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喊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20 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姜 于 2024-12-20 17:35 编辑

  



  徐翔越早上醒来,没睁开眼睛就去摸手机。睁开眼就见微信里父亲的头像在跳动,他欻地弹起。到苏州工作快三年了,父亲上次联系自己是爷爷去世。手都哆嗦了,触了好几下才点开。


  没事儿。父亲只是传来一段视频,名叫《寿张黄河夯号》,几个穿着白裤褂的老汉,紧拽着缠了大红绸带的夯把儿把一盘硪夯扔到天上又砸到地上,号子喊得一顿一挫,震得徐翔越耳根子发麻:“祖祖辈辈往下传哟,嗨呀嘿嘿,传到今天不算完哪,嗨呀嘿嘿……”


  老爸这是啥名堂?他打了个问号过去,上了厕所洗漱完,直到坐在楼下早点摊时,爸那边儿也没有回应。塞嘴里一个猪肉小笼包,他拨通了妈妈电话,含混不清地呜啦着:“妈,啥情况?”


  “咋,恁爸都跟你说了?噫——这个鳖孙!我就是脚崴了下嘛,又没伤着骨头,不碍事儿。不用操心,忙你的。”


  徐翔越给自己上了发条。抓起剩下的六个包子就往回走,给经理和小芬分别打了电话,坐最快一班车回寿张。怪,妈扭伤了脚,老爸何必要发个夯号视频过来呢?想得脑壳疼。


  火车一开,脑壳也开了。哈,一准儿还是为了馍馍。每次节假日回家,老爸卖馍馍时会找各种借口拉上自己,今天腿抽筋,明天了拉肚子了,再不就是让他帮着拍小视频。徐翔越明白父亲那点心思,是要让他充分感受自家馍馍的魅力,希望他尽早回去接承这门手艺。每天九点,道口等着买徐记馍馍的队伍甩出两条街,每天八百多个馍用不上半小时就卖完。街坊们还编了顺口溜:寿张的馍馍爱站桩,徐家生火全街香。


  嘁,做馍馍是多大的手艺?他才不稀罕。徐翔越一直在父亲面前装糊涂,可早上那段黄河夯号让他绷不住了,夯号喊得板眼分明,腔调老道,荡气回肠,可喊夯号的人已经老了,个个腰塌背弯,头发雪白,满脸皱纹,领头的正是总来买馍的许家爷爷,七十大多了。这个视频他看了几遍,不但振奋不起来,心里还疙疙瘩瘩的,说不清道不明地拧起眉头。


  徐翔越嘡地踢开了自家的门。父亲的眼睛眯成缝,嘴角翘上天,端水倒茶,递馍拿菜,屋里屋外跑,脚底板生了风。妈妈没说谎,确实没伤到骨头,但脚踝肿得有三四个馍馍粗,下地得扶墙单腿蹦。


  徐家的高桩馍馍传到父亲已是第五代了,从来不是一人能做的,徐翔越回来得正是时候。和面时父亲说,一斤面只能放三两水,做出的馍馍才劲道。水放得少面就硬,两米半的榆木杠子是弹压硬面的第一手段。把杠子放在湿面上,徐翔越跟父亲一人一边骑上去,雀子那样地蹲下起来,一跳一跳,动作连续,时刻做出要飞起的架势。他看过爷爷奶奶跳杠子,看过父亲母亲跳杠子,只是觉得好看好玩儿,轮到亲自跳才知道真不容易呢,他根本跟不上父亲的节奏,杠子不肯跳。父亲说:“活不能这么干。儿子,支楞起来!听我的,咱爷俩今天全当是用馍馍夯黄河,号子喊起来喽——一二一二,各管一段儿;压面千遍,馍馍才甜。一二一二,跳起来看;面不压扁,不能算完……”老爸这是叨咕些啥呢?徐翔越憋不住笑。老爸等他笑够又继续喊,徐翔越也严肃起来。真奏效,节奏有了,杠子就跳了起来,跳着跳着就撒了欢儿。一组跳下来,徐翔越美了:“哈哈,原来咱徐记馍馍是用号子喊出来的呀!”


  压好的面分成四大块,上一米二长二杠子,二杠子一个人压,老爸说啥时候压出漂亮的梅花,面就成了。一只手扶面一只手压杠,腰和大腿一齐用力,每压一下把面折叠一下,一块面要连压八十下。“买个压面机不就啥都解决了?”徐翔越瞪着头上冒热气的父亲,撩起衣襟擦了把汗。老爸没接他的话,压好后收起杠子,开始揪剂子,一揪一甩啪啪啪,分明是出征的鼓点儿,徐翔越站在一边看,身子不自主地跟着律动,两手不知啥时候也跟着比划起来。揉馍馍的老爸像个淘气的孩子,两手各抓一块面,三下两下两个面棒槌就立起来了,徐翔越被老爸的专注神情打动,一声也不出,也伸手鼓捣。把揉好的馍馍一个个摆放到屉上排排站好,老爸才回头看了他一眼,双目放光,神情严肃:“机器压出来的面能有嚼头吗?别总想着讨巧,该下的力就得下。”


  忙活了好几个小时才算完事儿,八百多个馍馍装到车上,道口卖馍时徐翔越有些打不起精神,一个他不知该叫啥的中所女人还特意回家取了自己熬的绿豆汤给他,他瞅了老爸一眼:“还不谢谢你张婶,小时候还抱过你呢。”张婶说:“快回来吧,你爸做的馍不够吃呢。”


  卖完馍徐翔越回家倒头就睡,醒了时已是半下午,见父亲把黄米和麦麸一起倒进大铁锅母亲正烧着的水里,大火煮了起来。煮好放凉,父亲端来一小簸箕浅色颗粒来掺了进去。“儿子,好好看着。”


  “是啥?”


  父亲不说话,捧起地上熟透的面瓜撕掉外面那层蓝皮捏碎,跟麦麸一起揉搓,做成饼坯装到木盒子里,说:“在阴凉地方放一个月,就是刚才簸箕里装的面曲子。”


  “面曲子?你是说酵母?”


  “对啦,咱徐记馍馍的浓浓面香靠的就是这个秘密武器。你看到了,咱的酵母可是纯天然的。乡里乡亲的都等着这口呢,你说,这个手艺不传下去行吗?”徐翔越知道父亲每年都要出去买南瓜,要买最好的,老爸为了这些蓝南瓜,得骑着电动车跑出去一小天。


  一个礼拜下来,从做曲子、熬酵母、发面头、和面压面揉面再到蒸馍,徐翔越已经门儿清,母亲的脚也好得差不多了。回苏州,他太想小芬了!


  小芬从屋里飞了出来,紧紧地挎起他的长胳膊,走路时一眼一眼瞅他,没人看见时就拱他怀里甜笑。两人去了她跟人合租的宿舍,室友还没下班,美美地吃馍,吃母亲做的熏鸡、把子肉。


  “徐记馍馍,香不?”


  “香!”


  “跟我回阳谷,让咱的馍香遍全世界,好不?”


  小芬笑了,掰块馍塞到他嘴里,说:“等你休息时咱俩找个房子一起住吧,省房费。”


  一起住,那敢情好!徐翔越抱起小芬就亲。


  住什么住啊。离职手续办完后徐翔越都没敢见小芬,再喜欢人家也不能搞感情绑架。多舍不得也得放下,肩上有使命,能怎么办?这一走,就回不来了,再走走看看。脚不听话,走着走着就到了小芬工作的美容院门口,徐翔越仰头看,小芬在二楼第二间房,她像是到窗前取什么,他赶紧躲在行道树后面。看了又看,转身跑开时他眼里飞出了泪。


  “我在黄河岸边等你。”直到坐上回家的动车,徐翔越才敢给小芬发短信,他怕自己后悔。他已经后悔了,小芬多好啊!徐翔越一路抱着手机看,看累了就听,把音量开到最大,可小芬那边儿没有任何声响。唉!


  喊馍的日子开始了,徐翔越彻底放飞自己,喊出了新想法:“一二一二,不能断线儿。一二一二,再谱新篇。做良心馍,做男子汉……”


  这天,徐翔越去阳谷送货,回来路过文化馆时听到里面传出阵阵夯号,声响很大。把电动车停在路边,徐翔越在墙根下坐了听了起来,声音还不太齐整,但气势已经有了。听得上头,听得身热,他抬腿走了进去。号子来自后院,一群青壮汉子正在许爷爷带领下练习黄河夯号表演。


  徐翔越参演的黄河夯号在省非遗晚会上表演,在后台候场时他想,要是小芬能看到该多好啊。一百多天过去了,小芬一点消息也没给他,人家一定是把自己放下了,说不定又有了新男友……不想,专心想接下来的表演,他不允许自己垂头丧气。回来干啥来了?当接班人呀!


  演出结束他到家很晚。一推门,天呐,小芬!小芬正跟妈妈一起做面头呢。






2#
发表于 2024-12-20 1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荷花淀派 于 2024-12-20 15:44 编辑

一篇选自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文章以一串动态开篇,在外乡漂泊工作和家乡的民俗碰撞出线索,是有话题性的。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在这片热土上,有亲人、恋人,还有高桩馍馍、黄河夯号等。在这个侧面折射出当代农村永不过时的魅力,也给读者带来新的人生价值取向。点赞!
3#
发表于 2024-12-20 16:39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别具一格的小说,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感染了读者!赞一个!
4#
发表于 2024-12-20 22:45 | 只看该作者
生姜的文路越来越宽了,河南方言谝得恁地道,得劲!
5#
发表于 2024-12-21 08:36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家长里短,这才是真传,技术来之不易,但也要有人继承。点赞!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12:34 | 只看该作者
荷花淀派 发表于 2024-12-20 15:41
一篇选自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文章以一串动态开篇,在外乡漂泊工作和家乡的民俗碰撞出线索,是有话题性的 ...

看到评论中的“传统文化”四个字,我会心一笑。问好荷花淀派版主!

文化是什么?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魂。无论到什么时候,魂不能丢。经济越是发展,传统文化越是不能少。

徐翔超担起了自己的使命。拿起笔吆喝一下,是我们的使命。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12:35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24-12-20 16:39
一篇别具一格的小说,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感染了读者!赞一个!

谢谢邱版鼓励提赞。开心。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12:37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12-20 22:45
生姜的文路越来越宽了,河南方言谝得恁地道,得劲!

我家的西邻就是河南人,河南话我是太熟了。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山东寿张,与河南相邻,或许,这位母亲正是河南嫁过来的。

这个“得劲”,对我来说是最高级别的夸赞。美啦。握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12:39 | 只看该作者
胸无大志 发表于 2024-12-21 08:36
这才是家长里短,这才是真传,技术来之不易,但也要有人继承。点赞!

谢谢大志老师!传承是艰苦的,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除了舍得下力,还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
10#
发表于 2024-12-21 1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家是文字超棒。
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有些《延安腰鼓》的韵味。
11#
发表于 2024-12-22 10:04 | 只看该作者
孙姜 发表于 2024-12-21 12:34
看到评论中的“传统文化”四个字,我会心一笑。问好荷花淀派版主!

文化是什么?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

您回复的“我们的使命”五个字,我也是感同身受。我的个人公众号,其中弘扬我们白洋淀当地的传统文化,是我的主要创作方向。多交流多探讨!我qq305132192,加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2 20:58 , Processed in 0.0893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