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89|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事实胜于雄辩——浅谈杂文、散文中的“摆事实和讲道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24 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7-6-24 16:18 编辑

  事实胜于雄辩,不摆明观点就是观点。

  有一个朋友,经常发一些文章,内容主要是“欧美的体制比较人性化”的文章。这类文章在网上经常容易引起争论,也就是所谓的“左右”之争。这类争议在网络上非常常见,网易、新浪、凤凰网的评论栏里常有愈演愈热,甚至白热化,互相攻击人格的言论。

  前几天他发了一篇文章,原文是:

  【美鬼傻子】1975年4月30号,南越政权覆灭。一架逃难的小飞机出现在美国海军“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上空,飞机投下一张字条上写着:请你们把那架直升机挪开好吗?这样我就可以降落了,请帮助我!飞机上有我的妻子和五个孩子!美国人被感动了,为此,他们不惜把碍事的直升机推到海里,腾出地方让南越飞行员载着他一家人降落!一一一纸条包烟灰缸扔的,推下海的直升机不止一架!这就是美国人干的事,不由得你不感动!!!

  事实上,这篇文章只要讲一个事实就行了,将开头的“美鬼傻子”和末尾的“这就是美国人干的事,不由得你不感动!!!”这两句删除就行。

  有时候事实胜于雄辩,无需讲道理和摆明观点,反而更能避免无端的口水争议。

  小道理=心灵鸡汤。

  小道理的文章,有些读者喜欢看,但我本人的怪癖就不太喜欢这类类似心灵鸡汤的文章。比如一些所谓的“美文”。我看文章,一般只要看到有一些“美丽关键字”内容的文章,我基本就会走马观花,忽略而过,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红尘紫陌”“青莲古灯”等等等。

  对于这类美丽文字,好吧,我认输,我投降,不是我情商不高,而是语言的陌生化。我喜欢阅读陌生化的语言,而不是我熟悉得能背出来的美丽语言的堆砌。即便再美的西湖十景,让你每天都去西湖边上游逛一遍,一年365天365遍也会腻味。

  小道理也是如此,小道理虽然也是道理,但是讲的人太多,就不是道理,而是啰嗦,小道理的啰嗦就是心灵鸡汤。

  所以,我个人的阅读趣味,对于丹、周国平、林清玄这些大家反而不太喜好。人人都说他们的文字有道理,但偏偏我看了觉得很腻味,就是因为道理太浅了,看到他们讲的道理就觉得非常的熟悉。熟悉后就有点麻木不仁,就忽然没有阅读下去的耐心和兴致。

  散文未必非要末尾来个情感升华。

  儿子小学的时候,为了提高他的写作能力,我看到网上的所谓的作文名师的“黄金格写作方法”广告, 心想这是名家的作文秘诀,就买了下来。但是看了后,觉得这个训练作文的方法,非但不能启迪心智,反而将学生有可能驯化成不会思考的机器人。

  这种黄金格写作方法,有固定的套路,先叙事,结尾讲点道理,所谓的升华。这样就提高了文章的逼格和品味。

  事实上,就中国的语文教学,写作方法受杨朔的影响很深。很多作文老师将杨朔、茅盾的的写作方法当做写作圣经来教学生模仿。

  比如《白杨礼赞》的结尾: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样的结尾,第一个写出来的,读了还有点意思。但如果无数学生去模仿这样的结尾,那么如果我是一个阅卷老师,我读了会觉得非常的乏味无聊。

  前段时间读了几篇中学生的作文,文章末尾一看就受到杨朔的影响,习惯性的来了一些小道理,即所谓文章的升华。大意是末尾来一点道理,能将文章的品味和境界升华了。但这样的写作方式反而容易形成一种让人读了腻味的套路。

  当然,以上观点仅仅是我个人的阅读喜好,阅读兴趣的喜新厌旧也是人之常情,也许这样的原因,我更喜欢阅读一些陌生的语言。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6-24 09:5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3#
发表于 2017-6-24 09:56 | 只看该作者
事实胜于雄辩,赞同,这对于有一定阅历和欣赏水准的人来说,把事实说清楚就好了,至于升华,读者自己就能够做到。但对于孩子,读得少,理解有困难的人群,我觉得还可以稍稍多描几句。
我写散文有时就爱画蛇添足,不信任读者,这真是个问题啊

点评

写散文有时就爱画蛇添足,不信任读者,这真是个问题啊。这不是问题大家都犯的。  发表于 2017-6-24 10:52
4#
发表于 2017-6-24 10:06 | 只看该作者
看出来老师比较刚性,仿佛武侠小说里的硬派人物,不爱心灵鸡汤,不思卿卿我我,小女人一点都没有的……然,我派袅娜生姿,妩媚妖娆,玲珑灵性,恰似那十里桃花,又当如何?(脸不要板板的噢。
5#
发表于 2017-6-24 10:51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版主说得有道理。
只是鸡汤横行的当下,只能远离这些东西。按自己的喜好阅读是最悦心的。至于其它也不是读者能左右得了的。
6#
发表于 2017-6-24 11:3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个人的阅读趣味,对于丹、周国平、林清玄这些大家反而不太喜好。人人都说他们的文字有道理,但偏偏我看了觉得很腻味,就是因为道理太浅了,看到他们讲的道理就觉得非常的熟悉。熟悉后就有点麻木不仁,就忽然没有阅读下去的耐心和兴致。
找到共鸣了,我也是这个感觉。
7#
发表于 2017-6-24 11:41 | 只看该作者
鸡汤也养人,对于那些体虚待复的人,是珍品。我小时候就经常看见,谁家有了病人,家人都虔诚地用鸡汤伺候。但对于五大三粗的汉子,一只鸡就一坛子酒,几口就吞下了,鸡汤顶个屁事!
8#
发表于 2017-6-24 1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康康 于 2017-6-24 11:53 编辑

冯导说,垃圾影视,是由于垃圾观众太多
套用说:垃圾文字,是因为垃圾读者太多垃圾能产生能量与效益,何乐不为?
本人也是垃圾,却没效益。
看鸡汤的人,就是念经拜佛,有很多的,未必是真心信仰与理解,基本是求个心安,找个心安理得的慰藉,现实中基本上不会去做同样的“鸡汤”
文章末尾,习惯性的来了一些小道理,即所谓文章的升华。多是考试导致的。分数决定论。唉!

9#
发表于 2017-6-24 12:19 | 只看该作者
事实胜于雄辩,不摆明观点就是观点。

发自内心的东西,写出来都是好的,最好不受心灵鸡汤的影响啊
10#
发表于 2017-6-24 12:21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读了几篇中学生的作文,文章末尾一看就受到杨朔的影响,习惯性的来了一些小道理,即所谓文章的升华。大意是末尾来一点道理,能将文章的品味和境界升华了。但这样的写作方式反而容易形成一种让人读了腻味的套路。

赞同老师观点,问候!
11#
发表于 2017-6-24 13:23 | 只看该作者
微版文章观点很有见地,小道理=心灵鸡汤,不喜欢,散文未必非要末尾来个情感升华,把事实讲清楚就好。学习受益!
12#
发表于 2017-6-24 13:37 | 只看该作者
很精辟,读来受教
13#
发表于 2017-6-24 14:52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受益!
茅盾《白杨礼赞》,杨朔《荔枝蜜》,过去太多这类型文章,混乱了孩子和老师视野。拨乱反正,任重道远。
14#
发表于 2017-6-24 16:2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胡吃海喝吃嘛嘛香,不讲究个人哎。
15#
发表于 2017-6-24 18:0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首先就想到了杨朔,文末果然提到了……还有,鲁迅那么多经典文章,教材偏选《一件小事》,大抵也是相中了”榨出我皮袍下面的‘小’来“这类的文字……
我县有个作家,在报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后结集成书,我在朋友处见到,浏览了一下,大抵都是”通过一件事物说明一个道理“的套路……
如今的鸡汤,已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不毒素多少的问题。
比如美国推飞机入海这事,严重怀疑是低劣的谎言:没有经过训练的南越飞机会那么容易降落在航母上?当航母是谁家操场呢?况且要让飞机降落也不是非得把直升机推海里啊,起飞让行不可以吗?——用谎言,或片面的东西给你灌输挠痒痒的观点,就是这类鸡汤的共性。读多了,会影响智商的,甚至会把人引人幻想乃至邪教、传销等歧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22:24 , Processed in 0.0605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