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王了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30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行到处即为家,饭煮胡麻雪烹茶。

  欲借白云一赠客,天风齐扫入松花。

  ——王了望《五竹山》

  10多年前,在地方文化杂志读到这首诗时,震惊而又欣喜。欣喜之后,却疑窦顿生:王了望,明末清初陇西人,人称“陇上书坛巨擘”,诗文脱俗。地方史志却记载略略,书法史中,更无只字!300多年后,其子孙后代不知何在,其诗文早已散轶,其墨迹,真假难辨。尤其是,其身后,究竟尚存哪些遗迹?

  据《天水史话》载:王了望晚年在甘肃清水县陇东镇一带游历,病故于今陇东镇贾集村,葬于本村敦合台嘴下常家沟口。据传1960年前墓碑尚存,碑文曰:“王占一了望之(古)墓(碑)。”为何还有“王占一”之称,翻遍地方史志,并无“占一”一说。带着疑问,我们一行九人,决定驱车去往天水市清水县,寻找王了望先生遗迹。

  在清水县城出发,打开“百度地图”,由“小度”导航,直指“贾集村”。临近贾集村时,山势明显陡了,海拔明显升高,风景却是愈来愈美。原来这里属小陇山林带,山上林木茂密,松柏青青,各类灌木杂处其间,深秋时节,层林尽染。绿、黄、红、褐,四种颜色,主宰了这里。雨后空山,令人爽快。

  车在山梁上盘旋了一小时左右,到达贾集村朱庄。因同行王记者事先在陇东镇政府采访,联系了村上,我们到村委会驻地朱庄时,已有多人在此等候。

  老支书第一个从村委会大门迎出来。确定我们的来历后,他又马上叫来同村已退休的老校长。在两位热心老人和几个村干部的引导下,我们向王了望墓地走去。

  墓地在村庄高处。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一路向山湾深处走去,看见一座松林茂密的山岗。老支书指了指山岗下一片麦苗碧绿的梯田地,一堆黑黑的植物秸秆堆起的地方,说:看,那个地方就是王了望的墓地,大概七十年代修水平梯田时,平了。老校长说:1960年代,那里墓碑尚存,清明节,老师还曾经带我们去扫墓;记得墓碑上写着“王占一了望之墓”。问:那墓碑哪里去了?答:估计下暴雨时大水冲走了。

  听到此话,我忽觉眼睛里有些潮湿。回看同行者,有人抹着眼眶,有人眼眶里噙着泪水。

  一代文坛巨擘,晚年颠沛流离,竟葬身于此?其墓,经历了怎样的年代,业已湮没?

  回来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在书架上搜寻到2010年出版的《陇西文化》“王了望专刊”。又在A4纸上抄出以下诗句:

  登南郭寺

  出门有兴便贪山,老柏青苍护酒颜。

  已是双株看不足,翩翩鹤影又飞还。

  消沉人代几何传,欲问佛天谁后先。

  只记少陵称尔老,于今历落又千年。

  仁寿山

  红瘦花间类我心,绿虽肥处总伤身。

  此游不免山灵笑,老态如今都让人。

  明日起,开始学习王了望诗文,并开始临摹《王了望墨迹》,揣摩其奇崛的诗句和奇崛的书法。





2#
发表于 2019-10-30 15:04 | 只看该作者
寻访的过程,就是对一位文学名家的了解与探析,表达了一种对大家的景仰之情。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9-10-30 15:5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虽短,却令人久久寻味,有文化内涵的文字就是有魅力
4#
发表于 2019-10-30 16:19 | 只看该作者
山行到处即为家,饭煮胡麻雪烹茶。欲借白云一赠客,天风齐扫入松花。
————————————————————————————————
好诗,不错,问好
5#
发表于 2019-10-31 20:15 | 只看该作者
仁寿山

  红瘦花间类我心,绿虽肥处总伤身。

  此游不免山灵笑,老态如今都让人。

短诗确实非凡品。好诗,大师之作!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6:03 , Processed in 0.1222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