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梦中的家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2 1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梦中的家乡


  谁都有个家乡,家乡是人的根,谁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北朝诗人庾子山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千万里,还当回故处。”但我的家乡是在哪儿呢?我履历表上的籍贯是江苏涟水,那是我父亲的桑梓之地,父亲青年离家,投身抗日,以后到老也未能还乡;我也从未去过那里。我的出生地是江苏射阳,当时父母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那里的一个叫美人垛的地方,那儿的一棵石榴树下,埋着我的胞衣,但我在那里只生活了人生最初的三年,也未留下什么印象。1958年,我家来到盐城,我在这里已生活了65年,是这里的串场河里的水养育了我,这里的方言是我的乡音,这里是我父母的埋骨之地,这里留有我童年的梦幻、青年的憧憬、中年的烦恼和退休后的闲适,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终生再也不会离开的地方。
  
  悠悠串场河水,由楚州沿着范公堤向东,从盐城的城中流过,然后向南在海安注入通扬大运河。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先秦时期,先民们就在这一带“煮海为盐”,到南宋时期,串场河沿岸建起了许多盐场,串场河犹如一条飘逸的玉带,将盐场串联起来。河水日夜不息地流淌,将盐运往南方、北方,运往全国各地,又源源不断地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盐税,输入皇家国库。
  
  盐城始于西汉初年建县,西晋时设郡。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城中还保留着文庙、贡院、县衙等旧时建筑,还有城墙、城门,直到现在,我们还习惯将老城区的四面称为东门、西门、南门、北门。1937年冬,南京沦陷后,日军沿泰州、海安、东台,长驱北进,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弃城而逃,城门四开,城内秩序混乱,城郊的不法之徒乘机进城抢劫;又怕日后政府回来追查,便于抢劫后纵火焚烧。1938年春,日军飞机对盐城狂轰滥炸,占领以后,又放火焚烧。经此两劫,城镇几成废墟。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建立抗日政权,这里成了中共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的中心,曾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的说法,城西的泰山庙,就是当年新四军军部和中共华中局旧址,建国后城中的主要街道建军街,即因此而名。记得市政协以前有个“名人后裔”的委员,曾对我说过,他父亲当年作为开明绅士,被新四军邀请去参加统战会议,回来后对陈毅赞不绝口,连说:“了不起,共产党里有能人,打日本有希望。”
  
  1962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家从登瀛桥桥西的地区合办处大院,搬到南门大桥桥南的地区商业局大院。说是南门大桥,其实只是一条细长的旧板桥,因年久失修,桥栏有几处已朽,桥面上有好几个桥洞。1964年国庆节晚上,我跟着父母到人民剧场看戏,是上海的淮剧名家筱文艳、何叫天来演出,一票难求,都由单位包场。回来经过南门大桥时,桥上无灯,我掉进了桥洞,那时我还不会游泳,幸亏在两腋下被卡住,差点葬身水府。桥身很高,骑自行车上桥很费力,桥北的桥坡和两边民居的屋顶平齐,常有人骑自行车从桥上冲上屋顶,有一个人家一天正在吃午饭,忽然一声响,屋顶绽开一个大窟隆,掉下一个手扶拖拉机轮子,悬在空中旋转。
  
  南门大桥桥南,原是一片荒冢,青燐点点,鬼唱秋坟,建国后平坟盖房,才有了人气。现在桥南的解放南路,那时是一条碎砖小路,到现在的大庆路,转弯向东到地区纺织厂,那时还没有大庆路,向南全是农村。小路的东边,路边有一个城郊双元大队的卫生室,再向东依次是县印刷厂宿舍“三十间”、地区外贸公司、县轧花厂、地区纺织厂。“三十间”和外贸公司的南边,隔着一条河就是地区商业局大院,大院南边,除了在路边有一个两间泥屋的农村代销店外,全是双元大队的蔬菜田。小路的西边,是地区机床厂,机床厂南边有一条从麦田里踩出来的小路,就是现在的双元中路,麦田南边是航运学校和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南边,又是一片乱坟场,白天也有野狗红着眼从坟场跑到路上来。夏天的晚上我们在家门口乘凉,可以看见那里月光之下,磷火飘忽,间杂着萤火虫的微光,一直飘到我们大院南边的蔬菜田里。我曾不止一次去追赶过磷火,但人跑得快它也飘得快,人跑得慢它也飘得慢,总在前面靠不拢,最后飘进一条小河边的芦苇中,有人说那是淹死鬼在勾引替身。机床厂、轧花厂和纺织厂不让进,我们就常到师范学校去玩,那里有篮球场、乒乓球台,有单杠、双杠,学校的大食堂的屋梁上,晚上棲息着很多麻雀,在灯光影里一动不动,用弹弓打,弹无虚发。师范图书馆的图书据说是最多的,我曾通过朋友在那里借过书,有英国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集》,儿童小说《微山湖上》、《冰上笑声》、《大林和小林》以及抗日小说《小兵张嘎》等。
  
  地区商业局大院,建于1958年大干快上时期,里面的每一排平房,都是24小时内建成,1992年拆迁时还很坚固,那时的人做事不作假。大院初建时是盐城食品专科学校,这个学校为全地区商业和供销系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后来改为盐城商业学校,1962年合办处分为商业局和供销社两个部门,地区商业局机关迁到了那里。院子很大,里面田垄交错,树木成荫,有着田园诗一般的美。有一幢两层西式小楼,青砖红瓦,松柏掩映,是商业局机关的办公楼,干部、职工宿舍都是平房。我家住在大院最东边、最好的一排带宽走廊的平房的西边3间。门前屋后,各有一条小河,河边长着芦苇,河水清澈,水草飘浮,游鱼嬉水逐波,宛如空明。岸边常有人钓鱼,每逢周日晚上,是东边纺织厂的周末,厂里的工人就带着鱼网来打鱼。夜来枕上听到雨声,早晨起来,河里涨水,我们就在河边捉虾,一顿早饭的功夫可以捉好几斤虾。门前直到小河边的田里,我家长了几棵梨树,树下养鸡,每逢春季梨树开花时,一片雪白。屋后的小河向西然后向南,环抱着一块田地,是我家的“自留地”——大院里干部、职工,每家都有一块“自留地”;河岸边是一片柏树林,傍晚,林中叽叽喳喳响着归宿的麻雀的聒噪声……
  
  这个大院,是我住过的最留恋的地方,是我儿时的人间仙境。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国家经济元气大伤,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至六十年代中期逐渐恢复,国家开始增加对工业的投资,城里也新建了几个工厂。1969年,在这个大院内,圈起了一道围墙,从地区机床厂分出一个车间,在那里新建了一个电机厂,商业局的办公楼成了电机厂的车间。从此,大院内机器轰鸣,烟尘蔽空,满地废铜烂铁,这个美丽的、我儿时梦幻般的仙境被彻底毁掉了。我家搬离那个大院已40年,那个大院也早不复存在,现在的双元东路,是当年大院里的一条路,直通到我家门前的小河边,我常到双元东路去寻觅儿时的踪迹,早已被滚滚红尘所湮没了。
  
  人老容易感伤,喜欢怀旧。我常常在梦里,见到儿时城里的忠字塔、登瀛桥、百货公司、盐中、体育场、北门公园、纺织厂;常常在梦里迷失于集仙巷、曹家巷、板桥巷、粥厂巷、陆公祠巷、八卦阵巷、县前街、八十间、老城墙路。常常在梦里,见到儿时的串场河,那波光滟潋、缓缓流淌的河水,河里南来北往的船只,河码头上在水中照影的浣衣女,两岸临水的人家和随风飘荡的柳丝、芦花,像白云一般远去的船帆。常常在梦里,来到儿时居住的那个“人间仙境”般的大院,看见那里的田园、树林和小河,田边的向日葵、狗尾巴草和挂在树上的葫芦,看见田野里的蟋蟀、蜻蜓和夏夜飘忽明灭的萤火虫,听到儿时熟悉的鸡鸣、鸟鸣、蛙鸣和蝉鸣;梦里也总是见父母还住在那里,屋前厨房的烟囱里冒着炊烟,等我们回家吃饭,从梦中醒来,黯然潸然,已是泪透枕函。也常常在梦里,见到儿时的故人,我真想见见他们啊,虽然住在同一个城里,几十年间也难得相逢,偶然遇见,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恍如隔世。
  
  青年时读古人“怀乡”诗,总觉是无病呻吟、小题大做,又是“断肠”,又是“断魂”,“为赋新词强说愁”。今客寄他乡,身受感同,也时常涌出缕缕缠绵的思乡情绪,曾作诗云:“十回梦里九还乡,又见儿时旧院墙。昨夜梦萦魂绕处,串场河水浩汤汤。”
  
  思乡是永远解不开的情结,像一杯酒,越久越浓;家乡盐城也已是旧貌变新颜,还会越来越好。

该文章为本人原创首发
  
  
2#
发表于 2024-1-13 18:55 | 只看该作者
文友好,是否原创首发,是的话,要在文末加上版权声明的!在编辑栏目处找到一个地方写“版”的地方,将鼠标拖到最下面即文章最后面的下一行,输入版权,点确定即可插入了
3#
发表于 2024-1-16 14:52 | 只看该作者
文中引经据典,对家乡盐城沿革做以较为详尽的介绍,文章充满情愫,笔触之中有着浓郁的乡情。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24-1-16 19:1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师,咋不加版权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21:45 , Processed in 0.0584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