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围剿屠呦呦》磐石之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0 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磐石之心  

1.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项,当然也是中国科学界获得的史上最高荣誉,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在屠呦呦获得诺奖的前后一段时间,一场或公开或隐蔽的围剿行动正在展开,目的只有一个:阻拦屠呦呦获得诺奖。没获奖之前,希望她失败,获奖之后,他们也没有放弃努力,试图让诺奖评选委员会收回已经颁发的奖项。
  
  这样一场反科学的闹剧,就是这样真实地发生过。
  
  本来,屠呦呦获得诺奖,是中国科学界集体露脸的时刻,因为这代表中国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但许多科学界人士却无耻地露出屁股。
  
  屠呦呦打败了最尖级的国际同行,但是她似乎永远也打不败“优秀”的国内同行和科学官僚。
  
  2.
  
  按照一篇现在网上已经找不到的公开纪实报道《屠呦呦获得诺奖之“谜”》,反对屠呦呦获得诺奖的第一个理由,来自一位在中国科学领域有着实权的人士,他公开表示说,
  
  “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
  
  我们的很多领域,都是外行管理内行,业余指导专业。话说外行怎么管理内行呢?就是在程序上设卡,卡得死死的。什么青蒿素咱不懂,打报告、审批、领导研究决定这些事,还不是玩得飞起?
  
  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你谁?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这是要把一个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变成单位内部评你好我好的先进?
  
  你以为他真的是在意程序公正和集体荣誉感吗?并不是。他在意的是“我”,没有我的慧眼识珠,没有我的参与,这个奖是不能算数的,哪怕你是诺贝尔。他是想分一杯羹,也在诺奖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他想的,不是集体而恰恰是个人主义。
  
  这种公开表态,说明是一种主流观点,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由此也可以推想,国内的许多奖项,是有多大的水分和官僚意志在作怪。
  
  3.
  
  平心而论,这种明枪还算是好的。更可怕的是暗箭伤人。在屠呦呦获奖之后,有不少科学界人士联名向诺奖评委会写信,要求取消这个奖项的评定。
  
  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些联名科学家是哪些人,报道也没有说,想必都是些地位尊崇的人物,说起来无疑会引发一场舆情地震。这种我得不到、你也不要得到的心态,很变态,但是置于某国环境,似乎又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真实,这便是反对屠呦呦的第二个理由:
  
  宁可不要这个诺奖,也不能让屠呦呦一个人独享。
  
  这就好比,改革开放之后,甚至直到今天,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另一些人就开始无比怀念大家都穷的时代。经济上的悬殊,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被剥夺感,但科学上的事也如此吗?你进步了,我就扯你的后腿,把你拉下来一起落后?
  
  我不是说科学家就一定要淡泊名利,但是科学研究成果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这个强求不来,不必搞得你死我活、玉石俱焚。人性的自私、狭隘、丑陋与阴暗,在此暴露得彻彻底底,真是脸都不要了。
  
  4.
  
  需要说明的是,青蒿素的研究确实不是屠呦呦的功劳,但她是团队中的领军人物,作出了最关键的贡献,这是得到公认的。诺奖并不认可集体成就,而只奖励个人,因为“个体才能作出发现,而不是组织。在组织和机构变得愈发重要和有权力的时代,从中辩识出真正具有创造力并改变世界的个体也变得愈发重要”。
  
  这才是诺贝尔奖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真正原因。动不动就奖励集体,淡化个人,看上去很公平,但其实最不公平,因为最容易夹带私货,领导的个人意识变得格外重要。最后就演变成,所有人都得取悦权力,向权力献媚。喜欢讲集体主义,不过是虚伪和权力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反对屠呦呦的第三个理由,更为可笑:屠呦呦在学术同行中声誉不高、名气不大。论资排辈、按名气分配荣誉的事,国内搞搞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习惯,现在居然要闹到国际上,让外人看笑话,丑而不自知。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之时,就有人提出过这种观点。他们愚蠢而执着地认为,名气就代表一切,所有奖项都该颁给名气最大的那个人。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悖论,科学家的名气和科研水平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很多时候是相反的。科学家都要想有名气,就得经营关系,拉帮结派,相互吹捧。但要想做研究,又必须耐得住寂寞,远离这些名利。酒桌饭局上,可以谈成生意,但绝对无法诞生一项研究,除非是关于茅台的口感和风味的研究。
  
  5.
  
  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一些人为什么对屠呦呦获诺奖咬牙切齿的原因:屠呦呦就像一个外来的闯入者,打破了他们的利益平衡,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
  
  原本,吃吃喝喝、相互捧捧臭脚,就能轻松得到学术名气,现在屠呦呦绊脚石一样挡在那里,让他们觉得事情不好办。
  
  原本,有了学术名气,评各种奖项就跟幼儿园排排座、分果果一样简单,现在有了一个诺奖得主,这事怎么弄?
  
  原本,有了奖项,申请科研经费还不手到擒来,现在这个事情就比较尴尬了。
  
  都特么怪屠呦呦。
  
  所以他们根本不是嫉妒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反正他们永远也无法得到,他们是痛恨屠呦呦影响他们吃蛋糕。如果屠呦呦是美籍华人,或者随便一个外国人,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送上诚挚的祝福,科学无国界嘛,管你什么集体贡献还是个人贡献,管你什么名气大不大,因为跟我毛线关系。但是屠呦呦就在身边啊,如梗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这些人虽然最终没有如愿取消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但我们不能说他们失败了。如你所见,屠呦呦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奖,做到前无古人之事,为中国人争得了无上的光荣,但她并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名气、荣誉和待遇。我们有烟草院士、在选的茅台院士,但屠呦呦至今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固然与屠呦呦低调的性格有关,但仍然让人感受到一种隐性的打压:国际上咱管不了,国内还管不了?我能让你获得诺奖就像没有获过一样。
  
  这场围剿屠呦呦的暗战,已经过去6年时间,但空气仍然有硝烟的味道。这种人性扭曲下的丑陋,其实每天、每个角落都在上演。
  
  磐石之心点评:当前我们不缺少集体英雄,缺少个人英雄。我们可以走出全世界最整齐的阅兵队伍,我们却造不出属于自己的光刻机。我们可以打造规模最庞大的高考生和大学生,却只有屠呦呦一个从集体里走出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
  
  我们要求小学生各科考满分,不惜一切代价买学区房,上辅导班,最终培养出一批批硕士、博士,建立一座座恢弘设计的研究所,名字震天响,发表全球最多的论文,却连高精的轴承都无法自己制造。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科技圈外行管内行,应该是罪魁祸首!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14:56 | 只看该作者
当年这个事闹得比较大。但主流新闻把这个事压下去了。。。
事隔多年之后,
我们刚刚看到网络上的无知看客们“围剿莫言”,围剿莫言在诺奖获奖会上的发言,
这又开始围剿屠奶奶了。。。
这个世界要乱。。。。

读书人,要睁大眼,看看身边的小心,绳子牵紧,别让小人闹事。
3#
发表于 2021-5-20 15:02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21-5-20 14:56
当年这个事闹得比较大。但主流新闻把这个事压下去了。。。
事隔多年之后,
我们刚刚看到网络上的无知看客 ...

有些人闲得蛋疼。
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
有些人是混水摸鱼。
还有些人刷存在感,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到最后它们也不知为了什么吠。
总之两个字
一个是蠢,一个是坏。
而已
4#
发表于 2021-5-20 15:07 | 只看该作者
同行是冤家。

妖魔鬼怪看不清楚啊专家!

悲哀!
5#
发表于 2021-5-20 17:59 | 只看该作者
盗墓笔记里有句话:最可怕的是人心。
6#
发表于 2021-5-20 20:57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情况不止科学界。。。。。。。。。。。。。。。。。
7#
发表于 2021-5-20 2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1-5-21 08:48 编辑

围剿是后话,但端倪已经在“前传”中呈现了。
一个名叫米勒(?)的,在非洲发现来自中国的青蒿素很有效,就调查是谁研究的。有七家单位言之凿凿说是自己。米勒可能是中国通,耍了个心眼问,那么你们认为谁对这件事的贡献是第二位的。于是他们都指向屠呦呦。米勒最终了解到三个关键程序是屠完成的。这就为后来的“七雄争霸”埋下伏笔。
内行领导内行,一般情况下是伪命题。作为内行是不屑于承受领导这个荣誉的,做领导直接被占用大量科研时间精力,成为外行,尤其如果再被官场朽气濡染的话。

8#
发表于 2021-5-21 14: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县请来了省刊的主编,吃喝玩乐三天,拿走了一批稿子。
最后,以小说闻名的老前辈发了一篇散文,永远不会被邀请参加陪同吃喝的我意外投稿,意外发了一篇小说。
然后,作协前辈以此为耻,谁也不敢向我祝贺。
9#
发表于 2021-5-29 10:59 | 只看该作者
“动不动就奖励集体,淡化个人,看上去很公平,但其实最不公平,因为最容易夹带私货,领导的个人意识变得格外重要。最后就演变成,所有人都得取悦权力,向权力献媚。喜欢讲集体主义,不过是虚伪和权力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好!一针见血。这篇文章揭示了我们国家一些人的假恶丑,在打着所谓正义、公平、公正、道义等等旗帜之下,丑恶嘴脸暴露无遗,心理变态暴露无遗。
10#
发表于 2021-5-31 13:54 | 只看该作者
砖家哎,这样的新闻让人压抑、愤怒却无计可施, 徒劳得很。
见不到别人比自己好,我没得到你也别想有……内心的龌龊令人惊悚。
可悲的是,真真切切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 17:02 , Processed in 0.0669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