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58|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自由降落的音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4 0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由降落的音符



  ——兼论曾轶可歌曲演唱的认识感悟


           ■
敬一兵

  只要走进音乐的世界,我们总是习惯把我们的激情、欢快、雄壮、振奋的感观和一颗热烈的心,系在音符的身上,然后习惯地看着音符像麻雀那样振翅一飞,就飞到了连阳光也到达不了的地方。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传承的习惯。这样的习惯趋势,让我们总是抬头仰望音乐的高度。我们的头上是蓝天白云,云的上面是太阳光,连太阳光都到达不了的地方,绝对就是高度的难以企及的境界了。我们总是不愿意看见音符自由降落的情形,降落的结果就是与泥泞的土路,坚硬的卵石,还有那些在草丛间碌碌爬行的虫蚁纠缠在了一起。音符不可能还有比这更低的去处了,再低就到了地狱。地狱是我们的视觉极力回避的地方,甚至就连音符降落的过程,我们也不愿看见。回避不是我们的感官萎缩了,而是封闭了客观事物给我们的感官带来的审美价值,比如曾轶可在演唱歌曲《最天使》时的“绵羊音”。

  无论是《视觉系》,《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还能孩子多久》,《最天使》,还是《狮子座》或者《白色秋天》,这些歌曲的曲谱和歌词,都是它们的形态结构的构建元素。它们出生后一来到音乐的世界上,并没有天壤之别的本质差异,差异是由演唱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演绎而强加出来的。从音乐艺术的思维定势和传统审美的角度来看,只要是在习惯的框架范围内,不同的演唱者是不会从脉络和骨髓的遗传秉性上彻底改变歌曲的风格和特征的,他们也没有改变歌曲遗传结构的特殊本领,最多就是让歌曲的某一部分赤裸出来,比如费玉清会突出歌曲的情愫,腾格尔和汪锋会张扬出歌曲的骨骼性与震撼性,谭晶会凸显出歌曲的甜美与圆润。歌曲的音符从他们的嘴巴里面跑出来,都有一个趋同的性质,就是尽量让音符飘飞起来。而这些歌曲经由曾轶可的演绎,也没有从脉络和骨髓的遗传秉性上,彻底改变歌曲的风格和特征,只是以她孩子气的感性色彩,让音符在一种洁净、掩饰不住的淡淡哀愁和未受污染的剔透中,伴随简单低调的曲风,栩栩如生地营造出了音符自由降落的情形。“绵羊音”的颤抖音线,还有短捷的明晰停顿方式,都深刻地制造出了降落的幽深感。从趋同的习惯思维与认识的角度看,曾轶可的演唱风格确实有些另类。

  歌曲演唱有了另类的味道或者感觉,这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即便真要大惊小怪,那也不是歌曲的错误,而是我们被习惯导致的偏激。“绵羊音”的颤抖音线,短捷的明晰停顿方式,以及五音不全等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音符产生了间离、幻灭和飘飘欲坠的作用,与沿循五线谱走出来的音符,确实有了明显的差别。从曾轶可演唱《多余的流星》时没有“绵羊音”的颤抖音线,没有五音不全的感觉,完全是清新、恬静的正统演唱技巧的情形来看,“绵羊音”、短捷的明晰停顿、五音不全感觉的演唱方式,正是她借助于歌曲已有的素材,创造全新的声乐演绎的一种尝试行为。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绵羊音”和短捷的明晰停顿,是她欲抛弃音乐领域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理念而制造音符自由降落的一种努力,五音不全的方式,恰恰形象地表现了下坠中的左右漂浮姿势,正在巧妙填补音符间的空隙的景象。“绵羊音”和短捷的明晰停顿,还有所谓的五音不全的方式,本质上就是对声乐艺术的一种“陌生化”处理,它的意义在于揭示音乐的另外一个侧面,在于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变得陌生,才能深刻而又直观地重新唤起我们的激情、感性和理性。魔比的音乐作品因为总是加入了噪音元素而令我们激动而不是烦躁,德国ACCEPT乐队因为在摇滚乐里加入了个性而又古怪的声音让我们为之振奋,中国的许多民族性的生态民歌,也往往生来就具有的五音不全的味道而让我们流连忘返,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审美习惯,只有在终止的地方,我们才会重新找到新的感觉和由此感觉派生出来的意义。


  音乐源于自然,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音乐是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秉承天然的元素和特征不断扩展呢,还是以抽象的形式脱离了自然的属性越走越远呢?要鉴别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审美取向习惯。无论是文学、美术和音乐艺术,片面极端大都是审美取向的一个基本趋势,换句话说,审美的效果往往都是通过片面的极端形式表现出来的。许多时候,不片面就不深刻,就无以一针见血,就无以刻骨铭心,就无以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反应。记不清楚这是谁的观点了,但我还是基本认同的。问题是我们在片面极端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另外的片面与极端的情形。刻意音符上升的淋漓酣畅感的同时,不能忽略甚至否认了音符下降,尤其是自由下降的韵致。这是审美,或者确切说是美学的多元化问题。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是美。清晰是美,朦胧也是美。完整是美,残缺也是美。曾轶可的“绵羊音”、短捷的明晰停顿、五音不全感觉的演唱方式,本质上也是属于美学范畴的,只是因了我们的认识习惯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反应与感受而已。就以《最天使》和《还能孩子多久》这两首歌曲来说,经由曾轶可的突出音符自由降落形式的演唱,至少我个人就从她的演唱中,体验到了如暗中的潜流和低空下坠的匀速均势的平衡姿态,改变的是音符的气味和方向,而不是音符飘飞本身。这种克制并按耐住了内心热烈的激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象空间的预留性,确实要比达到激情的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确实从一个层面上烘托出了用真心唱真情的所有缠绵与韵致。

  在音乐世界里看到一个英雄的时代或者英雄的个人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我以为,一个英雄的音乐世界是一个不幸的世界。审美的偏颇,认识的顽固以及对艺术探索的缺失,才需要英雄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有时扮演一个英雄的角色,不仅无助于艺术探索的转折,反而会因此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并且,在他的命运里,往往悲哀多于喜悦,曾轶可的演唱方式,就是最好的佐证。她有没有歌唱的技巧,有没有深厚的吉他基本功,都不是限制她探索音符自由降落的演唱方法的前提条件,没有必要对她泼冷水或剑指其唱功。有一张唱片我非常喜欢,名叫《听无偏见》,乔治·迈克尔的名作。我觉得它的名字起得特别好。确实是这样,人一旦有了偏见,听到不适合自己胃口的声音,总是觉得刺耳,恨不得一耳刮伺候过去。自从孔老夫子提出“乐崩礼坏”一说,某些耳刮子就显得更冠冕堂皇了。不管人们的听觉胸怀有多宽广,心中仍不免有着一个顽固的审美底线。不过我认为坚守自己的聆听底线,与尊重别人歌唱的权利是并行不悖的。以自己顽固的审美底线来抵抗和反对“绵羊音”、短捷的明晰停顿、五音不全感觉的演唱方式,本质上就是对音乐多元性的否定,同时也是对音乐艺术探索发展的一种抹杀形式。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从众心理、权威定势和审美的习惯性偏颇对超常思维的樊笼限制,结果不但是对音乐艺术多元化的封杀,也是对自己感官和思想的封杀。

  我们十分喜爱的《天鹅湖》是多种天才的偶遇和巧合,其中就有超短羽毛裙,脚尖的舞蹈形式和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这些元素巧合在一起,才让《天鹅湖》得以空前绝后,成了俄罗斯戏剧艺术登峰造极的止境。我不敢说“绵羊音”、短捷的明晰停顿、五音不全感觉的演唱方式这些元素加入到歌曲演唱艺术里,会让歌曲进入登峰造极的状态,但我相信,这些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音符自由降落情形的元素,一定会从另外一个侧面,揭示出音乐的陌生美感。事实上,曾轶可只是一个代名词,其内核成分的“绵羊音”、短捷的明晰停顿、五音不全感觉的演唱方式,才是音符自由降落的载体,它的根本作用就是采用这些方法,才能够将纠缠或者笼罩在音乐上的我们习以为常的审美表象剥落,以便剩下另外一些让我们惊愕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布莱希特“累积不可理解的东西,直到理解出现”的原由所在了。

  既然音乐和歌曲可以凭借自己的明亮、细腻、感性和韵律使夜晚变得柔美,使白天变得更加灿烂。那么音乐和歌曲也可以凭借音符上升和音符下降的姿势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还有音乐本身不为人知的另外一个侧面。说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感官,在习惯的审美趋势面前,稍稍停下自己的脚步,回过我们的脸庞,去到音符自由降落给我们提供的冷静而又清凉的参照体系中,好好享受一下音乐的陌生美呢?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7:22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6-4 07:5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好:容暖坐下来细读。
4#
发表于 2010-6-4 08:23 | 只看该作者

  自由降落的音符:曾轶可的演唱我没有听过,但在这篇字中那个影像宛如一段声音彻底将人打动和征服。这就是叙述的力量与艺术力量的融可贵之光芒。自由降落的音符,某种意义上来讲,降落就是飞翔的过程,也是飞翔的最高境界和顶峰。艺术的境界中那些多元的因素,时常像梦魇附在灵魂和精神世界,一如我们不肯清醒的那份沉醉感和对艺术的痴迷度,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想的高度和深度,广度。

  在叙述中,那些声音一点一点剥离它质本上的存在,向着另一种存在靠近,那是艺术与心灵共建的空间,是世上无可多得的空间,在那里,声音的降落从此有了初生的勇气和意义,生命的理想和信仰不再单一,不再是单纯的谨守和完善,而是开拓和创意。就像巴赫的声音存在一样,他在创作中呈展的那一片平和之状,他每天定期给教堂写音乐,写完,就很严谨地放起来,等着下一个礼拜的发布,然后再准备下一篇新的或修改旧的,这样的创作状态很难想象与一位如此的世界巨匠相关联,可那就是巴赫,有谁不说那是一种飞翔的经历和过程呢。

  而《自降落的音符》所为大家描绘的艺术态度和信仰,正是一种艺术的飞扬和沉潜,飞翔和飞翔的至高层次。其中,对歌者的声音翔实地解析入微,甚至演唱技巧“绵羊音”的刻划,都甚入微地与艺术本身亲密相融,从中挖掘那些最为闪光的东西,也正是尘世大地上最不可见的东西,最不可见的东西,就是来自艺术的主体思想和精神的最为内在却最为精彩的东西,因为它们的珍贵,所以它们极度的不可见,所以我们才有了更大的使命去做这个大地上辛苦的蜜蜂,去采集,去酿造。

  音乐源于自然,却又令自然的源本更加生动和亮丽,正如作者一如继往的叙述,也是那样在自然中走向更深切、更可观的端口,不停打开,切入,延伸和复度的创意。在“在音乐世界里看到一个英雄的时代或者英雄的个人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我以为,一个英雄的音乐世界是一个不幸的世界。”一段中,更为深入展开作者建立在艺术之上的哲学观,同时也是一种个性极强的‘偏颇’审美观,它一旦横立于思维面前,那个世界的个性也最终因这个意识的个性而彻底超脱和改变,升华入纯粹的个性和并要的横立之上,宛如断喝,虽然厉声,却那么的必要一样。

  聆读老师的力作,在这个阳光初升的早上,心里有些激动,有些冲动,因为,这带给我的感觉是那么地强烈,共鸣那么地执着和稳固。使一些陷于局部的情绪在这个瞬间得以完整的解脱。与《自由降落的音符》一起飞翔,一起降落……
5#
发表于 2010-6-4 08:53 | 只看该作者
  我只在媒体看到过有关曾轶可的报道,说她是正在走红的新生代歌手,并没有具体欣赏过她的歌。敬版的此篇新创文章,以专业的眼光,详实地论述,对比的佐证,说明了音乐艺术领域里的反传统和陌生化审美角度带给人们欣赏的新奇。并鲜明地指出了曾轶可的演唱特点:绵羊音”的颤抖音线,短捷的明晰停顿方式,以及五音不全等现象,”并总结为此种演唱的表现手法就是让我们听到了贴近生活的本真的自由降落的音符。
  音乐艺术以及其它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形,一直都是讨论和探索的热门话题。无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还是原生态和抽象艺术,也许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多样化的,因为它针对的受众和观赏人群也是个多元化的群体。所以曾轶可的演唱,也就如一股清新的风格,给人们带来新奇的感受,但能否长久已不重要。如今的时代,本身就是日新月异、倍出新人的时代。流行音乐更是经常变化。
  通篇文章,纹理清析、逻辑演绎并层层推进,文字质感,观点鲜明,是一篇专业、独到的音乐评论文章。欣赏、学习,精华支持!

[ 本帖最后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6-4 09:09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4 07:57 发表
老师好:容暖坐下来细读。
先感谢你第一时间回帖!
7#
发表于 2010-6-4 15:13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晚上来慢慢学习着。四点有会。问好!
8#
发表于 2010-6-4 15:40 | 只看该作者
敬版的这篇文字,以专业的眼光,动感的触角,诠释着歌手曾轶可的风格,以及延伸,将我们带入音乐领域的一方清新之地.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音乐则是心灵之声的吐露.读敬版的文字,除了优美文字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从中领会到大散文创作的一种全新的意境.听音乐\赏美文,美事一件.遥握!问好敬版
9#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7: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4 08:23 发表

  自由降落的音符:曾轶可的演唱我没有听过,但在这篇字中那个影像宛如一段声音彻底将人打动和征服。这就是叙述的力量与艺术力量的融可贵之光芒。自由降落的音符,某种意义上来讲,降落就是飞翔的过程,也是飞翔 ...
精到而又专业的点评令我动容,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严重握手致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6-4 08:53 发表
  我只在媒体看到过有关曾轶可的报道,说她是正在走红的新生代歌手,并没有具体欣赏过她的歌。敬版的此篇新创文章,以专业的眼光,详实地论述,对比的佐证,说明了音乐艺术领域里的反传统和陌生化审美角度带给人们 ...
十分感谢娴情逸致版主的悉心评点与专业指导,同时为自己能够通过这样的点评学到许多知识而感到高兴。严重握手致意!
11#
发表于 2010-6-5 12:11 | 只看该作者
既然音乐和歌曲可以凭借自己的明亮、细腻、感性和韵律使夜晚变得柔美,使白天变得更加灿烂。那么音乐和歌曲也可以凭借音符上升和音符下降的姿势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还有音乐本身不为人知的另外一个侧面。说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感官,在习惯的审美趋势面前,稍稍停下自己的脚步,回过我们的脸庞,去到音符自由降落给我们提供的冷静而又清凉的参照体系中,好好享受一下音乐的陌生美呢?欣赏风格独特的文章!
12#
发表于 2010-6-5 12:14 | 只看该作者
 自由降落的音符:曾轶可的演唱我没有听过,但在这篇字中那个影像宛如一段声音彻底将人打动和征服。这就是叙述的力量与艺术力量的融可贵之光芒。自由降落的音符,某种意义上来讲,降落就是飞翔的过程,也是飞翔的最高境界和顶峰。艺术的境界中那些多元的因素,时常像梦魇附在灵魂和精神世界,一如我们不肯清醒的那份沉醉感和对艺术的痴迷度,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想的高度和深度,广度。

  在叙述中,那些声音一点一点剥离它质本上的存在,向着另一种存在靠近,那是艺术与心灵共建的空间,是世上无可多得的空间,在那里,声音的降落从此有了初生的勇气和意义,生命的理想和信仰不再单一,不再是单纯的谨守和完善,而是开拓和创意。就像巴赫的声音存在一样,他在创作中呈展的那一片平和之状,他每天定期给教堂写音乐,写完,就很严谨地放起来,等着下一个礼拜的发布,然后再准备下一篇新的或修改旧的,这样的创作状态很难想象与一位如此的世界巨匠相关联,可那就是巴赫,有谁不说那是一种飞翔的经历和过程呢。


  而《自降落的音符》所为大家描绘的艺术态度和信仰,正是一种艺术的飞扬和沉潜,飞翔和飞翔的至高层次。其中,对歌者的声音翔实地解析入微,甚至演唱技巧“绵羊音”的刻划,都甚入微地与艺术本身亲密相融,从中挖掘那些最为闪光的东西,也正是尘世大地上最不可见的东西,最不可见的东西,就是来自艺术的主体思想和精神的最为内在却最为精彩的东西,因为它们的珍贵,所以它们极度的不可见,所以我们才有了更大的使命去做这个大地上辛苦的蜜蜂,去采集,去酿造。

  音乐源于自然,却又令自然的源本更加生动和亮丽,正如作者一如继往的叙述,也是那样在自然中走向更深切、更可观的端口,不停打开,切入,延伸和复度的创意。在“在音乐世界里看到一个英雄的时代或者英雄的个人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我以为,一个英雄的音乐世界是一个不幸的世界。”一段中,更为深入展开作者建立在艺术之上的哲学观,同时也是一种个性极强的‘偏颇’审美观,它一旦横立于思维面前,那个世界的个性也最终因这个意识的个性而彻底超脱和改变,升华入纯粹的个性和并要的横立之上,宛如断喝,虽然厉声,却那么的必要一样。

  聆读老师的力作,在这个阳光初升的早上,心里有些激动,有些冲动,因为,这带给我的感觉是那么地强烈,共鸣那么地执着和稳固。使一些陷于局部的情绪在这个瞬间得以完整的解脱。与《自由降落的音符》一起飞翔,一起降落……



我这方面不行,只有认真学习好文好评,问好二位斑斑!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7: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6-4 15:13 发表
先记号。晚上来慢慢学习着。四点有会。问好!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14#
发表于 2010-6-6 07:5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欣赏,提读也。 :victory:
15#
发表于 2010-6-6 07: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6-5 08:33 发表
十分感谢娴情逸致版主的悉心评点与专业指导,同时为自己能够通过这样的点评学到许多知识而感到高兴。严重握手致意!


敬版让我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9:38 , Processed in 0.06390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