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游印台山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0-17 1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24-10-17 17:43 编辑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只是陶渊明有这样的感觉,作为肉胎凡身、凡夫俗子的我。在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压力之下,很早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期盼,只因了三年疫情以及后来腰间盘突出造成的行动不便,我也许多年没有参加同事们自发组织的户外活动了。沉闷压抑的生存环境,让我和陶渊明笔下《归园田居》中的“羁鸟”一样“恋旧林”,和“池鱼”一样“思故渊”。

  邹平南部山区群山逶迤,绵延起伏,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引得众多的驴友和户外组织趋之若鹜,前赴后继到此打卡。常常从朋友的微信圈中看到他们的周末行踪,既羡慕,又向往,可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一年三季执拗地住在乡下,需要我和妻子回家或探望问安、或带他们到医院查体,又因乱事缠身杂七杂八,欲心静而不得。手头上有一本当地文史专家王忠修先生主编的《山东长白山志》,每每闲来翻看,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众多的风景名胜,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换产物产等等,经常令我心生向往,欲罢不能。

  彩霞收云,雨过梧桐,蝉声渐咽,新黄初染,暑去凉生,今年的国庆佳节第一天,可谓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难得的身体舒爽、心情放松,正适逢单位放假,本想在家懒懒床,刷刷手机,享享美食,不负秋日好时光。怎料想九点来钟,住在不远处另一住宅小区的女婿给我打来了电话:“爸,今天您有安排吗?”“没有呀!”我实话实说回复他道。“那我们一起去爬印台山吧?”许是“久在樊笼里”的缘故,几乎是没加任何的考虑,“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我,便立马答复他说:“好!我们去爬山。”“您稍等。我们这就开车过去接您。”

  出得所住小区的大门,我便对久违了的印台山充满了儿童般的神往。坐落于邹平城西南方的印台山,是山东长白山群山系列中的一座小山,主峰海拔仅有259.1米。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印台山因为山顶有一块突出的巨石,高度为23.8米,远望如印台状,故称“印台山”,山顶巨石犹如锻砧,又名“锻砧峰”,古时候,人们称其为“仙人台”,民间叫法则通俗很多,记得那年我们去山下的抱印村采访,老百姓直接喊它“妈妈头子(奶头)山”。

  从我居住的住宅小区到印台山下,只有区区二十华里。每当夕阳西落,从邹平城中的黛溪湖畔抑或黄山广场西望,印台山上的巨石赫然在目,特别引人眼球。车子行下山下,人流熙攘,穿梭而过,我们找个空位将车停下,便追随了爬山队伍一路前行。女婿是泰安人,爬山路线自然不熟,我虽当地土著,大概也有十年未爬印台山了,总归轻车熟路,女婿、女儿、还有六岁的外孙紧随其后。说说笑笑,步履轻盈,他们都有着年轻的步伐,以及年轻的心态,没用几分钟,便将我甩在不近不远的身后。

  走过山下广场,穿过几家烧烤摊位,同行的一个女孩带着一位老人也来爬山。她略有疑惑地问我:“哥,前面爬山有台阶吗?”“山下有一段台阶,往上就得手脚并用了。”估计老人爬山有点难度,按照以往的印象,给她撂下这句话,我便急匆匆追了女婿他们而去。秋日里的印台山,山石嶙峋,林木郁葱,草木葳蕤,野花盛开,真真的是一处近郊游的好去处。有热恋中的小情侣,也有温馨的一家人,还有一些小朋友夹杂其中,当然,为了其安全起见,他们的父母连拖带拽,不断给他们以言语上的鼓励和体力上的支持。

  印台山算不得什么高山,其高度和城中的黄山相仿。黄山公园有环山而建的健康步道和塑胶跑道,根本不具备挑战性,爬印台山则不同,那些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那些光滑如镜的坦荡巨石,令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爬到山的半腰,大汗淋漓倒在其次,抓住树枝,拽住秋草,被甩来甩去的身体,直接让我腰部的旧疾复发,腰部酸胀的感觉一阵阵袭来。散文作家卞毓方有句话说得太好:“旅游的最佳心态,是有一双婴儿的眼,见什么都放光。”一路攀爬,一路拍照,回望山下,人们正在陆续赶了上来。山下偶遇的女孩就在我身边:“你家老人没跟上来呢?”女孩笑着答复我的疑问:“体力不行,他下去了。”“姥爷!姥爷!”外孙他们若即若离,在上面高声喊我,一下子又激发起我爬山的斗志。

  无论做什么事情,人们最忌讳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的老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事不成,力不到”。不管怎样,大家都是冲着一个目标,自然是殊途同归,概因“山下歧路多,山顶同见月”。我终于在时隔十年以后,再次爬上了久违了的印台山顶。山顶上的人们兵分两路,一路奔向东侧的三个“蘑菇亭”,一路奔赴西侧巨石状的印把子――“锻砧峰”。天空蔚蓝,白云飘过,巨石之上一杆不锈钢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在清凉凉的秋风中一直猎猎作响,用无声的语言,祝福着我们伟大的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很多人或远或近,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聚拢在巨大的印台石下,还有几个青年男女在巨石东侧唯一的一道缝隙间手脚并用,攀援而上,最后都是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看到这里,我便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当年的我曾经不惧危险,知难而进,冒着粉身碎骨的可能,凭一己之力,丝毫不借助任何的辅助设施而奋力爬上“印台”主峰的。清代道光年间的《邹平县志》曾有如此记载:“锻砧峰,城南十三里,老人峰以东,山顶突起一石,状如锻砧,高可三丈,广坐百人,又名印台山。”虽然没有见到人们在巨石之上开十桌酒宴的宏大场面,但我总算有缘见识亲身并验证了印台之上的坦荡如砥,一览无余,感受到了“山高人为峰”的豪迈之情。

  印台山既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山,也是一座文脉悠长的山;既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也是一座寓意吉祥的山。作为旧时的邹平十六景之一,清代的画家王兆曾在《梁邹诸景图•印台无影》中题诗道:“日出树阴夏木荣,岚头占得印台名。总教有柄谁能握,自是无文用不成。晨刻东西分左右,午时前后并辉明。阔平堪比钟山石,百人可坐望蓬瀛。”在这次爬山的过程中,我真的应该庆幸当年我们同行爬山的几个伙伴中,别人望石兴叹,望而生畏,唯有我自己有着无所畏惧的坚强勇气,有着初生牛犊的过人胆量,有着敢于吃螃蟹的探索意识,有着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可贵精神。

  在巨石下三三俩俩休息的人群中,我笑着问离我最近的一位小朋友:“你几岁了?”他手里拿着一束野花,在母亲身边兴奋地跑来跑去,听到我的问话,他很快奶声奶气地大声告诉我:“三岁了!”我立马伸出大拇指,免费送给他两个大大的赞。我在巨石下拍照片、录视频,还有一家三口围着巨石赏风景,小女孩问她的爸爸:“人家在爬大石头,爸爸你为什么不去爬呀?”或许她的爸爸没有胆量,或者没有时间,他这样有点无奈地答复孩子:“等你长大了的时候,爸爸就来爬。”我尚还沉浸在曾经爬上印台巨石的自豪之中,突然下意识地对人家冒出来一句:“等孩子大了的时候,那时我们也老了。”后来,我再回味这句话时,其中的“一语双关”,不知人家能否听得懂?

  他乡游也好,近郊游也罢,我深知,旅游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达到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回归到生活的本真。可是河水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来,就像人们所说的:“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在人生奋进的过程中,拼搏过,努力过,收获过,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不可预知的“下一次”上,抓住机遇,不留遗憾最好。去北京,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邹平,我们也可以说,不到印台非好汉。这次国庆爬山,我没有再次爬上印台最顶峰,一是年龄偏大,为安全起见女婿他们不让;二是因患腰疾原因久不运动,唯恐体力不支。可令我自豪的是,十年前的那个秋天,尚还年轻的我曾爬上过印台,只要站在这里,这辈子我总归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了。

  通过这次爬山,我有一点小小的感慨,那就是我们无论游览什么样的景点,都不应该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必须从这个旅游的短暂过程之中,能够细心地感受到什么,体悟到什么,收获到什么。只有这样一路带着思索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心以所向,素履以往,我们的旅游才变得更有实际意义,更令人值得记录,更令人值得回味。




2#
发表于 2024-10-18 04:52 | 只看该作者
国庆在本地爬山,也是很好的选项。文章叙述从容,文意饱满,写出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惬意,写出了印台山人文底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您点赞!
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16:3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10-18 04:52
国庆在本地爬山,也是很好的选项。文章叙述从容,文意饱满,写出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惬意,写出了印台山人文底 ...

好久未来交流。感谢高老师点评鼓励,自己一点真诚得感悟而已。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25 14:22 , Processed in 0.0462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