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阅读:抵抗和消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3 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抵抗和消解


    现在,我开始每天一次的仪式,短暂的安静,清洗一日的琐屑,缓缓的拉开时光的心扉。这里,是通往河西乃至西域的第一站,小小的县城里,没落与兴盛并在。寂寥的人生中,岁月被荒废,拆解成一段段的废铁,抛掷到路边。回望之时,则慨叹,无语,继续重复着简单的轮回。

    美味的阅读往往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刻,除了,喝醉的人喊一两声号子,生物钟紊乱的公鸡发出低低的鸣叫。初到此地所读的书,大多与过往的宁静和理想有关,比如里尔克写的《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欧阳江河的诗学随笔《站在虚构这边》。我更偏爱《天涯》杂志上的散文。那些看上去繁重却让人细细品味的叙述,尤其是两个成长着并已成名的女作者,塞壬,郑小琼,不同的风衣中承载着的共同的愿望,前者的《声嚣》,缓和中突然呈现的锐利至今让人铭记,仿佛静寂之时,发出了略恐惧的声响。而其他的赘述,大多像极了我此刻的境遇,怀才不遇的怅惘,不知所措的无奈,在虚无中呆呆的看着窗外的雨水摇晃着洗刷秋天的台阶。
   
    路边的牌子上写着“距离兰州一百公里”,早上坐车若稍晚点,尚不能转完那几个儒雅的书店,就该准备回来了。纸中城邦去的次数最多,因为那里距离火车站最近。这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店名,让人在其间领受着绵薄的文化魅力。当然,大多只是读,很少买,只买过一本公务员的书,少量的散文集和诗集。并不是我对书的兴趣下降了,只是现实之道的蔓延,让我对一本书的实用价值更加考量。况且,屋子里日积月累的,越来越多的书,将会成为再次转移阵地时的重大负担。周末的大部分时间耗费在睡觉,上网,不知不觉,就到了下一个星期的端倪。便网上购书,有五本,七到八折,但书的纸张及印刷质量略差点,印象里,唐朝晖的《勾引与抗拒》还不错。每一页照片后是一则散文诗,或者说每一章散文诗都有一幅行为艺术的图片来映衬。这是2008年的年初,到了下半年,工作无端的变化,现实的烦恼和突然的疾患,让人在缝隙中无暇顾及阅读,甚至写作。
   
    也是在那一年,吾同树自杀了。这个曾享誉全国的校园诗人,有着众人艳慕的工作和才华,是我虽不曾交往,却极为认同的一个诗歌写作者。而他死了。在我尚未和他交往之前,他决绝的走了。年底,他的诗集出来了,我买了,这也是目前为止我第一次通过邮购的方式来买某个人的诗集。浅色的封面,仰望的眼眸,通篇的生活和希望,早年的磨难,回想中的暗淡。读到他写的关于第一笔稿费的诗句,他母亲的欣慰,让人止不住唏嘘,内心默念,一定要好好活着,即使只是为了母亲。《吾同树》,是一个人,而现在则是一本诗集,在我堆砌生涯的箱子里,静默,承载着一个诗人完整的一生。

    燎原写的《海子评传》一直带在身边。《海子评传》是在兰州新世纪购书中心买的,那时,位于张掖路,兰州最繁华的地段,后来,搬到了培黎广场附近,再后来,听说落草西北书城。燎原以宽广的视野,详尽的叙述了海子短暂的诗歌旅途,然而,读完,总觉得缺点什么。后来再次读朱大可写的《先知之门》,渐渐的领悟了。如果可以做个简单的划分,燎原只能算是海子世俗生活的知己,而朱大可,真正是他的精神知己,《先知之门》中那神性的,真挚的,透彻的话语,至今是对那个理想的诗歌年代一种闪电式的概述和袭击。《昌耀的诗》能让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他的诗不再是简单的修辞,而是直接的,却天然带着美感的雕塑。这其中的内由,怕是昆仑山下那三十多年的磨难和风尘所赋予的神迹。在一首诗中我这样写到: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经受心灵和身体的双重煎熬。

    然而,更多的,在这个庄浪河流经的城池里,我一个人默默的彳亍。县城装修华丽的图书馆内,卑微的身影和遥远的现代进行艰难的对接,然后,沉默,张望。最后,回到陈旧的出租屋里,打开灯,就像点燃内心的一座灯盏,让心灵沉静,让世界远离,灵魂沉浸在肆意的风暴和唯美的洁净中。与其说,我写是为了表达反抗,不如说,阅读是在不停的体验和转换中抵抗和消解着来自尘世的烦扰和重力。在这座幽暗的城池里,途径了我生涯的每本书都将深深的烙入到未来的格局中,那时,我将不仅是读者,也是作者,书名是《我在一座城池的春夏秋冬》。

2#
发表于 2010-4-23 21:4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位置的阅读,很美好了!
3#
发表于 2010-4-23 21:48 | 只看该作者
很深刻很深刻~~~
4#
发表于 2010-4-24 07:37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稍后阅读。
5#
发表于 2010-4-24 07:47 | 只看该作者
安静读完,深深感动。阅读,以及解读——再没有比如上行为更高尚的了,也再没有如上的一切叙述更纯净和珍贵的了。这是个浮躁的世代,而潜心思考,聆听、共鸣,该是多么纯粹的事。借用自己拙字”飞扬和凝聚”中的一段话,用来追随此贴,致以暖的敬意:“文学不是生活和现实的单纯记事或问题的机械解答。现实生活与艺术生活不同,前者总会如流水一样远去,后者令前者洗礼为生动清晰的历史,存入永恒。就这样,慢慢述说一些生活琐碎,你会看到黄昏已至,窗外飘动烟火,站起身走到阳台,把那燃烧谷壳、稻草的气息引进来,一股淡淡的辛辣,微微有点呛,借此机会可以流泪。可是我们大都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学会掩盖自己无助的哭泣了。是那些不太相关的其它理由,以及燃烧的谷壳、稻草的烟雾,带给我们些许勇气教泪水夺眶而出。生命给了我们那么多思考的经历,一年,一月,一天,一秒,最终成为艺术的积累。假使我们活得平凡到彻底,但那个灵魂曾被自己精心雕琢、呵护、修整与关注,以至于不会在阅读自己之后轻易被遗忘。飞扬与凝聚,活在叙述,这就是书写者之爱,以及要经历的全部过程。”
http://dippro.blog.sohu.com/139545212.html
6#
发表于 2010-4-24 07:48 | 只看该作者
精华支持!
7#
发表于 2010-4-24 10:50 | 只看该作者
然而,更多的,在这个庄浪河流经的城池里,我一个人默默的彳亍。县城装修华丽的图书馆内,卑微的身影和遥远的现代进行艰难的对接,然后,沉默,张望。最后,回到陈旧的出租屋里,打开灯,就像点燃内心的一座灯盏,让心灵沉静,让世界远离,灵魂沉浸在肆意的风暴和唯美的洁净中。与其说,我写是为了表达反抗,不如说,阅读是在不停的体验和转换中抵抗和消解着来自尘世的烦扰和重力。

钦佩朋友对书的深入研究,问好朋友,送上支持。
8#
发表于 2010-4-25 14:57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晚上来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0-4-25 20:52 | 只看该作者
里尔克写的《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欧阳江河的诗学随笔《站在虚构这边》。我更偏爱《天涯》杂志上的散文。

这些,三水也喜欢着……很安静的阅读!
10#
发表于 2010-4-26 09:4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是在不停的体验和转换中抵抗和消解着来自尘世的烦扰和重力。很欣赏这句话。对于不同书本的阅读,就是对不同书写者的阅读,不仅在文字,还在于文字之外的感悟。此文,作者的阅读感受剀剀中理,就是以一个独特的精神符号进入所阅读文章的肌理而获得了感性的认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7:09 , Processed in 0.184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