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20-4-27 14:09 编辑
野山杏,一枝两枝三五枝
山野,杏花最好的时候,我们来了,一枝,两枝,三五枝,渐渐就有一山谷。
七拐八弯,真是走了很久。
中途,还闯进一个新开发的山地景区里。在一座山的拐角处,地貌突然奇特起来,如同从青藏高原一下子掉入黄土高原里。一座馒头状的土山,忽然在中间被劈开了,形成一道窄窄的峡谷,开发这个景区的人,很居匠心,马上,就在两座矮山之间,拉上了七彩的经幡。
人从山脚下,七拐八弯,喘着粗气走上来,几乎要绝望了,忽然,头顶上一片经幡呼啦啦响,抬头看,七彩的经幡,在瓦蓝的天空下,显得圣洁又好看,就不觉得那么累了。
感觉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四周的山,也不那么拥挤了,而是有序的排列着,或者说是静坐着,松树们默默的站着,似乎已是几个世纪了,又似乎,刚刚从春天里醒来。
山里的春天来得很迟,都四月了,山坡上的草,始才看到点点绿意,不过,觅草的牦牛,早在山坡上了。春阳,暖暖的照着它们,站着,卧着,更多牛宝宝,好奇的跟着妈妈,在一个山洼洼里晒太阳。
若是在夏天里,对面的梯田里,一定开满了油菜花,或是长满了青草,那样,金色一块,绿色一块,云朵在山顶上飘来荡去,鸟儿在峡谷里飞来飞去,幽幽的香,淡淡的香,几乎,就是神仙地界了。
一条崭新而曲折的木头栈道,把人的脚步不由自主往山顶上引。
那就走过去吧。
山顶上的风,有点大,有点烈,站在一座八角亭子里,往四周看,视野开阔的不得了,此情此景,更是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怀古的思绪,但明明,这个亭子又是新打造的。
亭子上有一幅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天成万古诗。”,不知是谁写的,很有意思。亭子名叫沁心亭,夏天来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确实是一个放松心灵的好地方。难怪起名:水木赛什斯,灵秀赛什斯呢。
杏花就开在离此地不远的一道峡谷里,峡谷名叫先明峡,隶属于天祝小三峡之一。由于四面被群山怀抱,形成了一个略带季风气候特色的小峡谷,每年春三四月,野杏花开满山谷,红的似霞,粉的胜雪,吸引周边喜欢摄影,和热爱自然山水人们,来了一拨又一拨,拍照,或是游玩。所以,政府也下大力度,开发了景区,曾经还有人提议,要在这里办个杏花节,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办成。
有一年的夏天,我和几个朋友路过这里。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路边上的野杏树上,结满了杏子,站在树下,一颗一颗摘着吃,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还有花椒树,花椒又麻又香,随手摘,就是一大袋,只不过,手会被花椒刺扎几个血窟窿。
进了峡谷,渐渐看到杏树的影子,一枝,两枝,三五枝,开始,在人间的墙角里探出来,像一个害羞的山野女子,后来,慢慢的,就站在了路边,红的,白的,俏俏的,媚媚的,满眼笑意的看着你。
在一个村子边上,停好了车,到村子里去看。
村子是老村子,叫寺沟村,顺着沟走进去,就是天祝十四寺之一的先明寺。杏树在这个村子里,较为集中,就长在人家的墙角里,或是地头上,都不怎么高,拍起照片来很好找角度,但杏花不怎么繁密,大概是因为今年天气比较冷的缘故吧。
村子对面有一条河,河水不大,但声音很清越,大概,是因为这里太过安静的原因吧,河床上的树,还没有长出叶子,但蓬勃的气象已无法掩藏,隐隐的绿,隐隐的黄,一派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景象。
先生去村子深处拍照片,我在河边一棵矮小的树上拍花朵,杏花花瓣单薄,花蕊纤细,拉进镜头里,总是在微微发抖,就像一个不谙人事的女孩儿,傻傻的,很可爱。心想,若真有这样一个女儿,我愿将她养在深闺,教她读书习字,背诵诗词,做做女红,听听古琴,而不是站在村口上翘首以盼。
忽然,又想起《红楼梦》里“杏帘在望”的几个字来。“杏帘在望”本是大观园中一处山庄性质的建筑,李纨的住处。大观园刚建好后,贾政带幕宾游玩题名时,到此就生出了归隐田庄之心,该建筑是模仿农家院落建成,有模拟的小巧稻田和散养的鸡鸭鹅之类,贾宝玉题名曰“杏帘在望”。后来元妃省亲后因黛玉写诗: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将其更名为稻香村。若是将这个村子,也改名为“杏帘在望”,想来,也是合适的。
几粒鸟声,忽然自河边林中传来,很清丽,有一种穿透内心的力量。觅声而去,却看到了一只土灰色的蝴蝶,有点不可思议,再仔细去看,却是一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鸟儿,正在一棵树的枝间跳来跳去,而那清灵而悦耳的声音,也正是它发出来的。
问及已走过来的先生,这是什么鸟儿,他说,小时候他们叫它羊粪蛋蛋,意思是身体只有羊粪蛋儿那么大,我则觉得,它很像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那种叫蜂鸟而鸟儿,不过,蜂鸟好像是彩色的,而这个,全身土褐色,会不会蜂鸟族的另一个种类吧。
离开村子,继续前行,杏花越来越少了,但树木却茂密起来,白杨树的鹅黄,柳芽儿的嫩绿,构成一幅幅的淡水彩画。路边的村子,都掩藏在这些树林里,很少见到人,也很少看到屋顶的炊烟。
一河之隔,就到了青海界。
沿着大通河往西北走,一路上,杏花的影子又多了起来,白的,粉的,在河岸边,在山洼里,在斜坡上,在人家的墙角里,水往东流,我们往西走,杏花就像一些来山野里游荡的仙人,站在河边,依在山脚,坐在半山坡里,山里四月,春色正好,连神仙,都溜出来游玩了。
传说,杏花的花神是杨贵妃。马嵬坡兵变中,杨贵妃被杀,人们把她的尸体挂在佛堂前的杏树上,兵变结束之后,玄宗派人要将杨贵妃的尸体取回来,可是人们到那里的时候,只发现杏花迎风飞舞,贵妃却不知去向,后来,有人在仙山上看到了衣袂飘飘的贵妃,原来,她已经当了杏花花神了。如此看来,这满山遍野的野杏树,大概,是贵妃带着她的侍女们,来山野游玩了吧。
从青海这面看甘肃,山大多光秃秃的,但那粉的白的杏花靓丽的影子,却又使那光秃秃的山,妩媚了许多,也增添了许多的古意。
总觉得,在所有的树种之中,老杏树是最有古意的。被时光雕刻斑驳陆离的树干,在水汽茵温的地方,几乎是黑色的,树枝横斜,点点杏花开在枝间,自带一种天然的古意,难怪,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愿意以此作诗赋曲作画。
而最和杏花相匹配的年代,也应该是宋代,宋人的清雅,淡远,一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向往。
宋代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一直是我最为喜欢的:“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韶华不留人,回首处,已是物是人非了。”词虽然悲伤了一点,但其中真意,确实令人动容。
宋代真是文人的天堂,诗歌的天堂,文学的天堂,杏花与词人,与词,与时代,或许也是一种缘吧。
拐道那威桥,又进入了甘肃界。
杏花在村子里,都长在人家的院落里,星星点点,若隐若现,好像一些乡野的女子,好奇的打量着路过的人们。
这个村子的名字有点怪——那威。让人想起到了外国的某个地方,村子在一个小岛上,所以,村子又叫那威岛,一座十分古旧的桥,把人们从河那边引渡到河这边,光阴流传间,已经几百年的历史了。
到金沙峡口上,又看到一片杏树林。树林在峡谷拐弯处,一面略微开阔的山坡地,还有一片青青的麦田,但却只有三五棵树,开着粉色的花。老树、杏花、怪石,在此地构成一幅奇特的画面。
先生过去拍照,我在麦田边上,挖一种野百合。想把它带回家去,种在花盆里,也想把这一山谷的清幽带回去,留在我尘世日子的狭缝里,在某一个时刻掏出来,静静品味。
|
评分
-
6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