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观音为何给唐僧找三个犯过错的徒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7 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的时候,放学回家经常守在中央一台,搬着小板凳等着六点钟开始的动画片《西游记》。

  其中的主题曲到现在还会哼唧几声,“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牵着三徒弟。”

  长大后才发现原来《西游记》只是一部神魔小说,历史上并不存在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存在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更没有只会说“大师兄,师父被抓走了”的沙悟净。

  进入社会之后,见识过人心的险恶、规则的束缚和命运的不公后,回过头来重读西游记,发现小说处处蕴含着人生哲理,顿时心里畅快许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游记》就不单单是一部诙谐幽默的神魔小说了,更是一首可以吟唱的浪漫史诗。

  《西游记》的浪漫之处在于即便是三徒弟的姓名及其背后的寓意都充满了佛、道两教的思想和内容。

  谁找的三徒弟

  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辞别了玉帝,回到了雷音宝刹。

  先是在诸佛、菩萨、和金刚面前吹嘘了一番自己的功绩,言谈间提及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不过最终还是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吹嘘一番的目的很简单,如来这就是在部下面前宣示自己的领导权,暗示弥勒佛你先不要着急上位,佛家的一把手暂时还是我,我还有没做的事要去完成。

  是什么呢?很简单,传教。在哪传教?南赡部洲。

  如来讲完之后,对众言曰:“南赡部洲的人,都喜欢贪淫乐祸,多杀多争的人,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希望有人可以到东土去寻一个意志坚定的取经人。”

  这个时候,观音菩萨适时的配合了如来的演出,唱起了双簧,表明自己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

  在如来的说法大会上,作者着重描写了观音的外表和气质,观音长的是“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观音的衣服装饰也颇为讲究,“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绵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妥妥的一个千灵万应、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形象,给足了观音的面子。

  观音领了如来的旨意后,又接受了如来送给取经人的三件宝物,分别是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然后又给了观音三个“紧箍儿”。

  但是观音最后只给了唐僧一个戴在了孙悟空的头上,另外两个没有下文,应该是私藏了,看来观音和如来也不是完全的同心同德。

  上路之后,常规逻辑下观音应该是直奔东土大唐,找取经人。

  可是这个时候,观音先是巧合的找到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卷帘大将、天蓬元帅和孙悟空。

  为啥不直接说是沙悟净和猪八戒呢?

  因为在遇见观音之前,沙悟净和猪悟能在小说中是没有名字的,就连“沙悟净”和“猪悟能”这两个名字也是观音为这两位取的法号。

  最后观音来到放光之处的五行山,主动想给孙悟空也取个名字,可猴哥说我有名字,叫做孙悟空,正是“悟”字排行。

  最可怜的当属小白龙,到头来连一个佛门名字都没有。

  作者这样安排可能是由于小白龙的背景不够强大,只是地位低贱的龙族,上不得台面,比不上玉帝的贴身侍卫卷帘大将和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

  这样写主要是掺杂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故,或许也暗含了儒家倡导的等级制度。

  徒弟都有原罪

  在《西游记》中,除了师徒四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观音了,客串最多的也是观音。

  观音菩萨作为取经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精心组织取经团队。

  同时,观音作为一个桥梁式的人物,是连接仙界和凡间的联系人,在取经这项事业中,观音是如来身边最好的协助者。

  在挑选取经人的徒弟时,观音找的都是清一色的戴罪之身,而不是正宗的良家子。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观音此举可谓是大有文章。

  在说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这三个徒弟犯的都是怎样的罪过。

  首先是沙悟净,他先是在蟠桃大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后,二三日,就走出流沙河,挑一个过路人食用。

  观音就提醒他“在天有罪,今又杀生,罪上加罪。”

  其次是猪悟能,老猪的情况和沙悟净的情况有些大同小异,喝酒戏弄了嫦娥,下界之后,也干起了吃人度日的勾当,也是罪上加罪。

  老猪和老沙虽然都在天庭犯过错误,然而细究起来,还是老猪的罪过更大。

  玉帝只打了沙悟净八百下,就将其贬下凡间,虽然每七日要受飞剑穿胸之刑,可最起码保留了人样。

  猪八戒犯的是色戒,挨了玉帝两千锤,还投错了胎,变成了野猪般的模样。

  并且猪八戒的认罪态度十分恶劣,根本不听观音的教导,也不认为自己吃人有错。

  三徒弟之中,犯错最大的肯定是孙悟空。

  猪八戒和沙悟净犯下的罪过危害不大,影响也不广。

  可猴哥儿就不同了,他的口号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干的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造反之类的事。

  孰轻孰重,一眼就明。所以猴哥儿受的罪过最大,被如来限制了自由长达五百年,日日还要吃铁丸,饮铜汁。

  三人都是戴罪之身,又都不想困顿于流沙河、福陵山、五行山,了此一生。

  观音又在一边旁敲侧击,劝三人一心向善、皈依我佛、修成正果。

  于是这三人便都答允观音从今以后跟随取经人,前往雷音寺,保唐僧一路平安,求得真经。

  所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三徒弟犯的罪过,就成为了一个把柄,捏在唐僧手里。

  小说后文中,屡次提到三徒弟在面对各路妖怪揭短时,都怒不可遏,这些过往的罪过都成了黑历史,是三徒弟避之不及的话题。

  名字中的佛、道渊源

  观音找了三个犯过错误的徒弟,除了维护取经团队的统一性以外,还有另一层考虑。

  《西游记》中最大的思想还是“三教合一,追求本心”。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鬼怪的世界中注入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尤其是唐僧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都有着深刻的佛教寓意和道教含义。

  佛教寓意

  1.孙悟空

  孙悟空是小说的核心人物,是作者笔墨重彩最多、最能体现作者的哲学思考的角色。

  孙悟空的名字来源于小说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在回末,菩提祖师问孙悟空的姓名,耿直的猴哥脱口而出,说我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菩提暗喜,原是天地生成,看猴哥像个树上食松果的猢狲,就取了个“狲”字。可猴哥这时会言语,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走兽,于是便去除了左边的“兽”旁,就成了子系。

  “孙”字的左边是个“子”,代表男性,系者,代表婴儿出生的脐带,刚出世,也符合猴哥的设定。

  有了姓,还得有名。菩提给别人起名字是按照门派的辈分,共有十二个字,分别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

  其实这十二个字根本不像道教常用的字词,影视剧中常有慧能、慧施、觉苦、觉难作为和尚的法号,因此这些倒像是佛家的常用语。

  菩提给猴哥安了一个“悟”字辈,这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造诣。

  禅宗讲究一朝顿悟,立地成佛,唐僧就在小说中说过:“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

  “悟”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吾,说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内心。

  接着菩提又给了猴哥一个“空”字,空,是佛教基本的概念,是佛性的本体。

  佛教倡导修道者要去除我法二执,悟彻空理,达到“空有不二”的境界。

  猴哥本来无名无性,刚走出花果山时,别人打他他不嗔,骂他他不恼,不是空,还能是什么。

  因此,鉴于种种,取名为“空”再合适不过了。

  菩提给猴哥取完名字之后,猴哥摆脱了无名无姓(性)的状态,但同时自己也渐渐迷失了本心,对外界开始有了追逐。

  起初是怕死,去地府勾销了阴籍;又嫌弃名分太低,搞出了大闹天宫。

  另一方面孙悟空有了欲望之后,在他身上表现最多的就是佛教中“三毒”之一的嗔,嗔常常和怒连用,意为脾气暴躁,易于发怒,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在小说《第十四回》中,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眼见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虽然隐喻了佛教中的六贼,但也恰如其分说明了孙悟空嗔怒的性格特点,甚至在一些章节中,孙悟空还有弑师的想法。

  2.猪悟能

  相较于孙悟空的锋芒毕露,二师兄给人的感觉就不是威风凛凛、斩妖除魔的保镖形象。

  他是师徒四人中最地道的凡夫俗子,所追求的就是个人感性器官极值的享受。

  前文已经说过,二师兄的名字是观音大士赐予的法号,名叫猪悟能。

  姓“猪”浅显易懂,这里不再赘述,重点在“能”字上。

  如果说“空”是佛性之体,那“能”就是佛性之用,“空”和“能”是佛性的一体两面,有时常常发生矛盾,有时又常常互相补充。

  在小说中,孙悟空和猪悟能经常唱对台戏,比如唐僧赶走孙悟空时,猪悟能在一边煽风点火,屡屡想当上大师兄,可又没有孙悟空强大的法力,只能在人心权术上下功夫。

  行文到一半时,也就是真假美猴王的章节后,二人的关系逐渐缓和,在孙悟空对一些妖怪感到无从下手时,也总是猪悟能在一旁提醒寻找妖怪的后台,或者向天庭求援。

  孙悟空和猪悟能从对立走向和谐,相辅相成,如此这般,才能完成取经大业。

  孙悟空代表“嗔”,猪悟能就代表“贪”,这更显然易见。

  八戒的贪欲首先是贪色,“色”很简单,象征着情欲,猪八戒的罪过就是因调戏嫦娥开始,下凡之后,先后到了卵二姐、高小姐家里做了上门女婿。

  就是答应取经之后,仍然是六根不净,稍微遇到容貌出众的女子,不论是人是妖,都垂涎三尺。

  除了“色”,猪八戒还贪吃、贪财。

  在五庄观中,一听吃人参果,嘴角便不自如流下口水,囫囵一口吃下人参果,连是什么味道都没搞清楚,也惹出了不少事端。

  作为一个出家的和尚,猪八戒将四钱六分银子打成一块,藏在耳朵里,想着有朝一日散伙时,还能回高老庄和高小姐再续前缘。

  猪八戒一系列贪财好色的行为固然令人大为反感,但在取经途中,猪八戒也有所成长,各种行为也都收敛了不少,这正符合佛教劝人向善的宗旨,宣扬了佛法无边积极的一面。

  3.沙悟净

  沙僧是最不引人注目的,沙僧姓“沙”,观音解释为居住在流沙河,其实沙僧的原型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有过详细介绍。

  第七回和第八回中,沙僧不叫沙和尚,而是深沙神。

  深沙神是密宗的护法神,送唐僧过河的时候,自身变成一座金桥,让唐僧渡过了“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八百里流沙河。

  因此,这才是沙僧姓“沙”的来源。

  “净”也是佛教著名概念,要想达到“空有不二”的境界,需要净心、净语、净行、净业。

  简而言之就是要管住自己的欲念,恪守佛教的五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在三个徒弟中,闯祸最少、循规蹈矩的就是沙僧,基本没犯过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五十回中,孙悟空化缘走后,特点留了个金刚圈,让唐僧三人坐在其中,过了一会儿,八戒怂恿唐僧走出金刚圈,沙僧一再劝导,可无济于事。

  为了保护唐僧,他也只好走出金刚圈,可见沙僧不曾有单独的越轨行为。

  那沙僧有没有缺点呢?也有,就是三毒之一的“痴”。

  沙僧循规蹈矩过了头,变成了呆子,不懂变通,食古不化。

  做事不问缘由,是非不分,比如在真假美猴王中,没有将事情调查清楚,就将罪责一股脑算到孙悟空身上。

  但相交于“贪”和“嗔”而言,“痴”的危害明显要小。

  道教玄理

  三徒弟的名字除了包含丰富的佛家寓意外,也蕴含着道教的玄理,只是不容易被读者发现和察觉。

  这些名字线索藏在回目的开头题诗中,作者分别用“金公”、“木母”、“黄婆”来代指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

  第八十六回中的开头诗中写道:“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讲的是孙悟空和猪悟能制服金钱豹的故事;

  第五十三回中的开头诗写:“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讲的是唐僧和猪悟能在女儿国怀孕的事情。

  中国道教的基本学说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经常把五行和万事万物想匹配。在方位中,东边是木、西边是金、南边是火、北边是水、中则为土。

  孙悟空不怕火,是为“金公”,在老君的八卦炉中安然无恙,就是“真金不怕火炼,”却唯独怕水,在水中时,孙悟空还需要念避水咒。

  猪八戒是“木母”,“木”的母代表水生木,因此猪八戒掌管天河。

  沙和尚是“黄婆”,则为土,土克水,因此才能运水解邪胎。

  结语:

  《西游记》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千百年来的创世经典,绝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其中包含着几千年来的佛、儒、道三教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枕边读物,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修心宝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3-17 09:1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读来很有意思的。感谢远牵版主的分享。祝好。
3#
发表于 2023-3-18 20:07 | 只看该作者
涨见识,多年没看过西游了,内容能记住的,还是听评书的记忆,后来听说不能当神怪小说看,影射到现实,倒蛮恰当。
俺历史不好,成书年代,佛道,不晓得那个在世俗里占上风,反正书里,佛是正道,美猴王的师傅,本是道家,而且地位极高,结果给猴子取得的名,也佛化了……后来悟空保唐僧,收拾的妖怪,很多都是道士,或者是藐视和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1:15 , Processed in 0.04767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