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9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67【投稿】"遇见苏轼" : 步尘问 “居士”,怀古寻 “道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5 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2-9 19:44 编辑

            
    喜欢行走。所到之处但凡遇到先生,瞻仰苏公祠和东坡书院是不二选项。

    东坡“居士”,铁冠“道人”,是先生自诩。

    他一生创作了近四千首词作,其蕴含的凄美、豪放、洒脱、静幻,意境令人扼腕叹服,其中的佛道禅机人生哲理让人备受启迪。
    前不久在海南瞻拜过苏公祠。一副楹联可谓醒目:“何人可配眉山,此地能开眼界”。不禁联想到四十多年前在眉山三苏祠看见的一副楹联:“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是的,东坡先生正是从眉山起航出川,怀揣锦绣出仕为官,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先生家毗邻峨眉佛地和乐山大佛。他曾自述“父母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 其父苏洵与僧人交往甚勤,其母程氏笃加信佛,家中藏有十八罗汉像,经常设茶供养,以祈佛佑,”父母去世后还把他们平生珍爱之物施之寺院。父母的言传身教耳闻目染,加之宋朝历代皇帝对佛教推崇,宋太祖官刻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大藏经《开宝经》,主客观环境让先生打小就与佛教结缘。

    史料记载,先生八岁时就曾在天庆观北极院从道士张易简读小学。年轻时就喜欢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庄子》,得吾心矣。”
    人的一生打基础很重要。信仰佛道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共性。华夏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大户建佛堂小家供佛龛是常态。上层家庭更能得益于经史子集的灌输,像先生这样的家庭更能得到系统的教育。

    先生天才。初出茅庐就以生花妙笔锦绣文章博得了考官的一致青睐,而且得睹天颜,小试锋芒收获满满,得到了多少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荣誉。然,仕途险恶,“一朝天子一朝臣,伴君如伴虎”,新政也好,变法也罢,你总得站队一方。这方势头正劲,先生可为翰林、龙土阁学士、帝师、礼部尚书;站错了队,就可能遭贬或沦为为阶下囚。因为,你的能耐太大了,影响力太大了,哪派争取到你都如虎添翼。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滋味儿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因此,先生不止一次上书劄子请求“外放”,“名正言顺”的遭贬降级就有三次。傲骨和逆境让先生有了深入底层的机会,有了施展才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政绩,有了寻山、会僧,在自然山水中徜徉的灵感,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绝唱词作。

    先生的足迹几乎遍布大宋版图,为官辖域之地,遭贬所经之途,清晰的勾勒出先生的人生轨迹。每到一处寻僧访道是惯常,遍尝美味是喜好,喝点小酒冶情操。先生谪居黄州时俸禄锐减,不得不把每月支出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有朋友从扬州来看他,目睹其“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生酸楚,将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拨给其耕种。这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先生素来仰慕白居易,于是效仿其意将之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他还在东坡上筑室,取名为“雪堂”,并亲自写了“东坡雪堂”的匾,这才有了“东坡居士”的来历。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这是先生即兴诗作,“东坡”可仿,“居士”,就是先生自己的意思了。说什么话都显得干涩,还是用先生自己的词形容其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先生一生几乎是在遭贬的情形下度过。杭州是他“居杭积五年,自忆本杭人”的眷恋之地。刚到杭州,就觉得“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他曾与朋友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我生平从未到这里来过,但眼前所见好象亲身经历过这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差人数后,果真是。先生对朋友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
    先生在杭州抑制水患疏浚西湖政绩颇加,更是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绝句,从此西湖有了西子的名气。
先生曾在湖州、扬州为官。这里距镇江金山寺不远,他一生多次光临,并于寺内高僧结下厚谊。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都是先生与高僧交流时所作。
先生一生与金山寺缘分颇深。初到金山寺,那时的金山还矗立在长江之中。望着滚滚长江水思念家乡感慨万分:“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将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

    仕途为艰,父亲的去世,他似乎有了归隐之心。在另一首《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的诗中写到:“采薪汲水僧两三,我来金山更留宿,只有弥勒为同龛……”
    从徐州赴湖州任途中天意留人。作了《大风留金山两日》的诗。“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离开了他度过艰难岁月的黄州,他又来到金山寺,写下了《金山梦中作》一诗:“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熟,卧吹萧管到扬州。”

    由于对金山寺太熟惯了,一次和诗人柳子玉饮酒后大醉卧宝觉禅塌。半夜时分方醒,将诗书其壁上。“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剑。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我醉都不知……

    先生与金山、焦山两主持佛印禅师的故事经久不衰。

    寺内, 至今还珍藏有一件千年珍品, 这就是先生用于袍服装饰的嵌玉板带传说是先生与禅师交流佛法时输了一局被禅师留下,亦有传说是先生在被贬窘迫之时卖掉后被金山寺重金回购,还有的说是先生后人捐给金山寺,孰是孰非那就是仁者见仁了。
    先生对金山寺的眷恋还体现在一首《提金山寺》的七律中“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这首回文诗是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绝唱,诗中的超然修为已达登峰造极。

    先生仙风道骨豪放不羁,词宗地位在当朝已显名人效应。“乌台案”是先生一生的转折,他恨自己怀才不遇,调停无能,借古喻今抒发自己的情怀,《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其诗词造诣迈向峰极的代表作。但其中的句子不乏禅修道理,“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虽说是从政遭贬失意,虽说是顺境逆境不同,但佛道思维一直是伴随着先生的思想支撑。
海南是先生最后的贬谪处,当时属于未开化的荒远之地,主要居民是黎族,生活较为艰难落后。但他们幸运的迎来了这位既有儒家的毅力,又有道家达观的旷古大文豪。先生极尽在海南开馆办学,教化风俗,留下了人生最后的闪光点。

    遇赦北归时先生已经疾病缠身,路过广西苍梧时肩舆杠折,于是求竹两杆,夜宿南华寺。夜间他与长老交流佛法并赠诗一首留在寺中,喻佛教“竹中一滴曹江水,涨起西江十八滩”,可见先生到了晚年越发信重佛禅。

    先生老矣复回金山。面对朋友为他画的像,感激之余留下了绝笔《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土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三贬之地,切肤之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是的,黄州是先生的第一个遭贬之地,一下子从高台跌到低谷,其心境可想而知。但是,没有黄州哪来的千古奇篇,哪来的坡仙苏子瞻。

    先生去了,与其弟苏辙一起回味“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既生涯”的日子去了……

    坡仙千古。

     
   
     
     
     
  

2#
发表于 2018-12-5 13:40 |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佳作!问候老师!
3#
发表于 2018-12-5 13:49 | 只看该作者
东坡先生可谓奇才,奇人亦。

拜读欣赏佳作,问候!
4#
发表于 2018-12-5 19:34 | 只看该作者
对苏轼的生活与性情都很熟悉了解。把他的一生与名作相融在文章,使得文章丰满与张力。当给好评。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0:35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12-5 19:34
对苏轼的生活与性情都很熟悉了解。把他的一生与名作相融在文章,使得文章丰满与张力。当给好评。

     躬谢您的点评,致意,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0:3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12-5 13:49
东坡先生可谓奇才,奇人亦。

拜读欣赏佳作,问候!

     敬谢您的阅读,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0:35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8-12-5 13:40
首席欣赏佳作!问候老师!

     感谢您的阅评,致意!
8#
发表于 2018-12-23 12:35 | 只看该作者
步踪而行,信手拈句,随性抒怀。看来苏轼在作者心中确实是重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4:00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8-12-23 12:35
步踪而行,信手拈句,随性抒怀。看来苏轼在作者心中确实是重的。

    感谢您的阅评,问好,周末愉快!
10#
发表于 2018-12-24 21:02 | 只看该作者
《庄庄子》是本什么书?
11#
发表于 2018-12-24 21:07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写得周正,翔实地阐述了苏轼的一生,读来颇受感动。但文章也有弊处,太过于雕刻苏轼这个人了,反而失掉了作者本人最诚挚的表达。一点感悟,相互学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11:18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12-24 21:02
《庄庄子》是本什么书?

躬谢先生 “纠谬”,致谢!我已不能修改,劳驾先生斧正。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11:20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12-24 21:07
文字写得周正,翔实地阐述了苏轼的一生,读来颇受感动。但文章也有弊处,太过于雕刻苏轼这个人了,反而失掉 ...

   感谢先生的精致点评,一语中的,躬谢!今后会注意的,呈上敬意!
14#
发表于 2019-1-2 18:38 | 只看该作者
步尘问 “居士”,怀古寻 “道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苏公应是槛外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23:34 , Processed in 0.0560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