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9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伊豆的舞女》到川端康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12 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9-14 09:30 编辑

                                               从《伊豆的舞女》到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与其说是一篇自传体小说,不如说是一篇自传体散文,小说注重的是情节的延续,散文注重的是个人情感的释放。在《伊豆的舞女》里,作者以“我”起笔,展开了对一群人的描写。这群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巡回艺人,他们居无定所,没有稳定的收入,为了生活四处游走,受尽了世人的白眼与嫌弃。在世人眼里他们是低贱的,是可以随意指斥和羞辱的。而艺人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同样感到很卑微,他们不敢进入山顶老人的屋中避雨,不敢轻易从村子的街道中穿行。他们只能宿在便宜的小客栈里,而不能像川端康成所描述的“我”一样宿在高级宾馆里享受干净的泉水沐浴,更不会体验到做人的快乐。这一个群体仿佛微尘,被人们的污浊之脚踢起,又跟着载满怨气的脚步声落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此篇小说应该与爱情无关,而仅是对世俗的书写,是对被社会抛离的一群人的真实描绘。

  日本电影史上《伊豆的舞女》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并且以三口百惠和三浦友合夫妇的合作最为精彩,也最为后来的人们所纪念。或者,正是因为三浦夫妻是偶像派演艺明星的缘故,影片《伊豆的舞女》更倾向于对情感的描述,也有人称之为朦胧初恋的翘楚。然而,真的如此吗?川端康成本人真的是在描述爱情而淡化对世俗的镌刻吗?我以为并非如此。小说中有众多人物出现,先是“我”,一个“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的学生,继而是一群在山顶茶馆廊檐下避雨的巡回艺人,然后是围绕着“我”和这群艺人出现的各种人物。小说突出了社会中人对学生的赏识。在日本大正民主运动时代,学生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他们是受到尊重是能接受较高礼遇的。而巡回艺人却十分卑微,这就在一高一低、一尊重一低贱之间形成了伊豆舞女的悲剧。她注定成不了上流社会的人,而上流社会的少年也注定不会和她成为朋友,甚至是情人。阶层之隔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然而,川端康成笔下的“我”却又是一个稚气未脱,喜欢贴近自然接近生活的人。当他第一次认识了舞女熏子之后便有了亲近之感,他追随着艺人们行走,从天城岭到汤野温泉,再到下田的小旅馆,他同样走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认识他们生活中的不易与艰辛。巡回艺人一行五人,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两个年轻的姑娘和一个穿着印有长冈温泉旅店商号外衣二十五六岁的男人,还有一个就是舞女熏子。这五个人当中二十五六岁的男子因为爱上年轻姑娘中年长的一位放弃了温泉服务人员的工作成为巡回艺人,而四十多岁的女人呢老辣圆滑,想当然已在这一行做了许多年,两个年轻姑娘也已尝到了做巡回艺人的苦衷,比如结婚后却不能正常生育,有病了却得不到及时医治。只有舞女熏子仿佛一支尚未经历风雨的水莲,清丽、洁净,雪片般晶莹。她还不知道做艺人的苦难,不晓得将来会遇到怎么的艰辛。这正是川端康成笔下的“我”为之动情,并因她而追随的主要原因。

  熏子看上去约十七岁的年纪,头上盘着大得出奇的旧发髻,相貌娟美清秀。她勤快能干,人性善良无猜忌,并不具备成年人复杂的心理,也没有经受做艺人过多的坎坷。在“我”的眼里与她的交谈是愉快而温暖的,她对“我”的感觉也是毫无顾忌的,一副女儿家的娇憨模样。事实上,这只是“我”产生的一种错觉,熏子的实际年龄才刚刚十四岁,不但身体没有发育,对男女之事更是懵懂。她对“我”产生的只是好感,而不是爱情。电影《伊豆的舞女》最后给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由三口百惠扮演的熏子嬉戏在一群流氓醉客之间,心气平和,已没了丝毫反抗的意识,更没了对世俗的抵制。那个时候的她恐怕早就忘了数年前渡船远走的“我”,和自己孤独守候在海边的那一夜。十四岁的少女已练成了四十多岁老妇人的样子,看尽沧桑,波澜不惊。

  那么,那个远去的“我”呢?在经历远行和离别之后又去了哪里呢?他是不是也成了一个俗人,像所有的男人一样失去了青春时节的纯真,多了为社会人的恶习,懂得了阶层之间的高低不同。是的,他不再年轻,也不会懵懂,更不会再次踏上赶往伊豆的山路,与一群巡回艺人同行。他不会喜欢上一个傻呆呆的靠卖唱为生的舞女,因她游走乡野。他的路注定与她的路不同。这便是渐渐长大中的“我”,一个从学生时代开始成长至处世圆滑。川端康成从中看到了自己,一个有着孤僻的内心,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却又对诸事表达出哀伤情绪的人。他的哀伤总是不能自持。

  川端康成的这种哀伤情绪,在日本文化中便称之为物哀。物哀不仅有悲哀、悲伤、悲惨的意思,还可以解释为同情、怜爱和感动的意思。《伊豆的舞女》中川端康成对熏子是怀有同情心和怜爱情绪的,也曾因她而心生悲凉,因为熏子的命运无可更改,而做为“我”的川端康成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救她于水火之中,结局只能是悲剧,让人怅惘若失,又痛惜不已,仿佛一江东春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以为川端康成只能将这种情绪保留下来,直到多年之后转化为文字,为诸多的像熏子一样的年轻女子写作。

  川端康成生于日本大阪,1899年6月出生,幼失怙恃,两岁时丧父,三岁时丧母,由祖父母扶养长大,后姐姐和祖母相继去世。16岁时,他唯一的亲人双目失明的祖父也离开了人间。自此,体弱多病的川端康成便常年幽闭在家,心理变得极其敏感和寂寞。身世的不幸让他养成了孤僻、孤独的性情。认识伊豆的舞女,并且被她的纯真所感动,应该说是川端康成对这个世界人生如初见的新认知,所以他才会不由自主地跟随艺人们巡回演出,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又怀着依依之情与他们告别。8年后,也就是1926年,27岁的川端康写成了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其中的经历与他本人的经历极其相似。之后,《雪国》《睡美人》《山音》等名篇也相继出炉,但物哀的成分却一直存在,直到有一天他悲怆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72年4月,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镰仓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伊豆的舞女》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他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对普通人有着太多的悲悯之心。那么,是什么让他变得陌生,以致于孤苦地离别人世,离开了他爱着的写作事业呢?想来一定是世俗的社会无疑了。但是,我们还是记下了《伊豆的舞女》中那个单纯的女子,和那个喜欢欢笑的少年,他们就像三口百惠的眼睛一样清澈明亮,温和如泉水,融化了藏在世人眼里的孤单与寂寞。

  “——我眺望着她雪白的身子,它像一棵小桐树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嗤嗤笑出声来。她还是个孩子呢。是那么幼稚的孩子,当她发觉了我们,一阵高兴,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了,踮起脚尖,伸长了身子。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像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间挂在嘴边。”(摘自小说《伊豆的舞女》)这是小说中的“我”所看到的,也是现代的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那是一份纯情,也是一份纯真,更是川端康成本人能感受到的一份美好和宽慰吧。至此,《伊豆的舞女》也便有了它不同一般的意义。

  注: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睡美人》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9-12 16:13 | 只看该作者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其闪光之处无不在悲悯上,影视作品,为吸引观众眼球,往往迎合大众,导致最精华的部分流失掉。
3#
发表于 2018-9-12 16:20 | 只看该作者
伊豆的舞女,早年度过,不太仔细,大多已经忘了。等空了,再一读。
4#
发表于 2018-9-12 20:48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小说,专门找来电影看,山口百惠,当年看她的《血疑》,再看舞女,美极了……
5#
发表于 2018-9-12 21:02 | 只看该作者
读这个的时候年纪太小,囫囵吞枣了。现在读木木的文,想的是,作者本人的投影。对她的同情和怜爱,何尝不是追悼自己过去的青春呢?
个见,哈哈。
6#
发表于 2018-9-13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木门口味变了?开始写书评了。书评里有散文的味道。
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08:51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9-12 16:13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其闪光之处无不在悲悯上,影视作品,为吸引观众眼球,往往迎合大众,导致最精华的部分流 ...

评析到位,的确如此。
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08:52 | 只看该作者
孙光利 发表于 2018-9-12 16:20
伊豆的舞女,早年度过,不太仔细,大多已经忘了。等空了,再一读。

欢迎再读哈,问候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08:52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9-12 20:48
读了小说,专门找来电影看,山口百惠,当年看她的《血疑》,再看舞女,美极了……

为美所迷,也是一种收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08:52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9-12 21:02
读这个的时候年纪太小,囫囵吞枣了。现在读木木的文,想的是,作者本人的投影。对她的同情和怜爱,何尝不是 ...

有道理,的确是如此。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08:53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9-13 10:27
木门口味变了?开始写书评了。书评里有散文的味道。

版主不喜欢那就转到散文版呗。

点评

对,给他使脾气,对了,上周大伙发脾气时你咋没出手。  发表于 2018-9-14 09:33
喜欢,喜欢滴紧,敢把这种发散文版,偶锤你哟~  发表于 2018-9-14 08:55
12#
发表于 2018-9-14 09:31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9-14 08:53
版主不喜欢那就转到散文版呗。

看来木长老不禁夸,一夸就嘚瑟
13#
发表于 2018-9-17 10:27 | 只看该作者
川端、三岛以及太宰这些顶级日本人的书胡,我读过之后都是阴森森的,惨白色的,阴气太重。无非再次验证了一种说法,好的东西是分不出不性别的。另一个宿命是他们活得都不好。

点评

同感,我读的感觉就是一直下着雨。  发表于 2018-9-18 21:14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6:55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8-9-17 10:27
川端、三岛以及太宰这些顶级日本人的书胡,我读过之后都是阴森森的,惨白色的,阴气太重。无非再次验证了一 ...

是有些阴阴的感觉,大约是岛国雨多的缘故。
15#
发表于 2018-9-18 21:53 | 只看该作者
精华:文学创作有客观性,但又必然是主观认识的产物,因此深读一部作品,应是建立在理解作者人生及所处环境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文从题目开始就已经是精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7:04 , Processed in 0.05696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