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一首诗引发的热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8 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静0719 于 2017-9-28 12:50 编辑

丁酉七夕随吟

传统情人节日临,正当软语伴轻音。

殷勤不比花千束,体恤能赢万两金。

问暖嘘寒百般爱,粗茶淡饭一条心。

家和诸事皆如意,架下葡萄说古今。

一月前,某论坛举办“七夕诗词赛”,要求以“七夕”为主题作七律、七绝或词,应征诗词作品96首,我的这首《丁酉七夕随吟》是应征作品之一。诗赛评比全程共委托两个评委:金牙九先生、石少先生。

第一轮评比中,选出30余首作品进入下一轮评比,我这首诗在第二轮评比中被淘汰出局。

评委金牙九先生点评:“花千束”对“万两金”伤得不轻,太大意了。所以淘汰。

评委石少先生附议:诗友当提供一些错综对的资料(例句)供大家参考。错综联[size=15.6522px]作为对仗联证据不够充分。相信金牙九先生有自已的观点,这一处对仗我留意了,待金先生这一轮评后我也谈谈我的观点。
   
评委石少先生补充说明:[size=15.6522px]要证实错综对,能否作为规范的对仗句使用,方法无非有二:是否有前贤有如此用过?是否有大部人认可的理论家介绍过?[size=15.6522px]我[size=15.6522px]的意思第一种方法看诗友们是否能找到,若找到,立马可以证明。第二条据我所知,王力,好象也没介绍过。[size=15.6522px]那么,如果我以上两方法都找不到,就可以用相关连的理论去理解它是不是规范的对仗,这一点是我准备(评比结果出来以后)讲的。
这里不论入围的其他人诗词的优劣(诗赛最后的结果还没有公布),也不论评比的公正与否,只就诗词写作章法作一探讨。

这个评语,一石激起千层浪。赞成的、反对的,争论比较激烈,并且引古人经典诗句进行辩论。

支持金牙九先生点评的一方以为,错综对适用于首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不允许,举诗例如:


1.(唐)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首联错综对)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2.(唐)刘禹锡《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首联错综对)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反对金牙九先生点评的一方以为,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所以不存在某种对仗形式应该用于某处之说。错综对用于颔联是允许的。律诗的颔联用宽对或错综对的,古人诗例很多。举诗例如:
1.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颔联宽对)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颔联宽对)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3.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颔联宽对)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4.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颔联错综对)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5.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颈联错综对)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主席这首诗,错综对用在了颈联。这个我本人是不提倡的。格律诗的颈联如大楼之基石,一定要工仗严稳。  

我个人一贯的原则是:律诗对仗,颔联可宽,工则更好,颈联当严。所以我以为,这首诗,单就格律而言没毛病。“殷勤不比花千束,体恤能赢万两金”,平仄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写成“殷勤不比花千束,体恤能赢金万两”,对仗上没问题,但是平仄格律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就有问题了。“万两金”即“金万两”,以错综对,改“金万两”为“万两金”,一是平仄格律的需要,二是韵律的需要。 “花千束”对“金万两”,乃错综对。错综对用于颔联,是可以的。

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和主题服务的。于诗一道,不可因辞害意,更不可因格碍意碍境。当然,既然是格律诗,其平仄及对仗格律,是要遵守的,否则,就不是格律诗。

以上个见,旨在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诗词行家和诗朋词友们批评指正。

2#
发表于 2017-9-28 09:5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诗友这个错综对,让我想到很多,比如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折腰体等等,其实我对这些特例很反感,无非是在为自己出律、失对、失粘找借口而矣。古人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写诗亦然,何不换一个表达方式或换一个角度写呢?说不一定换个角度来写更好?:lol
3#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1:27 | 只看该作者
太白岩 发表于 2017-9-28 09:50
看到诗友这个错综对,让我想到很多,比如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折腰体等等,其实我对这些特例很反感,无 ...

非常感谢先生关注并表述己见!受教!
4#
发表于 2017-9-28 11:3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岩 发表于 2017-9-28 09:50
看到诗友这个错综对,让我想到很多,比如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折腰体等等,其实我对这些特例很反感,无 ...

认同太白兄此说,作诗不必太勉强,一时想不出不妨先放下,过段时间说不定有新的思路。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29 17:00 | 只看该作者
壹飞 发表于 2017-9-28 11:38
认同太白兄此说,作诗不必太勉强,一时想不出不妨先放下,过段时间说不定有新的思路。

感谢提读并指正!祝双节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00:20 , Processed in 0.05572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