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9-9-20 16:04 编辑
无论是读纸质书还是浏览网络,我的爱好都集中在两个看似很排斥的点。一个是思索内心,思索人生的走向,思索如何活着,思索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另一个则是理性的完全对立面——吸人眼球的感性,比如明星艳照、绯闻、花边新闻等等。前者读书,后者看网。两者结合,几乎占用了我除锻炼身体之外的所有闲余时间。对它们时间的占用情况,也反映出我某段时间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某种状态。
后者看得多的时间段里,我身体多处于一种疲惫期,比如现在的经期,或者之前的那段黄体期。人入中年,才开始真正咂摸到了人生这杯老酒的况味,才开始用一种肃穆的眼神看天、看地、看秋、看春、看身边事、看路边人。可这颗心哪会这么容易安静下来,让你平心静气地去看去想呢。感冒轻而易举地来了,腰酸背痛也轻而易举地来了,焦虑担忧也轻而易举地来了,失眠辗转也轻而易举地来了,来了就狠命地缠着你,怎么甩也甩不走。于是烦闷的眼神融入了无奈,松软的腰身更加无力。精神世界就此隐去,生命开始轻飘起来,怎么想怎么像是一根找不到家园的浮萍。已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翻开一本本久置的书,亦没有清亮的眼神约会凝练的文字,从而开始一段思想的曼舞。这个时候,点开手机网页则是那么轻而易举,与此同时,窈窕淑女,时尚女郎,花边新闻,爆炸消息,纷纷呈现到我的眼前。被刺激的快感接连而来,白花花的时光就此别过。
待自己的状态稍稍好一些,便不妨把浏览网页吃快餐的自己想象成一个民国时期的没落女人,曾经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却不得不依靠着鸦片,完成一次次和自己与现实的抗争。这抗争是一种幻觉的美,却注定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残酷结局。
很多时候,感性是一种会快速失效的麻醉剂。时速一过,痛就接踵而来。好比我关闭手机后,那如麻纠结的思绪。这时,我没有本事把它们缕清。它们各自纠结、各自矛盾的同时,又相互纠结相互矛盾着。转瞬间就变得无限之大,仿佛成了横在我未来世界里的一股浓重的阴暗,且它非常不安分,不断侵占着我此刻所处的当下,足以完全笼罩住此刻这个失去战斗力的我。如麻的思绪是自缚的茧,我一点点把思绪织成线,再用无数的线织成茧,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在里面。被自己裹在茧里的自己,蜷卷着身体,处在一种紧张和忧虑中,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完全等同于一个敌世界里的战俘。
但凡俗人,大抵都经历过上述的纠结。年轻的时候,只是一度深陷于这样的漩涡,尽情地体验绝望和失望,只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却从没有想到过自己去解救自己。后来慢慢长大,才隐约感到这痛苦似乎有药可解,再后来更是慢慢体味到,这解药就是自己的一颗心。即便命运多舛,即便世事难料,可这解药依旧只是自己那一颗心。
不是任何一颗心都能够酿制出这样的一粒解药。首先,这起码不能是一颗太年轻的心吧,其次,这得是一颗有慧根的心,还得是一颗善于学习、思索和积累的勤奋的心。总之,这该是一颗有潜质的经过训练的心。这颗心散发着精神的神性,虽然不会确切地告诉你,人的一生,究竟是一场如何的赛事,却会时刻警醒你,人一生出场的大背景,提醒你在长远目光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应该放下,什么应该看重。人痛苦的根本原因是混沌和迷失,一颗慧心就是为它的主人寻找定力和方向的,只要有了目标,明确了主题,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分清主次,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对于我来说,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心。我是从来不舍得在身体和精力都好的情况下去浏览什么手机网页的。在那些比金子还宝贵的时刻,我只会做两件事,一是读养心的书,为心灵输送需要的营养,或是用指尖轻敲键盘,写下读后的心得。虽然形式不同,可这两件事的目的却完全相同:寻找一颗慧心,为纠结的自己制药。读书最过瘾的时候,和做数学难题很相似,就是解析内义的过程。过于直白的书我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书我也不喜欢,我喜欢的书就好比我喜欢的人,用朴实的三言两语就能挖出一个你怎么也琢磨不透的道理,而它却明明用直觉告诉你这道理真的是大理。比如在读《坛经》时,我就读过一个逆向思索生命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证明人从一出生时其实就已经是死亡了。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思考了很久才渐渐明白,因为人一出生,就有了定义人年龄的时间,而属于人的每分每秒的时间,在诞生的同时又立即死亡。其实这是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解说人类世界的空。终于有一天,当我对这段文字有了自己不能推翻的理解时,那种幸福感竟然如此强烈,并不亚于在重要考试中解析出一道高难度的理科题。
如果不读些明白书,人这一辈子,很有可能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或许有人说,即便读些明白书,人这一辈子,不照样也是稀里糊涂地过去吗?可是我觉得,读些这样的书,终还是会在某些时刻活得通透些,也能够活出个纯粹、咂摸出个人生的味道来。读书,就是除草,除精神世界里荒芜的草。精神世界只有两种存在状态,或是绿树繁花,或是遍及荒草。绿树繁花,是干净剔透,连带着,人的眸子和心都是干净剔透的,人的整个身体,也是神清气爽的,这个时候,呈现在人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情的,人意识里的那个人生,也是美好珍贵的。而精神世界内一旦荒草遍及,人的目光就会很短浅,呼吸就会很急促,脑子就会很混沌,整个人也是焦虑不安的,与此同时,世界黑暗莫测,人生也跌宕起伏,险象丛生。
这几年,我越发感觉我离不开文字了。文字是我的剪刀,我就是用这把剪刀修剪我精神世界里的荒草的。这荒草的生命力真强,每当我身心俱疲,来不及顾它,力求通过感官获得肤浅的快感时,它就仿佛遇到了一场淋漓的雨,卯足劲疯长起来,每每它长,我这里便颠倒梦想,一颗心呀,吱吱扭扭地荡起了不规律的秋千。哎呦,难受死个人啦。
想起十多年前,读书写字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够出个小名。读书是为了学习写作的招儿,写字是为了变成铅字,在认识的人中捞得个赞誉。总之,皆是为了浇灌内心的一棵虚荣之树。既是虚荣,自然听不得一些刺耳的话,比如十多年在中财,但凡见到那些我文后 “挑毛病”的留言,心里总是不舒服的很,接连好几天都过不去那股子难受劲。可是现在,我真正的喜欢上了中财,这是我的室外桃源,是我僻静温馨的心灵家园,我把朋友们真心真意留下的每一个字,都看作一种幸福的礼物。与此同时,我读书写作的目的也变得纯粹而简单:只为了修炼自己那颗人间烟火的心。一直习惯将自己的文字分成四类保存,包括家乡情、观后思、人世间和灵魂里四个主题。可是悉数一两年内所写篇什,百分之九十,都存在了灵魂里这个文件夹里。所剩寥寥几篇,全是工作任务。写这些,绝对不是为了附和世界伟大哲学家的那句“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我的目的其实也很自私:就是为了自己不那么纠结的活。
六祖曾说,不要在我之外的地方寻佛,佛在我内,我内藏佛。修行的起步,就是思索自己的烦恼,烦恼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当有一天你把自己烦恼的根子抓住了,你就开悟了。佛是烦恼学的专家,因为佛就是从自己的烦恼里钻出来的。看,要想活的通透少有烦恼,是不是得好好思索自己的那些事呢?是不是得慢慢看开一些事,自己解开自己的心结呢?
一周之内,倘若不真心真意的动动笔,不平心静气的看看书,总觉得这一周是白过了。尽管这一周之内参加了好几次活动,开过了好几次学习会,撰写了好几期工作简报,可依旧觉得自己是白过了。少了真正的精神生活,心就会少了吸入的氧气,一个人怎么能有讨喜的精气神呢?
生命行至一半,看惯了街上的人来人往,也初品到人生的况味悲凉,在人间百态的世俗社会里谋生,在七情六欲、爱恨情仇、功名利禄间钻啊滚的,在某些时刻,某个场所,心灵深处哪可能不沾染一些阴暗纠结的沉滓?一颗心怎么可能不泛起一些涟漪、溅起一片水花?可是,生命这个命题终究是过于宽宏,人生这个背景终究是过于开阔,为了与这些宿命的答案吻合,每个个体的人,每颗跳跃的心,也需得日趋宽宏、日趋开阔。如此,才暗合天道大理吧。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往往是在闲余的时刻,才想起该去打些水来,去浇灌浇灌室内的那些盆花了。而人精神世界里的那些花树,却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它们的主人精心照顾,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人、一群人、乃至一个更大的人类集体是否能够拥有馨香满园、绿树繁花。
余生,我会用读书写字,努力打磨出一把锃亮的剪刀。这把剪刀会把天剪得更蓝,树剪得更绿,人剪得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