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未必西化是美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17 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23-10-17 15:24 编辑

                     未必西化是美化
                               ——兼和如空聊聊封神
    《封神》电影第一部从一出来就争议很大,几乎在还未公演的时候,就伴随着大面积的口诛笔伐,导演都出来卖惨,言必称如果票房达不到多少大约第二部和第三部是看不到了,说白了,他其实心里也没底。

    网络上的口水集中在这样几条,一是随意更改故事情节,不遵从我们的神话谱系;二是有情色诱惑,男的光膀子露胸大肌和腹肌,女的也多少有些魅惑,演员还是美国人费翔和俄罗斯人娜然,说话别别扭扭的,搞得咱们好像没人似的;第三就是叙述方式天马行空和《指环王》之类有近似,又是在向西方蹭。

    电影开播之前,网络上也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小视频,要么就是露胸大肌、晒腹肌,要么就是纣王和妲己在洗澡,于是,一向苛责于道德指标的网友们(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更加不能承受,于是对于《封神》的指责就各更加激烈,大有带坏下一代的恐惧。

    我还是进电影院去看了一下,当时的票价在网上买是六十,现场买要一百,影院的人竟然不少,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年轻人,很难得,一个电影院里有这么多人也就《战狼》和《流浪地球》有这个待遇。

    电影两个多小时,影院内很安静,看得很专注,结束后,好几个小孩子在那儿兴奋得大叫,直呼好看,太好看了!而我的感触是,看来我还得买两张票。

    关于电影,对于一般观众,到这儿其实就行了。有没有人看,看过了感觉怎么样?这两方面都做得不错,这个电影应该就是成功了。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有一个前提,你得在电影院里看。因为影院里的视觉冲击力是任何小屏幕没有办法取代的,至少是像这种以大制作高科技为核心卖点的电影,你在小屏幕上,甚至是手机上看得话,完全是不同的体验,那就是一个无厘头的神怪故事,然后观感不好也是在情理之中。

   《战狼》2当中有一个3D的制作技术,一颗**过来,电影院里的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偏了一下脑袋,这就是技术的魅惑。

    电影说到底就是一个技术工艺,奥斯卡评奖的主要依据也还是看制作技术。我们很多的从业人员或者票友,尤其是具备一定审美高度的人,文艺气息是不自觉的,观影的时候习惯性地在电影当中挖掘一些除制作之外的东西,也无非就是人心人性的阵痛。他们不大满足于眼里的震撼,而要追求心理的触动。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如我等普通观众而言就有些苛求了,再说,表现人心人性的的东西电影未必就是最好的载体,小说、绘画、音乐都可以,电影是用来看的,好看应该才是第一要素。

   《泰坦尼克号》有什么深度?水深不算。老掉牙的套路,但是为什么受那么多拥趸?好看而已,场面、制作、演员都好看。

    有一种类型片叫文艺片,小众但有生命力,也能提炼一些所谓深刻的东西。比如很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电影有几部是很好的,比如《霸王别姬》,《红高粱》等等,的确不错,但是这些片子其实是兼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张艺谋是摄影的出身,画面的张力是公认的,陈凯歌《霸王别姬》,还有《黄土地》画面感夜很强。至于纯粹的文艺片什么《活着》《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等等倒是想往深处走一走,问题是这些片子的生存都不容易,只能留着小范围之内,想看也未必看得畅快。去年那个《隐入尘烟》我都看得老泪纵横,然后忽然之间,什么都找不到了,至少说明它未必适合大众。

   《封神》就是一部商业片,符合商业片的全部因素,筹备的漫长,一流的明星参演,场面的大制作,高科技的无缝插入都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当影片一展开,满天的飞雪,高大的城墙,威武的军士,嘶鸣的战马,源源不断的滚木礌石,还有高耸入云的投石机战车,烈焰奔腾,血溅疆场,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观者应接不暇,只能屏住呼吸往后走。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就是一个孔武有力,浑身散发男性荷尔蒙的古代帝王用刀、用箭挥洒着自己霸气和王者之气。

    要有点娱乐精神,没必要用后期的条条框框去禁锢这些。比如说,那个时候,哪来的马队?双方打仗,无非是战车冲来冲去,所谓回合就是这么回事,怎么可能有那么先进的装备及斗争方式。退一万步讲,关羽使青龙偃月刀,实际上三国时候根本就没那玩意,兵器基本上就是朔、戈之类,但是没有人纠缠他使用武器的不合理,如果以考据的眼光来看,电影上所有的都几乎不可能发生,连人口都没那么多。国家也只是部落而已,国与国的战争也不是非要灭国的,夏商周某种意义上是共存的。腹地是夏,东边是商、西边是周,输了战争,部落还在,老大换了而已。

    过去的东西要认账,但是实在没必要用力过猛。夏商周的历史究竟怎么样,至今还是一本糊涂账。九几年高层领导去了一趟埃及,回来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要搞清楚夏商周断代,耗资巨大,研究的跨度很长。虽然有结论,但是质疑很多,牧野之战究竟是哪一年没有最终的说法,只能取一个概数而已。

    历史都讲不清,那么我们应该按照神话的谱系来,也是一种说法。可是神话不就是姑且一说吗?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每一个民族都以为自己的神话是最完美的,连隔壁那个国家都觉得自己最牛,兄妹俩创造出了一个世界,然后为了凑年代,从大约我们战国时期的神武开始到隋唐时期圣德太子,中间实在凑不完整,结果那几个他们认定的天皇,每个人都活了一百多岁,每个人当了七八十年的天皇,他们也信。我们也信尧舜禹活得也很长命,心理都清楚,也就是一个说道而已。

    中国对于神话投入毕生精力的神话大家是袁珂,我还真买过他的书,也看,但是看不下去,太专业了,文字也不习惯。他的出发点主要是《山海经》之类的古代典籍,能凑出一个谱系,但你非要说那就是我们的谱系恐怕就缺乏说服力了。相对来说,古希腊的奥林匹斯神话谱系在世界上的传播面最广,倒不是就是他家的最好,而是他们的神仙更有人情味儿,故事很鲜活,而且他是几乎所有欧美文学的母体,《荷马史诗》的影响力太大了。

   难免要说到《封神演义》小说,并且认定封神就要按照《封神演义》的来。《封神演义》书我没读过,小时候每天听广播评书,听着很过瘾。当时有一个疑惑,这二郎神、哪吒、孙悟空、土行孙到底谁最厉害?可那上面好像没孙悟空什么事儿,多少有些失落,总要有个排名才好,就像《隋唐演义》和《水浒传》,排的很清楚。至于神话情节也有些印象,小时候我还是有些偏好历史的,《封神演义》某种意义上讲是我关于商周历史的一点启蒙,启蒙的程度和大多数国人的平均水平接近吧。

    我不喜欢把历史以及神话之类串在一起瞎想,所以我不认为这部电影中的神话元素就来源于西方。如果是,西方又是来源于哪儿的呢?肯定有专家说来源于东方。轴心时代之际,人们看着老子的长相,说他是印度人——我在广州看到的老子像,真画成了印度人的样子;说华佗也是印度人,五禽戏就是瑜伽——咱中国人也没有叫什么陀的,不就是和尚吗?至于墨子的长相就是一个黑人。都是说法,不足为凭的。至于弑父情节,我们不能因为索福克勒斯写了一个《奥狄浦斯王就说弑父情节就是希腊的专利,我更倾向于这是全人类在早期的一个自觉潜意识。可能和最初的母系习惯有关,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父亲都不受待见。孔融都说,父亲死了就死了,又不是母亲,就是一个例子。就到现在人们还经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是在说明父子师徒的一种天然相克。一向将“君父”连在一起说事儿的国人经常说“打倒皇帝做皇帝,你要是靠的话,也是弑父。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佛洛依德整了一个弑父娶母情结就对照我们生活当中的弑父故事。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也不认为是什么西化的烙印。这就是一句大白话,人在混惨的时候不想臣服,都这样给自己打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这样,“彼可取而代之”也是这样。贝多芬不顺的时候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也是这样的,这应该是一种普世精神。

    好看就行,没必要纠缠出处,《阿凡达》在张家界拍的,没见过老外说《阿凡达》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图兰朵》在意大利歌剧也唱了几百年,也未听说人家说他们的作品“东化”。至于演员,就是为电影服务的,谁都没想到费翔能演电影,但是六十多岁的费翔竟然完美胜任,那个体格,那个身材,那种眉宇之间的凌厉还真不是很好找。咱们奶狗多,伪娘多,运动队里都是白斩鸡,让他们演,效果未必比费翔好。后来也想明白了,人家一直是唱歌剧的,基本功在那儿,就像演话剧的演电影,那是降维打击,费翔没问题。我们也没必要纠缠他的美国国籍,巩俐,陈凯歌都是外国国籍,怎么就没人惦记呢?我们得莫华伦、王洛勇在百老汇能成为主角我们欢呼雀跃了,也没见得百老汇有意见,咱们人家费翔到咱们这儿演戏就有不适呢?况且,那只是一个有美国国籍的纯粹中国人而已。

   至于光膀子就是情色,就太离谱了!满大街都是膀爷,怎么就没人说情色呢?当兵打仗,没有个好体格肯定不行,高大威猛不好,反倒是矮矬更好?我们见到他们光膀子不是因为这个动作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光的膀子实在是肌肉太好了,不亚于张涵予花几十万穿的肌肉衣,人家还是真材实料,是先天的基础和后天锻炼的结果,让我们觉得刺眼了。这是他们的视角冲击,回头瞅瞅自己的大肚腩和蜘蛛腿心里多少有些滋味,老娘们再看看自己的啤酒肚老公,感觉更甚。

    是不是色情一贯难以界定,有一个认识大家争议不大,就是看过之后能引起你的什么念想。和尚对徒弟说,我背个女的在身上,你却把女的住到了心里。

    我们时常说文化自信,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才是自信,人家好东西我们要拿来,我们得好东西要传出去,这才叫交流。

    西化也好,东化也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是引起美感,《封神》追求的肯定不是西化,应该是美化。

    六小龄童演了一回孙悟空就觉得孙悟空是他那样的,周星驰演他就不高兴了。犯不着,你有你的孙悟空,他有他的孙悟空,干嘛就以你为准呢?真要抬杠的话,六小龄童演的那还是个猴子吗?那就是一个人!反倒周星驰的更像猴子。先入为主是一种习惯,但是存在的不一定就是掌握了绝对真理。

    他的说法人家连反驳的兴趣都没有,孙悟空可以是大陆的,也可以是香港的,甚至是全世界的,肯定不是他的。他不能因为演了一部孙悟空就以孙悟空自居。这不是保护文化,这是固步自封。但是也没必要和他针尖麦芒,一来年纪也不小了,二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其实很难,他的认知上限决定了他未必就能接受其他的观点。

    他可能永远都想不明白,周星驰的孙悟空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追捧呢?怎么还是越来越经典的经典呢?怎么还能成为一个话题经久不息地讨论,我的孙悟空多威武,多漂亮!

    艺术可以是静止的,规矩的,所以我们享受绘画的优美,诗歌的韵律;也可以是流动的,张扬的,所以我们也喜欢摇滚的叛逆和电影的颠覆。林子大了,就该多有几只鸟。至于这只鸟是张村的,那只鸟是王庄的,这只鸟和那只鸟原来是不是表亲,他们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凤凰,那就不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只喜欢多听几声,多看几只,心情愉悦即可。

    至于我不赞成小屏幕观影,一来效果的确没办法比,二来盗版的东西看着难受。人家制作一场电影,花费也不少了,都不进影院,电影还有谁看——当然,我不是替商家着想,不花钱能看到,我不看我傻啊!而是觉得知识产权这块要规范,也是对于文化的保护,尤其是对于创作者本身的保护。都说咱们缺少创新,事实是人家还没创完,就被盗版了,还吃饭不?台湾有个写歌的刘家昌到歌厅玩,每次都听自己的歌就不舒服。他对央视记者说,我还没死,不说给钱,总得招呼我一下吧!央视记者惊诧莫名,至于吗!台湾写歌的不少人一首就能养活自己一生,所以写歌的很多,质量也不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10-17 18:30 | 只看该作者
没看《封神》在这里听一孔老师讲解也是享受,还能增加知识一举两得呢。
3#
发表于 2023-10-17 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薰古琴 于 2023-10-17 20:09 编辑

什么样的电影才是观众喜爱的?文章举例说明电影这个技术活是给人艺术享受的,在原著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要符合观众审美。迎合西方口味,丢掉了民族的东西,不是美化作品。客观评价一部电影,要把它放在客观的水平上判断和甄别,起哄和吐糟都不是客观表达,这篇文章非常理性,精华鼓励。
4#
发表于 2023-10-18 11:0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最后一段,给我看乐了:这不该是一孔的认知水平啊!手机或电脑看效果肯定不如大屏幕,至于其他嘛……
盗版肯定是不该提倡的,尽管如余华等人并不在乎——至少认为有人盗说明东西还不错。
四十年前看电影是村里露天的,谈不上盗版不盗版。三十年前在县城,六毛钱一张票,肯定是正版的。再后来网上看免费的,不知道是不是盗版。如今住在县城,才进了阔别近三十年的电影院——之前在农村是真不可能专门进城看场电影的(当年看少林寺除外),电影院一事似乎与农村无关,电影创作者似乎也从来不会考虑农村的受众。
如今有条件进电影院了,但一年也看不了三五场,肯定选自己期待的,至于其他的,只好等网上免费资源,用倍速看——免费的也要节约时间啊。
您老用一段暗示我看免费资源几乎影响到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创造力,这罪过实在担不起。况且时下电影版权意识那么强,网上免费资源也都是在电影下架很久之后才有的……
至于文中其他观点,为表达对您的重视,必须专文回应。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11:32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23-10-17 18:30
没看《封神》在这里听一孔老师讲解也是享受,还能增加知识一举两得呢。

这个东西争议比较大,进了影院,才知道只有看了,了解的东西才会多一些。这个片子是个好片子,但是显然营销没有做好,怠慢了观影者的欣赏水平。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11:33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3-10-17 20:07
什么样的电影才是观众喜爱的?文章举例说明电影这个技术活是给人艺术享受的,在原著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要 ...

电影就是声光电的综合载体,尤其是大片。人们说电影是造梦的,梦就得逼真,这个电影在技术上做到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1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23-10-18 12:26 编辑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10-18 11:05
看到最后一段,给我看乐了:这不该是一孔的认知水平啊!手机或电脑看效果肯定不如大屏幕,至于其他嘛……
...

不存在一孔的认知水平一说,至少我本人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认知水平。

我更多的时候喜欢音乐多一些,所以对于音乐上的盗版假唱之类感触要深一些,九二九三年的时候,到处是翻录的盒带,也买,效果很差,于是我买正版的,当时一个月一百三,一盘磁带九块八——想来有些奢侈,但是效果完全不同。也听协奏曲、交响乐之类的,但是盒带很贵,很遗憾,至今没有正儿八经地听音乐会,我觉得,如果音乐会像磁带那样,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中国有写歌写的好的,尤其是之前,比如一个叫车继玲的,就写了一首,很出名,但是现在穷困潦倒,这不是他的问题。刀郎惨的时候,谭咏麟花了二十万买下了《披着羊皮的狼》,结果双赢,没有谭那一笔,刀郎能不能走过来很难说。反之,李宗盛年轻时写了不少,现在每天在家做吉他,只支出心不慌,因为每次每个人进歌厅,他都能分到钱。

刘家昌的场景是我在电视上现场看得,他的在雨中一年不少于一百万的演唱,但是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他不习惯,但是我们习惯。我当然没有希望通过大家走进影院来匡扶电影业,我也不富裕,能不花钱抢先看我当然也看,我感兴趣的是管理的问题,应该让更多的人走进影院看货真价实的大屏幕,包括版权的保护,更包括票价的合理,尤其像你说的,考虑农村市场,一块巨大的市场,但是价格要让人能承受。


还有爱教片,我们都是教书的,我特别不接受的是哪些主旋律电影为什么也要收费,你长津湖,战狼什么的是好,小孩们也喜欢看,那就让他们看呗,进影院看,这个钱收个象征价或者免费不行吗?翻来拂去的郑渊洁,动画面,审美也会疲劳的。


那个电影我觉得还是进影院看一下,尤其是最后到牧野之战的时候,应该制作不会差。文艺片之类到不必苛求,这大概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文艺片美育票房的原因,学爸是讲故事的,能把故事讲出来就行了,小屏幕可以做到。

我们很多时候以为自己是有主见有判断的,其实很多时候是被不自觉带着在走,战狼系列营销的很好,所以卖的好,封神没营销号,好端端的一个制作用帅哥美女肌肉洗澡来营销,甚至后期搞出了什么汉人蒙古人之类的话题,明显经念歪了。陈凯歌志愿军也是,电影还没出来,弄了一个女娃娃,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是出于对观众的成见,还是无从下手渐而剑走偏锋,不得而知。结果不好是事实。

至于其他观点,兴趣来了就搞几句,文化这东西,无非也就是瞎侃侃,图个痛快。现在有些苗头我不大习惯,咱们的东西固然好,也不见得外面全是坏的。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整套伪史考,希腊是假的,罗马是假的,耶稣也是假的,莎士比亚更是假的,全是中国的。听着是畅快,解析的似乎也有些脉络,声势还不小,每年都有年会。我不大明白这是想干什么?

英语的待遇也是这样,英语当然没有母语重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学门外语当真多余吗?多背几个古文经典当然意义就那么重大。问题是古文背了那么多,有时连字都写不周正,话都写不顺溜,意义何在?语文怎么教,怎么学又岂是多学一篇课文少学几个单词就能搞定的。这些东西都很难厘清。

好在咱俩看起来都不是很忙,闲着就接着扯,忙着就找饭吃呗。


8#
发表于 2023-10-18 14:32 | 只看该作者
神话、历史,虚构、真实,中的、洋的,艺术、商业,甚至谎言、真相,混杂成好看的娱乐项目,任何一种解读都会有与之相反的驳论。惟愿我们的历史课、文化课能给学生好好上,以便孩子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潜移默化,把神话当历史,把虚构当真实,把西化当审美,把商业当艺术,把谎言当真相。希望他们面对虚构、神话、谎言时,既觉得好看也能够一笑了之,而不是当真,以为莫言、残雪等等人的小说里描绘的就是中国的现实。
9#
发表于 2023-10-18 16:06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23-10-18 11:46
不存在一孔的认知水平一说,至少我本人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认知水平。

我更多的时候喜欢音乐多一些,所 ...

有一孔互相讨论,在江天是一大幸事。
其他的问题且不说了,有些问题容后专文再论。
且说“主旋律”电影收费一事。凭什么我们换主旋律就不能收费,老美的主旋律就可以大赚特赚。比如说,闻名世界的,辛德勒名单,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阿凡达……甚至泰坦尼克号。咱们不能学老美,什么事过生日了双标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18:47 , Processed in 0.09744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