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熟面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27 1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4-27 18:32 编辑

                                                                                  熟面孔

                                                                           ■  文/于文华

  县城里生活,大多是熟头数脑的熟面孔。熟面孔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些是熟知的同学及朋友,有些说不上名字,不知道工作单位,但久而久之经常碰面,就混成了熟面孔。

  亲戚、同学、朋友是熟面孔的最主要、最基本要素。而同饮一河水,同食一地麦的乡村里,相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历史传承,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积淀、民俗传承、人文背景,让熟面孔有共同与相似的语言习惯。一张口、一说话,边有了共同话题。转上一两个弯,亲戚的亲戚边便成为了熟知面孔,同学的同学便成了隔山同学,朋友的朋友即可无话不说的关系。人们常说,中国是熟人社会,尤其在小县城和乡村,都是炒面捏下的熟人,办事效率自然高。尽管有些人不太熟悉,但大多为熟面孔。去年我妻子领父亲住院做各项检查,眼看门外排队的人有20多人,妻灵机一动,给后面的人说:我公爹有急病,尿憋的太久,大家行个好……到大夫跟前,喊了一声:小杨,那天了我们一块坐一坐,今天,王院长安顿说,检查检查肝胆脾……里面坐着的大夫,一来以为是究竟是那个同学或亲戚,二来人家既然有院长推荐,看来不可小觑(其实,不过是看到了门口的公示牌)。提前插队,且检查的仔细认真,态度也极为恭敬。

  数次回故乡看望父母,走进故乡的巷口,就是走进了熟知的世界。当家户族、左邻右舍熟悉我的一切。每一次回到故乡熟悉的面孔总是愈来愈少,山上的新坟总是愈来愈多,我的每一分刻骨铭心的思念,成了深深的伤害。这里的许多同学玩伴曾相遇、相知与相伴,但又在岁月的长河与日月风吹浪打里不经意间相离,成为了彼此生活与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人尽管不清不楚我从事的工作,我经常为之呕心沥血的文学爱好,也不大明白我为何不当老师了,也不清楚我的近况,但他们从乳名到上学、从考学到结婚、从工作到我业已退休,许多人都一清二楚(我工作后乡邻们也是各种渠道打听),五奶奶、三婶子、家福爷,郭家爸……一大堆的熟面孔让我目不暇接。但也有许多年轻人和小孩以及他们的母亲(那些新出嫁到我们村的女人们),对我而言她们是陌生的,而她们绝大多数认识或知道我是谁家的。

     心灵的原乡已驻在我的心扉,故土的一切依然那么温暖,可亲。父亲前一段时间,跌倒就意外去世后,我在乡村陪伴母亲一段时间。早晚走在院门外的乡村道路上,乃至周边的村子里转悠,许多人我不大认识,也不清楚姓甚名谁,该如何称呼?我对他们(她们)是陌生的,但我在他们眼里却是熟悉的。隐隐约约、含含糊糊中明白我是工作人,是那个慈眉善目的老于爷的大儿子,且会舞文弄墨,笔头上有几把刷子。故此他们(她们)对我目光是和善的,态度是友好的,话语是亲切的。一句简简单单而实惠淳朴的问候里,就证明我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不是毫无关联、毫无瓜葛的陌生人,而是相知相熟的一乡人。

    作家贾平凹说过:“做树的时候,该长多长就长多长。做猪呢,能长多重就多重。做人呢,能挑多少担子就要挑多少担子。这就叫生命的圆满,否则就不圆满。”一棵树要想往上长,就需要深扎根,汲取养料和水分,经风霜,历雨雪,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而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家庭的熏陶,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贵人的扶持,岁月的历练和世事的锻打。而我知道,或许不大认识他们,但他们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滋养了我的父母和我,虽则找不到什么缘由,但我知道,万物皆有缘,一切都是有关联的。且人生像树木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窃以为:行走、读书、做事,就是自我成长、不断成熟、走向成功的三把钥匙。而无论走万里路,读万卷书,还是在社会上求索,少不了和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察言观色,变通人情世故,即或不为了明哲保身,最起码能独善其身!

      一个单位里上班,哪个不是熟悉和熟知的。一个人说熟悉环境,除了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性、气候水土、饮食习惯等外,对单位及周边人际关系的熟知也应该涵盖。新人到任何一个单位都有一个逐步适应、逐步融入的过程,其中就包括对人的了解、认知的过程。就像茶叶一样,慢慢的落底,慢慢的、慢慢的融入那个未知的全新的世界。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个现象大多是针对方言、饮食和生活习惯而言的。但是到了人的面孔面前,这道无形的鸿沟就失去了阻隔和制约的效果。人和动物的最大最显著区别就是情感的产物。我从千里之外的新疆返回内地的甘肃武威,回到家乡的第一天就碰到了几个熟面孔。一个是喜出望外的前女同事,一个是邻居兼老妻的好友,一个是早些年单位同事但至今一个大院居住的领导,一个是亦师亦友关系的张老师,还有一个是楼上楼下的亲戚——小姨子。他们见我的第一感觉是亲切的,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舒适和妥帖之感,心里不由得热乎乎的。心情格外舒畅,一股暖流不觉涌上心头,难怪妻子下了火车,看见湛蓝湛蓝的天空,就说心里美极了!我知道,她说这话不仅仅指天气,而是感觉!即将下火车前,从话语中攀谈到一位武威老乡,立马成了熟面孔!那老乡说:他的女婿会开车来接站,妻问能不能把我们也拉上?要是在大城市人人自危,个个高高挂起,谁愿意无缘无故拉人。那老乡想都未想,就非常爽快的答应:没问题。我女婿对我是言听计从……但下了火车,半天还能不见人影,那人浅笑着,陪着笑脸,好像他做错了什么似的,解释说:车有些堵,一会儿就到了。不一时,他女婿、女儿和一位小姑娘来了。显然未曾料到他老爸会自作主张,又“邀请”了我们。我说:看来超员了,要不,我们还是打的算了?那老乡给女婿介绍我和妻子:这是我在火车上认识的老乡,他们要在武威住一晚,那里有便宜又干净的旅店,拉他们一程?他女婿看来很老实,嘴里答应着:我知道一家店铺,离车站不远,住宿费不到200元,搞一搞,也许160左右就可?他漂亮而美丽的姑娘笑着说:没事,一会儿的功夫,稍挤一挤就到了。果真,走了几分钟,拉到一家时尚而干净卫生的连锁店,也就一个标间180元一晚。要是我和妻子跌跌撞撞的找的话,保证找不到如此便宜又如此宽敞干净卫生的地方来住宿……

     而在新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我几乎无法碰到一个熟人。有天在库尔勒一家大型超市,正要下电梯,偶然间碰到一个貌似见过面的老乡,其实仅仅在某次开会时遇到过。遂赶紧上前谈喧了几句,但那人旋即消失不见了,再也搜寻不见。后来几个月未曾碰面。

     妻子在儿媳工作的焉耆农二师兵团医院领孙子两年多了,却结识了形形色色的熟面孔。从老家甘肃隔上几个月再回去,依然嘘寒问暖,让人倍感亲切和人性的温暖。而我则不同,散步时发现一个年纪相仿的老人,每天都会在相同的地点碰面,随热情的点头示意,并问了声好。谁知,却被他冷冰冰不认识不大相信的表情而婉拒,再见面后,也形同陌路,不再打招呼——本来就素味平生,我单相思的想认识一下,想给每天晨练添加些情趣,而人家却不大领情,大概是认为我的过分客套和殷勤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我仅仅是想着打声招呼,认识一下而已……

    看过的电视连续剧《三十而已》中,有一个名叫王嫚妮的女子,独自在大都市的上海漂泊打拼8年多后,在外出游览的高级游轮上,遇到了脉脉含情、风度翩翩的香港男子,据她熟悉的颇有人脉的王太太在香港的调查,该男子未婚,且没有不良嗜好。就在王嫚妮和男子同居且以女朋友自居,兴高采烈准备在上海购房时,该男子的准女朋友却打上门来。刚烈而决绝的王嫚妮将男子赠送的小车、衣服、首饰等全部退还……因谈恋爱失利后心灰意懒辞去工作,回到父母生活且有点人脉资源的江南小城镇,由熟人介绍了镇上事业编的工作,每天出门就都是熟面孔,到单位也大多数是拐弯抹角的各种关系的熟人,到大街上办事或搞活动、办展览等,也大多有熟人相帮,自然事半功倍,皆大欢喜。但她却感觉不舒畅,不情愿,好像搭上了父母的关系和曲里拐弯各种亲戚的沾光。在故乡,因有亲朋好友,有父亲母亲或各种社会关系所牵扯所纠葛的“熟面孔”的关照关心和照顾,父母和一般人都认为有暖融融的日子相拥抱,有只手可握的幸福,只要安排加班过日子。按理说,这样过日子自会心安理得,且舒适自在,比起大城市的勾心斗角,相互算计和利益倾轧,小地方是温情的客套的有人情味的,找个相互看上眼、谈得拢的对象,踏踏实实朝三晚五过日子,作为一个大龄女青年,按照父母设定的生活方式:结婚,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应该说是许许多多的人心目中的模样。事实上她母亲托人介绍的对象是博士毕业生,且在镇上是副科级公务员,对嫚妮照顾有加且懂人情世故,人缘极好,工作能力颇强,群众广泛认可……但她却不愿意不服输这样的平平淡淡的生活方式,和公务员对象说了声再见,重新返回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就为了不服输,不愿意整天和形形色色的熟面孔打交道,而愿意和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打交往,就为了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

     散文大家梁实秋先生,在其散文《脸谱》里,曾说过这样的话:“就粗浅的经验说,人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沉”。的确描述的极为贴切,有些人看见领导或上司的面孔,比看见自己的爹还热情还恭敬。而看到下属或某些同事,鼻子不是鼻子,面孔是冷冰冰的,态度是不端正的,虽说一直在整顿“四风”,但这种人养成了这样的素养和习惯,很难彻底改变。

      我的散文中,一度所描述和刻画的,大多是身边发生的事和我所熟识的人,在我的这些文章中,绝大多数是真人或真事,我亦用了真感情来记述,比如在中财论坛的本色生活系列散文,以及乡土怀旧系列中写了不少熟面孔。但有人给我提意见,甚至嘲笑与谩骂我怎么怎么,惹得妻子非常恼火和不满,说我爱写东西是好事,何必要写真人真事,你就是写牛写马写狗写鱼写鸟,也不要写人特别是熟人了……后来,我有所收敛,渐渐认识到人都好面子,要是揭露或刨开其丑陋甚至阴暗的一面(当然特别注意措辞和语气,但有些事情却无法绕过去)。认识到需要作家戴着“有色眼镜”,隔着这副“镜片”打量滚滚红尘,需要比往日更多的耐心更高的洞察力和辨识度——既是一种挑选,更是一种筛查。它保留了生活中细微的发光颗粒,以瞬间的局部光泽,去浸润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写熟面孔就不能就事论事,面面俱到,而要像小说一样,面孔是张三的,性格却是李四的,而生活的细节又来自王五。这就需要观察生活和社会更细腻,描述人性更深刻……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些业已掌握了其性格脾性,了解了曲折命运乃至生活情状许许多多的熟面孔,我或许很难找到其他什么更能展现、反映或者描述岁月鲜活记忆的对应物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4-30 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4-5-1 09:16 编辑

文章以熟面孔为题,对中国的人情文化进行了诠释,并从自身感受表达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情的认同。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笔触之中流淌着温暖,让人们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3#
发表于 2024-5-1 07:49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细腻,情感委婉,娓娓道来,令人颇多感触。
4#
发表于 2024-5-1 09:3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佳作,节日快乐!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7:55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4-4-30 10:35
文章以熟面孔为题,对中国的人情文化进行了诠释,并从自身感受表达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情的认同。文章充满 ...

诚挚感谢xam720版主第一时间的点评及一直以来的厚爱和支持。因这几天上了兰州,看了一下我姑娘,迟回复了,深表歉意!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7:55 | 只看该作者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4-5-1 07:49
文笔细腻,情感委婉,娓娓道来,令人颇多感触。

感谢麦子熟了新文友的提读欣赏及支持,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7:56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5-1 09:31
欣赏老师佳作,节日快乐!

谢谢建华文友的提读欣赏及支持鼓励,问好!
8#
发表于 2024-5-2 19: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于老师佳作,问好于老师。五一节快乐。
9#
发表于 2024-5-3 07:00 | 只看该作者
接地气,朴实无华的“华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4 08:20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5-2 19:27
学习于老师佳作,问好于老师。五一节快乐。

谢谢何叶叶美女版主的祝福与点赞,顺祝五一节阖家幸福,快乐长随!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5-4 08:20 | 只看该作者
运涛涛 发表于 2024-5-3 07:00
接地气,朴实无华的“华章”!

感谢运涛涛文友的提读欣赏及支持,问好!
12#
发表于 2024-5-4 13:38 | 只看该作者
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字,接地气。赏读学习老师精彩之作。问候,祝节日愉快!
13#
发表于 2024-5-20 08:2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美文,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0:33 , Processed in 0.06279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