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5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蛀书记(2018年12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19 1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12月1日
    《写满字的空间》是“毕飞宇首部散文随笔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6月推出。毕飞宇在书里描写成长经历,评述经典名著,品读自己作品,畅论文学功能,记叙同道中人,语言平常而诙谐,论说平易而深刻。特别喜欢他解读小说的篇目,视角新颖深邃,令人对小说有更多了解、更深理解。好书,值得一读。

    风中的雨:毕飞宇的《写满字的空间》分六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写成长经历。在我看来完全可以划入一个部分。第三部分是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解读了昆德拉的《无知》,周作人的《初恋》,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施林克的《朗读者》,莫言的《红高粱》和《狗道》。第四部分是对自己作品及其创作过程的点评与回忆,几乎涉及到他自己的全部作品。第五部分或许称得上是谈论文学、作家的社会价值,创作的着力点等。第六部分写一位并不认识的人,和三位与之相熟的同道中人。从这个体例上看,有些芜杂。但认真读来,却并无这种感觉,因为所有篇目都与“文学”深切相关,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主题:文学创作。这,或许就是毕飞宇将书命名为“写满字的空间”的主旨所在。
    风中的雨:与他的小说有些不同,毕飞宇的散文随笔文字很平淡,甚至可以说很平常。平淡与平常,有区别:平淡,有一股淡淡的味道,这味道越品越醇,愈存愈香;平常,却如日常市井家常,家长里短里有时代印痕与世事苍茫。比较毕飞宇与汪曾祺的文,很有意思。二者都平淡,或者说都平常。汪曾祺的平淡或者平常里有典雅,平淡或者平常的字句里,隐藏着从古典、乡土借来的或者自己千锤百炼、信手拈来的雅致。越读越浓郁的“文”味,使汪曾祺的文愈看愈显华丽,文字里透出的散淡优雅得如两晋南北朝时期隐逸之士和空谷绝响。毕飞宇的平淡或者平常里有深刻,平淡或者平常的字句里,有他自己对于世道、人心品评,对于文学、小说、创作的真知灼见。越读越觉在理,颔首赞叹之余,不自觉地沉入毕飞宇营造的理论场域而难脱身,而不愿离去。
    风中的雨:最喜欢的是毕飞宇“解读”他人或自己作品的文章。读他的《小说课》时,就觉得他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比一般文学评论家更有优势,更能深入底里,更能深得作品“三昧”。读《写满字的空间的》第三、四部分,这种感觉更强烈,更深刻。毕飞宇的“解读”,仿佛不是解读,他并不太注重品评小说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揭示作品的意义。他的解读往往从旁逸出,烧起“野火”。这“野火”不烧不说,一烧起来就呈燎原之势,没完没了,烧得很远很久,很长很深。他关于文学与社会,作品与生活,创作与积累等等的观点、见解,在“野火”中得到煅烧,渐渐成熟,呼之即出。你不得不信服于他的言说,他的理论,因为他有从自己身上、从别人的作品里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指导着他,也指导着读者,或将会指导新一代的创作者。毕飞宇的“解读”,不仅不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往往深入到作品创作特别是他自己的作品创作过程里,令读者窥见作家创作的起始、经历、结局、满足与喜悦、遗憾与沮丧。于是,不仅仅是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人物的性格,鲜活起来;更有一位作品之外的作家生动地出现在你面前,或凝神端庄,或笑谈天下。你仿佛把握了这位作家的脉搏,听见了他的心跳,正与他一起提笔书写、敲击键盘,一行行朴实的文字组合成华美的篇章,略显呆板的方块字演绎出曼妙多姿的作品。而你,不只是作为读者,你已成了创作者,跟随毕飞宇文字的足迹,与毕飞宇一起,参与其中,存在其中。

    2018年12月11日
    2018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余华中篇小说集(珍藏版)”《四月三日事件》。这些小说均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余华的早期作品,与其后来的小说,有共同的特点:笔触细腻,真相残忍,也有相异之处:先锋实验,读来吃力。13篇,有初遇,有旧识,耽于文字里故事中,难以自拔。有喜欢,也有不喜欢。

    风中的雨: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营着一家小书店,去重庆进书时,就给自己家里的书柜买了一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发行的《余华作品集》(共三册)。也认真地读过,现在还依稀记得当时如痴如醉的情形。后来,余华的书,只要看到,就要买。书柜里有《许三观马卖血记》《活着》《兄弟》《第七天》《世事如烟》《文学或者音乐》,都读过。喜欢余华的作品,却无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他小说里的什么。换句话说,我无法像说毕飞宇、苏童、叶兆言等的文字里有一股江南烟水味般,来定位余华的文字。长期以来,余华在我这里便是一个奇特的存在:我喜欢他的作品,读他的作品很是享受,但他的作品究竟给了我什么样的启迪,我从他的文字里究竟看到了能准确表述的东西,却是有些迷茫的。于是,我只好迷茫地读着,迷茫地喜欢着,在余华的作品里,继续迷茫下去,一直迷茫到《四月三日事件》的出现。
    风中的雨:连续十多个晚上,我靠在床上,很认真地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了“余华中篇小说集(珍藏版)”《四月三日事件》。夜色沉静,虽然窗外时常传来车辆的轰鸣,但依然适合阅读。沉浸在余华的文字里,渐渐地,房间轮廓变化了,窗外的喧嚣消失了,生活的市井演化成余华笔下的文字。我觉得,自己走进了余华的作品,多多少少读懂了一点余华的深意。既然这本中篇小说集以《四月三日事件》为题,说明编辑认为《四月三日事件》最能代表余华中篇小说的风格。那好,就说《四月三日事件》吧。首先是故事。余华的早期作品,故事性都不很强,甚至有些零乱。《四月三日事件》亦是如此,虽曰为事件,其实并没有称得上事件的事件。有的,是小说主人公“他”与现实交错的想象。在“他”的想象里,不但有事件,而且有很多事件。这些事件不断在迭加、发酵,即将酿成一个大事件。在这个“他”想象中的大事件即将来临之际,“他”出走了,逃离到“他”想象的大事件之外,让“他”想象的针对 “他”的事件失却了目标。“他”的出走,使“他”想象中的事件没有了主体。于是,“他”想象中的事件,也不成其为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四月三日事件》,真还没有事件。其次是结构。余华的小说,结构变化多端,常出意表,给人以新鲜感。小说里的“他”每天都在想象中设计不同的场景,然后在生活里去体验这些场景,去印证自己的想象。一切,与“他”的想象虽有差别却多相似,越印证,越符合“他”的想象。零乱的世俗日子,在“他”的想象与印证下,堆积、叠摞,释放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四月三日,有事件发生;这事件,是针对“他”的。同样的场景在余华笔下,有两次基本相同却有差别的描写,看似重复,却有变化。故事虽然按着直线在向前运行,但结构却不是线性的,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第三是笔调。余华的作品,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其笔调细腻入微,细微的点在他笔下可以演绎成长长的线条,甚至宽广的平面,耸入云天的立体。“他”的生活与想象里,一束阳光,一间房屋,一条街道,一场聚会,家里的平常生活,阳光里的灰尘,房屋里的陈设,街道上的行人与景致,聚会时不同人的表情与含意,家里平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欲言又止,细腻得无以复加,细致到纤毫毕现。这些细微的描写,是“他”的观察,也是余华的视角,二者彼此融合,融合成余华文字的风格。第四,余华想写什么呢?或许是在写一种世相。小说中的“他”,显然是个神经分裂或者精神错乱的人,在“他”眼里,街道、房屋、同学、邻居、父母都刻意回避“他”,都怪异地看待“他”,都似乎别有用心地在设计“他”。想象主宰了“他”的生活,“他”生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这样的人,是什么人,不需再言。或许是要我们去怜悯。坐在黑夜里,我想象着余华笔下“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他”,觉得“他”耽溺于想象,把想象当成真实,活在想象里不能自拔,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不正常,所以我俯视地怜悯“他”。怜悯着,怜悯着,不知不觉间,一切悄悄起了变化,我觉得自己有了“他”的目光。文字里,我消失了,我变成了“他”,开始用“他”的目光看周围,看世界,看一切。这时,我才发现,没有想象、陷于世俗的我,虽然或许正常,但却真正值得怜悯。一个没有想象的生命,一个无法想象其他生命想象的生命,或许才是真正可悲的生命。或许是要描写生命的“出走”。“他”的出走,或许不只是出走于事件之外,而是在寻找另一种生命的可能。正如托尔斯泰老年时的“出走”一样,每个人都有出走的可能。难安于平常的人,都希望走出世故的圈子,庸俗的日子,走进生命更有意义之所在,走入不敢说完全自觉至少也是比较自觉的体验之中。我靠在床上,翻开《四月三日事件》,捧读余华,让自己沉浸在余华的小说里,跟着小说中神经分裂或者精神错乱的人,去想象平静的生活之中隐藏的意义,去享受生活之外文字里难得的优美与宁静,其实也是一种出走。

    2018年12月16日
    2008年10月,三联书店出版社从周有光“两千八百条‘闲谈’中选订四百七十四条”,辑录成书。言谈人人皆知常识,讲述史传轶闻掌故,辨别订正传统谬误,介绍当时流行术语。虽曰《语文闲谈》,并非限于“语文”,文、史、哲、理、经、习俗、生活、新知等均有所涉。虽短小通俗平常,读来亦长见识。

    风中的雨:三联书店在《语文闲谈》的序言“写在前面”里说:“周有光先生的《语文闲谈》出版于1995年,收录语文知识八百条,分为十六卷;1997年出版‘续编’,2000年出版‘三编’,各收录语文知识一千条、二十卷;共计两千八百条、五十六卷。”“周有光的头衔很怪: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这两个行当似乎很少搭界。原来,五十岁前,他学和做的都是经济学方面的事情,曾被银行派驻纽约,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但他一直对汉语改革感兴趣,1952年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1954年出版《字母的故事》。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教授。他参加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1958年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开讲汉字改革课程。1983年发表《汉字内在规律和中文输入技术》,使拼音变换汉字技术代替字形编码,当年制成软件。他写了大量有关语言文字的著作,90岁时还出版了皇皇三十四万言的《世界文字发展史》。”
    风中的雨:周有光是合肥张家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中二姐张允和的丈夫。张家四姐妹自身修为都非同一般,选择的丈夫也均鼎鼎有名:长女元和,精昆曲,其夫顾传玠为名噪一时的昆曲名家;次女允和,擅诗书格律,夫周有光为语言学家;三女兆和曾在《人民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夫为一代文豪沈从文;四女充和通书法,执教于耶鲁大学,夫为汉学家傅汉斯。三联书店在节录版《语文闲谈》的序言“写在前面”里还说:闲谈的“整个风格是‘随意’,扣紧一个‘闲’字,让人想起古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又想起今人郑逸梅的《艺林散叶》。”《世说新语》是读过的,字字珠玑,是笔记小品的开山之作,《语文闲谈》要与其比肩相提,有明显的差距。《艺林散叶》听说过,没读过,不好比较。可见,三联书店这样高品味的出版社,在推介图书时,亦脱不了推介的毛病:太过夸张。

    2018年12月22日
    庞培、赵荔红主编的《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约请当代中国二十四位深具实力的散文作家,每人写一个节气,以群体写作的方式,向古老的‘二十四节气’致敬。”文均厚实丰盈,书写细腻详尽,体量庞博阔大,的确颇有“实力”。但与二十四节气关联度不高 ,读出许多日常琐碎和自以为是的絮叨。不太喜欢。

    风中的雨 : 打开前,对这本“当代实力散文作家致敬华夏文明”的书,是充满期待的。一是因为喜欢二十四节气,既然是“实力散文作家”的二十四节气书写,定会不凡。二是因为书很厚实,装帧也很文艺,是我喜欢的“范”。三是因为出版者是颇不俗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本就人文荟萃,文艺出版社的书历来质量颇高,此书不会差到哪里。很遗憾,开卷即遭当头一棒:庞培的序言就令我失望,或许好,但不是我喜欢的调调,插入一段关于“特殊年月”的东东,令我味口全无。本不想继续看下去,但目录里有名字在“江天”里见过,况且是写二十四节气的,便一路读了下来。每篇文都很长,有“懒婆娘的裹脚布”那么长,至于文味,作者自然是觉得很香,我呢,也没觉其有多臭,只觉得读来若嚼蜡,没有一篇喜欢的。总是期待:下一篇,会好些吧?就这样,从立春,读到大寒,还在期待。结果,除柯平的《小寒》令我较为喜欢外,其他的都索然。倒是附录令我眼开,苇岸的《一九八八:二十四节气》是读过的,虽残缺,却很美,关键是简短。读《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唯一的享受,就是重读苇岸。当然,二十四位“实力散文作家”是有“实力”的,从他们文章的长度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文里也有很多闪光灵动之句,令我读来颇有收获。只是,总体上不合我的胃口,因为我喜欢的是简短的文章,是写二十四节气的文章。我的脑袋小,装不下他们的长篇大作,也装不下那些絮絮叨叨的满书都是的“我”。一句话:后悔买这书,后悔读这书。不过,最后也还要“客观”一下:上海文艺出版社既然推出它,它定然有它的好处。里面的随便一篇文章,都不是我所写得出来的。只是,读得稍多点,比较起来,这些文章,离经典的距离很远,令我有些失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2-19 14:50 | 只看该作者
毕飞宇这本书也读了,很喜欢他不拘一格的文风,可以说是文采飞扬。
风雨兄对《二十四节气》的评述颇见个性,文字也要有性格,那样才是有呼吸的章句。
3#
发表于 2019-2-20 08:32 | 只看该作者
字母老师对毕飞宇《写满字的空间》阐释比之我,更深了一个阶层。
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14:03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2-19 14:50
毕飞宇这本书也读了,很喜欢他不拘一格的文风,可以说是文采飞扬。
风雨兄对《二十四节气》的评述颇见个性 ...

不喜欢就不喜欢,直话直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14:03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2-20 08:32
字母老师对毕飞宇《写满字的空间》阐释比之我,更深了一个阶层。

毕飞宇的文字,有江南作家特有的味道。很喜欢。
6#
发表于 2019-2-24 14:33 | 只看该作者
毕飞宇的小说读过一些,他的非虚构作品读过,回忆童年的,不错。
余华也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知名作品都读过,特别是《活着》确实经典。除了他的作品,我觉得他这个人特别有意思,说话风趣幽默,看过他的访谈,太有趣了,普通的事经他一说,就有料。
二十四节气书没读过,但我读过杭州作家苏沧桑写的二十四节气的一些文章,优美,不错
7#
发表于 2019-2-24 14:33 | 只看该作者
风雨老师读书读得多,多像你学习                    
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2:47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9-2-24 14:33
风雨老师读书读得多,多像你学习

哈哈,如鲁迅先生所说:无聊才读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1:29 , Processed in 0.0503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