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俏皮话趣说之: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
曾见过许多吃东西有怪癖者——这里说的怪癖不是诸如“食痂之癖”之类的特殊口味,而是指他们吃饭的一些毛病,比如:忌口者。当然,若是因信仰而忌口,或是因生病而忌口,或因讨厌某种特殊气味而忌口(如葱蒜茴香等),自然无可厚非;这里说的是没有来由的忌口而又忌得奇怪者。比如,曾见过一个人,爱吃酸菜却坚决不吃白菜。尽管两者口味不同,可是酸菜明明是白菜淹制的啊,既然酸菜吃得,就说明吃白菜并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可是为什么就偏偏不吃呢?实在搞不清楚。还有一个人,不吃蒜(这个可以理解)也不吃茄子,可是却很爱吃蒜茄子。难不成和前一人一样,都只能吃淹制后的蔬菜吗?其实又不是,除了这一两种特殊的“忌口外”,其他的家常菜他们都是吃的。只有这些毫无来由的不吃,而且在淹制后又可以吃,实在想不出原因,只能说是一种怪癖了。不过,在民间,对这种人这种事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
这又是一句快要失传的民间俏皮话了,因为社会的发展,早已使这句话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所谓“张三”,其实就是野狼的俗称。话说曾经的年代,在东北大地,野狼是普遍存在的。而与野狼同时存在的还有一样,就是死孩子。其实不要说太久远,只在四五十年度前,乡村里丢弃死孩子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因为则那时还没有计划生育,孩子的养育成本也低,正所谓“添个孩子不过是添双筷子”,所以孩子出生率就特别高。与之相应的则是落后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所以死胎、畸形(大多数畸形儿都会被直接扔掉,无论死活),以及新生儿死亡的比例也高。东北的习俗是,死婴不能入土,只能拿谷草一捆,扔到树壕里完事。于是,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乌鸦、鬣狗等腐食性动物的美餐。
然而狼对这种食物却是不屑一顾的,在草原民族的意识里,狼可能是因为其高贵的本性而不吃腐食。而在以农耕为主的汉族人眼里,放着这么现成的食物不吃,却非要去自己打猎,甚至有时候还要冒险偷袭人类的牲畜乃至人类本身,没有别的原则,就是“活人惯的”,因为那个时代,野狼猎袭孩子的现象并不罕见,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儿子就是被狼吃了的。
民间俏皮话“张三不吃死孩子子——活人惯的”便来源于此,常常被用来形容某个人有某种不可理喻的怪癖,或是面对看似有理的实际却毫无道理的习以为常的现象。比如前文中那个不吃白菜却吃酸菜和不吃蒜不吃茄子却吃蒜茄子的,实在找不出如此忌口的理由,便只能用这句话来解释:张三不吃死孩子子——活人惯的。
用这句话来形容没有原因的忌口,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同样是在曾经的年代,老百姓吃顿饱饭都成问题,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或是因天灾人祸而歉收的年成,不得不靠野菜甚至草根树皮充饥,而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而造成饿殍遍野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很难想象,那时的人们,还会不会有人讲究什么“忌口”,或是讲究什么“尊严”。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割不正的不吃,不得其酱的不吃,别人吃剩的不吃,嗟来之食也不吃,美帝国主义救济的不吃,日本侵略者施舍的也不吃……如草原民族眼里具有高贵血统的神的使者野狼一般,宁可饿死也不吃送到嘴边现成的死孩子。如此,在动辄“人相食”的漫长历史中,我们的民族也许早就灭亡了。
狼究竟是不是绝对不吃腐食,对于这方面笔者无知,实在不敢断言。而诸如《狼图腾》之类的小说里又把这畜生美化得太不靠谱,所以也算不得数。不过在《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中,却曾看见号称“兽中之王”的狮子,在多次捕猎失败之后,在饥肠辘辘之时,恰好捡到野牛流产的死胎。结果,有着如此高贵血统的“兽中之王”以及它的王后王妃王子王孙们,立刻变得毫无节操,冲上去分而食之。吃饱后它们一边舔着沾满鲜血的嘴唇,一边满意地打个哈欠,再重新恢复“兽中之王”的神勇模样。狮子尚且如此,想来野狼也好不到哪儿去。仍是在小说《狼图腾》中,被吹捧得性格刚烈绝对不能人工驯化的野狼,在拍摄电影《狼图腾》时,用的狼演员们恰恰是被人类成功驯化的它们的狼子狼孙。由此可见,那些放着现成的死孩子不吃的“张三”们,或许真是吃惯了活孩子们,所以才会对腐食视而不见。如此,也绝不是它们的“本性”如何如何,其实不过是“活人”惯出的毛病而已。
本县的高中,照惯例,晚自习时老师们可以私下在办公室给学生一对一进行补课,一小时收费200元。按说不过是一小时的时间,科任老师甚至连备课都不用,很轻松就可以赚上一笔。可是有许多老师却对找上门来的学生一口拒绝。其实不是他们的师德有多高尚,只是因为他们给学生集体补课时如果每节每人收费50元,若同时补20人,一小时就可以赚上1000元。如此,区区200元自然不放在眼里了。那些老师们之所以小钱看不上眼,自然也是“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了。
曾见过多少村官对着老实的村民颐指气使,多少医生面对太薄的红包嗤之以鼻,多少窗口不托关系找熟人就办不成事,多少领导没人打伞就走不出车门,多少“老虎苍蝇”鱼肉百姓横征暴敛却敢口出狂言……其实原因无他,都只是“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而已。
正如另一句俗语:“小孩不吃饭,多半是惯的。”而要改掉诸如不吃饭等惯坏了的孩子的毛病,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饿他几顿。就如不吃腐食的狮子一样,就如不吃死孩子的“张三”一样,饿到一定程度,就什么都吃了。问题只在于这孩子是谁家的?家长又是否已决定不再惯着?又是否能够下得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毕竟孩子和“张三”不同,“张三”惯不惯着是大家的事儿,而孩子,就如那些从小就被惯得不吃白菜却吃酸菜、不吃蒜不吃茄子却吃蒜茄子的熊孩子,惯不惯着,决定权并不在我们手里。结果,对于类似其他“张三不吃死孩子”这种事,我们便无可奈何。不吃死孩子怎么办?倒霉的就只有诸如祥林嫂家那样的活孩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