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21-6-8 20:55 编辑
云南民歌《想亲娘》,最早接触到的版本是施鸿鄂演唱的,一位兄长买到的盒带。因为机缘巧合,两人都对施大师的演唱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迅速到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在八十年代初期,能够有这样的鉴赏能力,现在想起来都不可思议。为什么呢?两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工厂里的青年,接触到一些音乐作品,但是对美声唱法还不熟悉和了解,甚或有些抵触和反感的蒙昧状态,想来还是因为对于文学和音乐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体会,感觉到了其中的神奇和迷人之处。兄长的这盒磁带里选了一首施大师的这首作品,他知道我会感兴趣的,于是推荐给我收听,欣赏几遍,果然如风吹佛,如雨润夜,听之不忘,为之撼动和吸引。感觉歌里有画面,有心跳,有期待,祈求,没有哭出的眼泪,和满眼青山绿水的明丽和内心苦楚焦急的对比。是一颗集美声和传统民歌于一体的艺术明珠。不可多得,不可忽视。
《想亲娘》是一首云南民歌,最初的样子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根据作曲家改编的作品里体会和理解。不可思议的事情是钢琴伴奏和一首深埋在远山长河的民歌的奇异组合。喜欢极了这样的碰撞,就像是西洋乐器和现代京剧的结合,产生了美妙的效果那样。民族音乐和西洋乐器的嫁接,产生了意想不到耳目一新的感觉。
胡桃开吆花吊吊长,远离家乡想亲罗娘。娘想儿来想呀想到老,儿想亲娘哭吆断肠。 山高也有人呀行路,水深还有渡船罗人,渡船哥哥先渡我,渡我回家看亲娘。 船到江心不啊拢岸,眼望青山哭吆一场。
胡桃开花吊吊长,胡桃花是云南家乡的花,也是歌者遇到的花,因花触动,借景抒情,这些是表面所见和所想,这些还没有触及到内心的层面,但是接下来的语句就实在和重要起来了,牵出好铺垫出了歌曲的抒发情感的最初场景,且有了如此的比兴,引出了歌曲的歌唱所在。远离家乡想起母亲。可以说有一石二鸟之妙。这是反复欣赏体会歌词的发现和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是一种对比和对应。慈母和孝子,最难克制的就是血肉之情的自然流露。惦念和牵挂,照应和依赖,这种天地间最朴实最醇厚的情感,延续着民族和家族的血脉。想念远离身边的孩子,是每一个长辈难免的情愫。慈母的想念无疑更为持久和深邃,跨越晨昏,连绵不息。孩子思念母亲也是没有水份的实在。想起小时候邻家姑姑,下乡在并不算远的乡下,有伙伴回家的,都要带上一点小礼物捎带给母亲。记得有一次是一小包花生。是手绢包着的。看到邻家奶奶的笑脸感谢,她能从一小包礼物里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惦挂和想念。一般而言,想念家人,不一定都会到达哭断肠的地步,只有那些生死离别的时刻才可能产生情感的爆发和倾泻。平常的行为大都像是无声的企盼,不觉时光荏苒,华发萌现。而孩子们对长辈的想念,也是时重时轻,有时候强烈,有时候隐忍不觉,但是终归难以躲避,呈现出自然的状态。
苦难的旧社会,人们子散亲离为生活奔波,逃不出属于家国的悲惨境域,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也为了生存际遇的困扰外出打工,少不了离开家中老小,思念的情感在所难免。一年能遇到几次的现象不算奇怪。能够经常和家人在一起,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是一种撕裂,母亲不能和孩子在一起是一种无奈,没有什么可以弥补这一种缺憾。歌曲歌词感怀到此,迎来了心境的转变和积极的面对。山高也有人行路,水深也有渡船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山高有人走,水深有人渡。无论是离家还是归家,都有义无反顾的人们穿行其中。但得有了机会,但得有了决心,就要实现心中的愿望。逢山攀登,遇水乘船。歌曲把人们引导到了宽阔的水域面前,车到山前必有路,人到岸边需要船。有渡船没有,有的,人还很多,需要分批才能进行。
渡船哥哥先渡我,渡我回家看亲娘。想先走,需要理由,需要更多的付出,才可能换来船家的照顾和允许。要渡船的人打感情牌,打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理解,打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共同的敬爱这张牌。和这种情感诉求相对应的是,歌曲的曲调也进行了转变,升到了新的境域,高出了大二度,这种声情突出的表达,带来了很强烈的感染力和自我的感动,相信渡船渡过无数人的船哥哥会为这一个要求而受到影响和理解。一个激切切要去过河看望母亲的游子,一个从脸上和声音里能看到内心的人,还有什么不可以照顾得到,游玩的观光的下一次也不晚呢,看母亲的兄弟,别声张了,快上船呢!如果我是那个船家,我会毫不犹豫地给这位兄弟留出一个位置,还可能少收和不收渡河的盘缠费用。出外的人们,多不容易啊。
歌曲开始从平静的起兴,到交待出想念亲娘的情绪和行动,一直到渡河完成了开始阶段,歌曲的情绪有了波澜的起伏和平静。在最后一段来临之前,人们又感觉到了平静的情绪的来临。但是这种平静是一种隐忍到心底,始终没有爆发出来的情感的岩浆。如果说对船家哥哥的诉求,表达出了内心的决心和强烈的诉求,算得上第一次情感的高峰状态,那么船行走在江水中,在遇到新的情况之前,内心还是平静了一小段时间的。因为人已经在靠近母亲身边的路上,离母亲越来越近了,期待的情形就快要实现了。可是遇到的新的问题却让这种本来的平静产生了新的不平。船到江心不拢岸,眼望青山哭一场。江水流逝情况复杂多变,渡船的哥哥想来无法把控这种突来的变化,来回的发力估计于事无补,需要更多的等待和选择。船上本来感觉能见到亲娘的兄弟再一次担忧起来,能不能见到母亲,在湍流袭扰的挑战前,还不一定算是容易的事情。考虑到会有耽搁和愿望难以实现,眼里的青山变得模糊,泪水奔涌而出,情感的高潮再一次出现,但是不像是要求上船的呼声那样强化在外部的表现,而是通过泪水的奔泻,把心中的母亲再一次狠狠地想念一场。
歌曲最后一段,以眼望青山哭一场,重复两次结束。不知道最终完成了渡江还是原路返回岸边,但是想念母亲的内心和行动的一首歌曲已经完成了全部的表达。意犹未尽,余韵缈缈不散。这首想念母亲的歌曲,感觉是完全可以穿越时代和空间考验的歌曲,因为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普遍的众生的共同情感。想念母亲,想念孩子,天经地义,放之四海都是真理的事情。只要还有不能经常见面,不能经常进行交流的情感,都会产生这种最自然的情感状态,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
因为对这首歌曲有了一定的自我体验的渊源。个人以为演唱最好的应该是施鸿鄂大师,虽然他是比较纯粹的美声唱法,演唱这首民族音乐色彩浓重的歌曲可能会产生某种隔离之感,但是事实上非但没有这种感触,相反施大师能娴熟地运用到了歌唱技法中的哭腔元素,让某些自持产生了情动于衷的哭的意味。这种哭腔技巧的自然娴熟运用,人们可能在施大师演唱的歌曲《松花江上》中,爹娘啊爹娘啊那句歌词里体会得到。在网络上已经难以找到施大师演唱的这首《想亲娘》了,感觉却是最好的演唱版本。其中的好感觉可以说上好多。譬如说好多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曲,随意举几个例子。蔡绍序演唱的这首歌,比较质朴单薄,像以为单薄的乡村少年。刘维维却是一个穿戴整洁四平八稳的先生形象,要去省亲。男中音大佬廖昌永太过雍容华贵,锦衣少年富贵返乡的气概。程志老师英雄好汉,歌唱起来惊天动地,想来母亲也是一位英雄的母亲,不太会有动辄想啊想到老的心胸。唯有施大师的演唱,中和了所有的不合适,表达出了一种不高不低,不土不洋的最佳表达境界。感染人心,自然由衷。
在整理和欣赏这首歌曲的资料过程中,我居然在电脑里找到了一首由施鸿鄂老师演唱的这一首歌曲。仔细听过几遍,感觉还不是最初听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位兄长介绍的那首歌曲。在一盒录音带里施大师演唱的这首歌曲。那么多年过去,不知道他还有没有保留这盒磁带。抽空联系一下,对他说说我对于这首歌曲的体会,再询问一下他,还记不记得曾经喜欢过的这首歌曲? 2021年6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