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类媒体终于把曾经线上线下皆红的 "尬舞"之尴尬网红,使得尬舞谈资指数再度箭头朝天。这个发源于美国的街舞对抗桥段,在个性十足地赚足了坊间的眼球之后,终于迎来共性的白眼,从而完成所有的时髦都必然经历的量变到质变首个轮回。 尬舞吧,按照我的土著理解,就是那种觉得浑身瘙痒而摸来摸去,身体与舞伴试图交叉但又不能彼此碰撞的舞蹈模式。据尬粉介绍,它就是一种反映某种主题的体育舞蹈罢了。因为技巧性较高,所以为青少年所喜爱,舞者被叫做B-Boy、B-Girl。 少年喜好,必然网红,尬舞也是。但由于利益的驱动和资本的介入,尬舞已从动作的敌对感和指向性,变成竞争对手的手段敌对感和指向性:如某B-Boy在公园扭动直播了,某B-Girl干脆就跳到河里冷水澡直播。同时,舞者年龄界限也变模糊。 一旦少年舞者和老年舞者都想舞出“尬”价值的时候,便面临着“尬舞”自身原则的挑战和公共利益的挑刺。比如,为了更“尬”而舞伴之间破坏原则的肢体冲突、为了刺激点击率而挑战公序良俗情节突破、为了吸纳更多尬粉而对环境平面和立体的破坏。 当个性为共性带来愉悦时,共性笑逐颜开;反之则翻脸。“尬舞”从艺术的角度被网红,到如今堕落成扰民的负面词汇,共性娇贵固然是原因之一,个性的过度锐利挑破了观众的精神物质表皮,便被沉下脸:爱时说你是筋骨柔软,恼时你便是半身偏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