宝马损害损害我们的健康吧。其实这问题很简答啦!送你一台宝马和自行车,只能选其一,您选谁?

其实,如果从整篇文章中截取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挑漏洞,是非常容易的,而且漏洞很多。比如我原文的“传统不敌现代”,我自己现在就能举例很多来证明“现代也不敌传统”。比如富贵病、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等等等。但是,我真正想阐明的意思是“人性的劣根性、人类社会进程没有回头路”。

你文章的很多观点和我观点一样。一部电影可以引起各种各样奇妙的思想延伸!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1-24 20:51 编辑 ]
4#
发表于 2010-1-22 23:34 | 只看该作者

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功过

浅析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作者:张玉华 王艳芳 栏目:学术探讨 添加时间:2009-10-12 13:05:33

摘要:马克思在1953年撰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这两篇文章中,分析了不列颠殖民主义对于印度殖民地的影响和作用。他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作了总结性的概括:“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综多学者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何理解马克思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双重使命”?到底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给印度带来了福音还是带来了灾难呢?

关键字:马克思;殖民统治;双重使命

中图分类号:A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9)09-0000-01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殖民侵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国家在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也为落后的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为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在学术界,有人认为,殖民主义推动了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还有人认为,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会永远的沉沦下去。

一、马克思的殖民思想

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同时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说起殖民主义,一般认为,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掠夺和统治的政策。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马克思指出,殖民主义在客观上为殖民地创造了物质基础,打破了殖民地的封闭状态,促成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殖民地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在现代,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福音,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帮助,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民主制度都不可能产生出来,发展中国家可能还处于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殖民主义将其带入现代的文明社会。然而,第三世界许多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落后国家带来的只是贫困与灾难,它破坏了殖民地的生活结构,阻碍了殖民地的社会发展,给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至今还有殖民主义的残余。

二、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1、破坏性使命。英国对印度统治的第一个使命是:破坏性使命。

首先,英国破坏了印度的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殖民主义在殖民地为了便利其统治,对殖民地的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杀害和疯狂的掠夺,这样就使殖民地的人口锐减,破坏了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其次,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这场灾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印度的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马克思指出英国给印度带来的这种灾难与印度之前所遭受的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1]P63以前的灾难不管多么巨大,只不过触及了印度社会的表面“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这是一种对印度旧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结构性破坏。英国“摧毁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的迹象。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1]P64英国殖民当局依靠生产技术优势和殖民贸易特权,将在英国生产的大量的面纺织品输入印度,使印度的手工纺织业遭到极大的冲击,马克思说这是“英国的蒸汽机和英国的自由贸易的结果”。这样就破坏了印度原有的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经济基础,使印度丧失了祖传的谋生手段,进而破坏了印度的村社制度。最后,对印度生产关系的破坏“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的”。英国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仅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了六千万印度农业和工业劳动者的收人的总额,这是对印度人民残酷的敲骨吸髓。资本主义发展驱使英国压榨印度人民,这种极端卑鄙的愚钝的商品和资本输出,虽然发展了英国资本主义,但是如同歌德高唱的“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1]P68

2、建设性使命。英国对印度统治的第二个使命是:建设性使命。

英国殖民主义赤裸裸的掠夺印度人民,同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首先,英国殖民主义用其军事力量和科学技术打破了印度殖民地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使印度和欧洲之间展开交流,摆脱孤立状态。其次,英国在印度修筑铁路,打破了印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路加强了印度与世界的联系。虽然铁路的修筑使为了方便英国殖民主义的原料和商品的运输,加强对印度的统治,但是铁路在印度的修建,也促进了印度农业的发展,“铁路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1]P73最后,英国这种被极端卑鄙的利益驱使的殖民主义,不自觉的使印度融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体系。英国把商品和资本输入印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不自觉的促进了印度手工业的瓦解。

三、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功过

马克思的双重使命是以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统治为例,分析了英国统治印度的影响和未来结果。殖民主义的破坏性使命,破坏了印度的整个社会结构体系;殖民主义的建设性使命,打破了印度与世隔绝的状态,促进了印度工业的发展。但双重使命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绝对的,双重使命并非都是好的,也并不是都是坏的。马克思在文中过高估计了殖民主义的建设性作用,正如马克思在殖民理论中所说:“资本的自我扩张是不会主动为自己制造竞争对手的”。因此,在分析具体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时,要做客观的、全面的和辩证的分析,既不能美化殖民主义的丑恶形态和虚伪面目,也不能抹煞了殖民主义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建设性的历史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6

[2]李延明,刘青健,杨海蛟.《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1

[3]《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编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2

[4]林华国.《怎样认识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论》.《历史教学》.2002.第3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6
http://www.w8818.com/xhits.aspx?id=2716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1-22 23:37 编辑 ]
5#
发表于 2010-1-23 10:35 | 只看该作者
看来,确实得看看《阿凡达》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3:29 | 只看该作者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作者:王晓秋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再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会其精神和内涵。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说:“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

我们应该认真研读马克思的原著,全面准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著作的原意和精神,学习马克思分析历史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下面我结合中国近代历史来谈谈学习马克思这几段话体会到的几层意思。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二、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

要回答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历史事实的阐述。我们要用大量可靠的历史事实、生动的例子、具体的统计数字、形象的图片资料等,给学生剖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手段和罪行。下面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简要地概括其侵华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10多次。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勒索赔款,掠夺财富。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本性。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驻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步步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到清末民初又支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并扶植各派系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

以上军事和政治侵略方面都是有大量事实和数字可证明的。

三、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陆续开放的条约口岸己有40多处。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不能把外国人在中国所有的宗教、文化、教育、出版活动,一概说成文化侵略,也不应完全否定他们在传播西方文化、科学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资本—帝国主义确实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活动,其目的是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如担任外国侵略军的向导、翻译,起草不平等条约,甚至公开参与抢劫和屠杀等。尤其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甚至深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低价收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不法教徒,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习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侵略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某些外国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如传教士主持的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一文,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并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本昔之治印者……移而治华”。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宣称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以上简要概述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和特点,希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的理论,并进一步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3: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en1029 于 2010-1-23 10:35 发表
看来,确实得看看《阿凡达》了。

问好沈先生!
其实,看不看阿凡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看待曾经发生过的血泪史,又怎样看待看待既成的现在,又怎样面对可能的未来。
8#
发表于 2010-1-23 20:08 | 只看该作者
如空写的认真。

呵呵,看你们转来的帖,似乎把“我”的思路都给带走了:)不补充学习一下转帖还真不成

简言之,“使命”一词用在“殖民”问题上,本身就经不起推敲,“双向”不具备“观点”的直抒,也不具备“真理”的“讨论”,无论是“谁”的“著作”。就事实而言,狼身上皮着羊皮它终究还是狼。

到目前,我,微风,如空……都于《阿凡达》“外”写了自己的文章,着眼点的不同,自然引起热议。故,推荐上去大家交流。

《阿凡达》在我们这里已经下线,从昨天开始,上映《孔子》。我还没看,但一定会为它走进影院,同样推荐给大家。
9#
发表于 2010-1-24 22:13 | 只看该作者
一部阿凡达,确实引起许多思考。我还是觉得它的成功得益于真实的人与动画效果的结合,让观众感觉离自己很近。
今天去影院踩点,发现依旧的火。
楼主的文章论述很丰富。占个座,要多看几遍。
10#
发表于 2010-1-25 09:58 | 只看该作者
剖析的深刻,有机会须得一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2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一版!
多谢云端!
多谢风铃!
本来是习惯于一一道谢、一一回帖的,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回帖数量不是?不过这篇就不了,因为一看内容,加之微风版主和我又帖来的东西,人家就够了——谁有那份闲心细读这个?不细读又没法就原文做出评价,所以干脆也不回了。也对,至少我是能够理解。连我都后悔了,费了近三个小时打字、复制、粘贴,结果弄了这篇东西,大概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本想再说两句,或者弄顶什么大帽子之类的,想想也就罢了——天不要下雨……我又不是孙悟空,管不了玉皇大帝的事,由它去罢!
12#
发表于 2010-1-26 2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1-26 20:24 发表
多谢一版!
多谢云端!
多谢风铃!
本来是习惯于一一道谢、一一回帖的,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回帖数量不是?不过这篇就不了,因为一看内容,加之微风版主和我又帖来的东西,人家就够了——谁有那份闲 ...


呵呵 ,这倒没什么,年底了大家都忙,何况如空基本不这样“来回”复制,我好象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过,就文章而言,没有人要求他人必须赞成自己的观点,但用自己的观点说话,才更有说服力。

问候如空。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49 | 只看该作者

问候一水版主!
多谢关心!多谢关注!
复制比自己打字还累,更何况就是累死了别人也不会接受你的“普世价值”——以后可不干这傻事了
14#
发表于 2010-1-26 2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1-26 20:24 发表
多谢一版!
多谢云端!
多谢风铃!
本来是习惯于一一道谢、一一回帖的,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回帖数量不是?不过这篇就不了,因为一看内容,加之微风版主和我又帖来的东西,人家就够了——谁有那份闲 ...


我不大喜欢一一回帖感谢,也觉得一一道谢似乎没什么实际意义~
读者回帖都是有话要说,有观点就讨论,没什么可谢的嘛,尤其一个一个的谢,占了楼层影响看有实际内容的回帖。帖子盖高楼,看起来很辛苦。若要礼貌致谢,像楼主这样一并谢过也就可以了吧,呵呵
我一贯看东西都慢,没看完全文或者没看懂全文主旨或轻率断章取义的回帖“意思”一下,看似礼貌,实际是对楼主心血为文的不尊重。毕竟楼主文章比较长,需要时间,咱好歹也是个“忙人”,呵呵,这篇文章我很感兴趣,所以占座。要慢慢看来。
对同一问题,有不同意见的平等讨论才有意义。
完,正文还没看,又占了一层楼了。楼主别回我这个,我先看主帖,哈哈

再多嘴一下,我在网上下载了看效果不够好,还是3D影院才有效果。阿凡达对我来说主要是森林的3D效果好。其实若论自然和谐,热带雨林科学探索等片子多的是,什么样神奇的动植物都有。以打猎为生,自然对自然破坏很小。
今天在建行看到教师证学生证(包括小学生凭户籍以及研究生)可以办建行万达龙卡。凭卡在万达看普通电影25元,3DIMAX等特殊电影40元,还可以带2个同伴(顶多加5到10元)好像很划算。

[ 本帖最后由 云端 于 2010-1-26 21:19 编辑 ]
15#
发表于 2010-1-26 22:0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呵呵
水如空写的很细致,全文是从对比微风版主的讨论出发,所以针对涉及的话题也很多。对于殖民的观点以及不同文明的冲突,很赞同。
仅对阿凡达而言,我认为不是简单的不同文明的冲突,也不是简单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这两者指的是善意的冲突,比如观念不合)而是殖民侵略的目的,抱着掠夺资源的目的去驱逐和占领。潘多拉星球就如美国的印第安人,如同《天煞——地球自卫反击战》里的地球。我还是觉得就情节而言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科幻电影。甚至可能导演自己想表达的都没有观众联想到的多。在这里我觉得众人的智慧大于导演的智慧。呵呵
至于不同文明的冲突,我觉得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我认为全世界统一领土人口资源重新分配,黑白黄各人种各民族通婚更有利于人类发展,但是不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03:18 , Processed in 0.2115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