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爱珍 于 2018-10-11 16:01 编辑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与父母书》是曾国藩在公元1845年7月23日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反复读过此书以后,从中可以知悉曾国藩在为人处事、治家等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五月三十日发第七号家信,内有升官谢恩折及四弟、九弟、季弟诗文,不知到否?”从这简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家信的祈盼和对弟弟们学业的关心。他身居高位,能如此牵挂家中的琐事,是很难能可贵的。
“男于五月中旬出瘟疹,服药即效,已痊愈矣,而余热未尽。近日头上生癣,身上生热毒,每日服银花、甘草等药。医云内热未散,宜发出不宜遏抑;身上之毒,至秋即可全好,头上之癣,亦不至蔓延。男以皮肤之患,不甚经意,仍读书应酬如故,饮食起居,一切如故。男服附片、高丽参、熟地、白术等药已五十余日,饭量增加,尚未十分壮健,然行事起居,亦复如常。孙男女四人皆平安,家中仆婢皆好。”以上这段文字比较详细说明了曾国蕃及家人在外的详细情况,从而让远在家中的父母能够放心,体现了他能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由此可知他是个很有孝心的人。读过这段文字后,我不禁想起了有些远离家乡的人,他们只要是没有需要父母办理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句问候的话都不肯说,任凭父母望眼欲穿。甚至在接到父母的电话时,还埋怨父母浪费手机费。在他们的心里,电话费比那份亲情重要的多。希望大家能抽点时间,学习一下曾国藩的这篇《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与父母书》,肯定能有所收获。
“诸弟考试,今年想必有所得。如得入学,但择亲属拜客,不必遍拜,概恐亲戚难于应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获悉:曾国藩处处体谅别人的难处,尽量不给别人带来困扰。这与当今社会的某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些人只要自家有什么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唯恐亲友不知道,利用多种渠道告知他人,唯恐少收礼金。若是这些唯利是图之人能了解曾国藩处理家事的做法,不知能否有所感悟?
“同县邓铁松之病略好,男拟帮钱送他回家,但不知能至家否?宝庆公车邹柳溪死,一切后事皆男经理。”从这段话中,可以获悉:曾国蕃是个雪中送碳之人,在别人危难之时,竭尽全力帮助他人。他心甘情愿吃亏,也因此积累了众多人脉,为后来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知悉曾国藩是个深谋远虑之人。
“曾受恬去年所借钱,不知已寄到否?若未到,须专人去取,万不可再缓。如心斋亦专差,则两家同去;如渠不专差,则我家独去。家中近日用度何如?男意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不知是否?”曾国藩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人生观点,“人在贫穷时,勤俭持家还容易,但生活富裕了,想节俭便不那么容易了。这是人们的通病。曾国藩嘱咐家人,虽然家中有做官的,生活富裕了也应继续保持勤俭的家风,越是有做官的,越应对众乡邻好些,这才是长久保持家业安泰的正道。”曾国藩所持的勤俭治家的观点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曾国蕃《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与父母书》的一些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师友们多多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