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99|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传统乡土风情与现代女性意识的碰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23 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9-5-30 10:12 编辑

传统乡土风情与现代女性意识的碰撞

——唐秀宁散文集《燕语似知》读后札记


  这个题目是从著名诗人杨克的散文集《我说出了风的形状》中“拿来主义”,我认为用来评价唐秀宁的散文是较为妥帖的。

  唐秀宁的散文集《燕语似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给甘肃作家的散文写作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这本书分“嘉岁良时”、“柏叶椒花”、“当时草木”、“客路青山”四辑,收录作品三十七篇。从书名和辑名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让我对这本书有了倾心阅读的渴望。读来,接连读出了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也表明,《燕语似知》是唐秀宁近年来散文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收在“嘉岁良时”一辑中的十五篇作品,采取回望故土家园的视角,关注陇南这块土地上底蕴深厚的年节习俗,通过穿插亲历者参与的故事,让渐行渐远的传统习俗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彩和动人的色调。《过年》以翔实的笔触,再现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期间,诸如“守岁、压岁钱、拜年、三色礼、说春、黏碗、破五、五穷、喝转杯酒、谷日、社火、观花灯、猜灯谜、游百病”等习俗,读起来颇感意趣盎然。《元宵节》,着重写“元宵”,从“买元宵”、“煮元宵”到“吃元宵”,还穿插了“拎元宵拜年”的忌讳。《人意花朝》写的是农历“二月二”的习俗,道出了“撒灰、烧干锅、吃爆米花”的寓意。《三月三》以儿歌入题,写到“包荠菜饺子、去金石殿赶庙会”的事,道出了鲜为人知的传统风俗。《清明》开门见山,直观呈示“给先人们上坟”的过程,突出“印纸、挂纸、烧纸、奠食、奠水、磕头、放鞭炮、动土除草、栽树立碑、封包纸”等习俗。《端午》介绍了“炸油面馃子、做甜醅、包粽子、烙花馍饼、买糖枣、系花花绳、戴蒜疙瘩、割艾蒿、舀金龟娃、遇到交蛇禳解”等习俗。《六月六》写到“吃煎饼、晒皮筒子”等习俗。《女儿节》写到“染红指甲”和“迎巧、坐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的“乞巧”流程,再现了传统“女儿节”的丰盈内蕴。《中秋》写到“月饼”的用料、口感和“祭月神、吃供果”的习俗。《冷暖总凄凄》写的是“寒衣节”北方扫墓祭祖的习俗,从“做寒衣”的“棉衣、棉裤、衬衣、衬裤、帽子、鞋袜”写起,并呈现了“点蜡、焚香、化纸、烧纸衣裳”等细节。《暮节粥事》写“腊八节”的习俗,从做“腊八粥”写起,详细介绍如何做腊八粥和有关的“两个说法”。《媚于灶》写北方过小年的“祭灶”习俗,从蒸“送灶馍馍”写起,依次介绍蒸馍和“买灶糖、香、烛、黄表纸、折纸马、找草料、插香和蜡烛”的前期准备,以及“作揖、下跪、祈祷、烧纸”等“祭灶”过程。《扫霉》写的是“小年”之后“彻彻底底的讲究卫生”的习俗,从“搬家具”到“扫霉”结束,道出了“扫霉”是“取一份吉利”的习俗。《残腊即尽渐闻春》,写“杀年猪”的记忆,呈现杀猪匠“杀猪、烫猪拔毛、捅猪吹气、割猪头、剖肉”的过程,也介绍用“肥肉片和白菜炒粉条、精瘦肉炒芹菜”款待杀猪匠的情景,以及“蒸过年馍馍、煮肉、炼臊子、蒸丸子”和做“八宝饭、香酥油炸排骨、面疙瘩、肉丸子”的过程,还记叙了“年三十”如何“糊窗户、贴春联、上坟、吃宽心面、献饭、奠饭、守岁”等习俗。这一辑应该是本书最厚重的部分,完全可以作为“年节习俗”的“活页文选”来读,更不会有丝毫的枯燥和转述的感觉。

  “柏叶椒花”收录了九篇作品,以悲悯和博爱的情怀,把目光投注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精细的勾勒和描摹,为它们刻形、留影、摹声,给濒临散失的古老文明吟唱出一曲真切的挽歌。这一辑,关涉的对象是有着更加丰富内蕴的“寺庙文化”和“非遗文化”。《宿草春风》由逛泰山庙庙会引入,写到“看庙戏、烧封包纸”和在招魂幡下“焚香祭奠”,并提及在小吃摊吃“凉粉、油糕、粽子”和去农家乐“吃酒席”的事,既关涉寺庙文化,又渗透饮食文化。《神社一番秋》包括两篇短文,《跳神》记叙“中元节”在梆子崖“黑瓷爷”庙跳神的情景,在写到吃“大锅稀饭”、“‘六月鲜’苹果”之余,还呈现了“跳神”的神秘性,翔实记述了“师公”的服装、外貌和“请神、打羊皮扇鼓、迎神、祈祷”等过程;《伐爷》写的是“迎喜神”之后的另一种颇具仪式感的活动,涉及“脚马”的“请神、跳神、祈福”的情景,还穿插了验证“问神”是否灵验的趣事。《与鸡峰山有关》从学生时代的“看山识天气”入题,记叙去鸡峰山的所见所闻,穿插了“嵋峈峰扔掉的小孩被山神安全送回家”的传说,以及我陪朋友到送子娘娘殿里求子和母亲梦见外祖母在神殿做活的事,给这篇文章赋予了神秘的基调。《灯笼》抒发的是对“灯笼”的喜爱之情,文章的侧重点在介绍“鼓灯、莲花灯、金鱼灯、滚灯、兔子灯、西瓜灯、火罐灯”等种类,和如何“做火罐灯、点灯、游灯、放洋灯、倒灯、烧灯笼”的细节,并穿插了村里的管事八爷严令“不许放洋灯”的缘由。《墨趣》记叙了与“墨”有关的趣事,从“写大楷”入题,引入了“砚台风波”和“画脸谱、画手表、画丹仁胡”等“玩墨汁”的孩提旧事,并穿插了父亲给“起风丝”的弟弟在前胸、后背、左右臂用毛笔蘸墨写“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和额头画“三横线”而治病的神奇,还提及父亲喜爱用墨汁画画的事。《记忆的味道》写父亲做的各种饭菜,诸如“土豆丝、擀面条、包包子、红烧肉、萝卜白菜煮粉条”等,传递的却是浓稠到难以稀释的怀念之情。《流水席》对家乡“流水席”的“九碗三行子”中的“菜品”和摆放的要求、座席的位次、吃菜的规矩做了精到的介绍,还穿插了聪明媳妇用给丈夫脚腕系长绳的方法提示傻女婿吃菜而弄巧成拙的“笑话”,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禾本有情》包括六篇短文,着重对家乡的几种面食“树碑立传”,重点对“煎饼、画圈圈、面皮、火烧、酥饼、埋沙馍”等做法做了当行的介绍,其中《煎饼》一文,对准备阶段的“盛面、放料、淋水、搅拌、醒面、稀释”和“摊饼”阶段的“倒糊、摊开、涂匀、翻饼、火候”,以及“炒洋芋丝、拌拌汤、吃煎饼”等进行细致的描述;另一篇《埋沙馍》对“选砂子、攒石子、卷料、烙馍”等环节娓娓道来。《小吃摊》虽是忆旧,但关涉诸多的小吃,诸如“油糕、醪糟、甜浆、油茶麻花、豆腐脑、油茶”等,饶有兴趣地对“油茶麻花”和“大茶壶杏仁油茶”做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对其特点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介绍,仍然穿插了母亲爱喝油茶的实例,来传达人们对家乡风味小吃具有的深情依恋。

  “当时草木”收录文章七篇,以另辟蹊径的切入角度,关注令人赏心悦目的草木,在呈示它们表象的奇妙的同时,把侧重点投注于由其做成的各种美味佳肴,探究出草木不同于惯常形态下的“另类”之美;依然采取亲情故事串联的方式,让花草折射出多元化的美学要素。《莲花》是寄情草木、传递情思的篇章,由盼望“看莲花”起笔,着重记叙“看莲花”的过程,尤其对“莲花”的盛开和不同季节“莲池”的景观精刻细描,抒发的是对“莲花池”的深情依恋。《黄花菜》写外祖父亲手种植的“黄花菜”,不仅是院落独有的一道风景,更是母亲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重点记叙了“摘黄花菜、蒸黄花菜、晒黄花菜、卖黄花菜”等过程,还补述了“铲除黄花菜”的伤痛记忆。《春味儿》写乡间常见的“槐花、仁花菜、椒芽儿、核桃纽、地软儿”等普通花草,重点介绍它们怎样成为美味佳肴,让人们大快朵颐和念念不忘的因由;其中的短文《槐花》写到“吃槐花的两种方法(炸面花、蒸疙瘩)”,以及“摘花、淘洗、控水、拌面、蒸熟”等过程;《椒芽儿》介绍了“掐椒芽、拌椒芽”的做法;《核桃纽》从“收集、晾晒、存贮”入手,还具体写到“浸泡、漂洗、控水、凉拌”等细节;这五篇短文,完全可以作为山珍菜的“葵花宝典”。这一辑中的《晚岁芳春一红柿》写的是制作“柿子酒”的事,《记得那年请麦客》关涉庄稼“麦子”,《阳坡》追忆村头果园里与“苹果、柿子、拐枣”等有关的事,《村学曾有几棵树》写的是木本植物“冬青、木槿、紫荆”等,虽然都属于写“草木”的范畴,但和前面几篇相比,关注的焦点上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少了“食味”这一特色的元素,此处不再逐一赘述。

  收录在“客路青山”一辑的六篇作品,是归属记游一类的随笔,也不再繁复地评述。关于这一部分作品的评价,我很认同安飞霏在《燕语似知》首发式发言中的观点。作为写作者,不可能完全避免写游记,但在规划作品集时最好割爱,因为这类多为应时应景之作,不仅少了源自心灵深处的东西,而且文章的价值取向有所弱化。

  唐秀宁是知性的、温婉的,她的内心是细腻的,语言是清丽的。散文集《燕语似知》所凸显出的写作特色,是支撑这本书的内在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素材取舍,眼光独到。把“年节文化、寺庙文化、饮食文化”等纳入观照视野,不仅表明作者对这些“非遗文化”的特殊情怀,还表明她写作之路上所练就的素材选择的独到眼光,由此判断,本书文章的题材来源广博,作者聚焦于自己非常熟悉,且作为亲历者见证的乡土风情和民间习俗,在行文中不仅予以温情的叙写,还尽量还原其最本真、原始的情状,给它们描摹塑形、赋予蕴含,以文学的方式,抢救这些即将被现代物质文明掩盖和遮蔽,甚至摒弃的传统文化。从这一观点出发,的确应该予以点赞。

  第二,穿插故事,增强情趣。作者并非直接介绍“非遗”的特点,而是每篇文章都穿插有关的故事、轶事或传说,把各种零散的素材有机地“串联”起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情趣性和可读性,让我们有些陌生的“非遗文化”,在生动的讲述中深入读者的脑海,实现乡土风情和习俗的留存和传承。

  第三,场景呈现,细节添彩。作者很注重细节描写,借此呈现精彩的活动场景,把读者带入故事发生的“现场”,让阅读者感受到鲜明的现场感,产生身临其境、“零距离”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实例,在文章中可以随手采撷,不仅赏心悦目,还能体现作者驾驭文字的不凡功力。

  第四,修辞运用,提升意境。在近十八万字的作品中,作者深谙“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在描写状物、写人记事、场面呈现等环节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设问、反诘、对比”等修辞手法和“拟声词、叠词、动词”等,让叙述语言呈现出“生动、形象、逼真、传神、动态”等艺术效果,不仅更能体现作者的慧眼、才情和才华,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让他们通过阅读传承这些“非遗”文化。

  第五,方言溶渗,体现根性。在书面语中恰当地嵌入家乡的方言词汇,做着传承先民语言这一传统文化的努力,比如“二踢脚、红爷、回数、心疼、脚地、不稳当、干粮、面气子、铺排、揶揄、发市、做小、百不咋、通和、明儿个、水灵灵”等,使得文本有别于纯粹的书面表述,而且和“非遗文化”溶渗在一起,显得很搭界。不仅给文章增添了别样的精彩,也例证了唐秀宁的散文写作是“有根性”的。

  第六点,巧用民谚,丰富内蕴。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文本的需求,巧妙地引用民谚,比如:“夏至麦根死、早上雾一雾,吃了干粮晒死兔、八月十五明,正月十五晴;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鸡山戴帽,坝里煮泡、麻绳单从细处断、九碗三行子,实惠长面子”等,不仅使文本透射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还有效地增强了文章内质的丰富性。

  至此,对《燕语似知》散文集的主要观点陈述终结,由于评述点的受限,像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预设等特点不能完全涵盖,实属憾事。当然,即使再大容量的文章,也不能穷尽作者的所想,就此打住。不过,还是要感谢唐秀宁给我们奉献了这本佳作,让我们更加懂得应该怎样记住“乡愁”的味道。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09:1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很少光顾这里。忙中偷闲,学写书评一篇,敬请各位师友们批评指正!
3#
发表于 2019-5-23 09:19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5-23 09:18
最近很少光顾这里。忙中偷闲,学写书评一篇,敬请各位师友们批评指正!

学习,欣赏!写得太好了!
4#
发表于 2019-5-23 11:12 | 只看该作者
从彦林兄的评述中,可以感觉唐秀宁先生著作的厚重,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展现一方水土独特风情的书。
细节是魔鬼,细节也是天堂,凡人处中间。
5#
发表于 2019-5-23 12:13 | 只看该作者
先问候彦林。我也是,生活中也因为忙,难得到其他版面串门,很对不住支持书话评论版的朋友们。但每看到兄弟版面的版主们来,真的是十分感激也十分开心。
6#
发表于 2019-5-23 12:20 | 只看该作者
说真的,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书写,这样,民俗文化以及乡土风情至少可以以文字的方式留存,否则,很多年以后历史回望,将是一片空白,对后代来说,严重点,是罪人,民俗文化流逝的罪人。
7#
发表于 2019-5-23 12:21 | 只看该作者
彦林的评述,全面、中肯。既有全局,又有重点。
8#
发表于 2019-5-23 15:19 | 只看该作者
评论细致,有较高的鉴赏力。学习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5:30 | 只看该作者
马林健 发表于 2019-5-23 09:19
学习,欣赏!写得太好了!

问好先生,请多批评,祝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5:31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5-23 11:12
从彦林兄的评述中,可以感觉唐秀宁先生著作的厚重,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展现一方水土独特风情的书。
细节是 ...

感谢柳版主来读拙作,祝夏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8:55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5-23 12:13
先问候彦林。我也是,生活中也因为忙,难得到其他版面串门,很对不住支持书话评论版的朋友们。但每看到兄弟 ...

谢谢您的理解。祝您夏安!
12#
发表于 2019-5-25 09:47 | 只看该作者
此书评不仅详细介绍了书的内容,更对其写作特点作了客观准确的评议。优秀的评论文章就应该这样写。学习了。
13#
发表于 2019-5-25 12:37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师你好啊,多面手。
14#
发表于 2019-5-25 12:39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师写书评也很有水平,点赞支持。
15#
发表于 2019-5-26 17:06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来版面了,今天来,看到彦林版主的作品,很开心!
从您的介绍看,这座作者功力不浅啊!乡土乡村,民俗民风,需要有责任感的人去书写,也需要大家的支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方面作者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9:12 , Processed in 0.12874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