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7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宝书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0 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村子的中间位置,曾经有一个另类的建筑,它的名字叫作宝书台。
  
  “宝书”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也就是《毛泽东选集》,红色的塑料皮封面,厚厚的四大本,当时应该每家都有的,而搁置这套书的地方就叫做宝书台。
  
  因为记忆的久远,我对宝书台的概念也不太自信了。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词语都很难找到了。勉强地从别人的文字中能看到一些相关的描写,但是作者都认为宝书台应该在家里的正上方,是一个木制的香案之类的条桌,上面放着水瓶、茶杯之类的,当然最中间的位置应该摆一尊领袖的塑像,两边放的就应该是宝书。
  
  那样的香案我们村家家户户有都有,我们是粗人,不会使用“香案”这样的词语,我们的叫法是“香火”,颇有寺庙的气息,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倒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并不把它称作“宝书台”,尽管那地方曾经放过领袖像和红宝书。
  
  我们称作“宝书台”的就是村中间的那个建筑,大约有三四米高。下面是一米来高的基座,不过是一堵一米高、四五十公分宽、两米多长的石头墙。基座上又是一面将近两米的墙,墙面宽度是底座的一半左右,所以向内陷了进去,留出了一个天然的台阶,但是墙面应该很平整,还粉刷过了,可以在上面画像,小时候就见过画像的轮廓。而两侧和底座是一样宽的,被匠人设计成了对称的两个条状,上面自然写着楹联。但内容我是记不住了,也懒得去问别人,即便是问,当时村里认识的也不超过几个人,刨那个根没有多大意思的。最上方是墙顶出檐,像一个帽子,可以多多少少遮蔽一下风雨。
  
  用“多多少少”这样的词语是因为它的遮蔽作用是有限的,遮蔽时间是短暂的。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个建筑已经相当残破了,我们很遗憾的是没有见过崭新出炉的宝书台,我们心目中的宝书台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宝书台。
  
  与上了年纪的人面对那个建筑时所流露出的虔诚不同,作为孩提时代的我们把它只当做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建筑而已。而且,因为它坐落在村子的中心,前面又是广阔的晒谷场,后面好像还是村部,就像现在小区里的中心位置,所以那儿是小孩们的集中地,就是我们玩耍的好地方。
  
  每日放学过后,我们飞也似地回家,书包随便一扔就三三两两地来到了晒谷场上。晒谷场很平坦,为了晒稻,人们用石磙把它先压平,使得稻粒不会和泥土混杂,收稻的时候稻粒很干净。一到傍晚,水稻都被堆成了小山的形状,外面就用白沫盖好,直到彻底晒干之后再运回家,晚上是不需要看护的,自然也没有人去偷稻的。而我们就在稻堆与稻堆之间玩铲房子(一种游戏,用一条腿蹦到指定的位置)、滚铁环、玩弹子球、斗鸡(也就是体育比赛中的角力)等,欢声笑语飘荡在沉寂的山村里。玩累的时候,我们有的就瘫在地上,还有的为了显摆自己的能力,就爬到了宝书台的台阶上坐着,两条腿在半空中随意地晃悠着,居高临下地看着前方,迎着阵阵的山风不亦乐乎。
  
  笨拙者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毕竟有个一米多高,对于孩子还是有一点难度的。可是自己竟也不甘心,于是坐在上面的一拉,还在下面的一托,也就上去了。两米多长的台阶上坐满了孩子,一个个志满意得,而背后的墙面成了我们的天然屏障。
  
  我仔细地瞅过这个台子。下面基座上好像有左中右三个大字,都是“忠”字,而墙面上画的应该是领袖像,有一米见方的大小,四周还画了许多线条,大约是表示光芒四射的意思。不过领袖像也只剩了一个轮廓而已。两边原来写楹联的地方全部变成了坑坑洼洼的形状,每一个坑洼的地方原来就刻过一个字,只不过这些字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形状,模糊不清了。
  
  老人们曾表述过这儿曾经的辉煌,说全村人就在这个台子前做过早请示、晚汇报,还唱过《东方红》、跳过忠字舞。我们不知道早请示和晚汇报是什么样的形式,也不会跳忠字舞,至于《东方红》我们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倒是唱会了,只是我们在唱的时候,心情应该是比较平静的。
  
  祖父做过生产队的队长,已经走了十来年了。他曾和我表述过生产队长的权威,大约是安排全村人的劳动,他手下的会计就给每个参加劳动的人核定工分,再到年终结算,有点像现在确立绩效发奖金的性质。只不过那时候只是生产队里一两个头头说了算,可见他们的权力。不过,他老人家性格很直,我母亲就叙述过我家超支的窘状,过年的时候都要到别的亲戚家借一点红薯对付才行,不过她似乎没有一点怨恨祖父的意思,觉得很正常。
  
  而我的外祖父状况还是要好一点,他做过多年的大队书记,主宰过一个大队!现在八十多岁的他偶尔还会提到以前。我们小时候都很怕他,据说他的权力大的能捆人,小孩见到他还不是像见了阎王!好在他当时根本不可能理会我们这些小孩,他们的事情多了去了,就像那个逝去的年代。
  
  现在他老得快要不能动了,也没有一分钱的保障工资,兀自缓缓地忙活着,腰勾得快要接近地面了。可是,曾经的辉煌让他有时还偶尔回忆,说自己当时过年的时候,如果愿意的话,别人家放鞭炮,他家可以朝天放枪的。至于是否真实,我就不清楚了。不过,后来我听父亲说,别人把他批斗了,他的书记也就下台了。批斗得惨烈,一帮人让他在寒冷的三九天举着冰块跪了一整天,回家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他告诉外婆自己是跌进了田里,外婆可能知道事情而不愿挑明,只能在厨房里抹几颗眼泪。
  
  我还听母亲说过母亲的大伯——也就是我外公的堂兄的事情,他说那个老头当时也不得了,叱咤风云的,好多干部都经常到他家去。又一次他家女人做早饭时,没有注意让一粒老鼠屎掉到了锅里,面对尴尬的干部们,老头怒火中烧,一脚就踹了女人,后来那个我应该称作大奶奶的女人很快就死了,我平时所喊的大奶奶实际上是那个老头后娶的女人。
  
  当时全村只有一两个人识字,其中一个是我的堂舅,他上过农中,回家后就当民办老师。宝书台上的领袖像就出自于他的手,人们说他还会吹笛子,总是在夜里吹,算是有些才华的,在那时应该很出类拔萃的。长大之后我听到过一些关于他的消息,他看上了后来的大队书记家的女儿,一个不识字也不算漂亮的女子,可人家的海选范围内根本轮不到他,他就只有晚上在村子吹那些犹如哭腔一般的笛声了。故事的结尾是他得了精神病,治了很多年才好的,一个亲戚家给了一个女儿给他,现在也算儿孙满堂了。至于那个书记的女儿,在找了一个八辈贫农之后,后来的日子过得很苦,四十来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长大的时候,我起先在门口学校教书,住在家里,没事喜欢在村里转悠,要打宝书台前经过。
  
  当我驻足面前的时候,我感觉到有一阵莫名的肃穆和凝重向我袭来,我真不知道从它斑驳的身上能挖掘到多少属于过去的陈年往事,又有多少高尚与崇高、贪婪与罪恶、正直与扭曲从它低垂的眼神前上演,它是不是还想提醒着一些什么。
  
  轰轰烈烈的拆迁结束了我们村的历史,挖掘机与商业是乡村的彻底征服者。在所有房屋都被拆掉的情况下,哪里还容得下一个无关紧要的宝书台?自然是被拆掉了,而且人家还省了一笔补偿费。只是那些原本属于它的断壁残垣现在不知流露落方,总不会被深埋而再无用途了吧!
  
  这个可能是有的。
  
  它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建筑物,他于我们也仅仅只有些许欢乐的印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1-21 10:2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20 20:34 | 只看该作者
还唱过《东方红?、跳过忠字舞。  这个地方更正一下。

有着沉重的笔调,却也不乏理性的思维。是的,任何过往和辉煌都是一时,不可能一世,或者千秋万代。随时间风逝的是岁月里的种种,随人而去的是不可能达到的“永恒”。历史是个智者,应该记得的都会记得,应该忘却的也会忘却!
3#
发表于 2013-1-20 21:56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的生活最有意义,也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给人拥抱生活的信心。一种观念被放大到难以捉摸的程度的时候,它本身已经失去了意义,但它和真实的生活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让人因此失去价值判断的能力,也会迷失人生方向,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本主义与此正好相反,它关注的是人的自然存在状态,向往的是人的社会生存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一定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存在状态基础上的。
4#
发表于 2013-1-20 22:3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深处的文字,特殊时期的感觉。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13-1-21 08:50 | 只看该作者
大气中不失灵动的叙述.学习
6#
发表于 2013-1-21 10:11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代的记忆,无疑是沉重的,教训太深太深,大家都应该记住,而且应该让一代代的新人也都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政治癫痫。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木门长子 的帖子

谢先生赐教,原来自己就可以改啊!我改好了,谢谢啊!生手啊!
8#
发表于 2013-1-21 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一孔 的帖子

过去的是是非非总会提醒人们一些什么
9#
发表于 2013-1-21 16:42 | 只看该作者
舒展自如,娓娓道来,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物事,让人怀念。
10#
发表于 2013-1-21 20:04 | 只看该作者
对儿时关于宝书台的记忆作了细致的描述,也是对一个特定时期的回忆吧。问好。
11#
发表于 2013-1-24 15:27 | 只看该作者
浸染时代特色与理性思索的文字。那个时候的事情,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甚至远到了十分遥远的地步,让如今的孩子们不屑一顾。岂止孩子们,就算是成人,也有某种意义上的忘怀了。
12#
发表于 2013-1-24 16:05 | 只看该作者
自然而深刻的文字,提供给了读者了解被时光和历史进程损毁的物象,彰显了一种本真而美好的怀念情怀。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20:3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固然能够明确过去的有些概念、物象彰显着太多的无奈、错误、荒诞。但是我们却又不能将它彻底抹去,因为,也许数年后,时人又会以我们今天的心态来反观现在的我们,我们做得有点好、足够好还是很好呢?历史的缓慢前行是因为,我们自己都承认它是总体迂回偶尔前行的。
14#
发表于 2017-10-12 06:5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遥望过去觉得荒诞,我真希望有一天,有人遥望我们也觉得荒诞,会有那么一天吧!
15#
发表于 2017-10-12 09:05 | 只看该作者
流年史,读来感慨,生活的种种结局,令人唏嘘。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19:15 , Processed in 0.0500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