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村里有个老和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1 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叶叶 于 2022-6-1 21:46 编辑

           村里那个老和尚
                文/张体龙

    幼时上学, 常见一位灰衣布履的老人在村西菜园里忙活着。村里人说,菜园上原先有座古庙,别看种菜的老头不起眼,他曾是庙里的主持,管着一帮和尚,风光着呢。
        一
     阳光下,和尚专注地拔着草,或是捉着虫。烈日不紧不慢地在他头顶晒烤着,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裳,愈显他的孤单凄凉,让人看了心中不忍。偶尔他会捡到一块破旧的瓦片,拿在手里好奇地看了一会,实在难以辨出是哪个朝代的,他便懊恼地把瓦片扔到墙根处。“当”的一声,瓦片砸到墙根前的一块青石上,提醒着我们这块大青石还支撑过庙里的大殿呢,跟着和尚享受过供奉的香火,见过寺庙的繁华与落陌。现在却只能躺在这墙角下,陪着这默默的和尚。

     和尚住的房子也很老了,这是拆庙时特意给他留下的,墙根上已满是苔痕,几颗瘦弱的野草从瓦缝间钻出来,常随风摇晃着。古庙虽然没有了,但村里人还是习惯性地叫他和尚,他听后从不生气,偶尔有人提起他的名字,连他自己听了也不习惯。
   
    和尚、老房、菜园,没有了神殿和神像的古庙遗址,再也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幸好房后还有片杏林,那里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每当杏花开放,远远望去红白一片,引来孩子们在杏林中疯跑。杏花开了,随着杏花开放的还有少年的心扉。不久杏花落地为泥,渐渐变大变黄的杏子,又给孩子们带来了期盼。就这样杏林一年年伴着懵懂的少年成长。多年后他们离开家乡,才发觉在幼时的不知不觉中,古庙杏林已在脑海深处种下了深深的乡愁。

  杏林旁边还有座蛇墓,墓上长满了长长的荒草,幽深而神秘,透着浓郁的恐怖气息。偶尔从蛇墓旁经过,风吹草低,刷刷的声音传入耳中,真像是有蛇在爬动呢。我们玩耍时,是不敢靠近蛇墓的,大人们也告诫要少到那里去。

      二

  慢慢地我又大了几岁,与老僧也熟悉了,常会跑到他的住处。几年的还俗生活,他已习惯了留发,但头发已然灰白,脸色也晒得黝黑,看上去与普通的老农无二。他常讲道:这是座玉皇庙,建于唐代,你知道大唐将军薛仁贵吗?薛仁贵征东时曾驻扎在这里。或许是这位薛将军的名气太大,或许是他的特意关照,自薛将军离开后,庙里的香火更加旺盛。庙的面积也扩到数十亩,前后几排大殿,大殿的廊柱全用圆形的大青石为基座,红紫色的粗大木柱立在上面。红柱黄墙,气派而庄重。和尚每讲到这里,神情便兴奋起来,脸上泛起红光。

  于是,我便想象着每逢三月二十庙会时,大殿前的香火从早到晚不停地烧着,弥漫的烟雾笼罩着虔诚的人们,像小心地呵护着他们。神殿里,人多得成了人流,后人拥着前人不停地走,想细看神像一眼都不能。

     在慢节奏的农耕时代,庙会的兴旺一直持续着。可惜的是,当人们有了新的信仰后,古庙就渐渐地冷清下来。它占用了大片耕地,有碍扩地种粮,最终便被拆掉了。拆掉的青石与木料,村里用来建起了牛舍和大粮仓。还有二胖家的猪圈,是他从庙里偷运来大青石建成的,怪不得拆庙时数他最积极。更多的青石无处可用,便被胡乱地抛在路边的河沟里。

    由于古庙里都是老房子,拆庙时,房子一倒,蛇也随着跑出来,大的有扁担长,小的不计其数,幸好全是无毒的菜花蛇,不会伤人。既使这样,仍有人盯着地面,跳着脚直嚷:这是得罪了菩萨,菩萨显灵了。总不能眼看着那些蛇跑进家里,大家商量后就在庙后的杏林旁挖一大坑,不管死活,把蛇全扔进坑里。又从庙里抬来大石板盖上,以防活蛇逃出扰民。最后还是和尚站到蛇墓前,一连念诵了七天的超渡经文,村人这才安心。有人解释说,为逝去的生灵超渡,它们的灵魂有了去处,也就不记仇了。

    听过埋蛇的事,有一阵子我常在暗夜里盯着房梁发呆,害怕有蛇会从暗处爬出来,但这种担心很快就被木鱼声赶走了。每当傍晚,和尚常会有节奏地敲着木鱼,清脆的木鱼声把人带入清净无争的心境,也似带到了缥缈的虚空。孤灯清影,谁懂众生悲苦,谁又为红尘摆渡。和尚不停地敲着木鱼,不辍地诵经,是为世人祈祷吗?

    转眼间夏天到了,树上的杏子熟了,一串串杏子压弯了树枝。每天路过那里,金黄色的看得人眼馋,我们便打起了杏子的主意。大伙捡来石块,一阵乱石扔向杏树,杏子应声落下。这时不要忙着去捡杏,而要先躲到路沟里。和尚听到了动静会出来查看,大家都是熟人,若是被他看见了怪不好意思的。

   和尚出来后,自然不会发现已躲起来的孩子,接着他便晃悠悠地走了回去。待和尚的身影一消失,我们就从小沟里一跃而出,直扑向杏子,有人抓起杏子在衣服上来回蹭几下,接着便塞进嘴里。时间久了,和尚也知道了哪些人偷杏,只是他从不愿把事情挑破。

    杏子熟透后,二胖邀来一伙人摘杏。那天,他扯开嗓子大声地和别人开着玩笑,高兴的样子像自家的杏子丰收了,完全无视了和尚的存在。当黄灿灿的杏子堆成了小山时,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浓郁的甜香,围观的孩子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和尚像往年一样,按照每家人口的多少,把杏子均分了下去。那天大家像过节一样的高兴,拎着杏子满意而归。
  
     三
  与和尚相处久了,和尚在大家眼里已不在神秘,大家知道了他并没有先知先觉的神通,也无法通灵去参透天地间的玄机。他也要种菜,靠吃饭活下去。他种出了一地的好菜,多得够养活自己,便不想再接受村人的馈赠,更不愿到别人家蹭饭。但他一个人做饭,在数量上很难控制,做少了不够吃的,多了会剩饭。冬天还好,夏天时剩饭很快就坏掉。村人便想了个办法,请和尚帮着织草席,他的手很灵巧,能编出漂亮的图案。织席子时,大家聊着乡村里的趣事,彼此间没有了隔阂,和尚便能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饭菜了。

   奶奶生前常说和尚是个苦命的善人,和尚来我家织席时,我常在旁边给他递草,和尚有时会说这孩子有慧根。那时我还不懂“慧根”的意思,但能觉出来这是好话。长大后才明白万物有灵,连草木也知道向阳而生,和尚这话或是对我的激励吧。

     一天,老和尚领着几个光头在菜园里转悠着,他不时停下来向客人解释什么。这些人来干什么,是想买菜吗?没让大伙久等,到傍晚时就传来了消息,原来和尚的年纪大了,他的师弟们放心不下,想把他接到城里去。城里不像乡下人的见识短,那里还保留着完好的寺庙,每天去游玩的人也多,庙里的香火钱多得花不完,不愁吃饭的事。

     那天夜里,大伙没有听到木鱼声。有人为无法留住和尚而叹惜,也有人为他庆幸,到了城里再不用出力,他的晚年能享福了。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和尚第二天并没有跟着师弟们进城,他仍和先前一样,长时间地呆在菜地里苦熬着,然后把多余的菜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四

   我到外面工作后,有一次重回老家,顺便去看看许久不见的和尚。推开虚掩的门,里面却是空荡荡的,和尚不在屋里。有人回道,和尚再也干不动农活,这次真的进了城。园子里和尚种的菜也不知被谁拨光,僧房前的土地上还留着他的脚印,脚窝里蒙着一层吹来的浮土,我想用不了多久,这串脚印也就完全消失了。

     让人惊奇是,自和尚离开老屋后,杏林里每隔几天就会落下一层杏子,到了农历的夏至,杏子开始变黄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没有几颗了,那年大家没有分杏子。大伙起初没有在意这事,但自那以后,杏树好像变懒了,结出的杏子一年比一年少,人们这才慌起来。施了肥、浇了水,最后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难道杏林也会随着和尚老去,还是和尚养护时有特别的诀窍?大家争来争去,谁也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有人突然提议道,和尚离村已多年,于情于理也该去看看,顺便问问他杏林的事。提到和尚,大家又想起了他那清瘦的背影、那份与世无争的淡然、还有他的木鱼声声。但一切已是模模糊糊,恍若昨日。

     看望和尚的任务交给了二胖,但二胖从城里回来后,带来的却是和尚已经仙逝的消息。接下来,这小子像是中了邪,不惜高价回收先前的青石旧砖。有人说,他这是要重建古庙。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6-1 21:45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脚印,随后细看。
3#
发表于 2022-6-1 23:2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后只能是一声叹息……
4#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6:51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22-6-1 23:21
看完后只能是一声叹息……

感谢姚老师的点评指导。
5#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6:57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6-1 21:45
先留个脚印,随后细看。

感谢何叶叶的点评,编辑!
6#
发表于 2022-6-2 08:1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文,文章通过写村里这个老和尚虽然生活在凡尘人世,可是他却有着自己活着的方式。虽然寺庙没有了,那些与他吃斋念佛的也同伴远去了,可是他仍然以自己的信念在老地方坚守。老和尚心里装着的故事只有他自己清楚,乡亲们不懂,作者也不懂。老和尚是寺庙最后一个留守者,令人敬重,随着老和尚的离去,关于他的故事,留下的只是一段传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是谁的过客谁是谁的守候?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文章立意高远,角度新颖,引人深思。一篇佳作!问好张老师,期待更多精彩。
7#
发表于 2022-6-11 08:4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主要对村里一位老和尚的衣食住行予以详尽的描述,文章人物形象丰满,人物特点刻画的生动鲜活。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8#
发表于 2022-6-11 10:2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真正的和尚。值得尊敬。
9#
发表于 2022-6-11 16:43 | 只看该作者
这叙事的文字功底真是好!
和尚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从消失到再出现,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个和尚经历了人生的巅峰和平淡,善念为怀,为人本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1:11 , Processed in 0.05076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