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0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山里人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5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我们村子上山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从何家屋背往西南方向,一个是从郭家屋背往正西方向。正西方向的山要高一些,那里有最高峰——黄茅峰;西南方向的山要矮一些,山上多是用材林。村里人上山采蘑菇、茶叶,摘杨梅、山果,挖春笋、蕨根,多走正西方向,砍柴、放树(砍伐成材的杉树)多走西南方向。

  我十一二岁之前多跟着大人走正西方向上黄茅峰,主要目的是采蘑菇、摘茶叶和杨梅、挖笋子;十二岁以后则多走西南方向,主要是砍柴,而印象最深的则是与男劳力一起上山放树。也就是在放树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一户山里人家。

  高中毕业前,我也上山砍过几次柴,但走的并不远,没能到达这户山里人家。

  这户人家与我们村子是本家,但关系较疏,与他家最亲的是另一个村子的郭家,但因他家下山赶集走我们村是顺路,为此反而与我们村的人来往更多些。这户人家的男主人辈份较小,虽比我大十几岁,却与我同辈,见面时我就称他一声“哥哥”。他讲话有点结巴,时常一个字要讲好几遍,个别字念起来很费劲,有时连额头上的青筋也暴起来。那时我还小,见了他这副样子忍不住要发笑,可因爸爸对儿女很严厉,有他在场时,我是决不敢发笑的。

  那时,这位本家哥哥已经结婚,已是两个女儿的爸爸了。他与妻子也时常下山,但很少在一起,因为家里必须有人留守。他下山多是交公粮,或是卖猪仔,都是些体力活,只有回程比较轻松。他妻子下山时则往往是另一番情景,多是背上背个小的,肩上一副担子,两个箩筐,一头装个小孩,一头装些山货。即使返程也难有轻松,背上照样还背着一个小孩,一个箩筐里照样坐着一个小孩,另一头则放着油盐之类的东西。有时在路上碰上这位嫂子,我难免产生怜悯之心,心想做这样的女人太难了,可看她的脸上却无半点怨天忧人的意思。

  没到过他们家之前,我对山里人家的难处,以及山里人家的贤惠、豁达,还主要停留于猜测与想象,直到我高中毕业后上山砍树,住在他家里,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些。

  六九年的夏历七月,我与本队的十几个男劳力一同上山砍杉树。一路走来,都是我以前砍柴走的熟路,虽然山道弯弯,但坡度不大,走起来并不费劲。快到我那本家兄弟的住处时,小路突然陡峭起来。只见一段上坡路,是人工临时在陡坡上挖出的阶梯,一级一级往上升,宽度不到一米,深度还放不下脚板,只能侧着双脚往上迈步,后面的人头部差点快抵住前头人的脚跟。我还曾未走过这样陡峭的山路,背上只背了一床薄薄的被子和一把砍刀,满打满算也不过十几斤,可只走了几十级就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了。我心想:“天呀,那位哥哥要挑着上百斤的担子下来,那位嫂子则要背上背着孩子,肩上挑着一担箩筐既要下来,还要上去,这可怎么走啊!”可我却曾未听他们夫妻俩说过行走之难,莫非他们学了轻功,能高里来高里去?我不得不佩服他们走山路的功夫。

  好不容易走完这段陡坡路,没想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面却是一片水稻田,看起来就象到了平原地区一样,非常平坦。这片水田就象是一个大土墩,突起于洼地之上,东面、西面、北面都是陡坡,只有南面既与大山相连,也与族兄家相通。我想这种地形当是天地造化之功,或许是多少万年以前的地壳运动造成的吧。

  上到那个墩子后,沿着田界走了一百多米,就到了族兄家门口。一看,他家的房子分成两排,一排长,一排短,象个曲尺形,前面有块小坪。族兄夫妻见我们的队伍一到,立即出来迎接。因为人太多,厅里坐不下,夫妻俩就搬出凳子请大家坐在坪里,然后送上浓浓的茶水。

  坐了一阵,族兄对队长说:“哥哥,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就在楼上,实在对不起,没有床铺,只能睡在地板上,请多包涵。”队长回答说:“已经够麻烦你家了,只要有地方睡就行了,那计较得许多。”

  喝过茶后,我们这帮男子汉就上楼摊地铺去了。我家来的人算最多,我与父亲都来了。我是当学生过来的人,对于这种睡地铺的集体生活早已习惯,自然不会挑剔,很快就随遇而安了。

  按照旧规,生产队上山砍树虽是最重要的集体劳动,但在物质生活上却并不完全集体化,只在开山门(进山的第一餐)和关山门(离开的最后一餐)时由生产队集体开餐,其他时候都是自己带米、带菜,公家只负责蒸饭和开水供应。就因为这样,所以物质生活是很苦的,饭虽然尽管吃,但吃菜却成了大问题,除了那两个集体餐外,其他时候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干菜,主要是些辣椒炒豆豉、辣椒炒小干鱼,外加一点霉豆腐、咸鸭蛋。十几天下来,嘴里又辣又咸,张嘴就是一种怪味道。这可比在学校过的生活还苦,好在我历来有一种吃苦精神,只要饭能填饱肚子,伙食好坏也就懒得计较了。何况父亲都快五十的人了,他能受得了,难道我还受不了?

  族兄夫妻见我们这种没有蔬菜和汤菜的日子实在难熬,着实有点不忍心,家里煮菜时就多煮一些,然后给我们大家送上两碗。我们见了都很感动,纷纷起身致谢。十多天中,族兄两口子少不了要送上几回。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在开山、关山时伙食不错,往往有鱼有肉,主持伙食的伯伯也给他们家送上一碗。

  山里人喜欢喝浓茶,往往一人一个大口缸,抓把茶叶往里丢,将盖子一盖,然后放到灶火里煨。茶叶泡开后,几乎与缸子一样满,喝完第一次,再兑上水,再放在火里煨。那样煨出来的茶,水几乎成了黑色,刚入口时还真苦,可闻起来味道却挺香。我喝不了这样的茶,每次只是倒点浓茶出来,再兑上白开水。可以说浓茶对于在山里做苦工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而茶叶也就显得很金贵。

  可族兄家里却每天在门口的大板登上放上一把大陶壶,里面放上茶叶,再倒上滚开的水,成了他们家特制的大碗茶,边上再放上一个口杯。我以为是给我们喝的,可后来一问,才知这是他们家的一种习惯,只要是热天,就天天如此,目的主要是方便过往的行人。族兄俩口子说大热天走路特别容易口干,那个走路的人还带上茶水呢,山里虽然到处是水,可山水特别凉,容易喝坏肚子,而且只解得一时之渴,对于走长路的人来说根本不管用,我们这样做只是方便一下过路人。就算我们全家外出,这壶茶也是少不了的。我一听,心里还真感动,心想山里人还真善良、贤惠,竟能这样想着过路人。

  我们这一群大男人住在他家,本就使小门小户的他家显得拥挤不堪,厨房里、过道上,经常是人碰人,加上又是大热天,我们砍树回来,每个人身上都是臭烘烘的,那股汗臭的味道很不好闻。何况他们家四口人就有三个女性,除了族嫂,还有两位小侄女。庄户人家的男人热天都只穿一条短裤,清一色的光膀子,看相很不雅,只有我这个高中生从来不打赤膊,说起来已经够难为情了,可更难堪的事还在后头呢。大热天做苦力,少不了天天要洗澡,而他们家又没有洗澡房,于是我们这群大男人就在天色昏黑以后,或是找块厚木板,或是找个大石板,提桶热水,就这样无遮无掩地洗起澡来。这副样子我现在想起来还脸红。记得当年红军在井岗山斗争时开始颁布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中就有“洗澡避女人”一条。虽然我们不是有意要亵渎她们母女三人,当时的条件如此,我们也是无可奈何;但不管怎样,这在客观上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当我们洗澡时,族嫂和她的两个女儿只好躲在房里不出来,直到我们都洗完了澡,她们母子三人才能出来行走。你说这给他一家带来多大的不便啊!可我从来没听族嫂嘟囔过一句,要做到这一点也实在太难了!

  这位族嫂平日看起来很温顺,待人也很随和,十多天里我就没有见她发过一次脾气,可有一天中午饭后闲聊时,她却让我大吃了一惊。她说起有一天,族兄不在家,本大队的一位熟人路过她家,她招呼这位熟人喝茶,没想到喝着喝着,这位熟人的嘴巴就有点乱来了,到后来竟然动手动脚,她气极了,站起来就给了对方一个巴掌,并气愤地喊道:“你这家伙瞎了狗眼,竟然敢对老娘动手动脚!你是不是没有闻过女人味,没有见过女人那东西。我就脱下裤子,看你敢不敢看!”那位男人挨了这一巴掌,跑还来不赢,那还敢再看族嫂。族嫂说到这里,语气还是气愤愤的。我心里想,别看山里人为人善良、随和,但她(他)们也是有尊严的;一旦你损害了她(他)们的尊严,同样也会引发雷霆之怒的。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呢。

  十多天过去了,我们砍树的任务也完成了。临走时,队长拿着十几块钱对族兄说:“老弟,我们在你们家搅扰十多天了,给你家添了多少麻烦,带来多少不便,这点钱就算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意吧。”族兄一听,脸色立即就变了,口里很不高兴地说:“大哥,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本家人不过在我这里住了十多天,既没吃我的,又没用我的,我怎么好意思收你们的钱!快拿回去,羞死人了!”队长哥哥还坚持要给,这时族嫂也出来了,她帮着丈夫说:“大哥,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难道不把我们当自家人了?你再这样的话,下次你们生产队放树,就别再住我们家了。”话说到这一步,队长哥哥只好罢手,最后说:“弟弟,弟嫂,那就多谢了,下山时请一定来我们各家走走,吃顿饭,聊一聊。有什么困难,也请打个招呼,我们随叫随到。”说完,我们就下山了。

  也许族兄这一家生活方式很落后,也缺少现代家庭的情趣,但他们夫妻二人的勤劳、坚忍、善良、贤惠,好客大方,却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在今天的商品社会里,更显出他们的可贵与可敬。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4-25 20:4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25 20:59 | 只看该作者
行云流水的文字,朴实的山里人家
3#
发表于 2010-4-25 22:36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瓷实的文字,问好、祝福!
远握!
4#
发表于 2010-4-26 06:19 | 只看该作者
山里人就是厚道朴实,他们善良没机心,对人慷慨,不拘小节。始终保留着"古人风范"。好文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给人以浓厚的生活画面。
5#
发表于 2010-4-26 06:24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稍后来读。早上好。
6#
发表于 2010-4-26 07:05 | 只看该作者
山里人家——一个时代映衬出来的光芒,引领阅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在诗意和旧的痕迹中重新体验生活,绽放想象,在细密的叙述中,山里人在家作者的笔下活了,光泽无限,昭示生机,仿佛这个时代突然消息,时间飞向许多年前。这就是叙述给我们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令记忆、旧的场景和面容再度如生,从而体会在那时劳动人的质朴和珍贵情感,可敬,可亲。
7#
发表于 2010-4-26 07:24 | 只看该作者
淳朴\厚道的山里人,一如朋友的笔下文字,让人体验其中的生活况味.问好朋友
8#
发表于 2010-4-26 07:3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滋味浓郁,淳朴也生香。 :victory:
9#
发表于 2010-4-26 07:59 | 只看该作者
山里人,勤劳质朴,待人热情大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上个世纪的一九八七年十月,当时在湖北竹山接兵,就在山里一户人家居住了七天,那七天给我的感受是一生的。他们对我这个来自部队的才一年的兵格外热情,家里所有好吃的都给我准备着。我也曾写过一文《难忘竹山》。看来,你在山里的十多天,也是一生中最难忘却的生活经历。文字亦如山里人一般,亲切,素朴。问好!
10#
发表于 2010-4-26 11:24 | 只看该作者
山里人家,读出了一种淳朴的味道。欣赏!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大雪飞扬 的帖子

谢谢褒奖,盼今后多多交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董万军 的帖子

谢谢,献上真诚的祝福.
13#
发表于 2010-4-27 15:54 | 只看该作者
山里人家人情味浓,全写出来了。欣赏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4-26 06:19 发表
山里人就是厚道朴实,他们善良没机心,对人慷慨,不拘小节。始终保留着"古人风范"。好文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给人以浓厚的生活画面。


  谢谢九峰兄的褒奖。我也常看老兄的文章,甚多教益。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26 07:05 发表
山里人家——一个时代映衬出来的光芒,引领阅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在诗意和旧的痕迹中重新体验生活,绽放想象,在细密的叙述中,山里人在家作者的笔下活了,光泽无限,昭示生机,仿佛这个时代突然消息,时间飞向许多年 ...


  谢谢小暖版主,每次都给予细致的点评,并给予褒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6:58 , Processed in 0.1719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