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语言超越日常用语的途径——读刘华明的诗《雨中的事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7 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雨中的事物/作者:刘华明

在西风的鼓噪下,雨水们相见甚欢
飞翔具有协调统一性,坠落是相互依附的理由
相聚和别离均无遗憾

枝头的鸟鸣是绿色的
需要反复悬挂,和雨声搭配出售
你要的浪漫在暮色里此消彼长
西边的彩虹刚好
一组龙挂像英雄出世
天上人间,断点传送的凉意需打包后寄往他处

闪电不会照亮一切,村庄的暗影里有花朵悄悄开放
白色是春天死亡的见证,红色是那朵玫瑰在雨中香消玉损
而彩虹不会此时出现,七色的桥面禁不住乌云的重负
燕子按照惯例穿堂入室,反扎罗裙的女人有出逃的迹象

露珠在麦子的头上来回翻滚
东去的流水继续着宏伟的篇章
一群孩子在村头打闹嬉戏
把我内心的波澜弄得风生水起

赏析:
    本来,一首诗歌的解读可以有多种适当的但却是不同的楔入角度。这里,我想到要就刘华明的这首《雨中的事物》,集中地谈一下关于诗歌的“语言生成性”问题。洪迪反反复复地强调说:“诗是人以生成性语言审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成性语言”,用洪迪的话说就是具有“创造性的”诗性语言。“创造语言”,在解构破坏语言的同时重新组合创造新的语言,是诗歌赋予诗人的“特权”。没有语言的创造就没有诗歌。
    洪迪在他的《大诗歌理念和创造诗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 第127页)中讲到“生成性语言”“一般地说,它可以分作三个层面:一是对日常语言的超越性;二是诗作成篇的自组织性;三是阅读欣赏的再创造性。”这里重点介绍第一点:诗语言对日常用语的超越性。洪迪做了较为细致的总结,诗语言超越日常语言的途径,基本上总结为四条。
    第一条:  尽可能地使用和创造意象,增强语词的隐喻.象征.暗示的功能。
    阅读刘华明的诗歌,表面上尽是日月星辰,山川木石,风花雪月,鸟兽虫鱼。你在诗歌的表面上根本看不到他所要对你讲的道理。你必须仔细认真地玩味那些个物象所寄寓(隐喻象征暗示)的情思——意象,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这样就避免了直白。美,嚼透之后更感觉美。《雨中的事物》中的“雨”就不单纯是物,而是乡村“人们”的象征意象!这样讲这样解读有的读者可能感到很奇怪不理解,这就正体现出刘华明诗歌语言的创造性超越性。现成的语言就有“人潮如涌”“人山人海”等,诗歌用“雨水”象征世上的乡村的“人们”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来看看第一段:

在西风的鼓噪下,雨水们相见甚欢
飞翔具有协调统一性,坠落是相互依附的理由
相聚和别离均无遗憾

    “西风”通常是凄风,在这里是人生环境条件的暗示;而“坠落”是对人生的本质性的怎样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呢?!“飞翔”指人的一致性的活动。“相聚”“别离”则更是人的常有的现象和变故吧?我是这样理解的,当然不排除你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诗歌见仁见智,更何况当诗歌被“意象化”时,更可以有多层面多角度的视点和理解。照我的理解我们来看最后一段:

露珠在麦子的头上来回翻滚
东去的流水继续着宏伟的篇章
一群孩子在村头打闹嬉戏
把我内心的波澜弄得风生水起

    “露珠”是“雨”水微小短暂的凝集,隐喻暗示个体的人生的短暂;东去的“流水”的“雨”水的汇合,则是生命的整体的永恒的滚滚涌流。“一群孩子”是新生命天真烂漫幼稚的开始,最为能点破题旨,说明“雨”就是“人”!而“把我内心的波澜弄得风生水起”还有更多的理由,那就是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讲的:社会生活中名与利的不幸和爱情家庭生活中的痛苦。

枝头的鸟鸣是绿色的
需要反复悬挂,和雨声搭配出售
你要的浪漫在暮色里此消彼长
西边的彩虹刚好
一组龙挂像英雄出世
天上人间,断点传送的凉意需打包后寄往他处

闪电不会照亮一切,村庄的暗影里有花朵悄悄开放
白色是春天死亡的见证,红色是那朵玫瑰在雨中香消玉损
而彩虹不会此时出现,七色的桥面禁不住乌云的重负
燕子按照惯例穿堂入室,反扎罗裙的女人有出逃的迹象

    第三段,“雨中的事物”“鸟鸣”是借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说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名”,“雨声”是暗示追逐名誉过程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喧嚣”。“打包寄往他处”的是货物,指的是“利”,“凉意”是亏本的忧伤。“彩虹”是虚妄的希望。“龙挂”是摧毁希望的变故。
    第四段“雨中事物”写个人的及家庭生活中爱情的不幸和家庭离散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洪迪关于诗语言超越日常语言的途径的第三个途径:“凭借联想. 想象与幻想,采用不同于抽象思维逻辑的意象思维逻辑,并使两者协同作用”。    当一首诗歌被阐释后,你发现诗歌所讲的这些个道理完全可以用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完成时,这样的诗歌就是意象逻辑和抽象逻辑协同作用得协调的结果。刘华明的诗歌,几乎首首都是这样的情形,实实在在是独具特点难能可贵!
    洪迪关于诗语言超越日常语言的途径的第二条,是这样讲的:“适度突破原有语法,创造具有惊讶效果又可以被接受的语词排列组合方式,创造新的句式。”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变形”。这在刘华明的诗歌中俯拾皆是。比如这两句“枝头的鸟鸣是绿色的/需要反复悬挂,和雨声搭配出售”,就非但是突破语法,而且先是“通感”后是“徉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刘华明的诗歌在诗歌语言的创造上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轻易无法跨越的高栏。半生读诗,个人所见中,其创造性的高度独特及其终始如一的一贯性,绝无仅有!
   
    洪迪关于诗语言超越日常语言的途径之四:“通过诗的整体结构,创造氛围,建造四维诗美时空,追求诗语言在蕴涵上的感悟启示性与层递衍生性,在形式上的音乐美与建筑美”。刘华明的诗歌我读过百首,粗点细评已经80首之外,关于这一点,有的说过许许多多,有的涉及的少一些,朋友们自己去读吧,自然会感受得到,此亦不拟赘述。
    洪迪的“四维诗美”即“意蕴美 形象美 情感美 形式美。”《雨中的事物》中以缤纷的意象,凝结成对人生对生活痛苦的认知和理解的意蕴,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其诗歌语言的字词句段篇的高度协调统一给读者带来的阅读快感,这些,不正是洪迪所谓的“四维美”的具体体现吗?毋庸置疑。

    (交流——)

[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1 于 2010-6-27 10:0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09:41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坐沙发——
3#
发表于 2010-6-27 09:44 | 只看该作者
先沙发,等慢慢细品
4#
发表于 2010-6-27 09:49 | 只看该作者
评得较深入,坐下来慢慢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谢二位读帖,真快——
我就纳闷儿,我兄弟刘华明的脑袋怎么这么特殊捏?怎么能想到这样来写雨呢?
和我读的不同的朋友欢迎来交流一下——
他在忙着出诗集,我读诗的瘾也差不多过够了——
6#
发表于 2010-6-27 11:16 | 只看该作者
华明的诗歌,确实有自己的特色,表达质感,韵味,意境都很精美。作者分析的好,读后很酣畅。
7#
发表于 2010-6-27 17:14 | 只看该作者
别致的意象和大胆的表述,成就这样一篇佳作。欣赏诗评。谢谢,问好~
8#
发表于 2010-6-27 18:54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和点评都很到位,还让读者通过此文学到了不少诗歌理论知识,受益匪浅哦。谢谢交流。
9#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12:37 | 只看该作者
一并谢过读帖的朋友们哦!!!
10#
发表于 2010-6-28 17:4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野鹤飞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21:55 , Processed in 0.0545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