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01|回复: 1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山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5 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山林

          ■
敬一兵

  一边是小山坡上的树林,一边是坡下的田野和瓦房,中间夹了一条通向山顶的土路。

  已经是深秋了,寒冷的天气却还没有到来。不知道寒冷是不是在路上被什么事情给耽搁了,让土路两旁的霜啊,冰啊,寒风啊全都按兵不动,与那些齐膝高的迟迟不肯枯萎的蒿草一道,一起眼巴巴望着路的尽头,等待主角的出场。一个人走在这条土路上,一伸手就能摸到软棉棉的天气,时不时还有不冷不热的风与我照面。风没有骨头,就连它的皮肤,也失去了弹性,表现出懈怠的模样,让人接触久了,就会生出睡眠的感觉。

  土路拐了一个弯,地面开始嶙峋起来。站在路上不弯腰,就能够把路边土坡壁上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土坡壁上生满了厥类植物,其间还零散分布有高山栲灌丛。厥类的叶子像羽毛,要是在天寒或者下雨的时候,叶子会挺起来,给人一种欲飘欲飞的感觉。可是今年已经到了该寒冷的季节了,天气却还死死抓住夏天的尾巴不肯松手,低温自然就没有登场表演的机会,厥类的叶子也就对飘飞的憧憬失去了信心,显得没有一点精神。高山栲灌丛也不例外,它的叶子上生有长刺,叶片坚硬,有棱有角,具有刀锋的性质,用手去触摸如果不小心,很容易被划出血来。然而直到现在,高山栲的叶子用来对付低温寒冷的长刺和有棱有角的坚硬质地,因为对手始终没有到来,所以无法表现出英雄跨刀的威武气质,看上去多多少少有些无奈和疲惫。与此成为对照的,是挂在高山栲灌丛枝条间的蛛网上的蜘蛛。要是在过去的这个时候,低温早就让那些小昆虫失去了踪迹,蜘蛛自然也就会停止捕获昆虫的行为,早早收工躲在某个角落里休生养息,不至于像眼前这样,由于较高的气温出现在深秋而扰乱了它的感官,忙忙碌碌而又一无所获。深秋不冷,冬天不寒,我依靠温差来判断季节的能力也就产生了迟钝或者紊乱。低温没有出现在适宜的季节,情形就如同蜘蛛网一样,使我的敏感,被白内障遮蔽了,继而还削减着我的视力,不仅是眼睛的视力,也包括感官、意识和灵魂的视力。

  我打算在小山林中享受冬天的忧郁,不管北方的冷空气除了偶尔发作一下外,越来越归于假饰的情形,已经悄悄降临在我的身边。这样想着,我便离开了土路,向没有路的地方走去。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草茎,密密麻麻拥挤在一起,稍不留神就会把人绊个趔趄。野草被我的双脚踏得噼噼啪啪倒伏折断,惊得蚂蚱四下逃窜,还没有变成蛹的毛毛虫从草上掉落下来慌乱扭动身躯,一只潜伏在草茎上的螳螂,乘野草从我的胯间通过的时候,还悄悄爬到了我的身上。从野草的种子到空气,从野花的水分到落在它们身上的阳光,都是野生的滋味。黄蜂的翅膀被花瓣染成了金色,毛毛虫被草茎染成了绿色,很难看见冬天的灰暗与凋零。成熟依然存在,蚊虫还在林间招摇,本该跨在冬至脊背上的时间,如果不是被温度重新拴到夏天的尾巴上,就一定是被黄蜂的翅膀,驮运着跨越到了惊蛰的时段中了。身体在夏天适应了的感觉,迟迟不肯消退,我一时竟无法判断,是夏天变忧郁了呢,还是冬天变陌生了?

  没有似刀从上至下劈砍般的峻峭,从山脚爬到山顶,一路都是缓慢上升的坡面,给人留下厚重、稳妥或者循序渐进的姿势。

  小山的顶部,地势没有了嶙峋的明显变化,起伏的情形弱了很多,像一个跑累了的人坐下来休息,呼吸慢慢变得平缓均匀了。四周生有很多树,山毛榉和松树居多。我背靠粗糙树皮与地衣隐隐可觉的山毛榉树坐下来,穿过树叶缝隙的阳光斑点,立即就洒了我一身。没有风的山顶,意外地突出了野地里好些憋不住的隐秘骚动:一根树枝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小心地压断了,远处一只野鸟飞过碰得树叶晃动不已,一荚残留的野草种子轻轻爆裂开来,黄蜂在野花上钻进钻出,没有进入冬眠的爬虫还在草丛间翻身、嘀咕或者打嗝,一种来路不明的甜丝丝的气味,夹在土腥和植物的味道中悄悄扩散……

  一截枯木,倒伏在泥土中,不知道它睡了多久,但知道它睡得很沉。枯木的身上残留着一些树皮,更多的地方,却裸露出来布满了深深浅浅裂纹的木质。我用手触摸树皮,树皮便像覆盖在人熟睡身躯上的毯子,只轻轻地一掀,便脱落了。有蚂蚁和其他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昆虫,在裂纹中进进出出,十分忙碌。同时,许多白色的绒毛样的真菌丝状物,也密匝匝地盘踞在木质的表面或者内部。这样的情形,都没有把枯木从睡梦中惊醒。当时间用锋利的刀子,恣意在枯木的身上留下一道道深刻的裂纹,以示意自己在裂纹面前彻底停止前行的步伐,不再光顾或是眷恋这截枯木的时候;当起伏的坡地抵达山顶,也知道自己应该像一个跑累了的人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所有本该在冬季停止脚步的生物,却还在暖融融的天气蛊惑下,继续走在生长的路上,没有谁会下意识地散布一个讯息说,该用冬眠的形式,给新的生命,留下孕育的时间。树枝虽然枝繁叶茂,但调子已经变了,从高音区滑落到了低音区。融在空气里的太阳光虽然让山顶有了旷阔感,但干燥的况味使色彩变得有些惨淡和悲伤。冬天的低温本应该让山顶该赤裸的地方都赤裸出来,但山顶上的泥土,依旧被茂密的野草遮盖,仿佛一条巨大的蚂蝗,始终叮在土壤的面容上,不断压榨和抽干泥土的生命力。

  一切暖冬的迹象,都在这个小山林的顶部,刻画得清清楚楚。所有顺应季节而次第展开的生命现象,在暖冬的背景里发生了错乱,不愿意停下亢奋的劲头,十分类似秋天就应该凋落的红叶,继续停在枝头上,用几乎干竭的生命力,维持强弩之末的尴尬姿势的那种忧伤,刺痛了我的视觉。是小山林感觉不到暖冬的倾斜,还是我长期生活在潮湿的地方而出现的风湿让我形成了敏感的习惯?这个问题我不敢继续想下去,想下去,就会进入深渊,就会与高温制造的燃烧,以及由燃烧引申出来的关于消失的特写符号碰撞在一起,把我心中的小山林彻底掏走,扔下孤零零的我,或者干脆把我也一道掏走。

  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气候也在逐渐寒冷。大起大落的温差,不是对我上面这些认识的反驳,而是应证了一个自然的道理,正是地球的不断变暖,才造成了大起大落的温差情形出现,确实令人担忧,令人忧虑。



2#
发表于 2010-3-25 09:14 | 只看该作者
又一大餐也。先留下暖的小脚印, 静下心来细细地读。 :victory:
3#
发表于 2010-3-25 09:19 | 只看该作者
形象地道出了自我对大自然发生变异的担忧,字里行间充斥了一种自觉的省视和忧郁,拜读敬版大作。今早我们这里刚下了一场太阳雪,东边日出西边雪,且真正的沸沸扬扬漫天飞舞,令人愕然。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0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25 09:14 发表
又一大餐也。先留下暖的小脚印, 静下心来细细地读。 :victory: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5#
发表于 2010-3-25 0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3-25 09:19 发表
形象地道出了自我对大自然发生变异的担忧,字里行间充斥了一种自觉的省视和忧郁,拜读敬版大作。今早我们这里刚下了一场太阳雪,东边日出西边雪,且真正的沸沸扬扬漫天飞舞,令人愕然。


欣赏敬版主的文章,问好!
敬版主在论坛的散文已经收藏,慢慢品味!见谅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0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3-25 09:19 发表
形象地道出了自我对大自然发生变异的担忧,字里行间充斥了一种自觉的省视和忧郁,拜读敬版大作。今早我们这里刚下了一场太阳雪,东边日出西边雪,且真正的沸沸扬扬漫天飞舞,令人愕然。
气候的紊乱确实令人担忧。感谢提读鼓励!
7#
发表于 2010-3-25 09:31 | 只看该作者
顺着深秋的小山林走,参差交织的万物涌入眼里,作者在与自然的交融中,宣泄了灵魂深处的热望,思想在曼妙,在歌唱,在与高低物象逼仄的对视中,实现了一种延展、拓宽和加厚。
细腻与尊重自我,是我在阅读此文时最深刻的一个感受。忧伤的深重,自然的深重,所凸显出来的强烈而参差的美感,在平仄顿挫的自然景物中,上升、下降;清晰、隐退,最后,化为一股说不出的感动,在我的眸子里变换为泪水。
顺着深秋的小山林走,就是顺着人生的某一既定方位走,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的,打成包裹,全装起来,当算生活的馈赠。
问候敬版主,严重向你致意!!
8#
发表于 2010-3-25 09:33 | 只看该作者
敬版的这篇文字,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悲悯情怀,透出人性之美.学习敬版的文字,灵动之中显现厚重大气的文笔,长见识,有收获.问好敬版
9#
发表于 2010-3-25 09:4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之前的些许复调气息突然流转,呈托卡塔之风再次呈展于大家面前。托卡塔——意大利语,乐曲的形式之一。原意是触碰的意思,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这一手法用在叙述中,实为重大看点。作者以小山林的综合意象为主旨,一层一层铺陈下来,竟有了入地三尺之意。这种随然感性实则理性的思考方式,令人与自然,土地与气候,都有着较大程度的分解和关注,其间,所有突出性的描写也大大渲染了自然渐序无常了的忧虑感,反思感,可谓构思的框架及为大势,气度不凡。冬天的忧郁成为重度的再现,地面的嶙峋、植物的表象特征、一只小虫,以及阳光下的蛰伏式语句,无一不埋伏着宽度的展望和焦虑,那些忧患意识也都渗透着强的焦虑,为自然的未来埋入一段极为震慑的伏笔,为一场喷薄的燃烧引导最为公正的意识。托卡塔的叙述方式,自由向细的笔触,最终把那些艰深、神圣、严肃 的内容重复润泽,把心灵与自然紧密相连。这种细具得密切、沉实的叙述,带着它独有的声音效果,让我读来不得不感动,与其说它是一种声音,托卡塔的声音,更要说,它是作者亲笔勾勒的一幅油画,场景看似单薄,可笔触却翔实、凝重,让你想起那些浮在空中的铅云,草场,山林,以及婉约的河流,无一不在具集在一起,虽冗长,却有着说不出的凝聚力,引人驻足和思考,至入无穷。四季不知在何时开始有了它无常的、神秘变幻,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却一直深情到极限,并赖以到我们的生存,有谁可以不关注,不焦虑呢?从情感上来分析这篇文章,作者的大悲观和至高的视角度很可观,因为他代表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忧虑,而是许多人,甚至所有人共同要面对的忧虑,而把忧患意识扩展为大境界,大视角,宽展思考,长度漫延,等等的构思起点,这本身就是不凡俗的,即,在融入一切的非我状态而重构了一切的非我融入,这样复度的融合,是大手笔,大思路,也是老师一贯的行文特点,更是广大读者偏爱和共鸣的特点。具有如上这些许的特点,有谁能不承认叙述终于可以多承载了起来,终于跃于叙述本质之上,成为艺术万般光芒中的一束呢。再次欣赏!祝贺老师!
10#
发表于 2010-3-25 1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3-25 09:19 发表
形象地道出了自我对大自然发生变异的担忧,字里行间充斥了一种自觉的省视和忧郁,拜读敬版大作。今早我们这里刚下了一场太阳雪,东边日出西边雪,且真正的沸沸扬扬漫天飞舞,令人愕然。


的确,今春下了两次大雪,且来去匆匆,今晨,更是一场大雪纷扬而至,真不知道现在的季节是阳春三月还是数九寒冬。
11#
发表于 2010-3-25 10:17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小山林,折射出一个大环境,从作者这些细致精到的景物描写中,透出对环境的悲悯情怀。是啊,越来越反常的气候让人心生恐惧,西南的旱情,让我们切身地体会到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新近看了些资料说的是旱情与地震的关系,也不知道真实与否,但这心里凉凉的。是不是一个哥本哈根会议就可以从实质上解决人类居住环境的一些隐忧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沉思的问题。问好敬老!
另:我参与改编的剧本《枯藤老树》于本月三十号开机了,由北京中影集团拍摄,李森导演执导。是环保类题材,也是针对气候变暖引发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的矛盾的片子。
12#
发表于 2010-3-25 10:20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学习。问好!
13#
发表于 2010-3-25 10:27 | 只看该作者
充满了一种忧患意识,敬版的文章总是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命力,读后让人生发出无穷的感悟!大有好文经得十遍读之慨!
14#
发表于 2010-3-25 10:44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脚印,稍后来细品、学习!
15#
发表于 2010-3-25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最欣赏敬版的文字中那种细致到内核的描述,让读者产生了亲密接触那些一草一木,一缕风一片阳的感觉。意识流手法的娴熟运用和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在文中贴切的比拟和精微的描述中凸现无遗。文章布局精妙,移步换景中层次分明,悲悯的情怀使文章大气而隽永,匣子学习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4:55 , Processed in 0.05559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