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素离歌 于 2020-5-27 14:19 编辑
琴版的“和谐”主题一出,我就在想,这不好写,太大、太宽不好收口。庆幸地是读到了《张三李四都是叔》,农村人说话吐字是要豪放一些,这不是问题,相比较都市的勾心斗角、笑里藏刀,更凸显出农村人的坦诚和淳朴。 小说主要讲述了老叔找上门来要“我”帮忙讨公道,“我”作为村长,心疼肇事者老樊叔家,老樊叔不容易,辛辛苦苦拉扯儿子,儿子精神出了问题,对老樊叔时常暴力伺候,村头村尾没少惹事,这回是把老叔家牛给伤了,老叔要求赔偿一万块钱,老樊叔那么困难怎么拿得出来。面对如此现状“我”能怎么办,只能委屈自家人,这是大多数好村官的选择,他们是善良的,我相信很多家长做过村长的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他们把自家的钱财物品拿出去,公用或者帮助困难户,自家的困难只能咬牙咽下。这篇小说写出了农村邻里之间的和谐,一种情谊,都是乡里乡亲,要不是气头上,没有谁真的为难谁,我并不觉得结尾有强行反转的痕迹,难道农村题材就得是揭露人性丑陋的吗?谁说不能和谐,不能其乐融融,我觉得老叔和老樊叔归还一千块钱,恰好体现了对“我”的关爱,不让“我”为难,“我”的人格魅力也在两个老头可爱的较真面前显露出来,包括妻子的助攻,如果没有“我”的人格魅力,妻子为什么帮“我”,又非得跟“我”在一起,“我”的形象通过老叔、老樊叔、妻子三个人物的侧面烘托,一下子立了起来。 这篇小说主题上一点问题都没有,把邻里乡亲的故事进行了简单的描摹,也把纯朴乡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并没有那么多设计的痕迹,没有刻意展现农村人的淳朴,也并没有过度渲染农村的落后,让人读着感觉亲切! 小说中对“我”的描摹,踢石头、爆粗口、抱怨等等,都能看出“我”还是个莽撞有热血的小伙,但冷静下来的沉思,也能看出“我”情商不低,深知问题的出口在妻子那,妻子离家出走,“我”心里也担忧,但“我”想着这么多次的矛盾都在妻子那得到了解决,毕竟多少次老樊叔给老叔没少添麻烦,老叔也没真较真,他心底始终抱着希望,果真大门声音响起,灯亮起,媳妇回来了,事情解决了。 结尾部分,两个固执的老头,更是体现出了农村人的淳朴,是我的我该赔绝对赔,不是我的,不该要的绝对不要,这个死结被妻子一双妙手又一次解开了,女人有智慧就突出丈夫的无能了吗?我觉得恰好不是,这个丈夫自有人格魅力影响着这一群人,甚至一个村的人,如果真那么无能,如何当村长?现在又不是不能让女人当村长,“我”当了村长,自然有“我”的过人之处。 这篇小说浓墨重彩叙写了调解老叔和老樊叔之间矛盾这样一个事件,并不是单纯为了写矛盾的,而是通过刻画“我”、妻子、老樊叔、老叔这几个人物,赞美农村人的热情、聪慧、坚强、善良的品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充满生活气息,叙述上也详略得当,这也是作者热爱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体现! 真心喜欢这篇小说,也是值得一品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