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6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四对父女作家:热爱文学的“基因”在传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14 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20-7-14 08:23 编辑

                   四对父女作家:热爱文学的“基因”在传承

                        

       所谓文学家风就是把阅读与写作作为重要的生活,并且养成两代人与文学相伴而生的习惯。感谢中国妇女报对文学家风丛书的长篇报道。
------------------------------


孙云晓 孙冉

孙建江 孙雪晴

董宏猷 董菁

常新港 常笑予



家风文化其实就是家庭成员逐渐创造与传承的人生梦想、兴趣与追求。这四个家庭都借助于文学的丰富滋养,两代人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成长、感悟生命的意义。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孙云晓眼里,文学能滋润人的心灵,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能热爱文学、在家中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使每一个人从中得到熏陶,让文学的沃土滋养两代人的心灵成长,共同探寻人生的意义,这个家庭就不难养成文学家风。

前不久,由他参与创作的“文学家风”系列图书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爸爸的两个童年》《80%的完美爸爸》《闲聊也是正经事》《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这四本书中,父辈作者皆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大家,子女辈作者皆为“80后”“90后”青年作家。两代作家的成长,蕴藏了家庭文化的传承,同时,他们也从文学中获取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08:24 | 只看该作者
父与女,良师与益友

孙云晓出生于青岛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和生母、继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但文化水平均比较低,加上生活拮据,他的童年没有课外书陪伴,更没有接触过文学名著。1966年冬天,哥哥从工厂里悄悄带回来一包文学名著,他喜出望外,沉醉其中。读小说成了他每天的头等大事。那年,他11岁。

“我刚开始读的是《林海雪原》《红岩》《苦菜花》等小说,之后到处找书看,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当时我觉得人的一生能够写一本好书,一辈子就没有白活。”孙云晓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说,那是一段艰苦而快乐的时光,那时候物质生活比较贫乏,但是阅读让他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也为他后来创作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春天,孙云晓在与少年宫的师生去烟台栖霞县演出和劳动时,被当地美丽的山水风景所感染,写下了《画出公社丰收年》这首儿歌,并刊登在《青岛日报》上。

“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的发表,给了我巨大的鼓舞,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而儿童文学作家就是要带给孩子快乐的精神生活与丰富的情感熏陶,引导其学会审美和做人。”怀着这样的志向,孙云晓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孙云晓家里最多的家具是书柜,喜欢阅读,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影响了女儿孙冉。因为自己曾有过9年的记者生涯,孙云晓也鼓励女儿在学校尝试学生记者的生活。结果,当记者逐渐成为女儿的职业理想。

孙冉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因为热爱文学创作,她一直坚持写作。大学毕业、成为记者的她出版过新闻报道集《我们的60年》中英文版等作品。如今,孙冉是日本文华传媒株式会社副社长,日本最大华文媒体《东方新报》总编辑。

“我对父亲的第一认识就是勤奋,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书房里工作,即便是出去旅行,也带着书稿,利用路上的零碎时间看,几十年如一日,从父亲身上,我读懂了勤奋与坚持。”孙冉说起父亲时,脸上“写”满了崇拜。

孙冉回忆自己的写作经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父亲就让她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用笔记下来,包括熟悉的事、喜欢的事、感动的事,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替代。正是这样的坚持,三年级写的《热带鱼生小鱼》在《中国儿童报》发表,五年级写的《小兔子三部曲》在《东方少年》杂志发表,她的作品越来越有文学的味道。高三时,华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作品集《成长悟语》。

1993年,孙云晓发表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了全国性的教育大讨论。已经是中学生的孙冉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利用去日本参加夏令营和民宿等机会,向中日两国的中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并写出《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报告》,在学术核心期刊《中国青年研究》发表,而长篇文章《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引起了广泛关注。

回顾孙冉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孙云晓感慨:“我从内心感谢我的好女儿,女儿的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也让我不断探索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2019年,孙云晓与孙冉共同创作的《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出版了,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父女之间一起成长的点滴记忆。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与女儿是平等的,各自谈自己的写作生涯,互相评说对对方的印象。一位是从艰苦岁月走出来的“50后”父亲,一位是从物质生活富足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女儿,他们不仅爱读书和写作,而且也似良师益友,彼此因为对文学的热爱开启了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孙云晓说,《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是儿童幸福人生的开启方式。这本书总结了我30多年的家庭教育经验,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可能,父母要想孩子拥有强大的成长动力,就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体验,父母做出榜样,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优势。如果能够引导孩子养成三五个重要的习惯,就是最好的教育、最深沉的爱。

“家风文化对于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个文化其实就是家庭成员逐渐创造与传承的人生梦想、兴趣与追求。我们都借助于文学的丰富滋养,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成长、感悟生命的意义。”孙云晓说。



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08:26 | 只看该作者
文学家风,在两代人之间传承

在“文学家风”系列这套书中,《80%的完美爸爸》的作者董宏猷与董菁,创作《爸爸的两个童年》的常新港与常笑予,共著《闲聊也是正经事》的孙建江与孙雪晴分别是三对父女,文学成为他们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成就他们彼此精彩人生的媒介。

《闲聊也是正经事》的作者孙建江,作家、文学理论家、著名出版人。谈起自己对女儿的影响时,他说,写作内容本身对女儿没有什么影响,女儿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但写作这件事对女儿是有影响的,他说文章如人,要真情实感,尤其在低年龄阶段。如果不鼓励孩子讲真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后的写作很容易往空洞无物虚情假意方向发展。这与很多孩子作文写不好和缺乏真情实感有很大关系。真情实感是文学创作的原点和动力,更是文学创作的灵魂。

孙雪晴,如今已是青年作家、编剧、学者,她童年时新衣服、新玩具并不多,但书却应有尽有。父亲的职业给她提供了阅读上的便利,从小耳濡目染,这样的家庭氛围,激发了她的写作梦想。


4#
发表于 2020-7-14 08:27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0-7-14 08:24
父与女,良师与益友

孙云晓出生于青岛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和生母、继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但文化水 ...

谢谢老师分享精彩!的确,有些家风的承传很重要!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0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20-7-14 08:49 编辑
无才浪子 发表于 2020-7-14 08:27
谢谢老师分享精彩!的确,有些家风的承传很重要!

谢谢浪子兄关注!
我也是感觉不错,才从博客里转过来的一个帖子,一大早就转转转……无奈论坛就是不给力,不是内部错误就是该网页走丢了,就是贴不上来,无奈先贴标题,再通过编辑帖内容,还是不行,只粘帖一小部分。最后还有一部分内容就是不让贴了。算了,不贴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f46ee0102yktw.html

6#
发表于 2020-7-14 08:59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0-7-14 08:36
谢谢浪子兄关注!
我也是感觉不错,才从博客里转过来的一个帖子,一大早就转转转……无奈论坛就是不给力 ...

没事儿!一部分就一部分,能说明问题就行了!
7#
发表于 2020-7-14 09:39 | 只看该作者
孤陋寡闻,父女作家都不认识。                              

点评

我也是孤陋寡闻,才知。看来并非遗传,家教家风才是关键!  发表于 2020-7-14 11:43
8#
发表于 2020-7-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分享,我也认识一对父子,都是写小说很厉害的,刘正权和刘博文父子

点评

嗯,看来家教形成的家风文化至关重要!!!  发表于 2020-7-14 11:45
9#
发表于 2020-7-14 11:40 | 只看该作者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好的家风真的太需要传承了
10#
发表于 2020-7-15 10: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楠老师的分享,长知识了。
11#
发表于 2020-7-15 16:24 | 只看该作者
完蛋了,我不是作家,女儿更没戏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17:05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0-7-15 10:19
谢谢一楠老师的分享,长知识了。

实际上我贴上来,到目前我也没看完全部内容,只是大体一览,内心有了微澜,是挺有激励的一种感觉!谢古琴版!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17:12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7-15 16:24
完蛋了,我不是作家,女儿更没戏

不一定是作家,但可以是博士!
14#
发表于 2020-7-15 17:14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0-7-15 17:12
不一定是作家,但可以是博士!

嗯,信楠兄,得永生。我这就备考博士。
15#
发表于 2020-7-17 10:05 | 只看该作者
来4+1,父女作家,著名的当属 铁扬、铁凝。
在《人民文学》上看到署名铁扬的散文,一惊,去网搜,难怪,铁凝的父亲,是画家,也写文,出文集。
问候一楠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16:43 , Processed in 0.1421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