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杨春霞的经典艺术(修改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12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腾飞狂男 于 2019-8-13 08:58 编辑

   希望大家帮助找出问题,感谢。我写帖子喜欢别人给我找毛病(包括标点符号),方对我的进步有很大的裨益。我不是写文高人,所以这个帖子再次修改

      忆童年,思过去,小时候的往事历历在目,难以忘却。时至今日,每每回忆,好像再次身临其境,难以释怀,尤其是当年的《现代京剧》中的主演杨春霞,更是致我浮想连连,感慨甚多!
       70年代国家精心打造了十几部《现代京剧》。《现代京剧》都是历经数年的亿辛万苦,千锤百炼方才铸就成一部部艺术精品。
       由传统京剧演变过来的现代京剧完全脱胎换骨、别开生面,宛如拓展了又一剧种。现代京剧的念白就是老幼皆懂,并附有诗意的普通话而搬上舞台;唱腔就是普通话的翻版,而用苍劲有力的艺术演唱法加以修饰。所以,现代京剧愈合人文自然,更贴近真实叙事,却又不失艺高而具有观赏性之风范,深受当年的人们喜爱。虽然今天复演甚多,但都是亦步亦趋,袭人故智。《杜鹃山》就是这样一出戏。
    《杜鹃山》我情有独钟,百看不厌。这得益于写作人妙笔生花的写作手法;得益于导演与作曲者巧夺天工的艺术创作;最得益于的还是演员杨春霞逾人的精湛演技!
        杨春霞悉尽技艺,把《杜鹃山》演绎成家喻户晓的经典艺术,同时《杜鹃山》也把她推到了人生顶峰。其两者之间难割难舍,不分不弃。我作为现代京剧爱好者的第一印象:想到《杜鹃山》,脑子里浮现的是“杨春霞";提起杨春霞,惟思《杜鹃山》。   
《杜鹃山》的剧情共分4场。
      第一场
      以雷刚为首领的一批农民自卫军,他们揭竿而起,行侠仗义,打土豪、分田地。然而,雷刚有勇无谋、性情莽撞,空有一腔热血,惟逞一时之勇,方酿成整个自卫军队伍屡屡败北,七零八散,自己亦两起两落,两次入狱。从狱中逃脱后,历经辗转才与山中的战友和杜妈妈重逢相聚。弟兄们围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抱头切切,对日后心无胜算、无计可施。这时,有人口述“传言”,党组织派来一名女“党代表”要收编这支队伍,可是途中多生不测,遭遇土豪劣绅收监,翌日还要刑场受审。雷刚和自卫军心知肚明,在以往的敌我生死较量中,因无贤人指路,才致使整个队伍屡受折损,元气大伤,料其日后“路途渺茫,无力回天”。“共产党”犹如“明晨的睛曦,托起光明的前程,拯救人们于危难之时”,为此大家胸有成算的商定,次日劫法场救出“党代表”!
    第二场
    祠堂,大院内有零星的几颗小树和一颗古老的柏松。柏松上的一挺枝干微微的探出墙头,在这一挺枝干的左侧是两扇倬门、顺门而下的数步台阶的两侧有石狮一对;祠堂四围是一片凋敝的古屋的村落、也是集市一处。兹日,天低云暗,气氛阴森。雷刚和自卫军身处集市,佯装贾贷,伺机等待救出《党代表》的那一刻!
    《党代表》才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而“杨春霞”又是这个人物的扮演者。她依自身的天赋和深厚的传统京剧的功底,才把这个剧目演绎成经典!
首先,简述“杨春霞”在现代京剧中的动作方面。无论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念、唱、做、打,才是京剧的全部,而“杨春霞”在《杜鹃山》剧目中的动作与唱腔一样,无时无刻不彰显着艺术顶峰之典范、一个共产党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其演技与剧情遥相呼应,才铸就了经典艺术。譬如:十几名手执长枪的士兵急促跺着寸步冲出大门,猥琐的站在乌黑的大门两旁。此时,“杨春霞”双手带着锁链凛然的在院中冲向大门,面无惧色的挺立在阴森恐怖门厅之上,后蓦然向上甩起头、瞬时润发向后舒展飘逸,甚是肃然壮观,紧接着昂首挺胸,抖起左臂。。。。。。这一连串动作仿佛在告诉世人,正义的力量能顶起泰山、支撑天地,大义凛然,庄严肃穆的厉眸正眺前方。它传递给苍生的是,为天下人争自由、不受买办欺凌和生死何所惧! 一开场,这前后贯穿、一气可成,带有劲力的动作,把一个共产党员气壮山河的精神实质展露的一览无遗、昭彰天下。经过了数次的观看,早已在心中留下了铭心镂骨的烙印。现在复目此段,与其说杨春霞的表演是名实相符的经典,已不足以为过之所云,且尽出无可挑剔的溢满之美!
    第三场
    再笔陈,杨春霞《杜鹃山》剧目中的唱段——“乱云飞”。终于如愿以偿。在第二场中,自卫军经历浴血激战,终将战况告捷,从虎口中救出了遇难中的《党代表》,而自己的队伍也无一损伤。这时,祠堂内,自有自卫军一部众人,他们陋习如故,依旧欣喜若狂的把从地主老财哪里缴获的战利品的丝缎、粮食、金银首饰一宗,一哄而上,恣意私分;从外面抓来的衣衬褴褛的奴工,也心如铁石般的臆想为土豪劣绅,定要一身毒打,方能洗雪前事怨愤。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党代表》意见相左:要求自卫军把“战利品”的部分留做自用,其余分给劳苦农民、抓来的奴工也要执意放行。然而雷刚和一部众人群起暴怒,百般不允,隧操枪施刀武力相迫;《党代表》波澜不惊,镇定自如,且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责问和教化自卫军,整个自卫军队伍被感化的“泪若泉涌”、雷刚也痛定思痛,拳拳让位,由《党代表》号令队伍。
     第三场中,雷刚并非痛改前非,悔过自新,其旧病复发,以身违命,酿成悲剧。这段故事的发生:杜妈妈被抓,雷刚身受内奸挑拨而失去理智,他不顾大局,一心搭救亲人,对“党代表”三番五次的劝诫置若罔闻,再次性情莽撞,私自下山。“党代表”心知肚明:雷刚一去必致劫难,甚至涉及整个自卫军生死存亡。此时,虽心急如焚,但也无计可施,在这岌岌可危之时,才引出了“乱云飞”这段唱腔。"乱云飞"唱腔是整个剧目中的核心部分,更是整个剧情的高潮之时。这段唱,依乱云飞、松涛吼,群山奔涌为开头,其音色如银铃敲击玉石一般,清脆洪亮,长鸣旷野,撒播天间,要人回味不绝;下沉和婉转的韵律起落有序,恰到好处,把无可挑剔的唱功施展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人神心上下沉浮;高音挺拔,气势如虹,铿锵有力,让你感到热血涌动,力量无穷,如身负重山,亦可直出云端。单从艺术角度讲,这段如此脍炙人口的唱腔和感染力,可谓达到登峰造极;从剧情角度讲,唱出了“党代表”心急如焚,万般焦脆的心情;唱出了对杜妈妈和雷刚身临险境的焦虑;唱出了对敌人阴狠和狡诈的痛恨;唱出了孤身无助之时想起有毛委员指航程,必定力量倍增,克敌制胜的喜不自胜的心情!这种艺术和剧情完美的珠联璧合,怎的能不说是经典之作!
     第四场
     再次笔陈,《杜鹃山》“血的教训”的唱段。这个唱段是雷刚私自下山,第三次被俘。情急之中,“党代表”深思熟虑,巧做安排,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出奇兵(兵分两路):一路以假乱真,佯装“转移”,使敌主力远离巢穴,舛错的堵截我方部队,方便营救行动;一路由“党代表”带领部队一部,趁夜晚,暴雨骤,巴山越岭,直捣敌人老巢搭救杜妈妈和雷刚。当晚战况告捷,“党代表”劝令雷刚一同杜妈妈一行归队,自己和其他战友堵截敌军追赶。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击溃敌人,凯旋而归。在“党代表及其所带领的分队与雷刚、杜妈妈和其他战友再次山中重逢后,雷刚却发现营救行动中的一位大江战友不在其中,其几次在党代表面前询问大江哪去了?人们默默无语的严肃表情暗示大江已经牺牲,此时,他如晴天霹雳,泪流满面,一度忏悔,才引出了“血的教训”这段唱腔!头一句就是以“血的教训”唱词为起点。“党代表”——杨春霞,以执著和悲戚的唱腔训导雷刚。整个唱段,更注重以情带声,施唱谓事,来服务于整个剧目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这段唱,不仅仅故事中的自卫军极度伤感,悲痛欲绝,观众在享受胜似甘醇的甜美声色之时,也忘记自我的穿越时空,沉浸在昔日五味俱全的形形真实中,把自己做为剧中之人,或悲、或哭,催人泪下。杨春霞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艺术唱腔,就是如此的出神入化,迸发如此的感染力!不可谓不是经典!
      实际,整个剧目的唱腔共有四段。静心观看,洗耳恭听,你会感受到,这些唱腔不仅仅为歌而唱,要人享受美妙的旋律,而是用环环紧扣、感人肺腑的歌曲讲故事,讲一段历史的悲愤和伤感。她有感而发,发自内心,怒形于色,色喉相济,以口语于众人,把故事刻画的栩栩如生,动人心弦,其怎能用经典形容而了得!
      另外浅论“杨春霞”貌相
      演员的貌相和形象直接关系到本剧影响力,所以要想把一个剧种名扬天下,久垂不衰,选择演员尤为重中之重。在演艺界,高手如林,媛女如云,戏曲剧种甚多,风情百态情况下,不是每个演员可适合任何剧种,也不是随手拿来一个演员可以演好任何剧目,所以剧本和演员容貌相辅相成的人,才是最佳人选。作为《杜鹃山》女主角胜选人,无疑杨春霞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杜鹃山》成功的关键一步。从放映后的结果看,可谓十分正确。
      她与男人并肩齐高的高挑身材,天生就是女强人的形象,这对塑造正面高大人物必然有所见长;她方正俊朗的脸庞,明亮的大眼睛,尽显一身正气。脸和眼是无声的语言,心灵的窗户,喜怒哀愁尽显其中,而她那方正俊美的脸,蕴藏和释放的却是:刚强、正直、沉稳、柔刚并存却柔而不儒的浩然正气。其这种形象和气质,必然对《杜鹃山》的人物形象展露的相得益彰,尽善尽美!
      演员自身天赋条件:也就是身材和貌相,于后天生成的声、情、动,并茂至极才是一部完美的现代京剧。然而,杨春霞她做到了,她装扮的杜鹃山女主角,就是艺术的化身、经典的塑造!其影响力深深的嵌入我的心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4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看看看我写的格式有没有问题

希望大家看看我的思路有没有问题
以及标点符号
这次改动的很大
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腾飞狂男 于 2019-8-12 13:53 编辑

不能对杜鹃山故事情节写的太详细,否则杨春霞的经典艺术的重点就体现不出来,但还不能一点不写
写这些唱段的来龙去脉,别人看了才不糊涂,这就是写人和写事,而且还要抓住重点。大家看看我说的对不对。我这不是文章,是帖子只有高人写的才是文章https://v.qq.com/x/page/t0601clths8.html
4#
发表于 2019-8-12 16:3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作者对待文章的态度,如此认真上心,一篇文章几经修改,的确很不容易做到。感觉这一稿写得特别细致,对每一场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读完像也看了一次《杜鹃山》。
欣赏!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8: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的,我 是希望找毛病
这样对我的进步有帮助,比如:标点符号,其以前不重视,认为作用不大,但在真实中,我遇见了一个做秘书的人,他告诉我:标点符号作用太大了,标点符号是一句话的语气轻重、感慨和深情的直接体现
6#
发表于 2019-8-12 1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村姑丽雅 于 2019-8-12 18:35 编辑

这得益于这得益于写作人妙笔生花的写作手法——再读一下这里!!!
7#
发表于 2019-8-12 18:39 | 只看该作者
《杜鹃山》,只知道这个名字,但不记得内容。现代京剧,我也很喜欢!
8#
发表于 2019-8-12 20:25 | 只看该作者
标点符号其实可以灵活运用的。有拿不准的标点用法,搜标点规范的内容读一读,自我纠正比较好。因为大家都比较忙,很难一一指正的。
赏析文章有一定的专业性,如此下功夫修改,如此谦虚的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问好。希望编辑一下段间距离。
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20: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家。我修改了。。。。。。。。。。。。。。。。。。。。。。。。。。。
10#
发表于 2019-8-12 22:55 | 只看该作者
八个,九个,或者十一个,样板戏的数目不必追究了。我只想说,那些东西所含讨论价值实在太低!极左时期的文艺作品,我们曾经提倡用一个理性的处置态度:放下,不说!但这过于粗暴,偏执。毕竟,任何时期的文艺现象都打着时代的烙印,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客观,公正。
但有底线,对那个时期的文艺作品,必须首先作出价值观和道德观批判其次,才能从解构的视觉,详论艺术分支价值。就那《智取威虎山》来说,思想内容符合政治正确,不做评论。单就音乐创作来说,又不乏经典之作!
暂且至此,若有后续,另行留言。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0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腾飞狂男 于 2019-8-13 09:04 编辑

楼上的朋友

你说的这些我心里都明白,甚至我比你还明白,但是我拒绝谈政治,为什么,我的贴文谈了,这个是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
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话题太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0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腾飞狂男 于 2019-8-13 03:50 编辑

楼上的朋友,你说的我都明白,甚至比你还明白,打住不说了
13#
发表于 2019-8-15 09:27 | 只看该作者

根据论坛计酬规则,如果是原创首发文章,要参与计酬评选须加版权图标。
14#
发表于 2019-8-15 09:55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之前读过这个文章。
朋友对文章认真修改的精神值得赞赏和肯定。但请规范发文。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08:53 , Processed in 0.09119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