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45|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微笑的小沙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6 16: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22-10-6 16:13 编辑

 微笑的小沙弥

 
 他的微笑第一眼就打动了我。为此,我特别注意了一下那个编号——129号。这个编号不靠前也不靠后,在麦积山大大小小的石窟中它只是其中之一。他是谁,来自哪里,出自哪家匠人之手?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他已经在这里坐了上千年。他的身量不高,目测大约四十公分左右;他的体形也不伟岸,看模样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但他的微笑却实实在在地张扬在脸上,嘴角微翘,目光柔和,两颊的线条细实而光滑。他双手合十,像在祈祷着什么,又似乎刚刚经历了一场开心的玩耍。绘在他脸上的微笑像风,带着喜悦的气息而来,更像一股幽香,氤氲在空气里。于是,我在风与香之间停驻,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情观看他的眉他的眼他的唇角,和雕刻在他身上的衣褶。光线漫过来,映在他的身上,同时也映入我的眼帘。

  这是一个七月的日子。天气很热,让每一位莅临麦积山的游客都浸染上了一种慵懒之气。汗珠子从他们脸颊滚落下去,伴随着浓重的喘气和游走于各个石窟之前的复杂心境。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普通话与乡音交叉混响。他们手里举着照相机、摄像机,在导游的引领下亦步亦趋地拜访每一尊佛龛。大大小小的造像摆出各种姿态,虔诚的、沉默的、神情激奋的……当然,也有如小沙弥这样的微笑。他的微笑的确迷人。那是一种能够深入肺腑的诱惑。

  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不知道使用了什么秘方,使得近几百年来的研究者着迷于蒙娜丽莎微笑的一张脸。后世的人们甚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探索画作诞生的意义。现代作家刘慈欣更是在小说《三体》中将《蒙娜丽莎》送向了外太空,让绽放的微笑成为永恒。那是一种迷醉,是人们在探索某种事物时身不由已的自我沦陷。美,从来没有理由,总是难以超越,却又让人流连忘返。麦积山小沙弥的微笑正是如此。日常生活中他不是名人,没有什么成就。他普通质朴如泥土,但却出奇的瑰丽。

  这个小沙弥可能就生长在麦积山脚下,是某个村子里有点调皮的孩子。他也可能生于富贵之家,父母怜惜他便请匠人为他塑了佛身。但不管怎样的原因,小沙弥却实实在在地坐在了麦积山的石龛里,成为众多石胎泥塑的造像之一。小沙弥,通俗地说叫做“小和尚”,是龟兹语中samane或sammir的音译,代表着求寂、息慈、勤策,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寺庙中,小沙弥一般从事服务性劳役,为寺庙做一些粗重的杂事。在成为造像之前,小沙弥那天恰好从山下经过,脸上粘满了泥土,衣袖上带着拂过树枝时的蜘蛛网,他光脚或者仅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师父面带怒色地呵斥他,他躲躲闪闪,嘻嘻哈哈,一个健步便踏入了寺门,然后席地而坐,双手合十,口里开始念叨起阿弥陀佛之类的梵语。他是如此开心,微笑自内而外漫延开来,洋溢在他的身上。他的脸丰神俊秀,不露俗相,又似沾染了一点乡野气息。他端坐念经的样子好像在告知世人——我是多么快乐,我曾经为快乐来去。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里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为此,很多人讲迦叶尊者一定参透了禅理,与世尊心神领会、心意相通。但不管怎样的说法,迦叶尊者的微笑却是从礼佛时悟出来的,他是尊者,身份尊贵。可石龛里这位小沙弥不是,他只是一名身份卑微的诵经人,是劳作于寺庙之中由众多大人物管理的小和尚。他的快乐只能源自他的内心,是因了一次偶然的山间收获,还是因了一只偶遇的小动物,还是有树叶拂过了他的脖颈?或者,什么都不为,他只是在山水间畅快地穿行过,用尽自己的心与眼观看过这个世界。愉悦本质上是没有理由的,心底无私的快乐伴随着天真无邪让他成为麦积山造像中的独一无二。佛学的终极目的不就是寻找快乐么?不然怎么会有大光明、大自在、常乐我净这样的词语出现,又怎么会通过礼佛的过程涅槃,到达无修无证的精神境界呢?这是一种心悟,不同的只是小沙弥的心悟源于他的天真浪漫,源于他的自在洒脱。他不因诸事生悲,不为小事烦恼。于是,微笑便融化在了他的脸上,在佛龛中定格。让后世的我于欣欣然中见到,从而也快乐了自己。

  游走在栈道上的人们沿栈道攀援而行,他们时而前呼后拥,时而驻步观看,偶尔会探出身去瞭望远方。——远方,山峦叠翠,一处处,一层层,风吹起的地方众树摇曳,风吹不动的地方呈现出静谧与安然。我的脚一步一步地在台阶上挪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每一个石窟前踱过。北魏造像的秀骨清俊,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淳厚,宋代造像的衣纹写实与面貌庄重,无一不在撼动着我。曾经何时,匠人将现实中的人物形貌刻在了这里,用佛理和技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泥石塑造成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菩萨、弟子和供养人。这些人物,有大有小,有高有矮,身上有衣泽,脸上有悲喜。他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辛苦劳作的普通工匠的伟大杰作。

  我需要想象一下小沙弥的那位制作者。他约四十岁左右,从事雕塑工作多年,有着娴熟的技法和对人物雕刻深广的理解。他可能是俗家弟子,也或许皈依佛门,但无论如何他一定从遥远的地方而来,走入深山,在麦积山简陋的庙宇中落脚。他在经营者的号召下开始夜以继日的工作,每天、每天,以自己的技能为根本,以对人物的了解为基础,倾力成就每一个造像,成就我心目中的那个——他。小沙弥的袍衣是不是需要艳丽多姿,面庞是不是需要丰满圆润,他是不是应该成为谁的替身供养在佛前。匠人兢兢业业,殚思竭虑。最后,终于给予世人一个完美无缺憾的小沙弥。小沙弥的僧衣半披半挂,面部线条温润细腻。微笑,在成为照映每一位观赏者眼底的光,穿行千年飘然而至。

  那么,麦积山现在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劳作者呢?有的。不同的只是他们不再开龛造像,而是从事一些简单繁琐的修补工作。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工程始于一九七六年。那一年,国家文物局召集各路人士提出了各种维修方案,在否决将西崖石窟整体搬迁下山、用八根大柱子顶住风化层两个方案后,最终决定用钢钎、锚杆将风化层钉在山体上,以保存麦积山石窟的完整风貌。之后,麦积山石窟造像又经过了多次补修。哪里的壁画因脱锚空鼓,哪里的崖体开裂,哪里的地质产生了变化,都需要修补者的耐心和用心。工作是常态化的,填补修复也非朝夕之间既能完成的事情。在与时光的对话里,修复者们与造像的制作者神思相连、心有灵犀,总能在意念上达成共识。微笑,于是从他们长时间未曾打理的面颊上绽放出来,带着时光的默契,山风一般环绕在每一尊佛像前。

  我曾经见过一位造像修补者,衣着朴素,相貌平实,没有做艺术家的骄傲,却有着内藏在心中的坚实。他长期从事造像修补工作,游走在每一尊佛像之前,踏步于山峰沟壑,研究地质,研究人文,闲了就在一纸一笔之前临摹绘画,偶尔还练练武术。他的生活过得平淡,对佛学的理解却很深奥,与人交谈时往往在谈笑之间便将佛理传递出来。他活泼、热情,忠诚也很守信义,会为了一句话守诺,会为了简单的朋友之请自深山里走出,于繁乱的世间与众友同坐交谈。在做修补工作时他耐心细致、屏气凝神,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让人感受到他对石佛造像的敬重。与这样的一位朋友交,是我平生最大的欣慰。

  “路入青松翠霭间,斜阳倒影入溪湾。此中猿鹤休相笑,谢傅东归自有山。”北宋朝李师中曾这样吟诵麦积山。宋时的李师中心中一定有所悟,盼望朋友归来,希望朋友与他一起踏青山、走丛林、赏夕阳西下。而他的朋友也一定会归来,即便历经千辛万苦,也将让麦积山成就一番欢声笑语、把酒之欢。由此看来,笑从来都是如此,源于内心,释放于旷野,是神与思、情与真的交融。小沙弥的微笑是象征,是光一般的存在。守候者的微笑是山间的风,缭绕不散。我相信他们的微笑会永远流传下去,与天地同齐、与日月同辉,让麦积山烟尘由此生出别样的意义,在世间呈现悠远、绵长、如梦如幻之大观。

      


评分

1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10-6 18:2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散文内容丰富,把一个成形的雕像写活了。小沙弥在作者的笔下有了前世生动的存在,也有今世的影射。作者如艺术家般,把小沙弥放入自己想象的情境中,在平凡中展现出他洗涤人心的光辉。小沙弥的笑是散文的核心,它是一道串联一切的光,他坦荡的内心里有佛光的净染。通过这道光,人世间的沧桑与苦痛,都散之如尘埃,轻轻拂去。从另一角度,作者也写了艺术创造者与造物之间的心灵呼应,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让成型的作品注入灵魂。小沙弥的笑,是象征,是标志,是作者赋予我们的一种特别的情感,是永恒之光…… 散文内容结构紧凑,引用的古典具有代表性,有静态物思想动态的描绘,语言严谨,思想深厚。一篇佳作,给赞!

点评

这么长的点评,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精力!为老师点赞。  发表于 2022-10-6 20:05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22-10-6 18:48 | 只看该作者
跟着老师的指尖目睹了风景圣地,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4#
发表于 2022-10-6 2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陌小雨 于 2022-10-6 20:21 编辑

看了老师的文,小沙弥我喜欢,哈哈!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09:46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10-6 18:22
这篇散文内容丰富,把一个成形的雕像写活了。小沙弥在作者的笔下有了前世生动的存在,也有今世的影射。作者 ...

版版辛苦,长评不易,感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09:47 | 只看该作者
露渊 发表于 2022-10-6 18:48
跟着老师的指尖目睹了风景圣地,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谢露同学来读,问好噢。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09:47 | 只看该作者
陌小雨 发表于 2022-10-6 20:00
看了老师的文,小沙弥我喜欢,哈哈!

问好朋友,感谢留评。
8#
发表于 2022-10-7 13:58 | 只看该作者
笑从来都是如此,源于内心,释放于旷野,是神与思、情与真的交融。小沙弥的微笑是象征,是光一般的存在。守候者的微笑是山间的风,缭绕不散。
凡一切文章必有哲思,或以情动人。老师是散文大家,拜读佳作,向您学习!
9#
发表于 2022-10-7 19:43 | 只看该作者
小沙弥的微笑不是源于得道成仙,而是起于自然,人间还是美好的
10#
发表于 2022-10-8 09:48 | 只看该作者
不愧是才女,围绕小沙弥,写得那么酣畅淋漓,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22-10-8 10:50 | 只看该作者
笔触圆融自然,技法娴熟老道,文字具有感性和理性双重光辉。看来渐入佳境了。
12#
发表于 2022-10-8 12:45 | 只看该作者
微笑是最能感染人的,我没亲眼见过麦积山石窟的佛造像,但通过你的描述,我也能想象出小沙弥的微笑是有多甜。还有那些为造像做修补工作的师傅们,他们在工作中也一定是微笑着的。
13#
发表于 2022-10-8 1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实声像 于 2022-10-10 07:13 编辑

看了《微笑的小沙弥》,不免脊背有些发凉。木门居然也钟情佛门了!
联想起李娜,这些 “ 家 ” 们,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 上苍给你优秀,并非让你独享 ” ,你倒好,带着那么好的 “ 优秀 ” ,居然进入佛门。你可以一了百了,上苍会答应吗?“ 优秀 ” 会答应吗?
太自私了,只要自己离开了尘世,就不管别人的死活了,太自私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7:25 | 只看该作者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2-10-8 15:10
看了《微笑的小沙弥》,不免脊背有些发凉。木门居然也钟情了佛门!
联想起李娜,这些 “ 家 ” 们,真不知 ...

老师啊,我不念佛的,写文只是对造像艺术有所感悟而已。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7:26 | 只看该作者
陆成兵 发表于 2022-10-7 13:58
笑从来都是如此,源于内心,释放于旷野,是神与思、情与真的交融。小沙弥的微笑是象征,是光一般的存在。守 ...

都是写字的人,没有大家一说,陆老师客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0:26 , Processed in 0.0553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