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学易之——心亨行尚 写过一篇《反身修德》,尝试着解了一下“蹇”卦。有朋友问:蹇是困难重重,但最终可能从困难中解脱,那么“坎”卦呢?我的回答是:无法可解。又问:《周易》不是叫人“趋吉避凶”的吗?怎么可能无法可解?我的回答是:除非街头的算命先生,给他百八十块钱,据说能做法消灾解难。但可见的却往往是,当城管或公安前来驱赶时,他们除了倚仗自己的老弱病残开始耍赖,并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与之对抗。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小险小难可以开动脑筋想法解除,或是等待时机自然化解,真正的大灾大难根本无解。《周易》中的所谓“趋吉避凶”,就如《大学》中的“修齐治平”,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却未必真正能够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是代表某种特定的情形,《周易》中的卦象及卦爻辞,也只能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形下应该怎样去做,此外,并没有怎样神奇甚至超自然的力量。 比如“坎”卦,就是一个大凶之卦,当坎之时,我们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根本无法改变身陷凶险的境况。 坎,上坎,下坎,是“八纯卦”之一。一般来说,八纯卦由于八卦中两个相同的卦重叠,所以都会将其单卦的象义推向极致。比如最著名的“乾”卦,乾为健,两乾相叠,自然是“健而又健”了,如此刚健,以天拟象,故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象辞。而八卦之坎卦,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为陷,为险;两坎相叠,自然是一陷再陷,一险再险。就如同出了龙潭又入虎穴,自然凶险万分;又如本有前科再次犯罪,自然要从重处罚。 坎卦也是八纯卦的卦辞中唯一一个在卦名之外又增一字的,称之“习坎”。何为“习坎”?《彖辞》释曰:习坎,重险也。朱熹释:“习,重习也。”高亨则注为:“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其实,这个“习”字本身,就有“多次”的含义。習,从羽从日,《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数飞也。”所以这个“习坎”,我们也不妨释为“多次陷入凶险的境地”。 问题在于,这样的凶险还有救吗?在这样的凶险境地,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还是让我们从卦爻辞中一探究竟。 坎之卦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有孚”一词,在《周易》中多次出现,包括朱熹等大家,多释为“诚信”,所以将这句解释为“像水奔流一样,胸怀坚定的信念,执著专一,内心才能不畏艰险而获得亨通,这种奔流不止、坚强刚毅的行为必然被人们所崇尚。”(此句引自某“百科”)原卦辞去掉卦名“习坎”,只有八个字,却解释出这么一大串文字,难怪那些试图读《易》一下子就给吓住了。 我个人的解释则简单得多。依据“理象”结合的原则,从卦象、卦理入手,以卦辞印证,再佐以商周社会生活,最后得出结论。“习坎”,前文已经说过,就是“重险”的意思。至于“有孚”,我更喜欢将其释为“抓了俘虏”。“孚”字,上爪下子,拟象为一个人被人抓住,正是“俘”的本字。我不知道古往今来的人们为什么非要将其释为“诚信”。以坎卦为例,即使以“五行”配“五义”,土主诚信,而坎卦分明是上坎下坎,一片流水,即使有那么点儿土也都给冲走了。况且真的被抓成了俘虏,诚信就可以免灾吗?怎么可能? 本卦“有孚”若释为“被俘”甚至“又俘”,则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以前被俘过,这回再次被俘,还指着跑出去吗?做什么梦!根本就不可能。在这种情况,能做的也只是“维心亨,行有尚”——保持心里的平静,保持行为的高尚而已。当然前提是你本来就很高尚。 再看爻辞,则本着《系辞》“初辞拟之,卒成之终”的基本原则,将一个俘虏陷在牢中(很可能是地牢)的各种情况做以描述。从六爻辞中也不难看出,与“谦”卦“六爻皆吉”相比,坎卦则是一个“六爻皆凶”之卦,直至事情发展到最后,仍然盼不来一个“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光明结果。 初六爻辞“习坎,入于坎窞,凶。”“坎窞”即大坑,有学者认为是地牢,从后面的爻辞看,不无道理。初爻便开门见山,没有任何铺垫,直现事件结果:一个人被抓到地牢里了,而且是再次(习坎)抓到地牢里了,还能有好结果吗?当然非“凶”不可了。 九二爻辞:“坎有险,求小得。”被抓进牢里,“有险”是自然的。可是一时还不会被砍头,吃住等基本生活条件还是能满足的,但也只是满足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已,不可能有山珍海味、锦衣华服,故曰“求小得”。 六三爻辞:“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又是两坎相重,且是两字连用“坎坎”,凶险仍是连续的,且前面有“来之”二字,似乎狱中人想要采取点措施逃狱,结果自然是失败的。都到这地步了,还想“越狱”?怎么可能呢?这就叫“入于坎窞,勿用”,还是老实呆着吧(“且枕”)!《象辞》释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分析得还是很到位的。(亦有断句为“来之坎,坎险且枕”,有进退皆险之意。) 六四爻辞:“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先是提到一些饮食“樽酒,簋贰,用缶”,看来是给送吃的来的,从哪送进来的呢?在地牢里,当然从窗户里递进来的,而且还是用绳子垂下来的(“纳约自牖”)。可见这时狱中人还没有被纳入处决计划,而且看起来伙食还不错,有酒有菜,似乎暂时没还有生命危险,故曰“终无咎”是也。 九五爻辞:“坎不盈,祗既平,无咎”,似乎地牢进水了,除了人为的危险,还有自然的危险,如此危险重重,似乎也算是“习坎”了。不过雨下得不大,地牢并没灌满,就慢慢地渗下去了,此时自然还是“无咎”的。 而到了上六爻,就是此事的最终结果了。如前文所述,到了“坎”之时的最后时刻,照《周易》一般的原则,本该到了“量变到质变”“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时候,再怎么说,也该有一个比较光明的前景了吧?可是没有,此险陷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以凶始,以凶终,无论怎样“维心亨,行有尚”,得到的仍是一个大凶的结局:“系用徵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此句有人释为“被牢牢捆绑住,囚放在荆棘丛中,三年不能解脱,十分凶险。”其实只是想当然尔。因为被绑住了又放到荆棘中长达三年,这人还活得成吗?个人认为,“不得”应该是找不到的意思,因为其人已被处死且将尸身弃置野外;“三岁不得”则是许多年都找不到尸体的意思(“三”代表多应该没意见吧?)。人死了不算,连尸体都始终找不到,难道还有比这更“凶”的结果吗? 当年读坎卦时,其实并没有读到如此凶险的信息。而且一时被卦辞“维心亨,行有尚。”以及《象辞》“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所蒙蔽,认为坎卦虽险,却也大有作为(《彖辞》:“险之时用大矣哉。”)然而重读坎卦,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危机直逼而来,无从消解。此时,第一想到的居然是文天祥,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却最终战败被俘,几次营救均告失败,正应了“习坎”之意卦。当彼“有孚”(被俘)之时,除了“维心亨,行有尚”,他还可能有任何作为吗?与“蹇”同为“四凶卦”之一,“坎”之凶险却远超“蹇”卦万分。如果说我们在“蹇之时”还能够“反身修德”(参见《村夫学易之——反身修德》),思考一下为什么人生会出现这样的困境,谋划一下怎样解脱;那么在“坎之时”,任何思考任何谋划都是没有意义的,若不能舍生成仁,就只有贪生弃义,此外,别无选择。而后者,纵使一时保命,也终将遗臭万年,祸及子孙,结果也未必不是大“凶”的。 (附:以上只是笔者从卦象,及卦爻辞三者结合而做的简单理解。至于《象辞》中“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则是从“坎为水”,两坎为水流不断的角度来看,告诉君子们应该“以常德行,习教事。”经常地注意自己的德行,不断地学习教化。此解,亦不失为《周易》给人的有益启示。至于《彖辞》中“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从重重设险以保卫国家的角度,将《易》理用于现实生活,则更进一层,是已远远超越了“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的四个“圣人之道”,不但能学习理解,而且能够学以致用,用以指导现实生活,则是吾辈所远远不能及的了。) 坎:上坎下坎,表示危险接连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