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1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雪,寂寥闲中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30 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7-12-3 11:45 编辑

小雪,寂寥闲中过


  喜欢小雪二个字,小小的雪,细碎,安然,似乎还有一种青春朝气在里面。


  叫小雪的女子,一定是聪慧的。冰雪聪明,古人一般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天赋极高,而又聪明伶俐的女孩子。《红楼梦》里,薛宝钗算是一个了,人前藏巧装拙,实则八面玲珑。吃的药叫“冷香丸”,要用春天开的白牡丹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雨水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的露水十二钱,霜降的白霜十二钱,小雪日的雪十二钱。真是食风饮露,仙人儿一个。终是太过聪明,金钗埋雪,孤独一生。倒是那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袭人,得了一个知冷知暖的蒋玉菡,过起了温暖朴素的日子。


  而说到节气,也不过是一场小小的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雪。小者未胜之辞也。这个,说的是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而我所在的藏地高原,早在立冬日就下过一场大雪了。


  这些日子,寒风瑟瑟,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早上洗脸,太阳能的水已经结冰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短,就像那些患着感冒的老人,只轻轻的咳嗽几声,上半天就过去了,又轻轻咳嗽几声,下半天又过去了。


  天气晴好,阳光温暖,正午的时光就显得十分的美好。


  太阳的脚步已慢慢的走向南国,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渐渐闲了下来,坐在宽大的玻璃窗后,拉家常,晒太阳。屋子里的炉火也已生了起来,夜晚的时候,一家人围着炉火,吃着热乎乎的油饼,冬日有闲,炉火可亲,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时光吧。


  天渐寒,夜更长。


  这样的日子,最好是读书。坐在花草葱茏的阳台上,闲闲的翻书。是清代涨潮的《幽梦影》: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日久也;读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古人视读书为人生大事,不同的季节,要读不同的书籍,到而我等闲俗之人,更多的时间,被手机占去,偶有闲暇,捧读几首古诗,也觉得生活有趣可爱: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此时,窗外并无一片雪花飘过,读一首小诗,闭目思付,觉得内心清凉一片。


  年岁渐长,越加不喜欢太过喧嚣的东西,听音乐,渐渐以佛曲,禅乐为主,每有清音漫过心头,便觉头顶一轮明月,面前一湾碧波,心中一个清凉世界。


  有一天,闲看手机,一幅《雪堂客话图》深深的吸引了我。


  此图是宋代大画家夏圭的传世名画,画的是江南寒江雪景图。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


  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


  远处山顶与近处枝权之上有未融化的积雪零星点缀。由于经过近九百年的氧化,画面已发黄、变暗,使得用蛤粉点染的白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这些年,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画卷,尽管不能深解其中涵义,还是喜欢看,喜欢古人在这样寂寥的日子里,用一枝笔,描摹心中的山水。涨潮说,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读懂了大地,读懂了自然,就读懂了做文章的奥妙之处。


  古人把冬天当做一年的余闲时光。


  一年之余,就不再忙碌,而是闲赋在家,读书,闲坐,腌渍 ,烹煮,洗涤,把一年余下的日子慢慢的过,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的闲散和安逸。比起古人来,我们生活的忙乱而繁杂,更多的时候,只能提味一下古人的风雅情致,而真正能在雪天里坐下的,是一颗安逸的心,几个相宜的人。


  老时光里的凉州,小雪一过,村子里的人们,就要在某一个大雪天里,请了那些唱贤孝的人来了。


  一屋子的人,挤在炉火可亲的大炕上。或是亲朋好友,或是四乡亲邻,都来了,手里端着一杯酽酽的老茯茶,靠着墙根蹲下来。


  嘭、嘭、嘭,铮、铮、铮,一曲贤孝,拉开了冬的序幕,是《珍珠倒卷帘》:十三个月来嘛哟哟,一年多哩嘛哟哟;英雄贤人从头说,曹操领兵八十万,不服刘备坐西川;十二月来整一年,刘全进瓜到阴间,北瓜进到阎罗殿,为救妻子李翠莲;十一个月飘寒雪,王详卧冰救亲娘,亲娘得下悠悠病,想吃活鱼熬药汤;十月里来十月一,孟姜女本是范郎的妻,范郎打在长城里,千里路上送寒衣……。十月一刚过,我们刚刚吃过麻腐包子,给故去的亲人们烧过纸钱。


  《诗经》里说: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外打工的人们,已陆续的回家,“与子佳音,秋以为期”,又到乡村的嫁娶季了。


  上次回家,听母亲讲,村里马三叔家的那个儿子,打光棍已经快四十岁了,近日,领着一个外地女子回家了,要在村子里举办一次热热闹闹的婚礼。家家都在盘算着,给他们随礼的事情,妈把一面大红被面找出来,挂在炕头上,她要把它作为一种祝福的象征,送给那一对新人。


  村庄凋敝,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另有一些有为的青年,又慢慢从打工的地方回到乡村,打庄盖房,修葺家园,以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式,开始新的生活。


  冬天的时光,是极喜欢的。


  这些日子,每天都有极好的阳光照进来,屋内的花草,已忘记室外的寒冬了。萝卜海棠,开成一片紫红的大笑脸,一朵谢了,另一朵开起,乐此不疲。黄色的玫瑰海棠,亦娇媚动人,重重叠叠的花瓣,开了一层又一层。蝎子莲含苞欲放,新近买来的一盆情人梅,素白的小花,清致,淡雅,尤得我心。


  当有闲暇,就坐在窗下,看着花草,闲翻书籍,体味一种日子的安静和安逸,真是妙不可言。


  有一次翻书,读到了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候。其大意是,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晴转晴了,甚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尚无结果,心中惦记,赶紧告之。王羲之拜上。山阴张候启。


  已多年不写信与别人,或是自己,如今读到这样的小帖,体味古人情真意笃,暖心可人,并想念一场雪,想在下雪的日子里,写一封信给远方的朋友,或是独坐的自己,就用这简单的语言,美妙的情调。


  读书就有这样的好处,读着,读着,就与熟悉的人相遇,那个人,或是古人,或是书中的人,都不怎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相遇里,看到了自己。


  在这样的冬日里,触摸一个女子旷世的清愁: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花。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若是可以,就让我,在寒风瑟瑟的冬日里,俸一杯热茶与词人吧,让她在温暖的炉火间坐下来,静享一点尘世的温暖吧。


  夜里,揽镜自照,觉得发间白雪又多了几分。不觉潸然,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人生几何,往事蹉跎,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半生过了,余下的日子,要慢慢的走,闲闲的过 ,才不辜负这流水一样逝去的日子啊。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1-30 20:31 | 只看该作者
哇,好不容易占文珺一个沙发
3#
发表于 2017-11-30 20:43 | 只看该作者
文珺这文章写得闲适悠然,有种古人的隐士之风。小雪本身就自带诗意,再加上怀旧、引经据典、感悟,让这文字有了古韵,有了灵气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7-11-30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西村夫 于 2017-11-30 20:59 编辑

深度好文,将萧杀的寒冬描绘得如此温馨,运用典故诗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佩服文珺老师的博学,加分赞一个!虽说是乡党,但究竟不知道文珺的地址,我呢,黄羊川梁家庄人氏。问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7-11-30 21:1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感觉,文珺就是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一个雪莲一样自带馨香又自显高洁的女子,会写诗文的女人都有一种神秘感,文珺、立红如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7-12-1 09:09 | 只看该作者
文珺这文字从节气延伸开来,讲掌故、讲生活、讲体验,各种滋味都拢于笔端,很有意味。
我一直想写写节气,在等,冬至,或大寒吧,寻找与自然交汇的那个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09:30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1-30 20:31
哇,好不容易占文珺一个沙发

给立红上暖茶一杯,静候指正!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09:33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1-30 20:43
文珺这文章写得闲适悠然,有种古人的隐士之风。小雪本身就自带诗意,再加上怀旧、引经据典、感悟,让这文字 ...

感谢红姐妙点留香,一篇文字到了红姐这里,就是遇到了知音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09:35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11-30 20:57
深度好文,将萧杀的寒冬描绘得如此温馨,运用典故诗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佩服文珺老师的博学,加分赞一个 ...

问好乡党。感谢妙点留香。从你的文字里,已经感觉到你就生活在离我老家不远的地方,那些熟悉的物事,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一样。老家黄羊镇的
10#
发表于 2017-12-1 09:35 | 只看该作者
我要质疑:凋敝的村庄里,是否还有静看凝雪,窗前捧读的雅兴?城市,是否依然普遍存在着读书的风景?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09:37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11-30 21:11
一直感觉,文珺就是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一个雪莲一样自带馨香又自显高洁的女子,会写诗文的女人都有一 ...

多谢灯灯谬赞。都是因为喜欢而努力到了现在,其实还很不足,让我们相互鼓励,一同进步吧。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09:39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12-1 09:09
文珺这文字从节气延伸开来,讲掌故、讲生活、讲体验,各种滋味都拢于笔端,很有意味。
我一直想写写节气, ...

问好柯英老师,感谢点读留香。老师说的这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但做的很不好。2018.希望我们走的更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0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7-12-1 09:47 编辑
李兴文 发表于 2017-12-1 09:35
我要质疑:凋敝的村庄里,是否还有静看凝雪,窗前捧读的雅兴?城市,是否依然普遍存在着读书的风景?

也许,只是一种心境了其实,乡村虽然凋敝,但不会消失,一定会有另一种生存方式。比如,我说的一些有为青年,他们已回到故乡,已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方式,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而在城市,一部分人,确实已坐在窗前,静读贤书。
问好老师,祝冬安!
14#
发表于 2017-12-3 09:31 | 只看该作者
闲散,疏淡,此文确像是小雪的模样,读来赏心悦目。欣赏!问好!
文中有误一处:袭人嫁的是蒋玉函,与柳湘莲有牵扯的,是尤二姐。
15#
发表于 2017-12-3 09:40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典雅,精致,得古人神韵。引经据典,不费纤毫之力,信手拈来,随意生发,汪洋肆意,我辈徒叹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18:59 , Processed in 0.06980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