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自行车在唱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0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行车在唱歌

——课堂上给学生讲苏童的短篇《自行车之歌》,浮想联翩,忍不住也要闲话两句。
——自行车会唱歌吗?记忆里一片“咣啷”“吱扭”“滋啦啦”的声响……

1、

  我印象中的第一辆自行车,样子很怪,车身比一般的二八大杠还要长,车尾巴又窄又长,车座子不见了,车胎没气,就丢在我们老院的北夹道里。

  我很喜欢它,因为它与众不同,有小伙伴们来家里看到它了,觉得惊奇,我就很骄傲。

  它还有一样让我骄傲的地儿,就是没有把套,车把弯过来成一个中空的管子,我可以把嘴凑过去,吹出“呜——呜——”的响声。村里卖馒头的招揽生意,就吹响一种“菠萝牛儿”的东西(其实就是海螺),“呜——呜——”声与我吹车把的声音极相像。小伙伴也说,“真的,我都以为是卖馒头的来了。”于是,我就更骄傲。甚至还想过,我大了就去卖馒头,连“菠萝牛儿”都不用准备,我可以吹车把啊。

  还有,这辆车子不能骑,但可以推。当然不是普通的抓了车把推,而是站在车子屁股后面,单手抓车尾巴,就可以让它往前走。注意,这时候车把是没人控制的,完全靠后面这个单手抓车尾操控,可以走,可以停,还可以让车头左右拐弯!牛不牛?

  我都不记得最初跟谁学的了,而确确实实自己竟然会了这么一样绝技,于是,我的那些小伙伴们不得不佩服,好像还鼓掌叫好了呢。是不是更值得骄傲的事情?

  嗯,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第一辆自行车。

2、

  其实,我的自行车技也并不是最牛的,自己的那点本事在同龄人中也就算中等偏上一点吧,满分一百的话,可能在八十多分。

  那些牛人们是真的很牛,他们可以玩“大撒把”“原地定车”还可以“倒骑”等等绝技。我没有那么高的天赋,也就只能走大众路线。

  那时候,我们小孩根本不会有自己的自行车,一开始学骑车子都是“二八大杠”,可个头小,腿太短,根本骑不上去。于是要骑车至少要过三关:
第一关,就是“掏骑”。

  其实在“掏骑”之前,还有个基本技能,就是单腿“遛车”,一脚踩了车蹬子,慢慢遛起来,遛到有了平衡感,可以整个人都站在车蹬子上不倒,才可以练习“掏骑”。有人车感差,平衡感差,又胆小不禁摔,大人们又心疼车子,不让练了,有可能这人一辈子就不会骑自行车,成了有腿的“瘫子”。

  什么是“掏骑”?人太小了,根本不可能跨过车子大梁,就只好一腿从车子大梁下“掏”过去,踩到另一边的脚蹬子。而后就这样“掏”着骑:整个人看起来有点像猴子骑骆驼,一般只能踩半圈,又倒回来再踩。于是“掏”骑的自行车之歌就是“吱啦——咣,吱啦——咣”,前面一声是倒链子,后面一声挂档往前使劲蹬。

  “掏骑”的危险性很大,本来人小劲小,车子又重,控制不了,而且那时候车子很少有车闸。您想啊,好车子谁舍得让小孩子练车随便摔去?于是摔车、撞车、掉沟里,撞墙了,自己摔倒被砸到车子底下了,吭哧半天爬不起来,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奇怪的事,那时候小孩子们也都禁摔,摔个鼻青脸肿,腿上掉一层皮是经常的事儿,少有人哭,怕人笑话。

  “掏骑”还有诸多不方便之处,因为腿正从链子上过去,很可能被链子绞到裤子,夹到肉。车子很少有链子盒,沾一裤腿油更是再正常不过。
“掏骑”一两年,车感熟习了,车技也提高了,胆子大了,个子高了,腿也更长些,就可以上大梁。遛着车子,一骗腿,从后上可以骑到大梁上。对,您没听错,那时候还够不上坐座子。那就坐在光杆大梁上,还要屁股左一扭右一扭,只有这个才能把脚蹬子蹬到底。

  现在人很难想象,那时候十来岁的小孩,骑一辆二八大杠,就骑光杆大梁上,就敢去走亲戚,十里八里,扭啊扭的就去了,有的还敢在后面再驮个弟弟或妹妹。这算是过了第二关。

  再过两年,腿儿足够长,就可以上座子了。屁股坐在车座上,稳稳当当开骑。

3、

  村里最帅的骑手应属小元子。

  他那时应当十**岁,还没有娶媳妇儿,正是耍帅的年纪。

  小元子从南边道上骑着崭新的自行车过来,骑得飞快。他的双腿已经成了两架风火轮,上半身往前伏着,小背心贴在身上,敞开衬衣扣子,衣襟呼啦啦的像后面飞,像大白鹅兴奋的拍翅膀。从村南六队场边的道上,像箭一般往村头射过来,离村头还有很远很远的一段距离,他就停了踩车了,那车子还靠了惯性往前面飞窜,真正成了一辆“自行”车。

  我们几人都在村头看着,我们都在猜:你说,他的车子能到村口吗?

  有人说能,有人说可能有点悬。

  事实上,那车子再没有踩一脚,真正就“溜”到了村口,还刷地一下从我们眼前过去。我们甚至还看到小元的脚不停的往回“倒”着,刷刷刷刷,一阵清爽骄傲的摩擦声,拐入胡同不见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帅哥在耍酷。

4、

  其实,村里骑车耍帅的毕竟是少数,那是毛头小伙子们才干的事儿。

  真正的自行车是要赶道,要装货,要驮人,要做生意,要做好多更有用的事。

  听大人们说,当年骑二八大杠车,装货赶集,一人能驮几百斤,座小山一样,一骑几十里路,你们现在人哪里干得了这活?让你推车都推不动。

  有人买卖自行车,几百里路骑车回来。注意,不是一人骑一辆,是一人骑三辆。胯下一辆,左右手一边一辆,一骑二百里路,这是不是个技术活?

  ——我只能骑一辆带一辆,这对于好多小年轻来说,已经算是奇迹了。

  我还知道有一种自行车“拖挂”的模式,估计很小有人经历。

  那时,家里有老人生病,要去南方小城里看病。就推出一辆小拉车来,铺了被褥,让病人躺在车箱里。父亲骑一辆车,在中间架辕,两边是母亲和姑姑,各骑了一辆车子拉帮套。这样一骑二十几里路,到南边小城的医院里去。

  现在想想,还记得回来的晚上,我坐在母亲车子的后座上,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紧拉着她棉袄的后襟,听车轱辘滚动的声音,还有他们在小声说着什么,车子一颠一簛下了公路,到了回村的土道……

5、

  车后架上,可以绑个粪筐。村里老人慢悠悠的骑着车子,看到道边有牛粪堆,驴粪蛋,停下来,用铁锨铲了粪丢到粪筐里,哼着京戏又走了。
他们的车子一般都没有刹车,用的是真正的“脚刹”,就是想停了,把脚往前面一伸,鞋底子蹭前轱辘,滋——车子慢下来,停了。

  他们的车子一般也没有车撑,在车架子上别一根棍儿,停车时,抽出来一支,稳稳当当。

  车子时间长了,脚蹬子也没有了,就剩下一支铁轴,但又有什么打紧呢?蹬了两根铁拐棒接着骑,一边骑车,一边做脚底按摩。

  这种车子往往也没有车铃铛,前面看到有人,一边“脚刹”,一边语音提示:“诶诶,撞了撞了!”

  村里这么多车子,可没有一家修车铺。因为家家自己都会修。飞轮、链子、珠子、内胎都可以从小卖铺去买,买回来自己换就好了。扎胎了就自己补,每家每户都有一套补胎的家什,内胎可以补丁摞补丁,外带坏了麻烦些,高手还是有招,能不换新就接着用旧的。

6、

  我骑了自行车来到最尴尬,甚至痛苦的一段时间。

  那时,我已经长到十**岁,来到北方的一个小城市里来上学。城市也不大,但在当时看来已经不小。那里人们说话很好听,与我们乡下人不同。声音不大,很轻巧,翘了舌头,带着甩音,像唱歌一样。城里的学生与乡下来的也大不一样,穿衣吃饭都不一样。

  我们乡下学生买了一瓶豆腐乳沾馒头,已经觉得很奢侈。人家看了说:“哎呀,只吃那个,没营养。”我现在也觉得说话人并无恶意,但在当时却真实地伤害着我们。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皱了眉,斜着眼,撇着眼角的样子。

  城里人的自行车多很小巧,弯梁、偏撑,铃声清脆。他们不需要骑重物,也不要拣牛粪,而且骑的是板油路面,车子很干净。那时候也有了一种新型“山地”自行车,车带很粗,分了好多档,男生骑在上面,上身几乎趴平,屁股撅到天上,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人们惊艳羡慕,纷纷让路。

  于是,一个场景在我记忆中印象极深。

  才开学的一个早晨,大家已经站在广场上准备升旗了,校门咣地一声,大家都转头去看。一个迟到学生从外面推了车子进来。他平时也很牛的样子,头发涂了发胶,穿了西服套装,上衣不系扣子,露出里面白衬衣,看起来像个公子哥。但却骑了一辆很旧自行车,也是那种二八大杠,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各处都响的款式。于是,在全校师生面前,他极狼狈的溜过去,脸红得像被开水烫过。

  身边有声音小声说:“原来他也是个农村的!这下丢人大发了,嘻嘻……”

  我也很难过,因为我也是农村的,而且我骑的那辆自行车比他的一点也不强。

  其实让我难过的,不仅是自己的破车子,还有“难过”本身。农村孩子怎么了?我们穷一点,破一点又怎么了?就应当难过吗?不是说好的“莫欺少年穷吗?”,不是都在讲“英才多磨难,纨绔少伟男”吗?而我真的很难过了,不只为自己的破旧自行车而感到羞惭,而为自己的“羞惭”而更加羞惭。

  苏童说父母寄给自己的旧式自行车丢了,让他又难过又欣喜,我非常理解。

  而且在当时我也盼望着自己的自行车丢了吧,丢了才好。可是父母会给我买新的自行车吗?不可能,他们没钱,即便有钱也不会花在这里。不但他们觉得不应该,而且我自己也觉得不应该。

  那时候开始觉得,“穷”好像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会让人觉得真的难受。多年之后,教学生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缊袍敝衣”处一群光鲜耀眼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7、

  后来,工作了,有钱了,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自行车了。

  到这时,我的年轻的同事们,已经不再比较自行车,大家开始“比”摩托车。你买个小“六零”,我要买个“野马”,国产的不如进口的,最起码也得买个合资的,那是牌面,也是“实力”。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果然痛苦的来源于比较,而根由在于欲望。人的欲望总是水涨船高,无穷无尽,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以及无止的痛苦。

  您以为痛苦也就如此吗?非也。

  人世间的痛苦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想要得不到”,一类叫做“得到了却不想要。”而第二种比第一种更令人难过。前者是一种有目标的痛苦,给人以假相,让人以为达到后就可以解除。第二种则是一种空洞的茫然:我已经得到了,却发现不是我想要的,新的痛苦茫然无尽,不知如何解决。

  骑摩托车十几年,发现新的问题了:身体越来越胖,性情越来越懒,体格却越来越差。看六十来岁的老同事,可以骑自行车悠哉悠哉上下班,

  十多里路不当事,我怎么骑车子十分钟就喘粗气?而且可能得了风湿病,膝盖处老在钻凉风,蹲下去直想站不起来。三十岁的年纪,八十岁的腿,这还也得?

  于是丢掉摩托车,又开始骑自行车了。

  直到后来有了汽车,还是离不开自行车。

  到现在也是,十公里之内,基本上不动车,有事没事“自行”去。

  甚至有一种感觉:只有自行车真正爱我,我为什么却要辜负她呢?

8、

  有钱人也在骑自行车。

  专卖店老板说:骑行队的车子,一万块钱算入门。五六万一辆算平常。十多万的车子也有的,你见过没?

  我没见过,而且第一次听说过。也想象不出那车子有什么神奇之处,骑上他能上天吗?也许吧。

  我还是平民买菜车,除了买菜还可以骑了它闲逛,而且心态还不错,现在已经不是当年,不再羡慕路边的那些各种神奇的车子装备。几十万,上百万的豪车又怎样?他是他,我是我,有什么关系?

  才又发现,原来当年的痛苦是一种无理由的期待,无逻辑的自信。觉得为什么他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

  到了一定年纪就知道:他是他,你是你,我是我。有些事情,互不相干,各自欢喜就好。

  我喜欢一种信马由缰,胡思乱想的感觉。就像当年李贺骑一头小毛驴,到底乱走,想到什么就写下来,揣到一个锦囊里。

  我骑了自行车也喜欢随便想点东西,没有准备锦囊一类,回家后再写下来。

  老婆认为我这样不好,本来就蒙头转向的,路上再胡乱走神,很容易被车撞到,一下撞死了倒干净,折胳膊折腿还得侍候你,这不折腾人吗?

  她讲的有道理,于是我就避开车辆人群,去一些僻静处骑车。一些新鲜古怪的小路骑行过去,也很有乐趣。不过有时会骑着骑着,发现前面没路了,又不肯回头,搬了车子“翻山越岭”找路也是常事。这时,往往想起“日暮途穷”的典故,没有大哭,只是不出声的笑笑,找路回家要紧。

  9、

  多年来,我经常做一个梦。

  梦里:

  我一人骑了那辆二八大杠的车子,走过一个个陌生的村庄,有的穿村而过,有的从旁边绕行,我数着,要过十四个村子……
那是我第一次随父母骑车远行,每年的正月初八,我们要去南方一个远亲戚那里拜年。早晨吃过早饭就出发,一直骑车到中午才能到。吃过中饭再回返,一直月亮出来,才能回家。

  记得路上都是冰雪,一道道车辙,车子轧过去,咯咯地响。旁边一条冰河。再往前走,到转过第三个村子的时候,那里一片湖面,当然也都结了冰,冰面上还冻着几堆麦秸垛,如一朵朵大蘑菇,静静地困在冰面上。

  天地都冻在一片冰白色里,我坐在车子后面只觉得冷。指尖冻得疼,后来就不疼了,手指脚趾如消失了一样,看看手脚都还在,只是没有一点感觉,又有些困,昏沉沉一共走过十四个村子,那家亲戚就在他们村口站着接我们。

  胖胖的表姑把我从车子上抱下来,抱回家里,放到热炕头上焐着,我的冰砣一样的身体慢慢解冻,手指融化,里面好像释放亿万个小虫子,拱着,钻着,咬着又酸又麻又痒又痛。

  父亲问我明年还来不来?

  来。

   敢不敢自己骑车子来?

  敢。

  我记得的,要经过十四个村子,一直往南。

  我不知道,为什么以后的几十年里,我还经常做那个奇怪的梦。

  不知道。

尾声:

  自行车会唱歌吗?

  会的。

  不再是记忆中“滋啦……咣当”的声音,太吵,太闹,不舒服。

  僻静沙路,轻轻有风,骑着车子慢慢过去:来路不留,去路不问,自由自在,不急不缓。

  耳边只有车带摩擦过路面,“沙沙”的声音:像时光的翅膀掠过沙丘,像一盘老磁带慢慢转动,像……自行车在唱着的一首无词的歌。






2#
发表于 2024-1-27 13:44 | 只看该作者
僻静沙路,轻轻有风,骑着车子慢慢过去:来路不留,去路不问,自由自在,不急不缓。

   坐沙发欣赏文友占满质感的文字!
    在中财除了发文外,要学会互动,回帖。我看到你发文多日了,为何无人问津,也许和你发文完后就一走了之,再也不管不顾有关系!要学会欣赏与拜读他人的文字,适当发表意见,这样他人才会光顾你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05:29 , Processed in 0.0449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