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06|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西湖的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9 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8-7-19 12:41 编辑

       没有亲眼见过杭州西湖雪景的人,是怎么都体会不出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诗歌里的意境的。

       2017年冬天,杭州的雪姗姗来迟,直到2018年1月底才飘然而至。好在赶在了立春前几日到,还算是献给冬天的礼物。

       周末一大早我就起床坐车去西湖。雪虽然停了,但头两天落的还没有融化。

      被雪洗过的西湖和天空,明净、澄澈、安静,像一面镜子。游船行走在湖面上,没有了春天里的活泼俊俏,有的是小巧、端庄和娴静。北风吹着,树上的雪纷纷斜斜地落下来,掉在游客的脖子里,那冰凉冰凉的味道,给人惊叫、惊喜、惊呼,犹如回到了久别儿时的冬天。

      湖边上的游客很多,因为有雪,比较滑,因为雪在逐渐融化,水比较多,还有的人停下脚步在拍照。所以,大家行走得很慢,湖边显得有些拥挤。

      跟我同一个方向前进的,都是去一睹断桥残雪的风采。但我们都知道,这时候去是不可能看见桥上有雪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就算桥上有雪,也早被他们的脚步给踩得没了痕迹。倒是放眼望去,宝石山上那精致浅浅的白,银装素裹,像一幅沙画,美得惊艳。

    走上断桥,除了人,真的是一粒雪都没有。把目光往右轻移,宝石山上的雪景就看得清楚了些。一粒一粒的白像一粒一粒的盐巴,拼凑在一起,睡在树枝上、石板上、屋顶上、保俶塔上……各种各样的姿势都有,还冒着浅浅的薄气,精致玲珑,有入仙境,美轮美奂。

      西湖的雪很轻巧,很精致,没有北方的雪豪迈霸气,像极了南宋的诗词,披一件薄薄的轻纱,就足够点缀江山万里多娇。

      梅花是冬天雪花最美的情人。在西湖,有雪的冬天去往孤山赏梅,没有比这更富有浪漫诗意了。孤山不孤,林和靖在那里,苏小小在那里,秋瑾在那里。

      和朋友在北山路边的一家酒旗风菜馆吃过午饭,就去往孤山。我们走过断桥,走完白堤,一跨进中山公园大门,就闻见了一股幽幽梅花的清香。

      直行五十米处左拐弯有一座矮屋,屋子周边长有几棵高过屋檐的腊梅树,树枝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黄色小花。因枝头上有不少白雪承载着负荷,加上风有些大,它们四面摇摆,有的给吹弯、压弯了腰。

      不少游客端着相机或手机在兴高采烈地拍照,冷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看着屋檐边这几棵梅树,闻着花香,我脑子里第一时间咏出的是王安石的这首《梅花》。

      陪衬梅树的除了花、雪、屋檐、游客外,还有几棵竹子。竹叶翠绿,经过雪水的洗濯,经过风晾干,经过梅花的熏染,她们显得更加新鲜活泼、青绿可爱。密集处还藏着少许的雪,风一吹,抖落下来,那声音优美悦耳,如丝竹之声。

    眼前就是孤山。“孤”字中间少的那一点,想必,题字的人最初也是不承认此山是会孤独的。

      我们拾级而上,台阶有些滑,小心了又小心,还是有人摔倒。山不高,也不大,海拔都没有。林子里的梅树都开了花,香气浓郁了许多。因为树与树、枝与枝之间间隔的缝隙较为密集,因此,覆盖在花朵上的雪也多了许多。

    有人打开手机播放器,播放费玉清的《一剪梅》。“……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这里的梅花朵朵都被雪给包裹着,但每一朵包裹的都不严实,香气从雪的身体里钻出来,在音乐的旋律里被风儿轻轻输送,沁入鼻孔。冰凉的香气,瞬间让人仿佛是在七月的暑天,藏在空调屋子里听着梅花雪轻音乐吃着绿茶冰糕。

      树下有好几对男女青年玩着小时候我们都爱玩的游戏,将枝上的雪收集起来,砸在对方头上、脸上、身上,或偷偷放在对方的后劲窝里。或恶作剧,用手偷偷摇动树枝,雪和水簌簌落下来、落在他们的头上,身上、脖子里。叫声、骂声、惊呼声、笑声、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孤山无论孤还是不孤,此时,是怎么也孤独不起来的。

    这时候,天空飘起了雪花。《一剪梅》一直在循环播放,“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

      我看见一个男孩在一棵梅花树下,紧紧抱着他的女朋友,深情地说,我就是这雪里的一剪寒梅,傲立在你的身边,任北风萧萧,只为你飘香。说着,他松开一只手,掐断一枝梅花递给女孩,然后跟着音乐一起唱,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

      小路另一边也是孤山,一个女孩站在一块石头上给她远方的男朋友打电话。她说,杭州这两天下雪了,西湖的雪美得让我想哭,你那里下雪了吗?

      此情此景,让所有看见的人都羡慕和由衷的感动。

      我来孤山是奔林和靖去的,孤山因他隐居种梅养鹤做诗而出名。他的那首绝唱《山园小梅》里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听说就作于孤山上的某处水边。

      凭感觉和写诗人的灵敏,加上推理,在拜谒完林逋墓后,我们返回时路过一座亭子,听说这座亭子是林逋生前隐居的地方,下面有一处溪流。溪水清澈,静静流动,边上栽有几棵梅树,树上也开满了花朵,风一吹,香气袭人,有少许花瓣飘落下来浮在水面上。于是,我断定这处溪流就是林逋当年写《山园小梅》的地方。

      朋友反驳了我的推理。他说从题目和诗的全文判断,此诗应该是在山下西湖边栽有那一大片梅的地方作的。

      我承认朋友的推理比我有依据,但嘴里就是不承认,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因为西湖边那一大片梅园游客太多了,吵得很。作为一名高雅隐士,性情一定是孤僻、宁静的。梅花也是清高孤寂的。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就已经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它的性格。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也形象地阐述了。而我所站的这个地方,正好是清静的,有山、有水、有青石板、有梅花、有雪,等到晚上,如果有月亮出来,再结合这诗意,此处就再形象不过了。

      朋友是学理科的,哈尔滨人,小我十岁。见我坚持己见,他微微一笑,不再辩驳。给我在此处拍了一张照片,就催促下山回去。

      我说,这么急回去干什么,我还想等到晚上看有没有月亮出来了,这么好的雪景,这么好的环境,如果晚上有月亮,那该是一个怎样美妙的夜晚啊。

      他说,那你一个人在这里等吧,我先回去了。你们南方的冬天雪下的一点都不大,气温也不是很低,但冷的透骨透心。真想不明白,你穿这么少,一点儿都不怕冷,还欢喜成这个样子。

      朋友说这话时,我才认真打量他。他的两只手插在裤子的口袋里,弓着腰,脖子缩得很紧,两条腿不断打颤,脸上虽挂着笑容,但笑得特别勉强、特别委屈,眼睛里发出的是一种求我可怜可怜他的目光。

      他穿的的确不多,里面三件保暖衣,外面一件大衣,裤子穿了二条。但和我只穿了一件长衬衣一件薄西装,裤子穿了一条的人比起来,冷实在是轮不到他说。况且,他还是东北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人。

      我问他,你们哈尔滨的冬天不冷吗?

      他说冷。但没有这里冷,气温虽然在零下三十多度,也吹风,雪下得像鹅毛,冰块结得很厚,几个月都融化不了,但我们并不感觉到很冷。

      他接着说,北方的冷是干冷,风吹在身上的冷,只是周围的温度下降了而已,人的身体温度是没有改变的,所以,无论外面的温度再怎么低,都不会让人感觉到很冷。但你们南方的冷就不一样了,它是湿冷,吹的是湿风,虽然温度不是很低,但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让你的身体表面和周围的温度一样低。没有在南方长期过过冬天的北方人,真的无法适应。

      他还说,你们南方的夏天也一样,热得像火,像闷在蒸笼里蒸煮一样,也难以让我们北方人适应。

      我没有在北方过过冬天,但我能理解朋友说的话。在正南方的广州、深圳,我生活过十多年,那里四季无雪,冬天的气温除特别冷那几天外,其他都跟夏天差不多,春天也一样,而且潮湿的厉害。一开始,我很难适应,但时间久了,也就慢慢适应了。

      我看见朋友委屈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再为难他。

      我来杭州四年,过了三个冬天,但都没有看见下过一场正儿八经的雪。连那些久居杭州多年的朋友都说今年杭州的雪也是难遇一次。好不容易遇上了,却因为一个朋友不适应温度,友情为大,我不得不放弃计划,跟他下山回去了。

      再次走上白堤和断桥,我的眼睛一直望着宝石山,接近黄昏雪山的银装景色,美的更加让人心动。那不忍离去的脚步和心啊,真的让我流出了眼泪来。

         2018.7.14-15   杭州下沙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1:30 | 只看该作者
天气太热,热得头发闷。来篇冬天的文章,看能不能降点儿暑。
    问候大家,夏天快乐!
3#
发表于 2018-7-19 15:19 | 只看该作者
骏森的这场“雪”,的确给心灵一次“凉爽”之慰。文章以亲历者的视角,记叙了雪后西湖的美妙胜景,一路“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也有人文元素的渗透,使得内蕴丰厚。在写法上,既描写景物,也抒发情感,读来犹如身临其境。拜读。问好。
4#
发表于 2018-7-19 16:49 | 只看该作者
又见骏森,先问声好。
写西湖的雪,以行踪,以眼观耳听心感,还有场景和细节,写出了西湖雪的特点和它蕴含的人文色彩。性情的文笔,入心的意境,感性的情怀,表达的自然妥帖,令人心生美好情愫。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8-7-19 17:15 | 只看该作者
西湖的雪,美!美在自然,随性,美在情义,读来舒服!所以赞!问候骏森!
6#
发表于 2018-7-19 19:10 | 只看该作者
愿西湖再养育出骏森这个苏东坡。
7#
发表于 2018-7-19 19:11 | 只看该作者

天下奇寒,雏鸟
在暗夜里敲不醒一扇
庇身的门窦。
8#
发表于 2018-7-19 19:12 | 只看该作者
昌耀的诗



烘 烤



烘烤啊,烘烤啊,永怀的内热如同地火。
毛发成把脱落,烘烤如同飞蝗争食,
加速吞噬诗人贫瘠的脂肪层。
他觉着自己只剩下一张皮。
这是承受酷刑。
诗人,这个社会的怪物、孤儿浪子、单恋的情人
总是梦想着温情脉脉的纱幕净化一切污秽,
因自作多情的感动常常流下滚烫的泪水。
我见他追寻黄帝的舟车,
前倾的身子愈益弯曲了,思考着烘烤的意义。
烘烤啊,大地幽冥无光,诗人在远去的夜。
或已熄灭。而烘烤将会继续。
烘烤啊,我正感染到这种无奈。

9#
发表于 2018-7-19 19:25 | 只看该作者
北方人看惯了鹅毛大雪,遍地银装素裹的豪迈,却没法想象南方雪的温婉。从骏森的笔下,读出了那种美,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酷暑时节读雪,清凉凉的感觉。
10#
发表于 2018-7-19 22:08 | 只看该作者
完全是独辟蹊径,写的是雪后情景,残雪之美,雪后之冷,南北方冷的感觉之迥异的生命感。内容充实,文笔优美。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18-7-20 09:53 | 只看该作者
同样都是雪,原来下到不同的地方,所显示出来的美是不一样的。跟着骏森的文字去看西湖的雪,充满了诗意和禅意。感谢骏森分享。问候和祝福骏森。
12#
发表于 2018-7-20 10:20 | 只看该作者
杭州离上海很近,要去杭州分分秒秒,但是不去,人满为患,人满为患!我的主张:无人即风景。为楼主优美文字点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0:37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7-19 15:19
骏森的这场“雪”,的确给心灵一次“凉爽”之慰。文章以亲历者的视角,记叙了雪后西湖的美妙胜景,一路“边 ...

久不见刘老师,来散文版当版主了呀。没先到你会来散文版当版主,记忆中你应该会去诗歌版当的。哈哈。
   祝贺祝贺!  

  感谢认真读我的拙作并给点评。祝夏天清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0:39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8-7-19 16:49
又见骏森,先问声好。
写西湖的雪,以行踪,以眼观耳听心感,还有场景和细节,写出了西湖雪的特点和它蕴含 ...

哈,房子老师,你又回来当版主了呀   欢迎欢迎。我俩的确好久不见了。
   曹玉凤让你跟他一起干,你干嘛不跟她呀。

夏天炎热,祝清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0:40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8-7-19 17:15
西湖的雪,美!美在自然,随性,美在情义,读来舒服!所以赞!问候骏森!

久不来了,也久不见夜莺老师了。问个好。感谢你来支持我的拙作,天气太热了,写一篇文章,来平静一下心情的浮动。
   热天,多防暑。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10 06:55 , Processed in 0.25532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