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30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孟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9-28 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此阅读中财收藏:《孟子》



  



  孟子姓孟名轲,战国时期小国邹人,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齐名,世称“孔孟”。

  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孟孙是庆父的后人,庆父是鲁桓公三个有名的小儿子之一,当时民谚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指的即是其人其事,可以想见其跋扈。孟孙与庆父的两个弟弟叔牙、季友之孙——叔孙、季孙——齐名,合称“鲁国三桓”,为鲁国晚期实际的执政。这其中季孙实力最强,也最有名,《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季氏”指的即是季孙。鲁国系周公旦的封地,因此从本姓上来说,孟子当与周天子同宗,姓“姬”。

  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靠,《阙里志》和《春秋演孔图》曾说孟子的父亲名激,字公宜,母亲姓仉(音zhang),但缺乏另外的根据。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夫,全靠母亲独立拉扯;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曾一怒断机。“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两个故事,颇可看见孟子幼年生活的艰难。

  孟子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学成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综览《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日益激烈的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在孟子看来,理想的政治应该是统治者施行“仁政”。如此,方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最终被人民所推翻。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此外,孟子还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的这些理论,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学说,使儒家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是之故,他也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2#
发表于 2005-12-2 09:37 | 只看该作者

主張性善的孟子

  

  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大約生於周列王四年(西元前三七二年)。孟子的父親名為孟激,在他三歲時就去世了。孟子由他的母親獨立養育成人。母親仉(ㄓㄤˇ)氏,是一位堅強又優秀的母親,竭盡心力地教養幼子成人,由「孟母三遷」、「殺豚不欺子」、「斷織教子」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中,可以想見孟母的確是一位善於教育子女的母親.孟子經由母親的啟蒙和教誨下,學識越來越豐富。孟子不但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更根據當時的情勢與需要,而有了更深的闡發和弘揚.對於孔子所說的「仁」,更以「仁」、「義」、「禮」、「智」來做為延展,他認為凡是人都有一顆「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惻隱之心」,由此,孟子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複雜而豐富的學說——「性善論」。

  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是一個十分紛亂的時代,那時,周天子的地位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的侵略戰亂更是不曾停歇。為了使自己的學說能夠被諸侯們接受且實行,孟子周遊於各國之間,規勸說服各國諸侯國君,使儒家的學說能夠真正地被實踐.經過了十幾年周遊列國的生涯,卻受挫於時代造成的「以武力爭勝」、「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霸道思潮之中,使得他所主張的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竟沒有任何可以實現的餘地。於是,他便回到故鄉並且定居下來。把時間和精力投注在教育事業和對自己的學說體系的整理上。

  孟子認為教育是一件崇高且非做不可的事業,並且認為是人生的三大樂事之一。他說:「對有德的君子而言,人生有三大樂事,但並不包括稱王於天下在內。父母健在而兄弟之間相親相愛,這是第一件樂事;上不愧於天,下不愧於人,這是第二件樂事;能夠得到天下間的優秀的人才,並且教育培養他們,這就是第三件樂事。」在他一生中,有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都在教學授徒,幾乎佔了他全部人生的三分之一。

  孟子教導學生,常常用故事來說明道理所在,這不但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的瞭解,也讓他們的印象特別深刻,如本課課文中用奕秋教人下棋的故事,說明了專心致力的重要,就是用淺白的故事來說明深刻的道理。

  和孔子一樣,孟子晚年除了教學之外,也致力於將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做有系統的整理,所以「著書立說、教育英才」就成了孟子晚年生涯的寫照。將畢生精力投身於弘揚儒學、做育英才的孟子,在周赧王二十六年(西元前二八九年),終於結束了他對儒學奉行不悖的一生,享年八十四歲.
3#
发表于 2006-12-30 17: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4#
发表于 2007-7-3 22:00 | 只看该作者
中财《孟子》怎么没有《告子》《尽心》两篇呢?
5#
发表于 2008-2-22 16: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版面很冷清呵。
6#
发表于 2021-7-1 12:16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存在,就有被发现的一天。

先看看,消化了再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5:04 , Processed in 0.1905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