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黄庭坚在吉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17 0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23-5-17 09:19 编辑

 

  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改知吉州太和县(今吉安市泰和县)算起,到元丰七年(1084)离开泰和前往德州赴任,黄庭坚担任泰和知县的职务头尾有五年,除掉路上花去的时间,黄庭坚实际在任只有四年左右。这几年,正是黄庭坚一生中的黄金年华——36岁到40岁。

  36岁风华正茂的黄庭坚原本在北京大名府任国子监教授,正是诗名鹊起之际,又有文彦博的赏识,本有可能在京为官。之所以到吉州泰和来当个知县,主要是因为交友不慎,认识了一个喜欢写诗讽刺朝政、对王安石变法不满的苏东坡。最先举报苏东坡作诗讽刺新法的,是那个和王安石关系比较好、写了一部《梦溪笔谈》的沈括,但是他的意见并未受到宋神宗重视。火上浇油的,是当时的监察御史、新淦人何正臣,他弹劾苏东坡在移知湖州到任后的谢恩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由此引发著名的“乌台诗案”。

  受“乌台诗案”牵连,黄庭坚被罚铜二十斤,不久,又拖家带口前往江西泰和。从一路上的诗文活动来看,这次远途似乎没有影响黄庭坚的心情。那时正是秋天,他从汴京出发,拜访了朋友秦观,又邂逅了舅舅李常,还顺道去安徽天柱峰山谷寺游览了一番,给自己起了一个叫得响的字号——山谷道人,之后,又顺路到家乡的庐山一游。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燕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从这首《题落星寺》可以看出黄庭坚的心境还是比较悠闲的,看着深山小雨,望着江水白帆,品着清茶美景。似乎只有故乡,才能赋予这种敏锐的情感和细节感受力,才能让人在短暂的隔绝中对静默的万物悠然兴会,偶有忘机之天真。落星寺离他的家乡修水不远,有了家乡山水的依托,一切都不是事,自然气定神闲。他从汴京走到泰和,从秋天走到了春天。元丰四年(1081)春,黄庭坚到达泰和。

  一县的繁琐公务,对黄庭坚而言,自然是不在话下。所以公务之余,黄庭坚更多的时间是到周边游历,与朋友诗词唱和,领略和欣赏吉安风物。明末清初的泰和人萧士玮(1585-1651)在他的《重修黄山谷先生祠记》中说:

  山谷先生以元丰三年来知西昌,凡八载,治尚平易,县用无事。时方课盐防急,先生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公暇时有所寄,以抒其高逸,所云“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者,此也。夫以先生迈往,不屑之韵,俯同群倅,诚难为情,而悯劳尽下,务简而理,得夫岂少功之才哉。

  西昌,是泰和古称。萧士玮在这里肯定是写错或者记错了,黄庭坚任泰和知县并没有八年,只有四年。“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正是黄庭坚在公务闲暇登泰和快阁所作的《登快阁》诗句。萧士玮说黄庭坚“治尚平易,县用无事”。这种评价倒是与《宋史》一致。黄庭坚一生为官清廉,“但愿官清不爱钱”是他终身实践的信条。

  元丰四年(1081),朝廷推行盐务专卖政策,价贵质差。百姓无力购买,但朝廷硬性摊派。黄庭坚县长深入一线实地调查,入万岁山,宿早禾渡,过金刀坑,“虽山溪穷僻处,县令所未至,必身亲之”,写下了《雕陂》《上大蒙笼》等十多首体恤民情的诗作,对这一政策提出批评。他坚持平易宽简的施政理念,关注民生疾苦,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从政主张,并亲书《戒石铭》用以自警。泰和百姓感念其德,现在还有很多公路、学校、商店都以“山谷”命名。由于黄庭坚的继室夫人在元丰二年病逝,他在泰和续娶了石氏为妻。

  任泰和知县的几年里,黄庭坚多次游历青原山,并写下《次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寺长韵》《古钓台》等诗。周元翁是理学家周敦颐的儿子,名焘,字季老,时任吉州司户参军。二人同游青原山,黄庭坚当场赋诗《古钓台》一首,周元翁说,青原山的遗迹,只有颜真卿的所题“祖关”二字,应该把您的诗也刻在这里,让后来人看看。但不久两人都调走了,诗没有刻成。后来,黄庭坚的远房亲戚、吉水人王子俊再次请黄庭坚书写,并以青石板刻好送到青原山。黄庭坚本人对这件事印象深刻,感慨为“一段奇事”。

  事实上,还有一段趣事。当时泰和县隔壁的庐陵县知县是陈汝器,字适用(可用、宜用之意),又名陈忱,北宋建昌军南城县人。据庐陵文化学者、泰和人欧阳和德兄考证,元丰五年(1082)年的清明节,庐陵县知县陈汝器在吉州城内的“黄公垆”(未考此酒馆具体在何处)设宴,并请来歌舞团佐兴,款待黄庭坚。两人相互仰慕已久,开怀畅饮。之后,陈汝器寄给黄庭坚一首五言古诗。黄庭坚随即写下了一首《寄陈适用》的长诗,诗中写道:

  邑邻陈太丘,威德可资借。决事不迟疑,敏手擘太华。

  ......

  寄我五字诗,句法窥鲍谢。亦叹簿领劳,行欲问田舍。

  在这段时间,黄庭坚与陈汝器过从甚密,他还写过一首《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

  庐陵政事无全牛,恐是汉时陈太丘。

  书记姓名不肯学,得纸无异夏得裘。

  琢诗包纸送赠我,自状明月非暗投。

  诗句纵横剪宫锦,惜无阿买书银钩。

  ......

  根据《吉安县志》(民国三十年)所载,黄庭坚称陈汝器“资性方刚,剖断无滞。任法不避权势,牧民务去败类。摘奸发隐,滑胥敛迹。簿籍谨细如书生所抄书。以庐陵之难而称治,其贵可知。”字里行间,都是惺惺相惜之情。从这一时期的诗文来看,他在泰和的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与吉州、吉水、安福、龙泉(今遂川县)等周边地方的同事和朋友互有唱和,与在高安的苏辙也有书信联系。诗歌作品多以“次韵”“和答”“有赠”“有怀”为题,以热情的鼓励,亲切的劝勉为主,与朋友分享生活。因为他还年轻,还满怀希望,吉安这方水土也给了他亲切感。

  另外,《明一统志》记载,吉安永和镇有一处古迹苏黄台,说是黄庭坚任泰和县令时与苏东坡聚会之所。黄庭坚应陈汝器邀请的确到过永和,苏东坡也到过永和,但那是他从海南北归的事情,与黄庭坚在泰和的时间相差了十几年时间,二人不可能在永和相遇。苏黄台现在依旧保存,寄托的是后世人们希望他们相遇的美好愿望。

  离开泰和二十几年后,当黄庭坚经历宦海沉浮,生死离别,特别是苏东坡客死常州之后,黄庭坚再次踏上吉安这片土地,夜游苏东坡当年到过的永和镇清都台,见到东坡的生前题字,不禁悲从中来,怅然写道:

  飘然一上清都台,轻裾御封秋色哀。

  夜深环佩度东阁,东坡老仙月下来。




2#
发表于 2023-5-17 11:08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品读佳作,吉安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也了解了苏轼另一种人际关系,就像在相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风景,感觉非常美妙。谢谢剑鸿兄赐稿!
3#
发表于 2023-5-17 11:11 | 只看该作者
苏轼是成也朋友,败也朋友,但有黄庭坚这样的朋友,人生又有何遗憾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6:12 , Processed in 0.05203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