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20-10-10 22:19 编辑
不 要 走 弯 路 ▪ 牛老伍
通向目的地的路,有很多种,有狭隘的驱车路和行走的路,也有特指的有求学之路、探索之路。而走捷径,走阳光大道,总是人们很自然的选择。
而弯路,常常指我们到达目的地不顺利,至少不是事半功倍,或许我们难免在不知不觉中都走过,而明明知道是弯路,你还会走吗?会的,张爱玲肯定地说:在青春的路口,我们有一条《非走不可的弯路》。
张爱玲短短四百多字的短文里,讲述了母亲走过的弯路,却无法阻止女儿去探险,女儿摔了跟头,却也没能够阻止后继者勇往直前。张爱玲的文字处理得很有技巧,从母亲走过的弯路,转移到我坚持走,再轮到她固执走,无疑肯定了题目:这条弯路是非走不可的。张爱玲的文字表现同时也是冷静的,甚至是冷酷的,眼睁睁看着女儿走弯路、我(女儿)再看着她一步步走向歧途,结果摔跟头,甚至可能头破血流,只是一句笑着的祝福:“一路小心。”
反复读了很多遍,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前仆后继要去走这条弯路,要去碰壁,去摔跟头,有时竟然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对待好言相劝,为什么她不信任我,为什么我不信任母亲?
我找不到答案,但是我发现这条弯路,张爱玲指出的是青春的路口,于是我想,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或是青春有本钱,可以奢侈消费;但是,我亲爱的青年朋友,倘若您听了母亲的话,调查了朋友的忠告,是不是在您人生的旅途更一帆风顺呢?
我无法得知,在张爱玲文字里,是不是也有坎坷一生弯路的写照,是不是作为一种警语呈现给大家?可是作为结语,张爱玲分明在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似乎告诉读者:走吧,弯路走了,就长大了……,而我是多么希望,不走弯路,我们也长大了!
然而,奇怪的是,人长大了,也不一定不会再走弯路,人生的和生活的弯路。比如,邻家有个倔老头,退休赋闲就爱在老年活动中心学习书法,指导老师好心指出他临摹某字的某处与颜真卿的多宝塔差异较大,劝其初学要认真临帖,他却固执地辩说自己特意为之,在求变、在创新,不听善言,从此,老师在他的帖上只圈而不点,结果不久同伴的作品屡屡活动得奖,自己却一直在变,变成了四不像。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是青春的路口,还是迟暮的十字街头,我们总要听取不同意见,得出正确的选择十分重要,青春不能无悔,老年尤要珍惜。
絮絮叨叨,小文该是张爱玲作品的两倍有多了,搁笔吧。简单地说,无非就总结出一句话:张爱玲的《非走不可的弯路》值得一读,无论的文字处理技巧还是哲理上的寓意,都很精彩,而弯路就不一定非走不可,能少走就少走,能不走就不走。通过倡读,明白了这点,做到了这点,善莫大焉。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注:原文摘自《中国百年散文典藏书系:幸福是杯下午茶》,编者:林语堂、冰心,ISBN:978751152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