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道亮丽的诗歌风景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11 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幽谷幽兰

   诗歌是一种文学现象,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人类学现象。诗人可以与读者沟通,诗人和诗人之间也可以互相映照。一线光,也许是幽微的,而一束光,则令人无法忽略它的存在。《北斗现代诗刊》便是这样,七位诗人在诗歌的天空中自发地聚集,虽然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诗歌的向度也不同,但以诗歌叩问天地,寻找人间的诗意存在的志向却是相同的,“他们需要光,需要映照。”而需要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可以互相补缺,互相支撑;他们就成为精神上的挚友,也成为了当代诗坛上不可或缺的诗歌风景。

    七位诗人生活在不同地方:东岳泰山,泉城济南,圣城济宁,半岛威海,运河聊城,黄河入海口东营,他们分别是独立的诗人,但在写作中他们发现天空之下大地之上,还有自己的志同道合者。夏海涛是笔者所熟悉的作家,原来只是知道他写散文,没有想到。他的诗歌写得这么深刻。笔者喜欢夏海涛诗歌中的深邃诗歌理念,那种丰沛的气息,那种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自由穿梭。他的《虚构的马》便是代表作之一,诗歌文本里的这匹马,是象征的,也是物质的。马的情态和动态都是属于物质的马,而“时间是虚构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时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二者相比较,时间要比一匹马强大得多。对于一首诗来说,写出物态的反差,便可产生阅读上的陌生感,况且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为了写马而写马,而是抒写一种生命的自由精神,“马腾空而起,四蹄踏上白云/那些风驰电掣的感觉”。《以水为刀》也是自由的,只不过不再是由内而外的爆发,而是进入短兵相搏状态,诗歌文本中出现了——你,这种有指向的称谓,使“战斗”更加胶着,“战斗”的原因和结果更加简洁地呈现,“你参与了命的形成/随着藻类的起伏,微生物的爬行”——此为因;“你消失的瞬间,就是你诞生的时刻”——此为果,因果相连,其间有文字的制造,有“打开自己”的欢唱,有对水的新理解,此诗呈现得生命状态,也是作者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以水为刀》是一种生命状态,而《致死亡书》是一种是一种更加接近真理的生命状态,生和死是任何生命都无法避免的和必须面对的,但对于不同的人或人群来说,态度到生命质量都会截然不同。夏海涛的《致死亡书》表达的不是个人,而是“我们”的生存态度,“我们”追求真理,拒绝“庸常生活”,“我们”努力去回避“生存的虚构”,努力看到真相,去承受真实的阳光或黑暗。

     阿华是一位和我年龄相近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委婉典雅,透露出一种智者气质。阿华诗歌的语言节奏是徐缓的,叙述性较凸出。她的诗歌《松诺的困惑》是对话体结构,但不是一般的“你我”对话,而是虚拟了两位儿童,即松诺和巴干之间的对话,显得很有童趣。这样的童趣颇似安徒生童话,不完全是写给孩子的,含着深邃的成人思维以及生存关照。其中有对亲情的诠释,有对粮食的赞叹,有对母亲的思念,“我们把妈妈种在地里了/地里却长不出妈妈来”,这样的表达,闪烁着亮晶晶的童心。她的诗歌《给我辽阔的.......有着浓浓的抒情特质,但是在表达方式上依然是缓慢而厚重的,是委婉而贴心的。因为作者并没有进行形而上的抽象叙述,而是具象到人间的某一个村镇——梨树镇。这个村镇是温馨的符号,是幸福的居住地;这里桃花灼灼,大雁南飞,蚁群运粮......动植物之间充满了和谐,即使是死亡也是自然而安详的。由于作者怀着对自然、对人的温润的爱,即使是抒写具体的街区,也无征战,只有温情默默的泪珠,当然,眼泪不会是让不相干的人看到,“经过的世事,让我学会了缄口不语”,由此可以读出作者的平静的心态,作者或者是经过大动,而后安静下来,所以能够处乱不惊,“我不羡慕他们都有温暖的天堂”,读经书,自我修行,正是人间一件不可多得的幸福。

    微紫也是笔者熟悉的诗人,作为同性,我常常惊叹于他的女性主义咏叹调。在《北斗现代诗刊》中,笔者看到曾经激情万丈的微紫平静了下来。她开始关注事物的初始之美,关注平凡的自然物象,在简化自我中寻觅丰沛的存在。在微紫的平静叙述中,含着一位成熟知识女性对世界的认知,在这种难得的认知中,“我”渐渐退位于大自然身后,因为“我来到世间的时候,春天以及存在”,当然,作为一位善于感知自然生态的诗人,则更加在意自己所感知的生命存在,感知一粒种子的一生以及期间经历的激情,“欢宴、哭泣、交媾、死亡”。作者不再渲染自我,而是强调自然主位,“我来到世间的时候,光明已经存在”,而诗人仅仅是“黑暗投射出的一条鸣响的弧线”,作者在诗歌《简化》中,更加强化人性的纯美和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我使用清水洗浴自己/我使用粮食和青菜喂养自己”,并且希冀简化自己,还原为草木或者“一只鸟”,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为人类自从诞生后就存在着劣根性——贪婪,还有“消耗,吞噬,占有......”作者在文本中并不否定人类的劣根性,也没有把人间描绘成乌托邦的存在,用强劲的诗歌内核去支撑大自然的诗意。诗歌《磨盘》是借助于物性呈现人性的,一方是坚硬的磨盘,另一方是被挤压的粮食作物,确实令人惊叹,一如作者在文中所嗟叹“啊,古老的磨盘,肉体的生活!”

    诗人有性别,诗歌本身无性别。韩簌簌是一位女诗人,但她选取的诗歌素材以及切题角度,确实含着无可非议的刚性,涉世格局很大。她的《大风歌》取材于帝王豪气,“大风”是志向,是抱负,更是一种人生责任,“大风先解开缚住汉中的绳索/让汉王在上/诸王在下”,历史上的西汉政权,是中华民族雄立时代之一,值得后人讴歌。诗歌完全可以讴歌,关键看讴歌的是什么。诗歌《玄武记》也很大气,布满了生命的变迁,成功失败,凸起和落寂,“有人在这边楚河上刚操起崭新的洛阳铲/那边山间,就堆起苦艾的空坟”。更为亲切的是作者写的《画外音》,是写给坚持诗歌写作之同仁的,诗人作为诗人,生活在这个“不合时宜的时代”,他们不免受到委屈。尤其是女性诗人,生活会更加艰难,但是她们“追光,从左心的廉价房打过去,容颜就在右心的地下室里慢慢枯萎”,无怨无悔,她们选择文学,选择诗歌,是一种接近信仰的宿命,无论是悲伤,还是欢喜,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出版过诗集《屏息》《采薇书》的诗人张佑峰,他的诗风明显与北斗诗群其他诗人不同。他的诗歌入题截面是平民化的,语言是接近口语的。作者诗歌文本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并善于用平朴的语言给平凡的事物命名,比如《菜窖》,本来是储存蔬菜的,却与那个叫寇庄的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写菜窖,并没有渲染菜窖,而是静静地描摹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老天爷会为他们撒上一重霜,再加上一重雪”。作者刻画自然风景时,也没有进行撕心裂肺的抒情,而是采取了“冷抒情”的叙述策略,古今相传的千顷良田归于大自然的恩赐,是“山和川向西南摆布”所致,当然,生活中会有疼痛,会有“在异乡颠沛流离”,但只要寇庄在,温暖就不会散失。张佑峰诗歌《雪夜》写了一个细节,这个细节非常暖人,因为故乡是熟悉的,那些小路、房舍得是熟悉的,上面有作者朝夕相处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已经组合为记忆,记忆就成了一笔财富。作者写得很细腻,回到故乡,却不敢打开车门,恐怕惊动了已经仙逝的亲人们。

    田暖的诗歌,并不排斥大山大河的沟通,诗歌的意象辽阔。她常常习惯于以落日、灯塔这些带有明显地标既定意义的自然景象,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为这些景象进行新的解读和呈现。在《灯塔》中,作者用“一定是”氤氲了特定的内心情愫。把情感升华到“最高的信仰,爱和悲悯”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享受幸福,直面痛苦;在这个高度,“长成巨人,在众生迭起的浪尖/用光芒的臂弯,挽住黑暗的陷落”,田暖的诗歌,有着普希金诗歌的高贵气质,有着为了信仰不管不顾的冲锋姿态。作者并不害怕在生活流泪、痛苦、孤独、绝望,她是一位善于把苦难化解为“营养”的人。期待灯塔,期待能有神圣的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作者的《落日》有着辛波丝卡的苦涩,“把夕光的长针/深深地灸入人们的眼睛”。作者没有对落日景象进行俗常的解读,她是排斥“最后”的字眼,呈现出——危险,把落日重新掂量,融入生命的紧张度中,对爱情进行淡化,光明与黑暗重新掂量,寻找出“世间的隐喻和神启”。诗歌《试金石》的语境是特殊的,至亲至爱的人,“在云南试了一湾浅水”,甚至“用车灯试了一个女子的骨盆”,在这些特殊的叙述中。有着一个女子的平常心,那就是渴望了一生的真实爱情。

   《北斗现代诗刊》中的许晓宇,善于发现平凡生活物象的诗意,即使是一把扇子,也能牵引出生命的纠结,发现“煽动是一种矛盾,炎凉自知”,还有对生命历程的解读,无论是年轻时的风流成性,还是如今时代的滥情风潮......当这一切都化作成熟的顾盼时,作者还是心仪古代的君子和淑女。作者通过“不停地扇动夏夜漫长而难耐”,并不回避曾经的爱恨情仇;不回避,就是更加理智地参与人间情事。诗歌《蝉不歌唱》很有禅意,不歌唱的蝉,如同拒绝物质诱惑的人类,走的是特立独行的路子。“打开胃口”象征打开欲望,一旦打开欲望,就“永远不再打开翅膀”,就永远拒绝“天籁之音”。由于蝉不再歌唱,这道自然风景就消失了,“近郊的人失去了乐园”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就“可能沦为乞丐”,作者还饶有情致地表达“唱歌的人”的状态,称他们是在“忘情者”,讴歌唱歌的人“唱得那么忘情”,“激活每一棵树”,是啊,木讷的人群需要这样的歌唱啊。唱歌的人其实就是启蒙者,启蒙真情,启蒙理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作是艰苦孤独的劳动,而对于《北斗现代诗刊》中的七位诗人来说,写作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他们从“浩瀚的宇宙中发现了玄机”。他们在中国大地不同的方位,下接地气,上攀太空,思索人类存在之至理,铸中华文学之铮铮之诗魂,日升日落,砥砺不息,读者或者可以忘记他们的名字,但一定会记住他们的诗歌。



2#
发表于 2018-9-11 08:4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诗评就丰厚了许多。
一本诗刊,几位诗人,分别予以评价,却不显单薄,诗人与诗作都有深刻点评。
因为理解,因为同属诗人,所以很准确地剖析诗人诗作的特点,让读者的认识更加清晰。
这或许就是评论的价值。
谢谢赐稿。
3#
发表于 2018-9-11 16:21 | 只看该作者
《北斗现代诗刊》中的七位诗人让我想起竹林七贤。
文学之路,是清寂的,抱团,未尝不是一种相互温暖与督促的良好方式。
每个人无论生活还是文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独立的灵魂,幽兰以诗人的身份分开解读,而又能融为一体,让我们认知了七位诗人和他们的诗歌,同时也知晓了诗人之间那种难得的支撑与互补。
我相信,因为幽兰的评论,他们的诗歌,在文学的宇宙中,多了星月的亮度。

4#
发表于 2018-9-13 12:32 | 只看该作者
诗人评价诗人作品,视角准,客观好看。
5#
发表于 2018-9-13 12:57 | 只看该作者

本期新作,高亮欣赏。
6#
发表于 2018-9-14 09:2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幽兰老师能抽出时间 互动,感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20:24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9-14 09:21
希望幽兰老师能抽出时间 互动,感谢。

最近买了新房子,装修很忙,忙过了这一段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20:25 | 只看该作者
一水 发表于 2018-9-13 12:32
诗人评价诗人作品,视角准,客观好看。

感谢一水 的深刻解读,天气渐渐凉了,多多保重
9#
发表于 2018-10-29 12:49 | 只看该作者
,“他们需要光,需要映照。”而需要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可以互相补缺,互相支撑;他们就成为精神上的挚友,也成为了当代诗坛上不可或缺的诗歌风景。

好久没来了,再次上来看到幽兰老师的十个评论,很是开心。从这些文字里,能够感受到幽兰老师对诗歌的探问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接近内核,这些需要反复体会才能从中抽出越来越精髓的那根神经。
这些文字,我需要好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2 14:36 , Processed in 0.1080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