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6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评--方方的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8 0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远方开始,在近处结束
----评方方中篇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我一直觉得阅读一本小说不是我们生活必须的需要,它只是,也只能是我们闲着没事,酒饱饭足,或者穷极无聊,百般无奈后的一种精神补剂。功能跟饭后服用几片螺旋藻、钙铁锌硒、胶原蛋白什么的,差不多。吃它强化心理治疗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体防疫。

  正因为我们一般时候总也摆脱不了上叙的那两种状态,所以,小说才有了广阔的经济市场和文化市场。除非立志当个名副其实的文学爱好者兼作家评论家,才会高考一样边看边做笔记画记号,记作者名称做实验分析解剖零存整取地读。

  只有那种完全自由,无意识的阅读,可以帮助一个没有教条训练的人,在几近真空、缺氧的纯净区域,很轻易地得出什么作品在第一时间内教人记住,感受震撼,历久不忘的阅读经验。而不至受到后天的评论影响,权威的作用。

  我要说的就是这样的一次特别的阅读经历。1999年,我订阅了一年期的《小说月报》。忘了具体是哪一期,有一次阅读新刊的感受很不愉悦,不仅如此,甚至它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还会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不悦。后来在几次搬家时,这套十二册的小说月报随着我搬来迁去,而另外一些杂志期刊却在一次次的搬迁中,逐渐抛弃。这固然说明我喜欢这套期刊,其实有一个相当隐秘的缘故,那套《小说月报》里藏着方方的中篇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解析它。

  但是很长时间,我不能触碰它,连书皮都不能摸。其他只要是保留在我的书橱里,十年时间,我总会有可能抽出来温故一番。但对它,我似乎连牛反刍般的阅读习惯都不存,失去阅读的勇气。

要说这个世界上不解的迷太多了,百慕大三角区的迷,UFO的迷,至今还在年复一年地赚取新生代孩子的钱,如果我总是这样执著于解迷,我早该崩溃了,或者应该成为一个搞精神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专家。

  但是有些事情还真是不能用严肃逻辑来推理的。譬如这篇小说与解读。我似乎预料到这不仅仅是篇有些离经判道的小说,它的悖逆、荒谬里掩埋着一种可怕的现实真相。对它的解读,我需要时间。

  我用了这么多笔墨讲叙那次的阅读后的事宜,不是白费气力,否则无人理解我对这篇小说的记得。当时读了,感觉脏、恶心、堵心、还有诸多百思不得其解,它像一个巨大而幽暗的迷,笼罩在以后忙来忙去,碌碌且无为,蚂蚁一样繁杂的日子里。

    我决定再一次阅读它的时间在十年之后,2010年的五月。选择这个时间肯定跟我自身的变化亦有一定关系。我已经不再年轻,看人看物,心思已不再纯净如一瓶蒸馏水。

    故事中的黄苏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名校,任一家效益颇好的公司的中层,在故事的90年代中期,她已经拥有独立公寓与车驾。但故事的不可思议性就在这里,被男友耍弄抛弃后,黄苏子做了暗娼,而且是不计嫖资,不择对象,最廉价的那种。最后死在一个发现了她的秘密,企图敲诈她的老年嫖客手中。

  很多精神心理学家很感兴趣,认为这篇小说与心理层次的分析有关。而且方方也竭力还读者一个理清脉络的方便,她详细地交代了文中女主人公的父亲和家庭背景。黄苏子的父亲是个对孩子粗糙、冷漠,对工作却投入了不相称的热情的男人。这种家教模式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家庭中并不鲜见,著名作家杨沫、艾青的孩子在他们父母故去后的访谈时,都直言不讳地吐露了这种亲情上的隔阂,与缺损。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论,童年的阴影是可以环绕制约一生的。

      
黄苏子后来的命运似乎也在验证这点,她那种极不体面的,令家族蒙羞的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似乎就是对这样一个父亲的报复与否定。但黄苏子不完全这样,导致她最关键的,彻底偏离所谓正常的报复渠道的人,不是她的父亲,而是另一个男人,一个高中时追求过她的男同学。这个同学按照方方交给我们心理分析图分解,他也存在童年阴影论。在青春期遭遇求爱不成反受辱的耻辱,他记恨到了年近三十,事业有成后的一天。他用种极端的方式报复了他整个青春期的仇人,和仇人的女儿。他在一个下等娼寮里骗去了黄苏子的贞操,然后毫不留情地告诉她他的真实目的。

    如果仅仅这样看,那么这仅仅只是个简单的反映人性与伦理的黑色故事。一个幼年有过亲情缺失的女子,在意外遭到情人玩弄与抛弃后,破罐破摔,索性堕落沦落下去。她可怜,比她的可怜更可恨的,是她的淫荡和自甘下贱。

  我想方方要说出的不仅仅是这些。否则,她的成名作《风景》里同样倍受家人欺辱的七哥,他的命运就是这样一个极端例子里,在我们常规思维的理解中,实施家庭报复的正常走向。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走了狗屎运,他们完全可以用他们掌握的荣耀击垮那个曾经怠慢过无视过他们的家庭,获得童年某种缺失的补偿,舐尝报复的快意。
  
  在这篇小说中,所有人都认为不必对黄苏子的死负责,即使许红兵-----那个直接欺骗过黄苏子的高中男同学也不认为自己该负责。但事实是,所有接触黄苏子,进入过她的世界的人都对她的死亡有责。

  想到这一点,我为自己感到高兴,封解一篇文章,倾了我十年岁月,孰论主观对错。这说明,某些文学作品,它的确具有与人成长的年轮一模一样的生长线,它是活物,不动声色地随时光,背景的转换而逐渐明晰,明朗。

  但是这个认知又在说明我一部分的悲观主义。我认为这个故事里的所有人,黄苏子的父亲母亲、兄姐、公司的经理、经理的老婆、许红兵,还有那些面目模糊的,身份低微的底层嫖客们,都在对他人释放一种恶。所有自认为是好人,算是好人,恪守礼仪、规范、主流的人们,无不在对自己,对他人,对周遭的一切人等,呈犬齿交错状,辐射交换着这种恶的释放。

  我说的这种恶释放,可以联想到黄苏子的婴幼儿时期,她的生命来得和好人们一样,无辜而洁白。印度智者奥修说:人生下来是自然的,真实的,正常的,但是在新生儿变成社会 一部分的时候,神经病就开始运作。他必须学会压抑,学会讨好,符合周围环境的需要才能够被接受,被爱。这真是一个与理想主义相悖的悖论。

  所以恶不是不存在。按照道德家划分,分大恶和小恶。总之它一直存在和潜藏在人体里,寻找适合的时候释放。各种大大小小、气氛、土壤合适的当口时,它就会被释放。偶尔做次一次无羁无绊,任性的坏人的感受据说往往比一直做着好人好,究其原因大概就在于它来自于人性内最本真的发泄,自然的反映。

  黄苏子显然是一个压抑了太久,隐藏了太久本我的角色,她一直没有机会表达真实的自我。读书、就业,普通人人生有限的几次选择,样样被父亲挚肘。长大了工作了,她脱离父亲的掌控,但是她发现自己又投入另一堆人群,另一堆事物的掌控,始终被那种人群中恶的释放所环抱、影射。她始终处于极度失语,失真的状态。她需要一个缺口,一个机会释放。

  她想变换自我,想改变她极不满意的生活状态,这一切都不是她主动追求而得到的。但是出于可以理解的虚荣和矫情,她无力,也不想真地抛弃掉那部分生活。她很清楚,很多人追求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够获得她现在拥有的一切。那么她的逃避与逆转,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出国,要么像演员一样粉墨登场,躲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地释放自己。

  在旁人眼中,一路无比幸运的黄苏子似乎从没有想到过出国这条路。那么她只剩下粉墨遮面的一个办法。在琵琶坊这个完全有别于黄苏子30岁人生经验的地方,许红兵粗暴而恶劣地开启了黄苏子,而黄苏子在对美好短暂的向往和绝望后,飞快地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做鸡。

  显然从开始到结束,她在意的,享受的都不是性。虽然性是释放的一个宽阔的缺口与载体。地球上,大概再没有哪种生物像人类这样迷恋性,依赖性。性承载了快乐、痛苦、卑污、绝望、迷惘、失落等等大量的内容。古龙的小说《武林外传》里有个林仙儿,在绝望后做了妓女,不计对象不计报酬地接客,小说交代这个以性为麻醉品的女人衰老得很快,很快就了无影踪。但是千万不要轻率地认同黄苏子也是这样,是一个绝望了之后用性摧残自己麻木自己的女人。

  她享受的是变身的过程。也许在初始,她是以一种自我作践的方式自残,惩罚自己。但后来,她感受到了,并沉浸在一个变身游戏的巨大快乐里。在游戏里,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变身为另外一个人-----虞兮,看着自己另一部分的真身附在虞兮的肉体之上。她快乐地,甚至可以理解她是以极其高傲的,不屑的公主一样骄傲自满的姿态与神情睥睨她另一部分精神肉体和嫖客。这些,似乎都被她所掌握,操纵。她一点都不嫌弃,不挑剔所有要她的男人,她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对黄苏子来说简直就是一线光明,她终于可以坦然地释放自己,完全地背离自己。虽然这种释放,她深知被人不齿,被她另外一个自我所处的阶层拒绝与排斥。
  还有她为自己取的虞兮这个名字,也许也涵括某种象征意义。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里的那个虞姬,是个被男人宠爱,放不下的女人。当然她也还报了男人的恩宠。与典故相悖的,黄苏子居然选择了这么个名字做她的游戏代号,这像个坏孩子的恶作剧。有着存心,也有着无意。我们可以想象她倒在任何一个有意找她的男人怀抱中,一边心存某种类似爱情、忠贞、专属的幻想;也可以认为,这个名字就是一句谶语,喻示她薄弱无奈的,随波逐流的命运。

  可我觉得,这个故事不是讲叙个人命运的故事。虽然它里面也包含了命运,被强大、神秘,没有办法抗悖与预知的命运之手所左右。但是更多的是讲叙一个个人对自己生命个体的安排。黄苏子自觉自愿地选择了做做为自己自然、快乐、轻松的生活方式,这实在是个令人一时无法理喻,感觉恶心堵心的丑陋事件。为了写这个评论,我搜索原文时,搜索到一些读者写的评,无不是批驳这个人物的病态。有位作者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评论,更是直指方方此文刻意矫情,标新立异,是篇不成功的小说。我想,他们大概都片面地理解了。现实生活里,对错的标准常常并不确凿,更多的人认同它们的区分,多以建立在符合一个大众利益、维护整体利益为标准的界点之上。这点,其实是常常与正统的道德观,秩序观相悖的。但是方方在九十年代中末期就以此为立意撰文,她必然遭到误读与反对。

   
十年前,在因阅读这篇小说产生如鲠在喉的不快里,对这个人物的结束,我直觉地感到一股无以言表的同情,惋惜。她罪不至死。即使说“罪”,她犯的是人们常说的原罪。与耶和华面对着世人质问的,哪位敢说自己无罪,同样的罪。她的死亡,与其说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为了双赢而下的一道道德棋子,倒不如说是一个纯熟的小说家,为了小说的好看,故事的滑溜,圆滑地安排了这起意外死亡。

  如果不死,黄苏子会怎么样?这种纯粹以乱性、肮脏的性为释放缺口的生活方式肯定不会贯连她一生。方方写这篇小说的时间是90年代末,那个时期红灯事业在中国隐隐晦晦地随着南方经济的大开发而开发,许多令内陆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生事物奔涌而起。很多自认为好人的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某个场合,感受到自己被潜藏,被分裂的人格,被分裂的生活所侵扰。感觉像陷入一个甩干机,飞速旋转,将自己身体里的某一部分抛离出来,搁在另一处的彼岸。遥遥相望,藕断丝连。这,大概足以解释人性的复杂,多棱,模糊吧?

  最近我知道的一个新闻是,北京东三环的天上人间夜总会倒掉了,抓出557名小姐。这个数字很骇人,我们这儿一个相当大的市直企事业单位常常也不过四五百号人,他们光小姐就有五百多个,而且传说在那儿,可以找到京城外语说得最溜的小姐。如果黄苏子活着,她会怎么看?她的那些算不算事?何况,严肃地说,跟她们比,她真不算是个懂事的





2010519星期三




[ 本帖最后由 绝版蔷薇 于 2010-5-20 01:2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5-18 05:51 | 只看该作者
作家,往往有着敏感的洞察力,一部十年前的旧小说,至今依然在解剖着社会,其艺术价值非同一般。虽然没有读过这部小说,在绝版蔷薇的评论中,我已经知晓了故事梗概。祈愿许多娱乐场所,从此不再有“黄苏子”们。

这种亲情上的隔(隔膜),与缺损。
3#
发表于 2010-5-18 07:23 | 只看该作者
开始,就是结束——有许久没有这样细腻地读过一部小说作品了,而作者由思想的最敏锐、最闪光处打开端口,以其锐利的视角叙述原作品思想之上的思想,这复度的解析令人感动,阅读,能抱着深入和俯瞰的姿态出读,读出精魂和宗旨,意识和思想的流淌起点,透彻诠释人性在艺术作品中无限至上的展露,剥离在生活内核之外,如何超拔地看待和提炼,这个尘世无论如何喧扰,但注定是不能侵蚀灵魂的,一切地感知和印象,都会由复杂变得纯粹,沉重还原来简约,在其中,阅读和叙述的力量无可泯灭。
4#
发表于 2010-5-18 07:41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0-5-18 09:06 | 只看该作者
视角独特,具有警示作用,发人深思。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0: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老师,我又修改了一遍

谢谢小暖,认真的阅读。对这篇小说的解读,我觉得终于有了比较明确的看法,但是,我很怀疑我写清楚了吗,写清楚了我十年后的认识,对人,对个体,对生命,对环境种种制约与作用后的认识吗?

谢谢水生,我相信你一定会认真看一遍,但是我还是担心,惟恐没能准确表达所思所感

谢谢大相,过誉了,方方将到我们那里讲座,我希望能当面告诉她,这个读后感。我猜她会一笑而过,作品怎么读都是读者的事
7#
发表于 2010-5-18 11:18 | 只看该作者
尽管没阅读过方方的中篇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但现在已经知晓了小说的梗概。一个只有30岁的悲情女子,一个用性承载着自身快乐与痛苦、卑污与绝望、迷惘与失落的人,一个意外死亡的结局。黄苏子,因为被情所骗,导致以性开放的方式麻醉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她薄弱无奈的,随波逐流,无力反抗的命运。文章里,作者深入浅出的文字,对事理的偶然与必然、对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都有着清晰的梳理并给予了理性的评说。显然,十年前的阅读与当今的再回味,处于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说当初是觉得脏、恶心、堵心、还有百思不得其解的话,那么现在的这些感受就是在对小说意境的深度探究上,有了指向人存在的本真性和终极性关怀的笃实态度。支持精华!
8#
发表于 2010-5-18 11:2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用的是聚光灯,用的是透析法,集中所有笔墨,解个性之变核,剖世态之背景,具有穿透,辐射隐射的警醒震撼世上效果,读这篇评论,绝对会有思考,会有见识,会有悟迪。
9#
发表于 2010-5-18 12:47 | 只看该作者
应当欣赏,学习的文字。
10#
发表于 2010-5-18 22: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深刻的精彩的评述。
11#
发表于 2010-5-19 00:15 | 只看该作者
看得作者非常详细地阅读用心体会思考了《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这样一部小说。作者的叙述和解读都有着自己的深入体会,尤其结合现在的社会问题来映衬小说的内容,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确实给人更多的启示。很欣赏作者联系现实的阅读思考小说的角度和方式。
12#
发表于 2010-5-19 09:28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尽管没有读过这篇小说,但从文章中已知大概。“尤其结合现在的社会问题来映衬小说的内容,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确实给人更多的启示”
问好!
13#
发表于 2010-5-19 09:33 | 只看该作者
是解读作品,却又不仅仅是阅读评论,而是一篇舒展自如、直面现实的杂文了!欣赏
14#
发表于 2010-5-19 09:3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既可以了解小说和人物,还可以跟着你的判断去感受,读这样的文评可以不读原作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2:0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杜版,你果然仔细读了。这个人物跟老舍笔下的月牙儿不一样,她肯定剖析的是人性中某种内容,但是,如仅仅是堕落无耻无聊,这个小说,没太大可读性。我觉得,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写出,人在扭曲无奈,但又还说不出它不好的环境里,一种释放。呵呵,当然,这人物选择很特别的释放

谢谢星均,我很用力,希望能写好它,改了数次

谢谢满园,谢谢你的鼓励,问好

谢谢川媚,感谢阅读,请多批评

谢谢房子,希望你们有空读读,以你的善思和男性的思维方式,也许你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谢谢李雷、杨军,如果有时间,建议读一读,方方的作品以深沉冷峻著称,但这篇,我的评价是特别

谢谢财智天下,那可不行,读了原作,才好来评点我写的是否到位啊,帮助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0 03:57 , Processed in 0.0512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