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07|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写散文无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6 0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我写散文无技巧
.
文/彭建华
.
      我从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写,那时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
.
      虽然在写,但很少去写散文。我最初发表的文章是小说,很小的那种小小说,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了。后来又写新闻、写杂文、写公文,直到2004年才结束。期间我开始尝试散文的写作,在各级报刊上大概发表了十来篇,其中还得了一个1997年度湖南省县市报副刊好作品三等奖,得了2002、2003年《中国税务报》副刊年度主题征文三等奖和二等奖。
.
      尽管如此,但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散文写作无技巧(其他文体也是如此)。说实在的,即使我想用技巧,也无技可施。因为,我除了读作品外,从来就没有去读过任何写作理论的文章和书籍,也就是说,我根本就不懂什么写作。之所以现在还在写,那完全是缘于自己对写作,特别是对散文的喜爱。
.
      我的散文写作之路,是在多年的逐渐摸索之中走过来的。现在借第二届南岳笔会需要写“创作谈”的机会,回头来看一下,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演变和进化。
.
      首先是学。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我学别人怎么写对话,怎么写心理,怎么写场景,怎么去构架,怎么去升华。对于我来说,这一过程十分漫长且缓慢,一直到现在,我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总在遁着别人的石头指引的方向走走停停,走不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
      我学别人的散文,从不尚名家,只求喜欢。凡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和范本。何立伟的散文我喜欢,特别是那本《大写的人》,我在网上读到之后,总是念念不忘。这本书是写人的,于是我就学着去写故里的人物系列散文。何立伟当然是名家,但是也是我们湖南老乡的欧阳杏蓬,现在还是一个草根作家,我却也是十分喜爱他的散文作品。我将他的文本当做自己的范文来学,收益不少。他的某些篇章,比如《行走的白杨树》、《我要的地方叫东干脚》等等,我读了之后,也依样画瓢,写出了《行走的木棉树》和《我的院子叫朱公塘》等一些散文。如果说,对我影响最深的作家是谁,我就毫不犹豫地说是何立伟和欧阳杏逢。
.
      再就是悟。悟是我读书和生活中的习惯。我喜欢从别人不起眼的事物中,用顺向和逆向的思维去考究一番,以期寻找和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样做,对写作特别是散文、杂文的写作很有好处。当然既是悟,其得出的东西总是量小却又质高的。有时所悟出来的东西,甚至只是灵光一闪,很难捕捉得到。但是,往往只是这“一闪念”,有时写一篇数千字文章就足够矣。如果幸运的话,这“一闪念”还有持续生发的可能,让我的头脑里长出一片理性的树林。将这片树林化作一篇文章,那就好比繁星闪烁的夜空,那就是一篇厚实的哲理散文。如果取其一二点缀文章,那就好比天上的太阳、月亮,那就是永远的闪光点。多年来,我用悟的方法写的文章最多,覆盖了散文、杂文和小说等文体。如我写的关于生命、生活、爱情、友谊、自由、文字、时间、孤独、空白、风景等感悟系列散文,就是这样写成的。现在,我将这种灵光一闪念的散文写法,称之为“框架式”写作。这是从建筑上借来的名字。具体方法是,将这“一闪念”确定为一个基点,再据此生发出其他的基点。确立的这些基点,就相当于建房的柱梁,也就是框架。然后,在框架的空格里填上一些细节的砖块。做完这一切,这篇散文也就大功告成了。比如我的散文《坚硬的阳光》,写它前我没有丝毫要写它的迹象,只是那一天下雨,我就想,出太阳多好呀。进而我又想,雨可使许多东西变软变坏,阳光却能使许多东西变硬。阳光虽然自身没有硬度,然而它却可以通过别的东西来显现自己的硬度。这时,“坚硬的阳光”这几个字,一下就跳入了我的大脑。捕捉到了用“硬度”来现身的灵感,于是就立即动手,很快就写出了这篇三千字的散文。
.
      三即是真。我的散文观就是真实。真实写写真实。唯真才能出情。散文不同于小说,小说可以尽情虚构编造,所以写小说又称之为编小说。但是,编散文却不能够。散文只能写,再放宽一步,也只能到抒为止。所谓“抒”当然是抒情,这是散文的特质,或者说这是散文的一种艺术手法。言下之意,散文的“实”可以允许来一些不实,但它是有限度的,这种“不实”需得在情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处理,它永远不可能成为散文的主骨,只能是“实”与“实”之间的一种粘合济,凭着它有力的粘合作用,从而使得众多的“实”组成整篇散文稳固的骨架。在我所有的记人述事性散文中,可以说每篇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其情节是真实的。曾有网友读了我的散文后,问我一些个人方面的情况,我就对他说,我的情况几乎都写进了散文里,你如果想了解我,那就去读我的散文,只要你读完了,一个活生生的我也就站在了你的面前。更有趣的是,去年我与一位文友曾拟出一本散文集,我竟然不敢将自己的散文原汁原味地交出去。于是我不得不增做了一项特殊的工作,那就是改假。将某些真实的人、事、物改成虚假的,以免日后发生对号入座之类的麻烦事。
.
      说来说去,以真改假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其实我的散文写作在真实上还是大受其惠的。因为写真,所以我快。尽管我近来写得少,但那是生性居懒,如若真正写起来,一篇三四千字的散文,我用手机写也就五六个小时完成它(我不会电脑,现在身处他乡,学它又嫌麻烦)。更主要的是,基本上勿需构思,只要开了头就只管往下写,那些个故事、人物、场景、细节,它们统统自己跑到我的大脑里来了,任由我调遣。古人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就是我写散文的如许源泉。因为是写真述实,那些散文所需的部件都在我记忆的仓库里储着,我当然就用不着搜肠刮肚,去寻找那些虚假的备用品来代替了。当然,这还有一种熟练的成份在内。2008年初我开始上网写作,此前二十年每年写不到一二篇散文,写起来自然生疏,写时每每一篇一二千字的文章要弄上一二天才能完稿。上网的第一年,我写作的兴趣高涨,各种文体的文章居然写了二百多篇。前后对比,真有“天上人间”之感。
.
      最后是改。这个“改”不是指修改,而是含改变的意思。我写散文不修改或很少修改,基本上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发出来就是什么样子。要说修改的话也就在编辑排版时,顺带疏理和检查错别字。这里所说的改变,有点改革的意味。这是我从今年初以来开始实施的一项工作。我最喜欢写的文体是杂文和散文,但忧于现实,今年初时我曾决定从此不再写杂文。可是内心又实在难以割舍,加上有朋友和网友劝说,不要我放弃杂文写作,于是我就试偿着嫁接散文和杂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今年就写出了带有着杂文味道的一些散文,《少年醉酒》、《东莞之冬》、《父辈与农具》、《蚂蚁》、《一只碟子的死亡》等就属于这一类散文。其中的《一只碟子的死亡》、《父辈与农具》分别被新西兰中文《先驱报》、西安《城市金融报》转载。特别是最近的散文《坚硬的阳光》,有网友直接称其为杂文,还有网友叶香,更以“有一股凌厉之气”为理由,将它推荐为第二届南岳笔会入选作品。除散文外,我在小说上也进行嫁接杂文的试验,为此写出了《张局长写诗》、《张主席写小说》等,其中的《张局长写诗》还被《杂文月刊》今年第一期选刊版转载。因为今年的散文写作,北京也给我寄来了邀请加入中国散文家协会的通知和表格。为此我感到欣慰,不管我这一“改”方向是否对头,但总算显露了些许让人瞩目的山水。
.
      喜欢散文,率性而写。这是我在家乡一家网站的签名。因为“率性”,所以无需“技巧”。唯留“喜欢”二字足矣。

文谭居士彭建华
作于2010,6,26
.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彭建华 于 2010-6-26 06:5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6-26 06:48 | 只看该作者
建华好早哦。
这篇文字可以说是一个最真切的写作体会和经验了,详细而具体,读来受益匪浅。
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6-26 06:48 发表
建华好早哦。
这篇文字可以说是一个最真切的写作体会和经验了,详细而具体,读来受益匪浅。
问好!

施梅早上好!
这是昨晚通宵写的。因为笔会那边催着要。
4#
发表于 2010-6-26 07:04 | 只看该作者
我写散文无技巧 :对散文写作的解析来自个人写作的经验和实践,感悟通透,细腻、翔实,生动扩展了写作建立于真性情之上的所有理念和感念,写是一个动词,而写之前的构思以及构成所有细节的内容,都来源于思考和切身的体验,确实优秀。欣赏了。另:这是您本周之内的第二篇原创首发,还请不要再多发为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26 07:04 发表
我写散文无技巧 :对散文写作的解析来自个人写作的经验和实践,感悟通透,细腻、翔实,生动扩展了写作建立于真性情之上的所有理念和感念,写是一个动词,而写之前的构思以及构成所有细节的内容,都来源于思考和切身的 ...

早三个月我几乎没写一篇,所以就很久没来发稿。近来写的兴致回升了,所以就写得多也来发文勤得些了。而且,这篇是应急稿,今天不发中财,就无法首发中财了。我的目标是,争取每一稿都在中财首发。
故,还请小暖包容则个。
问好!
6#
发表于 2010-6-26 07:22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心灵的灯塔,是生活构造起来的建筑物,无规无律,好!
7#
发表于 2010-6-26 07:31 | 只看该作者
从自己的创作经历来谈创作经验,质朴而亲切。艺术精品都是以情动人,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说无技巧,实有技巧,只是隐藏的天衣无缝而已吧?读来受益!
8#
发表于 2010-6-26 07: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彭建华 于 2010-6-26 07:18 发表

早三个月我几乎没写一篇,所以就很久没来发稿。近来写的兴致回升了,所以就写得多也来发文勤得些了。而且,这篇是应急稿,今天不发中财,就无法首发中财了。我的目标是,争取每一稿都在中财首发。
故,还请小暖包 ...


————

严重感谢! 因为怕每周只选一篇稿子的稿费,怕您辛苦,才这样想的。您的优秀作品,首发中财,大家高兴还来不及!真的,很感动!!!!!!
9#
发表于 2010-6-26 07: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26 07:04 发表
。另:这是您本周之内的第二篇原创首发,还请不要再多发为好。.


小暖版主认真的精神我很佩服。我们会员都是佩服您的。

不过我可以给您提一点小小的醒吗?(先请您海涵啊。)
有一个人在一周之内,被亲爱的您加精华两次。呵呵。
10#
发表于 2010-6-26 07:5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篇文章,散文无技巧,灵魂是真实。
11#
发表于 2010-6-26 07:52 | 只看该作者
技巧只是给工匠的,在规律之外才会有更辽阔的写作空间。彭老师的率性写作,更能够荡漾出一片真意天地。问侯中......
12#
发表于 2010-6-26 08:50 | 只看该作者
  一篇率性的散文写作交流的体验之谈。
  无技巧就是大技巧。就是综合和调动,就是立体,就是融合。事实上从体谈里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交融,既有体裁上的,也有思考上的,更有行动上的。巴金到老都没忘记“真”字,也倡导和身体力行这种面似无技巧,实乃大技巧的技巧。
   作者这篇可读性和适用性都很强。
13#
发表于 2010-6-26 09:12 | 只看该作者
问候一彭建华老师周末愉快。
14#
发表于 2010-6-26 09:33 | 只看该作者
散文无技巧,其实我从您的文章里已经学到技巧了,那就是——学、悟、真、改,好文就如春雨,润物无声。问好建华老师。
15#
发表于 2010-6-26 09:45 | 只看该作者
让人受益的心得体会。虽说无技巧,实则有技巧。不射之射,为大射。有音希声,大道无形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7-3 00:21 , Processed in 0.0543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