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2-25 13:22 编辑
李老师好,新年吉祥。
好好读过,很多话头想说的,却一时难以整合。 想想呢,除了文章背后的时间跨度和您的心理跨度,都有我未能全然了然之外,还是视角吧。 嗯,李老师,我有一个认知,想来您也有认同的吧:存在本身或许从没有真假一说,每个人的视角,就是每个人唯一真实的世界。
之前那篇《一种独自》,是恩和对您视角背后的风骨和心理气象的敬意哦。任何经久时间里的执拗思考,包括方向和观点,都必然深邃也自然真实。因为虚假和浅薄,从来就坚持不久,也走不远的嘛。 我说过的,您的深刻是灵魂的自有和自需,非故意。 比方这篇字,玄思玄想在别人,或不存在,或以为虚,而抛驻生活之外,在您呢,是真的,是您这个人的常态写实: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就是这份真实,令纵是不赞同的人也一霎肃然哦,进而有所自省自察: 哦,生命从不是生活那么凌乱和表层的;想看见自己的灵魂,必得有一种勇毅。敢于质疑的勇毅、断然离群的勇毅、独立思考的勇毅。 清醒。到清醒而不绝望呢,就不止是勇毅的冷色,而与世怀暖了。您的每篇字的底色,都从未离开这两种。 为此恩和从不敢轻易断言您的文字取意。是不能轻忽世间每一份温暖心光哦。
这篇字里,很多认同,比方,不喜欢不接受对生活简单的绝对的赞美,若生活安放得下全部的灵魂,人世何以从不是终极乐土呢? 比方现今国人所谓的乡愁,远远不是乡愁的原有深度,而只是一种文字唱和而已。
李老师,和您说句闲话: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写出真正乡愁的奥尔罕帕慕克,却相信中国当代作家里,一定会有人写出同样深邃的真实的乡愁。 我很少读中国当代小说的,所以我不知道可不可能。您不写小说,可我觉得您的清醒的悲伤甚至怨愤,对人和生命的反思,对表面物化生存的反叛意识,其背后就是那种文明的乡愁。 闲说的。 等时间充裕,向您请教。
匆匆之间,不当的地方,请原谅。 恩和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