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4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浅议著名作家秦岭短篇小说《寻找》的写作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5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如 于 2017-10-25 09:22 编辑

  秦岭小说《寻找》的总体思想内涵
  
  就短篇小说来讲各种题材和写作方法层出不穷,变得多样性和多重的复杂性,尤其是表现革命题材或者说是主旋律的作品,呈现出了比以往不同的表现手法,像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和海飞最近火了起来的小说《麻雀》一样,都抛弃了过去直接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那种高昂的、一往直前式的英雄,而变得含蓄,内敛,深沉,不在是高大上,就秦岭的小说《寻找》其表现手法是多重性的,就其思想内涵来说也是深刻而又深邃的智慧,里面充满的思想内涵不去认真地探索、研究,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搞明白,因为小说的内涵是复杂的,各种要素成就了内涵的交叉和生成,秦岭的这篇小说以红军长征和西路军的故事为蓝本或者是为依托,表现了人民群众为对红军的热爱,安葬了一名红军连长为故事的脉络,由此产生的后果,而对其主人公今后的一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首先这篇小说中我们没有看到所谓的高大的英雄形象,甚至是有些猥琐和农民的那点狡黠,为什么这样说,主人编造一个罐子里埋有红军的血衣借此来证明自己、也想证明其是烈士,于是主人公开始了一生的寻找,罐子当然没有找到,但是,每刨一个坑就种上一棵树,一辈子的寻找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成就满山的绿色,你说是为了寻找而寻找还是以寻找之名开始了自己的绿化,可能两者都有,但是,这不是小说真正的内涵,其内涵就是寻找过程里精神层面的诠释,这种寻找是一生的寻找和追求,就像是一个智者在苦苦寻找自己心中的灵山一样,不听地跋涉,用生命地去寻觅,而且永远在路上,目标在前面而又不能找到一样,其实,心灵慰藉就在自己的心里面,那些期盼由此而灵动着,也可以说是哲学层面上的,也是血液里面的,这是我们人类心灵的跋涉、洗礼和羽化的过程,也是人类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倚重和尊重,是我们完成自我救赎,自我洗濯的过程的必由之路,只有不停地寻找自己灵魂里的向往,我们才能大踏步地向前,有时我们心里深处寻找的渴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寻找,我们自己也不太清楚和讲不清楚,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本质性的东西,是潜质性的动态使然。
  
  秦岭的小说所要表现的内涵和追求就是我们的灵魂升华的过程,即寻找过程中那过程中里面的意义。与其说秦岭在塑造一个农民的脊梁,不如说是在为我们民族的诗史添加浓重的一笔。也在为当代文学的皇冠去镶嵌上自己的那点斑斓,我们读完小说,深深滴敬佩主人公的坚韧和不屈不挠,小说没有几句口号式的描写,有的是深沉,凝练的沉重,不能不说作者有着娴熟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在当今文坛,不少作者靠故事取胜,也有不少是完全靠着应景的作品而红起来,这类作品往往缺少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因为里面缺少了一些东西,即人性的内涵,秦岭的作品介于两者的之间,这是一种思考后的考量,历史上红军西征是颇具有争议的事件,作家把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思想装入自己烧造而成的小说这个“坛子”中,以此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对民族也是对人性的思考,在他的认知中,作家充满了对社会对我们民族的挚爱,站在历史的高度,在作品中不是为了反思那段历史而是借助那段历史,这就是作家的高度,这就是成熟的作家。
  
  因为我们知道,一部有深度的作品,其结构框架往往要在一段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去建筑完成,借助那段历史,让你的人物活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作品就有了历史感和历史的深度,秦岭正是把自己的思想和要表现的内涵放了进去。这点我每个有思考的作者都要好好地考虑和实践。
  
  假如你的故事背景没有,就失去了支撑点,也就是故事将是平庸的故事,就是个简简单单的故事而已,仅此而已,这也是我们在今天赏析《寻找》这篇小说的意义,借鉴、和学习就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小说《寻找》的写作手法
  
  没有直接参加那轰轰烈烈的西征,也就是没有参加红军,这不是他的污点我们不能不说书中的主人公“我大”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这是我们要承认的,虽然他,西路军西征是一个悲剧事件,而书中的“我大”却也是一个悲剧,一生的悲剧,这契合了我们民族在那特定时期所说发生的极左思潮下的悲剧,有时悲剧式的英雄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震撼,这就是艺术,这是小说的成功,是秦岭的成功。
  
  读罢秦岭的小说《寻找》,掩卷深思,感到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别于一般的小说的叙事方式方法,这是作者有着娴熟的创作技巧和理论为基础,并以小说《寻找》做了最好的实践和诠释,我们有必要加以讨论、研究、切磋和并指导我们各位今后的创作,借鉴能使我们快步地走向自己写作手法的日臻完善和成熟,否则,我们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永远在蹒跚学走路的孩童。
  
  作者塑造的人物“我大”,因为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也就是以书中“我”来讲叙了他的父亲冒死安葬一位红军连长后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自己为自己寻找证据的坚持和固执的过程,与其说是对红军的赞歌,不如说是对普通百姓的赞美,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取得胜利的关键,因为有了老百姓的支持,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牺牲,终将走向最后的胜利,这是小说要告诉我们的一层意义。
  
  另一个主要中心思想是作者下了极大的力量塑造的主人翁,坚守自己的初心,在误解、甚至是被冤枉中始终坚信自己的初衷,努力地寻找证据,为自己也为死去的连长“正名”,故事看似不太复杂,但是,读后会让人浮想联翩,思绪难以平静,并被这沉重的人物命运所感慨。这就是作者的小说成功之处。
  
  就小说的写作技巧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作者采用了一般小说不太敢运用的“蒙太奇”艺术手法,这是电影中的手法,何谓蒙太奇?蒙太奇来自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俄国把它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理论,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这样的写法一般的作者不太敢运用,因为读起来看似有些费解,读者需要用急转弯似的思考来理解,但是,这样的手法适用于那些跨度大的历史事件,这篇小说正因为有几十年的跳跃,作者在思考下的得以运用。
  
  这种手法虽然不是作者第一次创造性运用到小说中来,因为有不少的作家在这样写,我想,作者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倒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完全是因为整个故事跨度的时间太长了,几十年的时间,用一篇不算长的篇幅是不能很好表现出来的。我们知道,无论是长征的过程,还是西路军的西征中,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时间点都充满了死亡和坚韧,作者反应的只是一个极短的时间点,一次战斗中的牺牲,他的父亲安葬了西路军的一位连长,这只是死亡无数指战员中的一例,面对这样大的场面和时间跨度及历史上的误会、曲解甚至是污蔑,一篇短篇小说是不好承载的。
  
  所幸,我读过不少西路军西征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这方面的回忆录不少,也收藏了张国焘在国外后来写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三卷本),对那段历史了解一些。更所幸的是,拨乱反正后,党和政府对西路军的西征给予了正确的评价,小说中也有反映,上万牺牲的指战员得以安息于地下。
  
  作者的匠心独用的高妙之处就在这里,它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用几个桥段把作者想要表现的东西很好地结构在了一起,几个回忆似的镜头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呈现了读者面前,这就是匠心独运,令人惊叹!
  
  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写作方式,都要服从于故事的走向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要求及采用的素材,使其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这是我们创作中要遵循的原则,因为形式服从于内容,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反过来,思想的表达要有自己合适的载体,及他所需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作家做到了。
  
  咋一看,作者好像是采用的是通俗、所谓的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你这样认为不是没有道理,他也符合这种写作手法儿的特征,但是,我认为唯一不同的是,每个故事的桥段有时来得特别的突兀,让你没有精神的准备,这就不是插叙的写作手法了,因为倒叙、插叙往往要有一个简单的过渡,这里没有,只是用:“额的个老天啊……”。就开始了另一个时代的故事,丝毫没有引导和过渡,这就是典型的蒙太奇首法,我们可以想象到,每个电影镜头不就是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吗?作家秦岭在此篇小说中运用此手法及其老练和娴熟,这是作品的成功,也是作家的成功,这样的方式方法运用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没有高超的驾驭技巧是不能胜任的,有时会画蛇添足,这不是作家在卖弄自己的手法,而是自然的流露和表现,也是在服从自己的所要反映的历史跨度。
  
  另外,作者在故事结尾处还采用了美国作家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式的结尾方式,评论家把故事的结尾,锋回路转,出人意料,大反常理的结尾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这是多少作家梦寐以求的结尾方式,我认为作者做到了。
  
  《寻找》中“我大”一辈子都在寻找那个能够证明自己清白和地下面红军连长身份的那个坛子,到底有没有?
  
  请看作者最后写道:我拜访过李逢春:“您断断,馒头山上,到底有没有我大埋下的坛子呢?”
  
  “有。”
  
  “在哪达?”
  
  “就我埋下的那个。”
  
  这就是说其实那个坛子并不存在,是意识中的存在,但是我们读到这里并不会感到书中的“我大”是一个骗子或者说是自欺欺人,反而为他的坚持感到深深地震撼和理解,并由衷地感到钦佩。
  
  这就是故事的结尾,出乎我们意料,那个坛子始
  
  没有找到,到底有没有已经不重要了。
  
  这里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厚重已经把我们摄住,没有人去再苛责和诘问,留下的是深深地思考。
  
  结尾说的坛子是指李逢春埋下的那个一个坛子:是李逢春花钱买的。坛子里装有黄纸一张,上书五个规规矩矩的毛笔字:红军守陵人。这是对“我大”的一生坚守、执着的褒赞。
  
  这更是故事的亮点,也是作品的升华,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手法的老道。
  
  小说是成功的,人物鲜活,语言地方特色鲜明,塑造出了呼之欲出的人物,这要强于那些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作品人物。
  
  在此,我们不能不说,作家对地方语言的掌握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个地域的语言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袤的秦岭大地,那里的山川地貌无不孕育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山川的灵气,滋润了我们的作家。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有成就的作家都要吸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就现实来讲,在我国的文学创作中,陕西陈忠实,贾平凹为代表的一大群作家以黄土高原为依托,进行自己的创作,像北京的京味文学;过去山西的所谓的“山药蛋”派,河北的以孙犁为旗手的“荷花淀”派,莫言以自己的家乡东北高密乡为自己的起始点进行自己的写作、取材,因而走向了世界,等等,他们无不是以地方语言、人文环境,厚重的历史及其沿革,进行特有的创作,都吸收本地的文化中那鲜明的特性,其最大的标志就是以地方语言为旗帜,或者说是以语言为前导,高举自己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大纛,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作家秦岭正是脚踏着秦岭的山山水水,呼吸着秦岭的特有的狂放与内敛,沐浴着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来氤氲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触角,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当我们被几千年的文化所操控,我们才能走出地域,走进更加宽广的世界。
  
  我们在写作中完全可以像秦岭一样,以本土语言为基石,但是不要用生涩、隐晦、难懂的,在对话中选用那些鲜活有生命力的地方语言,举一例,我注意到,有的作家说蹲着不说蹲着,而是说“骨礅儿”这个词的应用范围就要广一些,我们不少的人都是来自乡下,对本地的家乡话信手掂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小说中,这点我们可以考虑,也是我们赏析《寻找》的意义所在。
  
  我要说的是,秦岭娴熟的地方语言为作品增色不少或者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志,因为一部小说的成功就要靠你的内涵、结构和语言三大要素来支撑,缺一不可,而这最大的华丽与深沉就在你的语言,语言是衣服,好的衣服语言就能体现你里子厚重,我们读一部小说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语言,即文学语言,这里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要说不足,我在这里有一点看法,大胆地来指出,那就是作品稍显杂乱,故事内容不太精炼,尤其是对张辉烈士简历的叙述,那一大段完全可以一带而过,因为它不是故事人物的主脉络,只一个小小的末枝,显得添足了;另外故事中提到的那些历史人物的名字,有的是可以省略掉的,我认为不能为了表现什么而过多地添加。
  
  以上观点不一定正确,我们可以商榷。因为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喜爱作家秦岭,不一定就不要指出自己所认为的不足,那样,就是我的虚伪和狡诈。同时这也是我们评论文学作品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和要求。不认可,大可当作风过耳罢了。总之,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作品,许多描写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发扬光大。


《寻找》这是小说链接
http://bbs.zswx.cc/forum.php?mod ... 05150&fromuid=13822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0-25 08:31 | 只看该作者
先坐老师家沙发,给老师点赞加分,有时间再细读老师佳作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08:34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0-25 08:31
先坐老师家沙发,给老师点赞加分,有时间再细读老师佳作

风铃来的真快,谢了!上午好!
4#
发表于 2017-10-25 08:37 | 只看该作者
很受益!学习了!
谢谢武如老师!
5#
发表于 2017-10-25 09:0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老师把原作链接加上,便于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09:23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10-25 09:06
建议老师把原作链接加上,便于学习!

谢谢版主的建议,我加上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09:23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10-25 09:06
建议老师把原作链接加上,便于学习!

谢谢版主的建议,我加上了!
8#
发表于 2017-10-25 09:35 | 只看该作者
两篇一起品读,这样能更好的学习作品的精华!
非常感谢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分享!
9#
发表于 2017-10-25 09:43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赏析文。老卫就不会写这些文。写的精彩。赞一个。加分支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1:08 | 只看该作者
芒乡化十龙 发表于 2017-10-25 09:35
两篇一起品读,这样能更好的学习作品的精华!
非常感谢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分享!

谢谢十龙的不弃!十分感动!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1:10 | 只看该作者
卫斯理 发表于 2017-10-25 09:43
很不错的赏析文。老卫就不会写这些文。写的精彩。赞一个。加分支持。

卫斯理客气了,你是大才。感谢不弃!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2:4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关注一下,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1:23 | 只看该作者
卫斯理 发表于 2017-10-25 09:43
很不错的赏析文。老卫就不会写这些文。写的精彩。赞一个。加分支持。

再次感谢阅读和评论!
14#
发表于 2017-10-31 21:54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兄弟来迟,先加上分再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21:58 | 只看该作者
小野菜 发表于 2017-10-31 21:54
对不起!兄弟来迟,先加上分再学习!

客气啥,一个分享,不用重视。不过,还是谢你把沉的帖子给捞上来,你真能踅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06:33 , Processed in 0.05826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