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辽代石窟福峰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22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辽代石窟福峰山


  1、


  暑假的一天,我们从所居住的城市早早出发,从城北上高速,走了一个多小时高速公路,下省道,大约上午八点钟的时候,就来到了宁城甸子镇“喇嘛洞山”脚下。


  受疫情影响,虽然暑假期间,前来游玩的人并不多。我们这一拨,在我们前面不远也有一拨,听口音,应该是辽宁方向过来的。高山大谷草木丰茂,却显得有些冷清。


  转进一个山湾,前面不远处就看见几个铁皮房子,在路边锁着。看样子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人住了。路中间没有大门牌坊之类,路口处摆放着两个香炉,散落一地香灰。几个中年女人站在路边,手里抱着一捆香。她们身后停着几辆电动三轮车,车上也装着香。见我们过来,便上前兜售,说这喇嘛洞很灵验的,大老远来一回,烧几柱香,佛祖会保佑的。


  我们不懂。不知道这“喇嘛洞山”的喇嘛与通常所说的佛是什么样的关系,便没有烧香拜佛的兴致。前边那个中年人说,不懂就不要乱烧香。不烧佛祖不会怪罪,烧错了就不好了。大家以为然,继续往山上走去。几个女人露出失望的神情。想来,游客不多,她们的生意也好不到哪去。


  上山只有一条石条铺成的山路,沿着山势,曲曲折折从茂密的树林里盘旋而上。山势忽高忽低,山路也随着山势时而陡峭,时而缓和。挺拔的白桦树,高大粗壮的樟子松、油松、落叶松,在路边遮天蔽日,洒下浓浓树荫来。人在山路行走,感觉不到山外面的酷暑炎热。山风顺着山谷阵阵袭来,有水声潺潺,有鸟鸣啾啾,有树的叶片窸窸窣窣。高山大谷,越发显得幽静了。


  我们走走停停,不觉间已经烈日当头了。远处忽然传来几声呼喊,好像是有人到达山顶了。隔着山峰树木,只闻其声却看不见人影。我们加快脚步,向山上攀爬。


  山上是一条长长的山脊,沿着长长的山脊,来到了一块宽阔的场地。场地那边,是一座座更加高耸的山峰。这块场地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四周摆放着几条石椅子,供游人休息。场地一隅,一个用石头围起来的类似于灶台形状的区域,里面满是灰烬,在山风里飘飘扬扬。坐在石头椅子上,向远处望去,左手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川川相连的山谷,以及田野、树木、村落。一条条穿村过镇的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还有那条时隐时现的的黑里河,山川锦绣,百姓富饶,好一派万千气象。右手边的远处则是群山环抱的一湖碧水,碧波荡漾,倒映着巍巍群山,朵朵白云。湖面上有游艇穿梭往来,划出一道道银色的水线,优雅而迷人。一幢幢白墙黛瓦,或是红墙碧瓦的建筑,珍珠般撒落在岸边,或是隐约于山谷间,倒是有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了。有人说,那波光闪烁的水域,就是著名的紫蒙湖了。


  在石头椅子上稍事休息,我们向山的最高处攀登。


  这里的石头真大啊。眼前的一座小山头,就只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光滑的石面上有几条不宽却很深的裂缝穿插纵横,将一块完整的石头分割开来。缝隙中间钻出茵茵绿草,间或几朵野花,在山风中萧瑟。石头那高高低低的石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臼,深深浅浅的,像是一个个受到惊吓张开的嘴,也像一个个昼夜难眠的眼睛。冰臼里面,有的残存着一汪幽蓝的水,闪烁出眸光来,注视着这塞外的胡天辽地,注视着这沧海桑田。有的则散落了一些些泥土,泥土里面就生出了一些野草,柔软却坚韧地探出身来,呼风唤雨。


  山头上却端坐着一尊佛。


  不知是弥勒佛还是释迦牟尼,端坐在那里,风里雨里,日里夜里一直端坐着。身披一件袈裟,颜色是新的,却被山风撕裂了,在风中呼呼啦啦飘着。佛像座前,仍是一个巨大香炉。没有香火,只有灰烬。


  2、


  喇嘛洞雕凿在佛像右手边的山体上,高低错落,有远有近。山洞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方有圆。有的洞用被铁栅栏围着,有的洞开着。都一样的烟熏火燎,一样的狼藉不堪。那是岁月的痕迹,还是那些善男信女们的杰作呢?


  所谓“喇嘛洞”,并没有见到有任何喇嘛活动的痕迹,也不见有任何的文献可供参考。翻翻手机,查阅这里石窟的来历,关于“辽代石窟”的记载,却是赫然在目。据史料记载这所谓的“喇嘛洞山”史称“福峰山”,辽代称作“台香山”,到了清代,又被称作“阿圭山”。这福峰山由主峰望儿城、福峰山和石山三部分组成。山势雄伟,峰险洞奇,风光旖旎。


  那些石窟就开凿在石山的岩壁上。巨石的上方为“佛爷洞”,由此沿着陡峭的石梯向北是“响洞”,它是五个洞中最大的一个。响洞的右下方是“娘娘洞”,洞内有石炕。响洞的左侧是“马王爷洞”。过了马王爷洞,向上登过狭窄的天桥就来到了“十八罗汉洞”。从远处看这五个石洞呈“品”字型。至于这五个石洞是干什么用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用来居住的地方,也有人说是石中寺庙。无论怎样,这些开凿于辽代的石窟,应该是契丹民族鼎盛时期石窟文化的一个缩影。就像阴山那些石刻,记载了当时生活于此地各民族的生活场景和风貌。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展现。我比较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说法。只有生活富足了,人们才有可能用一种比较艺术的手法去记载、表现生活。那些石刻是如此,石雕是如此,这些石窟也应该是辽宋文化的一种。无论是用来人住,还是佛住。


  越过石山,就是福峰山主峰望儿城,海拔1270米,高耸入云,巨大的山石,莲花一般聚合在一起,将山峰推向蓝天。有关资料又将其称作“卧凤山”,从东向西望去,整座山就像一只卧凤,头东尾西,恬静、安祥。我们没有再向上攀爬,只是远远望着,看着白云悠悠,树木苍苍,山风呼啸,而我们的思绪,也是悠悠。


  我似乎更愿意相信这高耸的山峰是一个军事要塞,上边建有城堡,作为军事眺望之用。这里曾经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后唐时晋王李克用的第十三个义子李存孝,人称“十三太保”,他奉命驻守黑城,虽然老家就在福峰山下,但他很少有空回家看望母亲。母亲思念儿子,于是就每天登上山顶,朝黑城的方向眺望,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后人感于这种母子亲情,就把这座主峰称为望儿城。无论这个故事是否牵强,但这里曾经是辽代一个军事要塞,是极有可能的。那么,由此推断,那些开凿在石壁的洞穴,用来住人的可能性极大。所谓“喇嘛洞”只不过是后人的想象罢了。


  可是,我们仍然迷惑,既然有史料记载,言之凿凿。为什么到了当下,人们只知道有“喇嘛洞山”却不知道“福峰山”,就更不用说什么“台香山”,“阿圭山”了。是以讹传讹,还是别具他心呢?


  3、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在宁城县政府广场停车休息,准备返程。


  忽然,一阵风来,接着就有雨点噼噼啪啪砸下来。广场上的人一阵慌乱,纷纷跑向广场一座大楼。大楼是宁城县自然博物馆。或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博物馆里面参观的人并不是很多,有些空空荡荡。我们扫码登记,进入大厅。


  大厅墙壁上是一幅幅巨幅山水图片,将宁城境内主要风景区展示出来。地上则铺设了玻璃地砖,地砖下面,是一幅巨大的宁城地形地貌沙盘。人在上面移动,脚下灯光闪烁,宁城境内的山川河流,城郭村落尽收眼底。真得很佩服宁城人的匠心独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方寸之间,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尽现于人们的眼前。那么直观,那么充满了诱惑。这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推介手段吗?


  我们兴致勃勃地浏览着脚底下的山川河流,一边寻找着刚刚去过的“喇嘛洞山”。可是,寻遍了沙盘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那“喇嘛洞山”这几个字。难道这个喇嘛洞山在宁城不属于有名的风景区,不在这个沙盘之上吗?这时,旁边一位漂亮姑娘走过来,指着我们脚下说,那个“福峰山”就是我们寻找的“喇嘛洞山”。大家挤过来,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看看,那位置,那山势,可不就是我们刚刚攀爬过的“喇嘛洞山”吗。


  于是恍然,刚刚在山上查手机只查到福峰山,找不到“喇嘛洞山”,原来福峰山就是喇嘛洞山。继而疑惑。这官方地图上明明标识着“福峰山”,为什么到了当地人的口中,却成了“喇嘛洞山”了呢?须知那“福峰山”可是著名的辽代石窟所在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呢。


  很多的名山大川,为了宣传,为了吸引游客,往往会添加一些历史掌故或是民间传说,以增加其厚重的历史的、人文的底蕴。让优美的自然山水佐以深厚的人文内涵,那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就变得与众不同,有了别样的光辉,多了一层神秘,多了些许的吸引力。


  然而,这里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厚重的历史渊源不去善加利用,不去宣传,却硬生生扯出几个喇嘛来,所欲何为?如非不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将我们赶进了自然博物馆,我们还真不知道那个“喇嘛洞山”就是名声早已在外的“福峰山”。


  4、


  风停了,雨也住了。我们从博物馆出来,望着那座既有古典气息又颇具现代美感的建筑,不由感叹,山河不朽,岁月却一刻未曾停下匆匆的脚步。“福峰山”,“台香山”,“阿圭山”,“喇嘛洞山”,哪一个才是历史的真实,哪一个才是最珍贵的历史遗存呢?


  辽代历史遗产,应该是比较珍贵的历史遗迹,善加保护利用,应该是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就像距离这儿不远的辽中京遗址,就像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的那个石房子。


  那些厚重的人文遗产,是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我们更加没有理由漠然视之。


  返程途中,路过辽中京遗址,远远看见那座满身沧桑的大明塔矗立在一片荒野之中,像是一个巨大的叹号,发出一连串的叹息。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12-22 17:3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详细讲述了作者游览宁城甸子镇“喇嘛洞山”的经历。描绘了途中的优美风景,如石路、树林等,也呈现了山上的喇嘛洞、石窟及其历史。不仅如此,文中还提到关于山峰的传说,引发对其名称变化的疑惑,进而感叹当地未充分利用辽代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提及辽中京遗址等,展现出作者对历史遗迹保护及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的关注。全文内容丰富,既引人领略美景,又引人深思相关现实问题,富有深度与内涵。
3#
发表于 2024-12-22 21:01 | 只看该作者
   跟着何足道哉文友的笔触参观了辽代历史文化遗迹,有史料更有独到的见解与深度思考……晚上好!
4#
发表于 2024-12-23 09:22 | 只看该作者
游记不好写,何老师的游却写的疏疏朗朗,清爽宜人,耐看。
5#
发表于 2024-12-23 09:53 | 只看该作者
以随心的步伐和淡雅的心情写景感怀抒情,这种游记读起来很是爽目愉心。
问好何老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07:46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12-22 17:31
这篇文章详细讲述了作者游览宁城甸子镇“喇嘛洞山”的经历。描绘了途中的优美风景,如石路、树林等,也呈现 ...

叶叶版的点评越来越厉害了
辛苦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07:47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12-22 21:01
跟着何足道哉文友的笔触参观了辽代历史文化遗迹,有史料更有独到的见解与深度思考……晚上好!

谢谢文华友来访,谢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07:47 | 只看该作者
春江花月夜 发表于 2024-12-23 09:22
游记不好写,何老师的游却写的疏疏朗朗,清爽宜人,耐看。

谢谢老师留言,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07:47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24-12-23 09:53
以随心的步伐和淡雅的心情写景感怀抒情,这种游记读起来很是爽目愉心。
问好何老师!

谢谢老师,谢谢留言。
10#
发表于 2024-12-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游记,有景有文化,点赞!早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2 21:53 , Processed in 0.10698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