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战神”——白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24 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神”——白起

        一
        在咸阳市东郊 ,在渭河北岸,河床抬高的第一道原上,有一座千年古墓,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xxxx 兵工厂的院子里,默然长眠,无声无息。如果单看他的坟冢和气势,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黄土堆里躺着的,竟然是他?一代“战神”——白起。

        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如果拿周郎的羽扇纶巾来比较,他的风度就是铁甲在身,长缨在手,战马嘶鸣,冲锋陷阵。一阵风驰电掣过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伊阙之战。他使 24 万韩魏大军人头落地,让韩魏两国胆战心惊。

        鄢郢之战。他让楚国失去百万将士,攻破郢都如入无人之境。烧祖庙,挖城池,水淹郢城。这个位于长江流域的国度,孕育了无数的文明,却挡不住来自北方的一把利剑,一声呐喊。楚国人民也只能在他的铁蹄下变成阶下囚。屈原曾撰文《哀郢》,发出欲哭无泪之声。

        华阳之战。他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闪电战术,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上,共击杀魏赵联军约 15 万人。

        陉城之战。接连攻克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军约 5 万人,从而引发了秦,赵两国之间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他以“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为由,先骗降并安抚让赵军失去戒心。秦军奉令以白布裹首,无白布者即赵人尽杀之。45万赵军在一夜之间全被屠杀,只释放了240名年幼赵兵,回到赵国报信。是他,让赵国 45 万将士化成一堆白骨。还是他,为秦国横扫六合,扫清了一切障碍。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始皇陛下一统天下。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华夏文明的大一统。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寇。但他是王者,从无败绩。自古以来,“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战场不是他的归宿,他是英雄,总有凯旋的风姿。他就是具有“战神”之称,同时又兼有“杀神”之名的战国四将之一白起,大秦帝国大名鼎鼎的武安君。

        《千字文》里将白起与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而四大名将又以白起居首,足以见其威名。

        如今,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威名赫赫的白起也熄灭了他的身姿。在光阴蹉跎里化作一片浮云,在大浪淘沙中变成一朵浪花。但他的骨头还在,化成白骨在黄土堆里长存。但他的血液还在,化成滔滔的渭河,东流逝水,绵绵不绝。但他守护的这片土地还在,黄土堆积,松柏苍翠。在三秦大地之上,在华夏子民心中,在历经千年的历史洪流里,他的英明永存。


        二
        白起,又名公孙起,郿地(今陕西眉县人)。如果寻根问祖,说起来他的祖上也是秦王朝的一支血脉。公元前678年,秦武公病逝,他的二公子秦德公继位。一身朝服,容光焕发,随即唤来他的哥哥公子白问话。“臣请大王安”,公子白毕恭毕敬。如此谦卑的态度,令秦德公大喜,便把武公故地、秦国都城雍附近的平阳(今陕西岐山一带)赐给了他,封他为平阳君。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姓氏,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然而这龙兴之地,岂能诞生默默无闻之辈?一颗冉冉新星必将振兴白姓家族的荣誉,让它重振威名,登上富贵之巅。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白姓家族诞生了一个男婴。因为出生时哭声震天,有一股风生水起之势,其父便谓其名:白起。

        从一出生开始,白起就注定了他的命运,学文习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整个家族也以他的学业为重,对他的教育也丝毫不敢懈怠。请先生,拜师傅,知乎者也,十八般兵器,样样不可或缺。白起也不负众望,文采斐然,武功了得。15岁从军,从一名士兵一步一步做起,最后官拜将军,加官进爵,封侯拜相。

        说到武将,谈起中国历史上的常胜将军,我们会想起孙武,吴起,霍去病,韩信,岳飞等等。殊不知,白起才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 他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载,攻城拔寨七十余座,大小战役无数,披荆斩棘,无一败绩。也正是他的横扫四方,威震八面,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杜甫在《入衡州》诗中称白起:“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伟人**也对之评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既然他有这么高的威名,拥有“战神”之称,那么又是如何被冠以“杀神”,“人屠”之名呢?

        有这么一段秘闻,据说白起被父母抛弃在荒野,后来被一只母狼所救,抚养其长大成人。在他十二岁那年,被路过的秦宣太后(芈月)收养,并收为义子。到了白起十六岁那年,无意闯入一片密林,遇见一位道人。道人告诉白起,他是天上的破军星转世,这一世注定杀伐无数,并传授他兵法武功。后来宣太后见他逐渐长大,让他拜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魏冉为师,自此走向仕途。

        我想这样的野史很可能是三秦大地的人民怜爱他,用这种方式来乞求神灵,以减轻白起的罪责。可是,不管是真是假,事实是属于白起的,史实也因他而大放光彩。


        三
        白起出生的年代,经过商鞅变法,秦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经丞相穰侯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将韩魏联军的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 24 万。

        这便是伊阙之战,此战白起一战成名。

        与此同时,在秦楚丹阳、蓝田大战之后,楚国的国势走向衰微。公元前281年,楚国出现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顷王听说后觉得稀奇,就召来询问。此人却是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楚顷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于是派使臣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听闻后决定予以楚国更大的打击。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领命伐楚,楚军大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公元前279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278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而后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楚顷王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至此,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武安君:既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又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从此,白起名震天下。

        公元前273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 13 万人,魏将芒卯败逃。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 2 万人。这便是华阳之战。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 5 万。这便是陉城之战。

        公元前262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国国君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求秦国息兵以自保。冯亭不愿意降秦,却将上党献给赵国,想借此机会韩、赵联合,以抵御秦国。

        送到嘴边的肥肉,赵孝成王当然愿意接受,但他也知道接受了上党就意味着与秦为敌,于是问计于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敌白起,廉颇勇猛善战,攻城略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秦军来攻。

        在战国七雄中,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在秦国之下。地处华北平原,北面与匈奴接壤,东面有富庶的齐国,南面有庞大的楚国,虽然与秦国相隔韩国和魏国,但战争的火焰早已将这片土地点燃。在和匈奴骑兵长年累月的作战中,在和各诸侯国不间断的摩擦威胁下,诞生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和武士。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千字文》中也这样写道:"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其中白起、王翦出于秦国,廉颇和李牧出于赵国,足以见赵国的实力。


        四
        “长平之战”爆发,秦果然派武安君白起来取长平。正如平原君赵胜所料,白起攻了三年,廉颇守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也没能攻下长平。此战廉颇只要能守住城池就是胜了,秦国发起战争,千里奔袭,没攻下长平就回军撤退,几十万大军打了三年无功而返就是败绩。

        此时两国都在死扛,这时候比的就是耐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王者。可赵王扛不住了,前线一遍一遍地催粮,粮库早已无粮。恰在这时,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重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就是那个有名无实“纸上谈兵”的家伙。

        赵括的母亲听说赵王要用赵括为将,直接闯进王宫阻止,赵王不听。老夫人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兵败,请大王赦免老身不受株连。”看来还是娘懂得自己的儿子,可赵王就是听不进去,他用赵括换下廉颇,把赵国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此战,赵国 45 万大军全部被秦坑杀,几乎是赵国全部的青壮年。

        长平之战过后,白起本想乘胜灭赵。秦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则自率一军围攻邯郸。

        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想起了"以彼之道还制彼身"的策略,便派苏秦的弟弟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对范雎同样使用了离间计。在苏代忽悠下,接受了贿赂的范雎也担心白起因战功卓著而威胁到自己的权势,便以"秦兵劳",急待休养为由,又忽悠了一次秦昭王,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得到了秦昭王的应允。因此,韩国割垣雍,赵割六城之地以求和,双方休兵养息。

        可这一"和",使赵国得到了暂时的休养生息,而秦国却失去了提前灭掉赵国的机会。但事已至此也就算完了,没有想到的是,赵国却出尔反尔,答应好的割让六城,后来却又不舍得给了。

        秦昭王大为恼火,赵国这伤疤还没好,怎么就忘了疼?那就让他疼一次。于是,在秦赵议和八个月之后,秦国再一次对赵国发动了战争,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此时正赶上白起患病在身,不能走动,秦昭王便命五大夫王陵领兵。战争开始后,秦军不太顺利。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推脱,对秦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也。”

        秦昭王随即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围攻邯郸,可还是久攻不下。这时,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其实就是一句牢骚话,但秦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仍称病不起。此时秦军战败的消息也源源不断从邯郸传来,秦昭王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好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以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莫须有”之罪吧。

        白起拿起剑仰天长叹:"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身亡。


        五
        其实白起抗命不遵是原因的,他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是昭王不知?范睢不知?还是白起不知?其实他们都知也。如此英明人物怎能不知?只是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怪只怪自己功高震主,怪只怪自己威名远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他不死,王又怎么能心安理得?他不死,难道非要让王提心吊胆,怀揣一颗手榴弹吗?

        只可惜,一代“武神”就此殒命,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里,有多少壮志男儿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殉葬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不管生前他有多少豪情万丈,死后也不过是黄土一堆。一代“武神”,如今长眠在这咸阳原上,也只能默默无闻,化作黄土,变成流水,去陪伴那晨晨昏昏。但是三秦大地的百姓又怎能忘记他们开疆拓土的英雄,保家卫国的壮士呢?白起虽死却非其罪,秦人怜惜他,爱戴他,尊敬他,各乡各邑,四面八方都建祠祭祀,以表对英雄的景仰,告慰他的赤诚之心。

        《异迹略》中,记载陕西宝鸡一带,只要疫病一起,就会立“克长平四十万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将司马靳”旗号祭祀,希望白起与其副手司马靳能保佑当地居民免于瘟疫。

        据说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此地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相传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供奉亡魂。

        但愿这累累白骨,魂归故里。但愿征战四方的将士,长眠于此。是非功过不论,恩怨情仇莫提,让亡者的魂灵安息,天上地下,一起替白起,替三秦,替始皇,替天下,向那些英灵致敬。他们都是热血男儿 ,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同时也是我们华夏大地厚重的历史永远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他们的尸骨早已融入这片土地,他们的血液早已渗入这片山河,如长城与泰山,如长江与黄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树立起来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2#
发表于 2024-4-30 10:5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2 23:25 , Processed in 0.0645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