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聊聊《伊豆的舞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30 2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聊聊《伊豆的舞女》
文/潭边老桑
      
  现在,我开始读日本小说了,这是一种正面的体验。选择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小说的代表与巅峰。朋友说,日本小说是不容错过的。在认真读日本小说前,我也有这个感觉。
  
  《伊豆的舞女》,讲的是一个大学男生的一次旅游经历,或者说一次邂逅。遇到了一位舞女,因为感觉极好,一路追踪并与之结伴同行,最后,旅行结束,各回各的生活轨道。
  
  总体来看,这个短篇,语言上有些啰嗦,描述上或者说在刻画人物上过于细腻。我在读的过程中,有一种感觉,就是,这是不是川端康成早期的,或者说青年时代,三十岁以前的作品?这个短篇,其实没有太多的内容,最主要的,是什么?是青年男女间那种朦胧的、懵懂的微妙的、温暖的、愉快的喜欢与喜悦,或者说一种怀春的感情的萌动。


       谈不上爱情。就是男女间最初交往的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或吸引力。我觉得,川端康成把这种感觉或心态,写得非常精准。我甚至觉得这就是川端康成年轻时候的一次真实邂逅。而且,厉害的是,川端康成在小说中营造了一种情绪或情怀,就是那种淡淡的忧伤与欢愉。
  
  小说在开篇,并没有告诉舞女和她的舞团成员的关系,直到中间部分,我们才知道,一个是舞女,一个是舞女的哥哥嫂嫂,一个是舞女的母亲,一个是请来帮忙的小姑娘,他们组成一个团队,在温泉旅馆间巡回演出谋生。之后,还一笔带过交待了自己的身世——孤儿。这个地方,这个一笔带过的地方,是很容易让读者忽视的,但我看到了。我想的是什么——这篇小说写于什么年代或时代?是不是日本投降的1945后的几年?如果有这个时代背景,那就有一种伤痕文学的影子在里面。我们可以想象到冰山一角之下的山体,或者说,战争给“我”所带来的创伤。
  
  当然,这是我的一种假设与猜测,后面,我会去查一查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解读或读懂一篇小说,其写作背景相当重要,这就好比我们解读唐诗是一回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我们也可以从卡夫卡的《判决》这个经典短篇中找到答案,换句话说,你要真正读懂卡夫卡的《判决》,就必须对其家庭背景有个详细了解,哦,原来,卡夫卡的父亲,从小对卡夫卡有多么严厉!犹太家庭或者说犹太人的教育向来如此。这才能弄懂为什么小说男主的父亲判决男主跳河自杀。
  
  我这里是读小说的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是自己最最真实的感觉,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自己的独立思考。
  
  小说中男主的旅游,一开始就是在抑郁中进行的,去旅游,完全就是消解这种抑郁。


      而我们知道,单身汉的外出旅游,一般来讲,是非常渴望一次艳遇的。


      事实上,很多男女的独自旅行,都遇到了美好的异性,有些甚至结合在一起。当然,有些只是一夜情,过后就各奔东西了。这是一种男女本能的需要。


      但是在《伊豆的舞女》里,川端康成笔下的男主女主,却给人一种无比纯真美好的印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无邪,那么纯洁,那么善良,包括其他的人物,无一不在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之中。


       川端康成表现的,是日本人最最温和善良的一面,你甚至会觉得,有一种《桃花源记》般的理想国的样子。人们在这个社会里,平安共处,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的是互相帮助和扶助。你看旅馆的老太太对我的帮助,舞女对我的真诚,我对于携带三个小孩子的老太太的承诺,无一不传达着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


       最最主要的,是“我”与舞女间,根本就没有那种男欢女爱的浅薄的肉欲,更多的是一种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我”想约舞女去看一场电影,舞女的母亲没有答应,舞女是想去的,但最终没去。“我”竟然在电影院中流泪了。小说中的“我”,不止一次流泪,我的印象里,是流了两次。我们可以感觉到男主的内心里有多么孤独与无奈。想爱,却不敢大胆爱。一开始遇见舞女,就产生了好感,舞女对他是无比关照的。显然,舞女比他这个大学生更有生活经验或生活阅历,虽然舞女比他小几岁样子。但舞女始终都没有去刻意勾引他,用小说中的一段情节来讲,就是保持着一段合理的距离。小说中讲他们一起赶山路,我在前边走,舞女在后边走,两人逐渐把舞女的家人甩开,最后只剩下他们两人。但还是若即若离,男生走,女生也走,男生停,女生也停。这么一个情节。


      这个情节,很让我想起了茹志娟的短篇《百合花》。我至今还坚持认为,《百合花》是中国小说史上,或者说建国后最最优秀的短篇之一。《百合花》里,我去老乡家借被子,借完被子,和那个女孩一前一后走在乡间小路上,也是这种你走我走你停我也停的样子。小说最后的主题的升华,完全是战争的到来造成了男人的死,而被子这个道具也恰到好处得以利用。百合花的象征意味也就出来了。
  
  所以,川端康成在这篇小说里,把青年男女之间这种感觉,写得非常逼真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突破,最后分手,上船,舞女还是来了,说明舞女心上是有这个男大学生的,但是,两人最终也没有表白,各自踏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今后,是否还能见到,谁也说不清。


       但正是这种感觉,这种情景,让人无比惆怅,无比忧伤。


       而小说的意味,那种欲说还休的诗意,就出来了。
  
  真的是好小说,当然,小说还是显得啰嗦了点。

2#
发表于 2020-12-31 20:29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不喜欢日本文学。日本文学太细腻,细腻抵达变态的程度。作家要细腻,不细腻成不了作家,更不能成为好作家。太细腻还是受不了。日本是孤岛文化,个性拆分太强烈,怎么说呢,自虐虐人吧。看过小说《伊豆的舞女》,还看过电影。感觉像散文,不太像小说。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 09:33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0-12-31 20:29
说实话,不喜欢日本文学。日本文学太细腻,细腻抵达变态的程度。作家要细腻,不细腻成不了作家,更不能成为 ...

我也不喜欢日本文学

最喜欢美国文学,其次南美,其次爱尔兰,其次中东欧,其次西欧

日本文化严格来讲,其根在中国,根子骨里被中国文化同化了,在中国文化这棵根深叶茂大树上,后来嫁接了西方文化

日本小说亦如斯。《源氏物语》最典型,中式的。日本近现代小说则完全西化

总体来讲,我以为,日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私生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但“孩子”却是在西方价值体系里长大的

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星新一这些人的作品,于我而言,谈不上爱与喜欢,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文学景点,看或者了解而已,就像我读南非土耳其以色列小说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4 06:56 , Processed in 0.0505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