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歌理论指导经验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24 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理论指导经验谈


1、近来提出诗歌新生代必须坚持诗歌创作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诗艺性,这三者的关系如何?知识性是基础,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必须要弄清楚事物的科学特性,然后用形象的手法表现出来,因为诗歌更多是一种形象思维,要把高度的形象性和高度的哲理性统一起来,这就是知识性;同时,枯燥的说理不是诗歌的手法,必须要有趣味,在知识性的基础上用形象阐明物性包含的哲理,这就是理趣,这个趣更多是事物包含的与人性相通的道理,而且是有细微差别的相通,在错位表达中理趣就出来了,这是趣味性;同样,要注重诗歌的艺术技法,只有技法巧妙了,前二者才会产生诗歌效应,三者也就统一起来了。

2、诗歌的错位表达是一个现代诗歌很重要的技法,因为普通事物的物性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在形象创造中必须使熟悉“陌生化”,从而满足人类的好奇这一天性,形成情感碰撞,形成语言张力,形成哲理阐发,产生高效率的阅读效果,从而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理论性需求,达到诗歌教育人的目的。

3、主客体交融在诗歌创作中主要要找到物性和人性的相通点,通过隐喻和象征交融互通,进行思想、情感和人格上的融通,从而创造出具有含蓄美、朦胧美、凝练美的超写实的诗歌意境,物与人、人与人形成情感共鸣,打造良好的诗歌效应。要表达好主客体的交融,就必须有超强的语言感知能力,而这个能力主要来自于相应的体验,因而写好诗歌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体验,诉诸情感,诉诸想象,诉诸语言,好诗就会从笔端流淌出来。

4、新诗《秋夜有月》得到社会的认可,总括起来有三点必须注意:一是化用古典诗歌意境来营造意境氛围,扩大了诗歌写作的背景;二是融入式的表达,把自我融入到历史、时代和生活中间去,完成历史和现实、生活和情感的对比,很好地完成了歌颂时代的目的,主题和手法含蓄,没有陷入所谓的“歌功颂德”的老套里去;三是把写景、咏物、咏史、抒情四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完成主题和手法的跨越。这样就使诗歌感觉新颖、有深度,为当代诗歌的探索发展提供了好的思考。

5、在手法和思想积累丰厚的基础之上,目前诗歌创作主要问题是:情感的调派问题。这就是说情感体验要丰厚、要深刻、要宽广,在这个基础上自主地调派情感,达到主题、技法、情感和现实生活的高度一致性,并加强想象在诗歌中创造性作用,取诸于物,取诸于情,取诸于想象,自由而严谨地调派情感,从而形成诗歌的抒情张力,完成全体诗人创作的华丽转身和华丽蜕变。

6、诗歌创作发展的主攻方向是什么?这是一个大家备受关注的问题。其实,诗歌的基本单位不是诗句或者诗行,而是意象,意象者意中之象也。“意”就是人的主观思想情感,“象”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象。那么“意象”就是带有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说完成意象的创造首先必须找到“意”和“象”之间的相似点,通过象征、比拟等手法完成“象”的人格化,赋予其以“意”,这其实是达到物性和人性的统一。每一个时代意象是不同的,这就是说意象必须具有时代意识和时代精神,才有现实意义。因此,发展诗歌主要是发展意象,对于具体作家来说要形成独居特色的意向群,并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构筑好意境,形成关联紧密和有机的意象系统,这十分重要。

7、诗歌的具体创作过程怎样?我觉得有这样四个阶段:一是“气沉丹田”,要情感成熟和情绪稳定,有表现和表达的强烈欲望,就沉住气思考成熟;二是“立定格局”,就是必须要有大的构思,形成主题、技法、情感、韵律等的大致构想,然后提笔;三是“徐徐而来”,摊开笔,一边写,一边想,一边想,一边写,让笔意从笔尖流淌出来;四是“飘然而来”,就是要有自我表达的愉悦和自我欣赏的愉悦,精神始终处于愉悦状态,不必太滞,不必太吃力。有这样的四个阶段,好诗就自然而成。自然为美,适度为美!

8、诗歌是有内容,也有形式,内容集中表现为主题思想,它是以生活底子为基础的,毫无疑问,生活底子越厚实,你的诗歌就越有味道,对生活的认识水平越高,你的诗歌就越有哲理味。形式它是多种多样的,就中国古典诗歌而言:《诗经》是四言诗,汉魏六朝多为五言诗,唐诗主要是七言诗,而宋词和元曲则为杂言诗,而且格律越来越严格。这样的形式是有助于思想情感更便捷、更高效地表达。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道路是在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基础上的一个形式探索过程。而现代诗,它是自由式,没有严格限制,但是形式的探索也是必要的。比如《再别康桥》就是一个形式的经典,可见形式探索也非常重要。

9、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如何处理?总体来讲,形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怎么样的内容,就应该有相应的形式,内容不能受到形式的束缚,形式开始限制内容了,内容就要挣脱形式。古典诗歌形式的丰富过程就是一个“挣脱”的过程。现代诗的自由体诗更是一个“挣脱”的过程。但是,现当代诗歌欧化特征太严重,这是备受诟病的,但是吸收和借鉴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保持中国特色。这就是我的诗歌为什么句式整齐、用韵频繁,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而实际情况是受到追捧并取得较高成就的。

10、在实际的创作中,形式和内容如何运作?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其实,在实际创作中,形式和内容都不是“死”的,它是“活”的,都在不断发生、发展、变化和定格的。从理论上讲,就是一个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过程,可见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谁都会影响作品质量。举个例子,比如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题目是乐府旧题,主要表现边关将士的征战生涯,报效祖国的精神,这在古代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作者用“七绝”短短28个字就表现出来,而且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形象鲜明,意境典型。这就是一个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过程,增加了诗歌容量,推陈出新了。

11、我近期的诗歌创作也出现一些可喜的端倪,比如:两句一段,这样更加精炼,而且两者之间不是类比关系就是对比关系,容易出哲理味,读起来也容易理解;整首诗歌基本是通篇用韵,这是在努力,也是个示范,告诫大家,诗歌不要丢掉祖先探索的优秀形式,只有保持了中国特色,更易于为国人所接受,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全诗多为十二句六段,这从情感发展上讲:是一个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戏剧性发展过程。这种形式的探索,为很多学生提供了范例,从而保证了诗歌创作的高产和丰产的高效运作过程,符合当代人的快节奏的欣赏需要,也是令人欣喜的。

12、可见,形式的探索也非常重要。如果把诗歌比做一个“做蛋糕”的过程,形式就是“模子”,只有有“模子”了,才能保证蛋糕优质高效的产出。做蛋糕,首先得发面,这就是要充分展开想象,酝酿情思;其次得打鸡蛋,得增加营养,这就必须出哲理,这样才有诗味,有品味的空间;第三,进入模具,成型;第四,加热,这就还需要一定的情感烘一烘。这样,好的诗歌不出才怪呢?保证了优质高产的运作。

13、当然社会生活是瞬息万变的,形式不能适应内容是必然的,内容是要挣脱的,但是无论怎样的形式,无论怎样的内容,诗歌创作必须保持三个“真实”:一是生活的真实,这就是生活的底子要厚实;二是科学的真实,就是必须要符合自然和科学的规律,形成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三是艺术的真实,这就是必须保证诗歌意象、形象、意境的典型性问题。典型化的过程是一个形象集中的过程,就是把多种有共性的形象集中起来,表达典型的思想或主题。只有坚持这三个“真实”了,你的诗歌才会有生命力!

14、今天给大家讲一个三句成诗的写作流程:先看一段诗——啊!这秋日的阳光,\是街旁的绿树闪着绿光,\把人生装扮成一个梦想。\这三句诗从内在逻辑讲其实是一个三段论——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是一个意思层层递进、感情不断深化、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因此,诗情铺地就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升华的过程。再续一段:啊!这秋日的阳光,\是地里的庄稼闪着金光,\把秋收的喜悦写在脸庞。请体会着写!

15、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四句成诗的写作流程:还是先看一段诗——啊!这高山绿叶的精华,(起)\跟随蒸气散发着芳香,(承)\这是一种繁华的人生奇遇,(转)\这家伙,使得中华五千年岁月流长。(合)\很明显,它的意思是一个开启、承接、转化、聚合的过程。这是传统文章写作结构章法“起承转合”的缩略用法,意思变化多彩,感情丰富有致,境界更加深刻,诗意更加丰赡。请仔细体会着写,然后把二句诗、三句诗、四句诗的写法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变化多姿的新形态诗歌。

16、情者,心灵的绿色,心中的青草地,它是希望,是和平,是心中的一份执念和理想;趣者,走不同的道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人生的认识不同,付诸笔端,就生动有趣,各不相同。因而,情趣就是心中的执念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因人而异,摇曳多姿,成世间至情至性至理之人!

17、情趣者,趣之中端也,情发于心中,外化为行为,形诸舞咏,就成为艺术。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除去动于心中的情趣外,它还必须求理,也就是理趣。同时,文学高于一切科学,还必须高雅,也可以俗入雅,雅俗共赏,这就是雅趣。此二者为其两端也,至此趣之意周全也!

18、雅俗共赏,从写作的角度讲,就是普通生活素材一经理趣点化,就成为高雅的文学成品,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从读者的角度讲,以俗入雅,雅者更雅,会受到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满足了不同读者的欣赏需要。总体讲,这是一条从生活到文学的普遍的创作途径和欣赏标准。

19、清新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情趣,清新它也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格调,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和喜爱。因而,追求诗歌创作的最初的清新气质和格调,是一条通往雅俗共赏的捷径。这就需要诗人培养高雅脱俗的气质,才情出众的写作才华,并通过阅读具有清新格调的古今中外的名作来获得技巧和品质支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做人和创作的双丰收。

20、文如其人,诗更如其人,因为诗是情感的浓缩和思想的升华。推而究之,风格即人,诗的风格更象这个人的做人和行事的风格。简而言之,风格就是风度和品格,有人以清新见长,有人以浓烈见长,有人刚健,有人柔美,有人优美,有人崇高,有人雍容,有人瘦硬,有人生动,有人严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因人而异,因人的性格不同,因人的经历不同,因人的思考不同,各有所异,异彩纷呈。

21、同时诗的风格也不是单一的,你可以把格调做到清新,同时还追求主题和结构的严谨,就很不容易。从写作学角度讲在追求反差美,这种反差恰恰是诗歌内里的高度统一性。从欣赏的角度讲,这样可以形成审美的不和谐性,直击灵魂,从而达到审美情思的高度统一。同样,你以把感情写的浓烈,同时追求语言的优美;你可以把思想表达得崇高,同时追求情感和诗体的雍容…如此类推。在技法纯熟的基础上,就要开始追求独异的风格,同样要协调多种写作要素,形成复合的风格特点,以达到更佳的审美效果。

22、要达到诗歌内里的高度统一,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情感与思想的煅造过程,是一个现实和生活的凝华过程。只有把这两点做到了,内里才能高度统一,这用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话讲就是:功夫在诗外。只有把诗外的功夫做足了,才有可能到达诗内。具体讲,就是立足现实生活,提炼出高于生活的情思,并用纯熟的手法表现出来,形成诗歌风格的“这一个”,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性格、生活、理想等等熔炼成诗句,就达到诗外和诗内的高度统一,这也是诗歌哲理和诗句凝练的源泉!

——完——




2#
发表于 2024-11-24 21:20 | 只看该作者
诗歌理论要研究,但更重要的是写诗歌,要做到知行合一并不容易。比如张二棍,余秀华,他们生活在基层,反而能写出不俗的诗歌来。
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07:4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11-24 21:20
诗歌理论要研究,但更重要的是写诗歌,要做到知行合一并不容易。比如张二棍,余秀华,他们生活在基层,反而 ...

这是我在创作和指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发出来与大家分享,以促进创作。我在“明月清风”发了不少诗歌,希望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7:34 , Processed in 0.045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